「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3個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2020-11-26 文史風雲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一輩子只幹一件事,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鏗鏘誓言。

90年來,袁隆平在農業糧食生產領域默默耕耘,無怨無悔。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和世界的水稻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十六年實現增產豐收,中國人再也不用為"每天能否吃飽飯?"、"會不會突然鬧糧荒?"而擔心。今天的我們有此幸福的生活都要感謝袁隆平院士,他和以他為代表的科學家們是中國真正的脊梁!

常年紮根農田,經常見不到人,都是常有的事。業內有行話說:"找袁院士啊,你得到農田裡去,別的地方你找不到人的。"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而袁隆平是經常鑽研起來不著家,就著饅頭水匆匆吃幾口就又投入到了科研中。面對這樣的袁隆平,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中國人自古就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傳統,"齊家"是排在第一位的,那麼為科研水稻事業奉獻了一生的袁隆平,他的孩子如今又都怎麼樣了呢?

其實袁隆平總共養育了3個孩子,受袁老的薰陶,他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工作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只是繼承了袁老低調務實、艱苦樸素的家風,在外人面前不那麼耀眼而已。

童年立志,自主創業成就輝煌人生的袁定安

袁隆平的大兒子名叫袁定安,20世紀60年代出生於中國湖南一個平凡的小山村,從出生起,袁定安就很少見到父親,童年的印象中父親總是很忙。那時候,中國農村還處在很貧窮的狀態,很多時候還鬧糧荒,吃飽飯是袁定安最大的夢想。隨著年齡增長,知道父親是在為解決吃飽飯的問題而忙來忙去不著家後,心裡有的只有對父親的敬佩,也對父親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所感染。從這時起,一顆奮鬥的種子悄然留在了袁定安的心中。

那個年代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但不服輸的袁定安以父親拼命工作的精神為榜樣,刻苦學習,從小就堅定了自己的理想,認準了自己今後的道路,靠著堅持不懈和努力奮鬥,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在學校袁定安同樣努力,不對自己放鬆,學習企業管理的他經常像父親下田實踐一樣到企業實習,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大學畢業後,袁定安如願以償進入到了自己理想的大企業工作,在國企的幾年,袁定安又擁有了很多的實戰經驗,最終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下海創業,最終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農業科技領域的企業家。

別樣人生,成就公司高管的袁定江

袁定江是袁隆平的二兒子,同大哥袁定安不同的是,袁定江出生時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上學也沒有過去那麼困難,他同樣很少見到父親,但對父親同樣充滿了崇拜和敬佩。

高中畢業的袁定江順利的進入了湖南財經學院學習,畢業後選擇進入了政府部門工作,也許是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袁定江在幾年的工作之後便進入到了了珠海市某單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參與農民的貸款業務,也在農業領域紮根發展。

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袁定江工作兢兢業業,他沒有把吃"鐵飯碗"當成一種榮譽,而是時時刻刻鞭策自己,工作中學習很多新的知識。沒過幾年,他成功轉型到了隆平高科技公司,依靠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管理知識,成功擔任了公司的副總裁,參與企業高層的管理。

優秀的人總是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努力。憑著一股韌勁,袁定江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績,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工作的越久,袁定江就越是明白,一個人是很渺小的,但一個人同樣可以做出不凡的事情。只有像父親那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積極為國家、為百姓多做貢獻,人生才會更有意義。正是明白這些,袁定江才會把企業做的越來越大,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子承父業,紮根水稻研究的袁定陽

除了袁定安和袁定江,袁隆平還有一個小兒子,他就是子承父業的袁定陽。作為袁隆平最小的兒子,從小就在父親和兩個哥哥的榜樣中生活,耳濡目染,袁定陽有更多的時間和父親在一起,在袁隆平3個孩子中,父親和他所從事的事業對袁定陽影響最深。小時候袁定陽就立志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果不其然,在大學畢業之後袁定陽就開始了該領域的學習,謙虛的態度加上肯吃苦能吃苦的拼勁,讓袁定陽在農業科技領域飛快成長。看到兒子有志繼承自己的事業,袁隆平很高興,悉心教導,嚴格要求,終於有一天,袁定陽可以自己獨立從事農業科技工作了。他與父親一同,都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廣,為中國糧食問題默默奉獻。如今,袁定陽已經成為了隆平研究所的首席科研專家,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上陣父子兵"!

小結

選擇一條道路,就意味著選擇了這條道路上所特有的艱辛。世界上有千千萬萬條路,但真正適合你的只有一條,不斷學習,努力實踐,在探索中堅定自己的選擇,在實踐中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如同袁隆平和他的3個孩子一樣,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做好做精做細,每個人都將擁有自己非凡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3個兒子,他們如今都過得怎樣?
    ——陸遊《示兒》」大家對袁隆平這個名字應該是非常的熟悉,袁隆平老先生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也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是我們國家研究和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在其專業領域研發出了多種雜交水稻的育種方法,他的相關研究給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眾多國家帶去了雜交水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個地方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的糧食危機。
  •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3個兒子,他們如今都過得怎樣?
    ——陸遊《示兒》」大家對袁隆平這個名字應該是非常的熟悉,袁隆平老先生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也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是我們國家研究和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在其專業領域研發出了多種雜交水稻的育種方法,他的相關研究給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眾多國家帶去了雜交水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個地方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的糧食危機。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共有3個兒子,他們如今都怎樣了?
    而提到我國糧食產業的快速發展,就不得不說到袁隆平,他為研究雜交水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決了我國大多數人民的溫飽問題。對於袁隆平的貢獻自是令人敬佩,如今他已90高齡,雖然年老了但還能保持年輕的心態,真是吾輩楷模。對於這樣一個極具貢獻的名人,想必大家都對他的家人有所好奇,而「雜交水稻之父」袁爺爺也生有3個兒子,如今他們又都怎樣了?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三個兒子,現狀如何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說起這些振奮人心的名號,我們就已經知道了這個熟悉的名字——袁隆平。仍然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一線做研究,為祖國奉獻一生。而說起袁老先生的三個兒子,也各個都是出類拔萃,事業有成。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養育3個兒子,他們如今現狀如何?
    中國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和高度,實在是難上加難,而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人以自己的特殊能力,為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在,網上有很多人在抹黑袁隆平,覺得他的所作所為並不重要,但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知道,袁隆平到底有多偉大,他的雜交稻技術對我國有多大貢獻。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共有3個兒子,他們的現狀都怎麼樣?
    引言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全中國人民的心中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由於他的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僅中國人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全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更是得以保障。在他的一生中,更是有過很多傳奇故事。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個兒子,受父親教育影響,個個出類拔萃
    袁隆平,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和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有三個兒子,在他的教育影響之下,個個出類拔萃,成為行業精英。
  • 80%的人都吃謝華安的「汕優63」,為何袁隆平才是雜交水稻之父?
    1964年,袁隆平帶領團隊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技術,經過不懈的努力,1974年袁隆平團隊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第二年成功攻克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這位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袁隆平也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成為中國農業科技的代表人物。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讓窮怕了、餓怕了的中國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讓數億中國農民都有了奔頭。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飈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麼獲得這個稱謂的?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雜交水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64年,立志改變糧食現狀的袁隆平發現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1965年,他又在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正是這些不育株的發現,打破了米丘林-李森科的傳統水稻「無性雜交」理論。並且推論了雜交水稻優勢理論的可行性。而且,雜交優勢更明顯。比如: A品種水稻產量高但是容易得病; B品種產量低,但是不容易得病。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6年的耕耘與禾下乘涼夢
    袁隆平獲「共和國勳章」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當人們問道他有什麼夢想時,袁老總是回道:希望有生之年實現「禾下乘涼夢」,如今袁隆平的超級水稻畝產已經達2000多斤,但袁老並不止步於此,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發起挑戰。如果從1964年,袁隆平在實驗田裡研究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算起,他已經在雜交水稻領域深耕了56年,付出了畢生精力。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是什麼?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原標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名單已正式出爐,候選者人數之多再破記錄,達278名。出人意料的是,有兩個人的名字出現在這份名單上,他們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印度「綠色革命始祖」斯瓦米納坦。在歷屆諾貝爾和平獎評選中,實現糧食增產的農學家被提名是沒有先例的。
  • 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袁隆平,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相信他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了。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34;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34;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大家一提到袁隆平,首先會想到什麼?我猜絕大多數肯定知道,他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 誠然,袁老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世紀,為解決人民糧食問題作出卓越貢獻。 但是他的工作是研究什麼?什麼是雜交水稻?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田裡的拓荒者
    來源:中國文明網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是如何成為大國基石的?
    想到這裡,我翻了翻去年家裡囤的二十袋大米,驚奇的發現沒有一袋是袁老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仔細想想不僅自己從未吃過雜交水稻,就連超市裡也從未見過。 事實上,如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全國的耕種面積不足9%,早已不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能量來源,並且這種大米口感成謎,有人說「味同嚼蠟」,有人說只適合蛋炒飯,總之就是沒辦法和泰國香米、東北大米或者天津小站米相提並論。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人?他的「超級稻」又是怎麼保證了中國的糧食安全?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裡除了水稻,就只有她了!
    袁隆平,這個活在教科書裡面的人物,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在大家看來,他是一個眼裡只有雜交水稻的人。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雜交水稻,他的眼裡就只剩下那個陪伴他近60年的妻子了。很多人看了他們的愛情故事,總會調侃到,袁老不僅因為發明了「雜交水稻」讓我們更多人能吃上飯,更是給我們「撒狗糧」,餵飽了我們。1953年,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當時工作被分配到湖南的一所農校教書。處於興趣還有國家的需要,當時的袁隆平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農業。出身高級知識家庭的他,對於學農的苦卻絲毫不在乎,每天風吹日曬,下田插秧,對自己的穿著打扮也不在乎。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尊貴特權,全球僅兩人有,另一個是英國女王
    如今我們每天都能夠吃到熱騰騰的白米飯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袁隆平。在小學的課本上就出現過關於袁老的課文,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為中國農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袁老已經九十歲了,同齡人都在享受退休後的生活,但袁老依舊堅持每天工作,繼續為了人類的幸福,為了今後的人都能夠有飯吃貢獻自己的力量。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想要弄清袁隆平為什麼沒有被選為中科院院士,就必須要先了解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區別在哪裡。我們先說說工程院,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於1994年成立,總共有院士902人,分成9個學部,袁隆平就屬於農業學部。
  • 雜交水稻三代成功:能被冠以世界的人很少,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有沒人和我一樣,從小我就篤定世界上最該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袁隆平,每回諾貝爾和平獎頒發時,我全都不屑一顧,在20世紀70年代雜交水稻問世以來,它解決的從來不只是餵飽中國人得肚子,它拯救了全世界70多億人口的糧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