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2021-01-09 生物谷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從細菌到人類各種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來源。葡萄糖代謝的第一步就是進入細胞:親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細胞膜,其進出細胞需要通過鑲嵌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完成。其中一類屬於主要協同轉運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簡稱MFS)的轉運蛋白是大腦、神經系統、肌肉、紅細胞等組織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簡稱GLUTs)。在人體的14個GLUTs中,GLUT1、2、3、4這四種蛋白生理功能最重要,研究最廣泛,其中GLUT1因發現最早而得名。

GLUT1幾乎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中,是紅細胞和血腦屏障等上皮細胞的主要葡萄糖轉運蛋白,對於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和大腦供能起關鍵作用。在已知的人類遺傳疾病中,導致GLUT1功能異常的突變會影響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導致大腦萎縮、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癲癇等一系列疾病。另一方面,當發生癌變時,葡萄糖是腫瘤細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是腫瘤細胞由於缺乏氧氣供應而只能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同質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細胞的10%,因而對葡萄糖的需求劇增,在很多種類的腫瘤細胞中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以大量攝入葡萄糖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擴增,這使得GLUT1的表達量可能作為檢測癌變的一個指標。

自從獲得了大量生理、病理、細胞、生化信息之後,獲取GLUT1的三維結構就變成了該領域最期待的下一個突破。顏寧研究組在2012年首次解析了GLUTs的大腸桿菌同源蛋白XylE與葡萄糖結合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利用同源建模預測了GLUT1-4的三維結構;時至今日,人源GLUT1蛋白的晶體結構的捕獲為理解這個具有歷史研究意義的轉運蛋白掀開了新的一章。

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1),顏寧研究組最終解析了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GLUT1呈現經典的MFS家族摺疊方式——12個跨膜螺旋組成N端和C端兩個結構域。兩個結構域之間的腔孔朝向胞內區,即該結構呈現向內開放構象。而在結晶中用到的去汙劑頭部恰好是葡萄糖苷,其結合位點與此前XylE中觀測到的葡萄糖結合位點基本重合,證實了MFS家族具有單一結合位點。有趣的是,GLUT1在胞內可溶區還具有一個由4個α螺旋組成的結構域(簡稱ICH),這一序列只在MFS中的糖轉運蛋白亞家族中(Sugar Porter subfamily)觀察到,因此ICH是屬於該家族蛋白的特有結構特徵。

利用GLUT1的晶體結構可以精確地定位與疾病相關的突變胺基酸,揭示其致病機理。分析顯示,三十餘個突變胺基酸基本集中於三個區域:底物結合區域、胞外門控區、胞內門控區,它們的突變或者影響了底物識別,或者影響轉運蛋白的構象變化。晶體結構使得理解這些致病突變的機理一目了然。與之前獲得的向胞外半開口的XylE晶體結構比較揭示出 ICH在GLUT1的構象變化中起關鍵作用。鑑於ICH在糖轉運蛋白亞家族的保守性,這一發現可能適用於該亞家族所有成員。

至此,顏寧實驗室分別捕獲了FucP向胞外開放、XylE結合底物半開放、GLUT1向胞內開放的三個MFS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轉運狀態結構,結構比對初步揭示出MFS糖轉運蛋白在轉運循環中的構象變化,對於理解MFS家族糖轉運蛋白的轉運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礎。(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我科學家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趙永新、趙婀娜)繼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後,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又獲得重大進展:獲得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出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腫瘤藥物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顏寧小組破譯一種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等顏寧小組破譯一種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5月23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源獲悉,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1),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致病機理。
  • 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被獲取 餓死癌細胞或成可能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6月5日,清華大學宣布: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該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 顏寧小組完整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運轉機理—新聞—科學網
    本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鄧暉)16日,曾因2014年初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而振奮全球科學家的中國年輕科研團隊,在葡萄糖轉運蛋白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新資】清華首次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人類攻克癌症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homologue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4》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
  • 清華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
  • 同期兩篇Nature,顏寧組揭示人源DGAT1和ACAT1三維結構及催化機制
    5月13日,顏寧團隊在Nature同期發表兩篇研究論文,分別解析了人源ACAT1同源二聚體及四聚體結構,及人源DGAT1同源二聚體結構。>醯基輔酶A(acyl-CoA)在ACAT1上的結合位點以及底物識別的機理。
  • 我科學家首次破譯人體能量轉運通道
    資料照片   本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鄧暉)清華大學5日宣布,由該校醫學院教授顏寧領銜的年輕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這不僅揭示了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的精密輸送,將人類對生命過程的認識推進了一大步,而且在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之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 顏寧等在《細胞》發文報導ABCA1的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2017年6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顏寧研究組在《細胞》(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脂類外向轉運蛋白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弓形的Z944分子在孔結構域的中心腔中傾斜,寬端插入重複序列II和III之間的界面的窗孔中,窄端像塞子一樣懸在細胞內門上方。這些結構為比較研究不同Cav亞家族之間不同的通道特性提供了框架。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自從1985年GLUT1的基因序列被鑑定出來之後,獲取它的三維結構成為膜蛋白研究領域最受矚目課題之一,不少國際一流實驗室為攻克它爭分奪秒,顏寧團隊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刻意提及,顏寧不會主動透露,她可以連續工作48個小時而不覺疲憊。攻關期間,從上午開始,除去用餐,她能一直連續工作到次日凌晨五六點,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眯一會兒又爬起來繼續工作。
  • 清華大學教授顏寧:享受科學的純粹與永生
    而此時,結構生物學中心所在的樓層卻依舊燈火通明。  兩天前,顏寧研究組終於得到一顆優質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由兩位學生用低溫罐裝著,搭高鐵送去上海同步輻射實驗室。所有人都在等待高質量的數據傳回。兩年多的集中研究、近半年的全力攻關,眼下,就是最後關口。
  • 顏寧團隊 2021 首秀+ 2020 年度文章賞析,看大牛如何玩轉結構生物學!
    揭示人源膽固醇醯基轉移酶 (ACAT1) 三維結構及催化機制  2020 年 5 月 13 日,顏寧及黃超蘭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 Structural basis for catalysis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human ACAT1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介紹了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下)
    顏寧和她的博士生團隊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長達8年的時間,一直有個難題橫亙在顏寧,也橫亙在全世界分子結構科學家面前,那就是葡萄糖轉運關鍵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長啥樣,工作機理是怎樣的。顏寧和她的團隊發現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機理 圖源自CCTV科技盛典視頻至今,顏寧依舊能回憶起那個成功時刻。
  • cell research報導鈷離子ECF轉運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與機理
    ECF轉運蛋白是近年來發現的一類新型ABC內向轉運蛋白,結構上由膜內底物特異結合蛋白EcfS和一個由跨膜蛋白EcfT和兩個胞內ATP結合蛋白組成的能量耦合模塊(或ECF模塊)組成,分為能量耦合模塊專用型(Group-I)和共享型(Group-II)兩類(圖1a)。專用型每個EcfS蛋白使用專一的ECF模塊,共享型多個不同的EcfS蛋白共享同一個ECF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