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2021-01-13 西府趙王爺

提起袁隆平老先生,那咱們中國人都得豎大拇指,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了咱們中國人餓肚子的難題。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他的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去其他的事情了。

所以,袁隆平對於咱們國家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堪稱當代神農氏。這樣一位人物,理應享有最高的榮譽。而在咱們國家,院士就是最高的學術榮譽稱號。

不過很可惜,在當前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公布的811名院士名單裡面,並沒有袁隆平的名字。要知道早在2006年,袁隆平就已經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說明他的成績早就得到了國際的認可,然而咱們中國科學院卻偏偏將其拒之門外。

是故,許多不明真相的朋友紛紛為袁老鳴不平,甚至於還傳出門第之見,學界大佬有心穿小鞋等一系列的說法。因為中科院院士的增選流程是內部選拔,首先需要有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才可以成為院士預備候選人,然後又需要經各學部院士成員投票進行初選,再然後交給主席團評審,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最後由全體院士投票,票數過半,才能真正當選。

從這套增選流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有院裡的資深大佬阻撓,袁隆平是很難進入到中科院的。

所以關於這些說法傳聞,一度傳得比較火爆,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儼然是將中科院這個中國科學的頂級殿堂,給描繪成了一個拉山頭,搞打壓的自私團體。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所謂的打壓偏見純屬子虛烏有。

袁隆平之所以沒能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是因為有人可以阻撓,而是他並不符合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一個評選標準。

中國科學院作為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殿堂,其看重的是科學家在領域內的理論貢獻。在某一學術問題上,你需要有著超前研究成果,以及對這一成果有著系統性的總結歸納和說明。

然而,袁隆平的研究更多的是傾向於試驗,雖然成果豐富,實用型也很強,但並沒有從基因的角度上徹底解釋雜交水稻的規律,缺乏論文、研究體系支撐。簡單來講就是袁隆平的研究內容,並沒有實質性的理論貢獻。

所謂雜交水稻,就是按照經典的育種理論,避開水稻雌雄一體的情況,實現水稻雜交即可。例如袁隆平發現雄性不育株,並將其和普通水稻雜交這項成果。其理論依據就是經典遺傳學中的雜種優勢,好比讓馬和驢雜交,生下了騾子,使其兼具馬的體型和驢的耐力。雖然這個過程十分不易,但如果單從理論上講,並不存在創新。

當然了,不是說人家提出了這樣的理論,我就不能研究了。袁隆平完全可以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細化的總結歸納,甚至於創新,從而拿出新的理論貢獻。比如中科院韓斌院士,他也是水稻專家,但他的研究偏理論,對於水稻的基因遺傳領域,有著很大的貢獻。而他的研究基礎,那還是經典遺傳學。

而同時期研究小麥雜交的李振聲院士,也是因為有一套完整且原創的雜交小麥理論體系,所以就評上了中科院院士。

所以,這就很說明問題了,袁隆平進不了中科院,是評選機制的問題,與個人情感無關,更談不上所謂的偏見了。

當然了,進不了中科院並不代表袁老就低人一等,畢竟他的貢獻擺在那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等等榮譽,都是國家對他的肯定。別的不說,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科院裡面拿到的人也不多。要知道,袁老當初拿的是第一屆。

當然了,對於像袁隆平這樣的人,中科院也很頭疼。從工程技術的貢獻上來講,他們入選中科院絕對是綽綽有餘。他們擔心的是,如果開了這樣一個口子,那麼日後中科院的性質就變了。中科院需要的是科學研究人才,而不是工程技術人才。

所以在1994年,由中科院和國家有關部門共同牽頭組織,成立了中國工程院,收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頂尖人才。當時為了給工程院撐場子,第一批的工程院院士,基本上都是中國科學院裡面的大佬,比如錢學森、黃旭華、王大珩等等,甚至於當時的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也在其列,這也是中國第一批兩院院士。

然後在第二年,袁隆平就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某種程度上,袁隆平是第一屆工程院院士,因為前邊那屆是中科院院士去了撐場子了。甚至於工程院的設立,本身就是為了讓袁隆平這些人得到院士的頭銜,這也算是國家對其貢獻的一種肯定。

雖然論名頭中科院院士似乎要更牛一點,但對國家來說,兩院沒高低之分,只是不同方向而已,都是鎮國大師。一般來講,科學家大多希望評上中科院院士,因為是個人想在理論上得到突破,得到認可。

事實上,像袁老這種因為偏向於工程實踐,而被中科院擋在門外,最後入選了工程院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比如同樣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王振義院士,醫學界的大牛,早在1992年就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再比如大家熟悉的高鐵院士王夢恕,他們都沒能當選中科院院士。但他們的成就就一定比中科院的院士們低嗎?不見得吧!

所以總結來講,袁隆平進不了中科院,是因為他本人不符合中科院院士的條件,無關乎成就能力,只是方向不同而已,更不存在什麼偏見。如果是真心有著偏見存在,那麼應該是工程院也進不了。

退一萬步講,即便袁老不是科學院院士,但他的功勞擺在那裡,他的貢獻有目共睹,無人可以掩蓋。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光而不耀的「當代神農」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農業領域的泰山北鬥,他的研究成果養活了無數人,極大緩解了全球糧食問題,是名副其實的「當代神農」。22歲時,不能如願開飛機的袁隆平,把目標換成了遊泳運動員。連續好幾年獲得冠軍的他,本以為這次的努力沒有白費,結果卻不盡人意,袁隆平以一名的微弱差距落選了。當親人朋友都以為袁隆平會大受打擊,擔心不已時,他卻很快從沮喪中清醒過來。年紀和身體已經不允許袁隆平再執著於成為運動員。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老先生是院士,但並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終身榮譽,從設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的人數還未超過1000人,他們是一個國家最為聰明、最有貢獻的人。
  • 德媒評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的「科學英雄」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德媒發表報導回顧袁隆平的成就,並評價其為「科學英雄」。德國電視一臺網站9月7日報導,7日,中國的一位科學英雄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他就是袁隆平。
  • 諾貝爾獎為什麼不提名袁隆平?專家說出原因:不是不給而是給不了
    袁隆平作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人吃不飽飯的重大問題,袁隆平先生的貢獻不僅影響著中國,更影響著世界。袁隆平先生為世界做出那麼大的貢獻,不被提名諾貝爾獎實在讓人不理解。那麼為什麼諾貝爾獎不提名他呢?專家說出答案:不是不給而是給不了!
  •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人認為是袁隆平,國外學術圈為何卻不認可?
    袁隆平培育的雜家水稻雖然很有名,但時至今日,在全國範圍來說所佔的比例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看到這裡,估計大家也就明白了,為何外國人並不認可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的稱呼,因為在此之前雜交水稻的理論和實踐都已經有人做過了,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袁隆平更多的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進行了突破。
  • 「新手遊」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但讓人很奇怪的就是,這兩位都不是中科院的院士,再次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中科院的職責,中科院是中國自然研究科學的最高機構,他所研究的科研項目,涵蓋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所去的的成功,有一部分更是領先世界先列的水平,但也有一個讓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屠呦呦和袁隆平所取得的科研成功,也是影響世界級別的,但是他們兩位為何都沒被選入其中呢?
  • 袁隆平:迷戀一粒種子 痴愛一片稻田
    工作人員正指著照片介紹,精神矍鑠的「當代神農」袁隆平院士微笑著走來。說明來意後,袁隆平的話匣子立馬打開了……  1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們心坎上!」袁隆平說,十九大開幕時,作為連續三屆黨代會的特邀人士,他有幸坐在主席臺,聆聽報告。
  • 屠呦呦、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是被一硬性條件卡住
    但讓人很奇怪的就是,這兩位都不是中科院的院士,再次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中科院的職責,中科院是中國自然研究科學的最高機構,他所研究的科研項目,涵蓋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所去的的成功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在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到年邁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都聽過袁隆平的鼎鼎大名。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雖然中科院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工程院也毫不遜色,一個人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已經十分了不起了,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請看下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統稱為兩院院士,而且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地位相當,同屬部級單位,院士待遇相同。所以,不論是中科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 袁隆平與水稻的緣分:我只想讓所有中國人,都能夠吃上飽飯
    在一次會議中 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他看來,如果中國某一天人口達到16億,那麼中國至少需要採購7億噸的糧食,這對土地耕種面積越來越少的地球來說,無疑是場災難。所以對外詢問,中國的糧食供應問題誰來解決,誰來養活中國人。但其實這樣的問題 無疑是一個暴論。中國的糧食問題一直沒有讓世界擔負過沉重的壓力。相比之下 美國的糧食浪費問題,反而才是問題的重中之重。
  • 神農基因龍虎鬥:袁隆平弟子因8億借款淨身出戶
    董事會一紙公告,令神農基因看似塵埃落定的股權之爭再掀波瀾。  神農基因全稱為「海南神農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12月,並於2011年3月登錄創業板。公司主要從事雜交水稻種子的選育、制種和銷售,產品包括雜交水稻種子、玉米種子、蔬菜瓜果種子、棉花種子等。  近日,神農基因公告稱,已召開第5屆董事會第49次會議進行換屆選舉。
  • 袁隆平:三次落選中科院 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她足夠了解袁隆平的脾氣秉性:「他不愛張揚,他80歲生日,我們本來打算搞一個關於雜交水稻的學術研討會就好了,結果國家領導都發來賀信了。」  辛業芸也是《袁隆平口述自傳》的作者。她說,寫作過程中並沒有特別多專門的時間坐下來與袁隆平交流,因為平常的生活中了解得已經足夠多了。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一個原則:真實生動,不過度「美化」。  這符合袁隆平的願望。
  • 袁隆平為何被中國科學院拒之門外,就是不授予袁老院士
    袁隆平是中國現代、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中餐不僅解決了問題,同時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袁隆平已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人,聯合國世界糧食獎授予他,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第一次會議的國家最高元科技獎項有資格老,在11年前的宮殿,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授予他榮譽
  • 袁隆平再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被美國搶去當外籍院士,真是滑稽
    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將千千萬萬中國人從「饑荒」狀態之中解救出來的人。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的袁老除了三番五次落選中科院士以外更令人寒心的是,網上的一些噴子對他的攻擊。還有微博大V說他是「吃飽了撐的袁隆平不正是人民的那片天嗎?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
  • 受邀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親切接見喬領、寧雪君
    而作為最古老、最重要的漢字之一,也是最具吉祥和象徵意義的福字,從來都是備受全體中國人普遍熱愛。2020年11月23日,著名國禮藝術家、新時代中華國禮第一福受命創作者喬領和寧雪君,應邀來到位於湖南長沙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袁隆平老院士辦公室,向袁老獻上寓意吉祥的福字書法,致以崇高的敬意、深情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 袁隆平攜手賴族酒業將糯紅高粱航天搭載成功
    團隊與賴族酒業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交接儀式,這不僅是袁隆平團隊與賴高淮團隊的技術突破,更是中國白酒界與食品界的一件盛事。到場團隊有錢學森科研團隊,袁隆平水稻研究團隊,袁隆平釀酒高粱育種團隊,賴族酒業團隊,各酒業協會領導,酒業專家,和各界新聞媒體記者等工作人員一行到場見證,見證此次有太空梭帶入太空科研育種後返回地球的高粱種子。
  • 吃米不忘「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獲得很多大獎不為人熟知
    袁隆平: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他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他嘔心瀝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從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到影響全世界,他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大獎和稱號不為人熟知,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他讓人很欽佩。
  • 中國農民最敬佩的人是袁隆平,沒有袁隆平就沒有我們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士,湖南農業大學譽名校長。
  • 袁隆平母校開設首屆神農班,為何近一半學生不能順利畢業?
    △西南大學首屆神農班畢業生袁隆平院士被譽為中國的當代「神農」。在袁隆平的母校西南大學,首屆神農班即2014級24名本科生順利畢業。這些畢業生,半數以上將繼續到國內外名校攻讀研究生,部分學生到知名企業就業,有的學生還到了隆平高科。「神農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班級?這24位畢業生又各具什麼本領?百裡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