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資】清華首次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2021-02-23 瑞年

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人類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形式發表在6月5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此成果一經發表,得到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布萊恩·科比爾卡評價說:「要針對人類疾病開發藥物,獲得人源轉運蛋白結構至關重要。對於GLUT1的結構解析本身是極富挑戰、極具風險的工作,因此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據研究組介紹,葡萄糖自身無法穿過細胞膜進入到細胞內發揮作用,必須依靠轉運蛋白這個「運輸機器」來完成。葡萄糖轉運蛋白鑲嵌於細胞膜上,如同在疏水的細胞膜上開了一扇一扇的門,能夠將葡萄糖從細胞外轉運到細胞內。

研究清楚GLUT1的組成、結構和工作機理,就有可能通過調控它實現葡萄糖轉運的人工幹預,既可以增加正常細胞內葡萄糖供應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又可以通過阻斷對癌細胞的葡萄糖供應從而「餓死癌細胞」。

鏈結:

根據瑞年健康專家介紹,在國際上,治療糖尿病很多都一味依賴注射胰島素,但是實際上最好的辦法是提高自身免疫力,讓胰島自己慢慢調節代謝。

由瑞年國際研發的氨基多肽片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糖尿病營養補充品,它採用進口名貴絲精胺基酸、大豆精煉胺基酸、牛初乳及乳酸鈣等為主要原料,結合腸溶、緩釋、螯合三大國際尖端製藥科技研製而成,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多肽、維他命、微量元素、礦物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生命必需元素。

糖尿病人長期服用氨基多肽片,可以防止蛋白質過度分解,平衡調節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達到降糖的目的;同時,瑞年氨基多肽中的胺基酸能夠增強胰島素活性,從根本上增強免疫力,避免各種併發症。

(新聞來自人民網)

相關焦點

  • 清華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據京華時報消息 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人類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被獲取 餓死癌細胞或成可能
    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模型。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6月5日,清華大學宣布: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該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by glucose transporters)的長文(Article),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之前該組解析的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顏寧小組破譯一種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等顏寧小組破譯一種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5月23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源獲悉,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1),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致病機理。
  • 我科學家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趙永新、趙婀娜)繼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後,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又獲得重大進展:獲得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出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腫瘤藥物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顏寧小組完整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運轉機理—新聞—科學網
    本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鄧暉)16日,曾因2014年初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而振奮全球科學家的中國年輕科研團隊,在葡萄糖轉運蛋白
  • 解析肉鹼膜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膜轉運蛋白CaiT與底物複合物的結構示意圖(1-12表示12段跨膜螺旋)。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但是葡萄糖無法自由通過由膦脂雙分子層構成的疏水細胞膜,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入需要藉助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其中一類屬於主要協同轉運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簡稱MFS),是大腦、神經系統、紅細胞、各個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簡稱GLUT)。
  • 我科學家首次破譯人體能量轉運通道
    原標題:我科學家首次破譯人體能量轉運通道   GLUT1brain資料照片   本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鄧暉)清華大學5日宣布,由該校醫學院教授顏寧領銜的年輕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這不僅揭示了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的精密輸送,將人類對生命過程的認識推進了一大步,而且在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之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 清華大學在世界上首次解析NAT家族蛋白結構
    (中國網3月24日訊)3月2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和生命學院王佳偉副研究員合作領導的科研小組,在《自然》(Nature)發表了名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uracil transporter UraA(尿嘧啶轉運蛋白UraA的結構和機制)的科研論文,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NAT(Nucleobase/Ascorbate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2016-02-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YgaP,通過系統構建位點特異性電子自旋標記(簡稱SDSL),應用電子順磁共振(簡稱EPR),特別是脈衝雙電子偶極耦合(簡稱DEER)方法,首次成功解析了YgaP的全長三維結構,並通過EPR動態特性、順磁增強分子易趨性分析、距離測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YgaP蛋白跨膜轉運酶催化產物硫氰根離子(SCN-)的分子機制。
  • 清華青年團隊新科研成果領先世界 有望定向「餓死」癌細胞
    這一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的年輕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在人類攻克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探索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昨日,正式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面對學界給予的評價,團隊帶頭人顏寧冷靜地表示:「很多疾病都有著複雜的成因,尤其癌症是最複雜的疾病,而我們的科研是非常基礎的。從基礎科研到轉化中間有相當漫長的路。」
  • 科學家綜述繼發性主動轉運蛋白摺疊與運輸機制
    通過一些結構信息,分析新發現結構,生化和計算模擬證據相關的作用機制。論文發表在《生物物理年度評論》(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上。繼發性主動轉運活動形成的勢能貯備,還可用來完成一些其他物質的逆濃度差的跨膜轉運,如小腸上皮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對葡萄糖、胺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吸收現象。 目前研究發現的具有不同功能的轉運子通常序列並不相似,但是一些科學家們發現這些作用因子卻存在相似的摺疊,例如MFS,LeuT,NhaA的摺疊。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丨尹航組通過靶向葡萄糖轉運蛋白調控...
    例如,腫瘤細胞的重要食物——葡萄糖,在大多數腫瘤細胞中的攝取量遠遠超過了正常細胞,而其進入細胞的轉運工具——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特別是GLUT1和GLUT3,在許多腫瘤細胞內異常高表達,並成為影響腫瘤惡化的重要因素【4,5】。基於這些原理,抑制葡萄糖轉運成為治療腫瘤的潛在策略,但限於腫瘤細胞的複雜性和轉運蛋白的研究難度,目前幾乎沒有靶向轉運蛋白治療腫瘤的成功案例。
  • 科學家揭示葉酸ECF轉運蛋白結構和轉運機制
    4月14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進展,報導了來源於乳酸桿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葉酸轉運蛋白面向內(inward-facing)的晶體結構(見示意圖a),揭示了ECF轉運蛋白跨膜轉運葉酸的分子機制。葉酸參與細胞內眾多重要生化過程,包括DNA和胺基酸的合成。
  • 研究解析硝酸鹽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來自清華大學生科院、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報導了硝酸鹽/亞硝酸鹽轉運蛋白NarU的晶體結構(解析度為3.1Å),並分析了其結構和生化特徵
  • cell research報導鈷離子ECF轉運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與機理
    ECF轉運蛋白是近年來發現的一類新型ABC內向轉運蛋白,結構上由膜內底物特異結合蛋白EcfS和一個由跨膜蛋白EcfT和兩個胞內ATP結合蛋白組成的能量耦合模塊(或ECF模塊)組成,分為能量耦合模塊專用型(Group-I)和共享型(Group-II)兩類(圖1a)。專用型每個EcfS蛋白使用專一的ECF模塊,共享型多個不同的EcfS蛋白共享同一個ECF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