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遊」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2020-09-05 小豐分享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但讓人很奇怪的就是,這兩位都不是中科院的院士,再次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中科院的職責,中科院是中國自然研究科學的最高機構,他所研究的科研項目,涵蓋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所去的的成功,有一部分更是領先世界先列的水平,但也有一個讓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屠呦呦和袁隆平所取得的科研成功,也是影響世界級別的,但是他們兩位為何都沒被選入其中呢?

算起來,中科院的選拔其實是很嚴格的,從推薦到入選,都要走嚴格的流程,而且相應的對選拔者自身的素質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按照道理來講,兩位在科研技術領域,其實都是有著貢獻的人,從這一方面來說,當選院士當之無愧,但很可惜,他們都是卡在一個硬性的條件上。

屠呦呦和袁隆平其實大家不清楚的就是,兩人其實是同齡人,出生於1930年,從兩人幼年時候的求學經歷開看,也有著諸多相似之處,身處在戰亂的年代裡面,仍然能夠以極大的經歷學習,其實是很難的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袁隆平在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學習,和屠呦呦直接考入北京大學不同,這個西南農學院其實是合併成立的院校,有人認為,這個院校其實最多只相當於中專的水平,勉強達到了大專的資格,因此在選拔院士的時候,袁隆平相對要吃不少的虧,因為對比一些博士學歷的人來說,袁隆平先生的學歷實在是不夠看。

加上常年身處農田,袁隆平實際上更加注重實踐,雖然也有不少的論文問世,但基本上想要達到院士的基礎還是有些距離的,而這一點上來看,屠呦呦幾乎是如出一轍,兩人基本上都是注重實踐的人,對於論文這些學術性的東西,往往都不是很在意。

屠呦呦本人也沒有發表過高水準的SCI文章,甚至沒有出國留學過,因此被人稱為是三無科學家。但不得不說在捨棄了一些名利,袁隆平和屠呦呦都在各自的領域上有了傑出的成就,對比國內學術造假風波來看,他們兩人高風亮節的品格值得我們無數人學習。

相關焦點

  • 屠呦呦、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是被一硬性條件卡住
    但讓人很奇怪的就是,這兩位都不是中科院的院士,再次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中科院的職責,中科院是中國自然研究科學的最高機構,他所研究的科研項目,涵蓋了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所去的的成功
  • 為什麼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沒被評上中科院院士?
    為什麼屠呦呦沒當上中科院院士?當人們這麼問的時候,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對院士頭銜等一系列榮譽的盲目迷信與崇拜。所以當屠呦呦擁有了諾貝爾獎的榮譽,卻沒能「順理成章」的成為中科院院士時,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注意到這個「遺漏」,並認為這是不合常理的。事實上,諾貝爾獎和中科院院士的評選完全是兩個獨立的標準,並沒有直接關係。就像屠呦呦所回應的那樣:「(沒能當選中科院院士),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在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到年邁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都聽過袁隆平的鼎鼎大名。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雖然中科院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工程院也毫不遜色,一個人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已經十分了不起了,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請看下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統稱為兩院院士,而且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地位相當,同屬部級單位,院士待遇相同。所以,不論是中科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所以關於這些說法傳聞,一度傳得比較火爆,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儼然是將中科院這個中國科學的頂級殿堂,給描繪成了一個拉山頭,搞打壓的自私團體。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所謂的打壓偏見純屬子虛烏有。袁隆平之所以沒能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是因為有人可以阻撓,而是他並不符合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一個評選標準。
  • 正確認識袁隆平、李愛珍等科學家落選中科院院士(附圖)
    近日,一篇《李愛珍四次落選科學院院士卻被美國評上,拒美國橄欖枝留在中國》在朋友圈熱議。無論作者還是轉載者多是為李愛珍的愛國情懷點讚,再為國人樹立一個榜樣。與此同時,有些人則關注她「 關於落選中科院院士引起網上和坊間熱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 屠呦呦能獲諾貝爾獎,為何評不上中科院院士?是不夠格嗎?
    推薦語:對於屠呦呦女士,袁隆平先生這樣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者我們心裡是萬分感激的,屠呦呦女士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讓他們可以健健康康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袁隆平先生在雜交水稻上的貢獻就更不用多說了,沒有他的科研成果,又怎麼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 鍾南山、袁隆平、饒毅......誰是中國學者中的「頂流」?
    在這裡,筆者統計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科學家在 2017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9 月 22 日的微博歷史數據,帶大家一探誰才是中國科研界的「頂級流量」。我們對鍾南山等 14 位學者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鍾南山院士憑藉疫情時的一大波熱搜,毫無疑問佔據了榜首的位置,以 590 條熱搜條目和 4611 小時 50 分鐘的熱搜在榜時長成為中國「網紅學者」頭名。
  • 屠呦呦得諾獎中科院應該開心嗎?
    中國科學院更是想不到,它有一千多名院士,沒有人率先得獎,而屠呦呦,一位多次被拒絕在「院士」大門之外的女科學家,一無博士學位,二無出國留學經歷,三無「中科院院士」稱號的老人,卻得到了諾貝爾獎。中科院的院士們,你們是怎樣評選院士的?成了民間一個很大的問號。對中科院來說,要不就不承認屠呦呦的學術成就,要不就無法向國人交代。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歷史課本中就有他的事跡。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現在已經91歲高齡了。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院士就更加了不得了,能當上院士的人一定都是飽讀詩書,從娘胎裡就開始讀書的人才有資格當上院士。今天的問題來了,有學問,有能力就一定能當上院士嗎?不一定!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實力很強,卻無緣院士的人。在諾貝爾獲獎的時候,外國記者問到為何屠呦呦還不是院士,屠呦呦回答:衛生部長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院士就更加了不得了,能當上院士的人一定都是飽讀詩書,從娘胎裡就開始讀書的人才有資格當上院士。今天的問題來了,有學問,有能力就一定能當上院士嗎?不一定!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實力很強,卻無緣院士的人。袁隆平教授可以說是杜拜的信仰了,不信你去杜拜問問,可能有人不知道國家糧食部是誰,但是肯定都知道袁隆平是誰。很多年前,袁隆平教授就已經申請了中科院院士了,可是知道如今也沒能進入中科院,難道中科院就這麼難進去嗎?
  • 顏寧又Nature上發了兩篇論文,為啥沒有評上中科院院士
    從顏寧離開中國,到現在有很多人為顏寧沒有拿到中科院院士感到忿忿不平。如今,顏寧又在國外頂級期刊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如此高的學術成就,為啥評不上中科院院士呢?一、中科院院士評定標準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要求明確規定: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顏寧雖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很多論文,有些影響因子甚至很高很高。
  • 顏寧又Nature上發了兩篇論文,為啥沒有評上中科院院士
    從顏寧離開中國,到現在有很多人為顏寧沒有拿到中科院院士感到忿忿不平。如今,顏寧又在國外頂級期刊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如此高的學術成就,為啥評不上中科院院士呢?一、中科院院士評定標準如果,分析了蛋白結構,再深入進行探究,我想顏寧應該肯定就評上院士了。二、論文有價值,不代表就是萬能的論文作為現在學術成績評定的重要考核標準。尤其在國外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更是相當厲害。我們不能因為發論文厲害,就認為這個人就很厲害,當然我不否認顏寧不厲害。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老先生是院士,但並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終身榮譽,從設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的人數還未超過1000人,他們是一個國家最為聰明、最有貢獻的人。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由於中國科學院在遴選院士中,對候選人的要求中默認在理論上要做出一定的成果。因此,一些在理論上沒有重大建樹,卻在工程技術的發展上做出巨大成果的候選人很難通過院士投票,從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這並非是科學院的院士妒賢嫉能,而是擔心一旦開了這個口子,會造成院士質量的下降。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袁隆平為何被中國科學院拒之門外,就是不授予袁老院士
    袁隆平是中國現代、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中餐不僅解決了問題,同時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袁隆平已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人,聯合國世界糧食獎授予他,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第一次會議的國家最高元科技獎項有資格老,在11年前的宮殿,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授予他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