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和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有三個兒子,在他的教育影響之下,個個出類拔萃,成為行業精英。
袁隆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服從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後來,在那裡進行雜交水稻的研究。那個地方位於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沅水東岸,名字叫安江。袁隆平在這裡工作和生活了近37年,內心深處早已對這片土地懷有無限的眷戀,在這裡收穫了事業,收穫了愛情,也收穫了愛情的果實,於是,他把相聚在此地出生的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為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陽。
大兒子袁安定投身商海袁安定於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於湖南,受父親影響,從小就愛讀書學習,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大學就讀管理學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種子公司工作。工作幾年之後,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不甘平庸的他,主動跳出國企,放棄「鐵飯碗」,選擇自主創業。
袁安定先後參與創辦了多家農業、科技、種業公司,並擔任多家企業的股東、高管和法人。雖然開始並不順利,但傳承了父親品質的袁安定,不灰心、不放棄,憑藉他堅韌與努力,終於在事業上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如今他已經成為了農業領域知名的企業家。
二兒子袁定江任上市公司副總裁
袁定江,1968年出生,高中畢業後考入湖南財經學院金融專業。1991年畢業後,他選擇南下,前往珠海,尋找發展機遇,先後擔任農民委主辦會計、市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組業務主辦、市府辦秘書。
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攻讀了武漢大學的EMBA課程,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後來,他跳槽到了隆平高科技公司,擔任公司副總裁。袁定江在工作上雖然沒有受父親的直接指點,但骨子裡性格與父親一脈相承,心中有自己的目標,不急不躁,一步一個腳印,朝著目標步步邁進。
小兒子袁定陽子承父業1970年小兒子袁定陽出生,因為是家中的老么,袁隆平對他接觸也稍微多一點。袁定陽從小就視父親為自己的偶像,並把父親當作自己追趕和超越的目標。1990年考取大學,他毫不猶豫填寫廣西農學院農學專業,也就是現在的廣西大學。1994年畢業後,他進入父親的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
從此,他有了更多機會向父親學習,他從父親那裡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他更是從父親那裡學到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苟、勇於探索的寶貴精神。不久後,他拿到湖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專業碩士,畢業後又跟隨父親,在湖南省農科院研究超級稻。1999年,他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研究分子生物學,並獲得博士學位。現在,他已是研究所當中的首席創新專家,和父親一起研究雜交水稻,努力去實現他子承父業、為中國十幾億人的糧食做出貢獻的人生理想。
從袁隆平三個兒子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得到了家庭教育的有益啟示:
01身教重於言教
袁隆平一生工作很忙,孩子小的時候,對他們生活上的照顧很少,更沒有多少時間指導孩子的學習,他不停地在為工作而奮鬥。他的吃苦精神、堅韌品格,為孩子樹立了正確的榜樣,這是最好的家風,對孩子發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是孩子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袁隆平是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年輕時候多才多藝,不但會拉一手小提琴,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會下棋,還是一個遊泳健健,他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孩子面前,他就是一本生動教科書,用自己無聲的語言,對孩子發生著巨大的教育影響。
02尊重孩子的自主發展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潛質,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遠見、有格局的父母能尊重孩子的自主發展,幫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潛力。
袁隆平並沒有強求孩子走自己的路,三個兒子各奔前程。只有三兒子喜愛農學,袁隆平說過「我的老三還可以,他肯學習,我就給他創造條件。」
再好的學校,不如父母的言傳身教。「虎父無犬子」,袁隆平的家庭教育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父親對孩子的良好教育,會讓孩子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