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顏寧團隊在Nature同期發表兩篇研究論文,分別解析了人源ACAT1同源二聚體及四聚體結構,及人源DGAT1同源二聚體結構。
一、論文題目:Structural basis for catalysis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human ACAT1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解析度為3.0和3.1 人源ACAT1的同源二聚體以及四聚體結構,並結合相關活性實驗,確定了醯基輔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結合位點以及底物識別的機理。
膽固醇是哺乳動物細胞膜中的重要組分部分,佔細胞膜脂質的50%,相比之下它只佔內質網脂質的5%。ACAT1醯基轉移酶(酯醯輔酶A:膽固醇醯基轉移酶,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將長鏈脂肪酸轉移到膽固醇從而通過酯化作用形成膽固醇酯,並結合成胞質脂滴。
在膽固醇超載的條件下,ACAT1維持內質網的低膽固醇濃度,在膽固醇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研究表明ACAT1與老年痴呆症、動脈粥樣硬化和癌症的發生有關。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對ACAT1結構的相關報導。
總的來說,該研究首次解析了解析度為3.0和3.1 人源ACAT1的同源二聚體以及四聚體結構,確定了醯基輔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結合位點以及底物識別的機理。這種結構和生化特徵有助於合理化ACAT1對不飽和醯基鏈的偏好,並提供對MBOAT家族內酶催化機制的深入了解。
本文第一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錢洪武博士,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Xin Zhao、西湖大學Renhong Yan為共同一作;顏寧教授為通訊作者,錢洪武博士為共同通訊。
二、論文題目: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human diacylglycerol-O-acyltransferase 1
該研究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解析度為3.1人源DGAT1的同源二聚體結構,並通過結合酶活性實驗,確定了醯基輔酶A(acyl-CoA)在DGAT1上的結合位點。
三醯甘油酯(triacylglycerol, TAG)是生命體中主要的能量儲存物質,其合成過程主要有兩種路徑:3-磷酸甘油路徑以及單醯基甘油路徑。兩種合成路徑的最終一步都是二醯甘油酯(diacylglycerol,DAG)的醯基化從而產生TAG,而這一過程是由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iacylglycerol-O-Acyltransferase, DGAT)催化完成。
人體中有兩種序列不同源的DGAT,分別為DGAT1和DGAT2。DGAT1 主要負責脂肪吸收及儲存過程中TAG的合成,DGAT2則負責各組織及皮膚基本脂肪的平衡。
前期研究表明,DGAT1敲除的小鼠能保持正常的代謝,並且可以抵抗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而DGAT2敲除的小鼠則由於皮膚脂肪的缺失在出生數小時內死亡。因此,DGAT1被認為是重要的治療肥胖及糖尿病的藥物靶點,各藥物公司都有針對DGAT1抑制劑開發。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中報導了首個人源DGAT1同源二聚體結構以及其底物acyl-CoA的結合位點,對於針對DGAT1靶點抑制劑開發有重要指導作用。另外,DGAT1的結構也將為MBOATs超家族中其他成員的結構及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文第一作者為貝勒醫學院博士生王列,普林斯頓大學錢洪武博士、貝勒醫學院年寅博士,普林斯頓大學韓亦沫博士為共同一作。韓亦沫博士現為萊斯大學助理教授,年寅博士現為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貝勒醫學院周鳴授和普林斯頓大學顏寧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90-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