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顏寧離開中國,到現在有很多人為顏寧沒有拿到中科院院士感到忿忿不平。
如今,顏寧又在國外頂級期刊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如此高的學術成就,為啥評不上中科院院士呢?
一、中科院院士評定標準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要求明確規定: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顏寧雖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很多論文,有些影響因子甚至很高很高。但是,她的成果大多數都是建立在冷凍電鏡的基礎上,並沒有對蛋白質結構進行系統和創造性的研究和說明。
蛋白質結構多種多樣,任何一種蛋白質的結構分析出來都是一個進步,也是一個 成就,但是這個成就,還沒有達到系統性的深度,創造性的深度我認為也沒有達到。
藉助儀器的幫助才有了如今的成果,如果沒有儀器的幫助呢?是不是就沒有這樣的成績了。
再有,顏寧對蛋白質結構的探索,並沒有對某一種蛋白的功能和用途進行進一步分析。如果,分析了蛋白結構,再深入進行探究,我想顏寧應該肯定就評上院士了。
二、論文有價值,不代表就是萬能的
論文作為現在學術成績評定的重要考核標準。尤其在國外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更是相當厲害。我們不能因為發論文厲害,就認為這個人就很厲害,當然我不否認顏寧不厲害。
任何的研究必須要有實際意義,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中的一個女副教授,就在某一個不入流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而獲得諾貝爾獎。你能說她不厲害嗎?
任何的獎項和榮譽都有他的評判標準,論文僅僅能說明一部分問題,只有了創造性的想法,或者對人類,對人民的發展有了關鍵性影響的成績,無論發的什麼期刊,該有的榮譽始終是少不了的。
三、其他原因
顏寧能在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卻評不上院士,除了中科院院士評定標準,還有其他的原因。這裡面存在某些人為的因素,但是終究還得努力,外在的不好因素,我們無法避免,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只要能取得相當高的成績,評上院士是遲早的事。雖然屠呦呦沒有被評上,雖然還有些牛人沒評上,但是不要放棄。
論文證明的永遠只是一部分,院士也就是個頭銜,對得起人民,造福人民才會獲得永世流芳。屠呦呦沒評上院士,她仍然會永存史冊,光耀千秋。
對於顏寧的離開,我不否認她的成績,我也不是一種嫉妒,而是就是論事,發表論文雖然厲害,但僅僅只是一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實力還得是拿出造福人民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