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小組完整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運轉機理—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鄧暉)16日,曾因2014年初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而振奮全球科學家的中國年輕科研團隊,在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家族的研究上再下一城: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的長文,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之前該組解析的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這是對GLUT家族轉運機制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也為相關疾病診斷或小分子抑制劑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博士後鄧東和一年級博士生孫鵬程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顏寧為通訊作者。

葡萄糖是地球上各種生物最主要的能源物質,為生長代謝提供能量,並且作為前體參與合成其他生命組成大分子。但高度親水的葡萄糖分子無法自由通過疏水的生物膜,其進出細胞需要依靠膜上的轉運蛋白完成。主要協同轉運蛋白超家族中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在此過程中至關重要。與此前解析的GLUT1處於向胞內開放的結構相比,顏寧研究組此次解析的3種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中,GLUT3與底物分子葡萄糖的複合物晶體結構處於朝向胞外閉合的狀態,解析度高達1.5埃,是目前為止解析度最高的轉運蛋白結構,GLUT家族蛋白通過交替開放轉運底物的整個過程也更加完善。

「人體中的GLUTs共有14種,目前研究較清楚的是GLUT1,GLUT2,GLUT3,GLUT4,它們負責向人體的不同組織轉運葡萄糖:GLUT1主要負責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和跨越血腦屏障,GLUT2主要在肝、脾、小腸等內臟細胞中發揮作用,GLUT3負責為神經系統攝取葡萄糖,GLUT4則是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主要葡萄糖轉運蛋白。」顏寧介紹,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GLUT1和GLUT3在多種實體瘤中超量表達,「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使其處於缺氧環境中,無氧條件下依靠糖酵解產生的ATP比有氧代謝少了10倍以上,因此腫瘤細胞需要大量表達GLUT以滿足葡萄糖的超量攝入,這種『沃伯格效應』使得GLUT1和GLUT3成為具有潛在臨床診斷價值的腫瘤細胞標誌物。」

此項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的資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顏寧小組破譯一種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等顏寧小組破譯一種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5月23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源獲悉,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1),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致病機理。
  • 我科學家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趙永新、趙婀娜)繼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後,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又獲得重大進展:獲得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出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腫瘤藥物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被獲取 餓死癌細胞或成可能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6月5日,清華大學宣布: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該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homologue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4》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清華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
  • 【新資】清華首次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
    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人類攻克癌症
  • 我科學家首次破譯人體能量轉運通道
    資料照片   本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鄧暉)清華大學5日宣布,由該校醫學院教授顏寧領銜的年輕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這不僅揭示了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的精密輸送,將人類對生命過程的認識推進了一大步,而且在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之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當細胞裡那些只有幾個到幾十納米大小的蛋白質分子通過X-射線衍射,解析出原子解析度的結構;當那些微小結構被放大幾億倍之後,其美麗的構造清清楚楚被肉眼看到,顏寧總忍不住感嘆造物者的偉大。  的確,科學的魅力在於發現真相的過程。「如果剛好你正是世界上第一個揭示出這些大自然奧秘的人,那該多棒啊!」
  • 清華顏寧發微博求救 我去不去普林斯頓關基金委什麼事?
    近期,《清華才女顏寧教授為何負起出走普林斯頓》在微信圈和其他社交媒體上流傳。文章表示,顏寧是因為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負氣而去。未來網(www.K618.cn)北京5月9日電(記者賀卓輝)今日中午時分,清華大學教授顏寧@nyouyou在微博上發表「求救」:「萬能的微博,請問如何投拆這一類造謠公眾號文章?
  • 王二濤小組首次揭示菌根共生過程中碳轉運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二濤研究組首次揭示了在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的共生過程中,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並發現脂肪酸作為碳源營養在植物
  • 破解葡萄糖轉運子的神奇奧秘
    記者 範麗 攝  10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細菌同源體的晶體結構解析》(Crystal structure of a bacterial homologue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 清華大學教授顏寧:享受科學的純粹與永生
    兩天前,顏寧研究組終於得到一顆優質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由兩位學生用低溫罐裝著,搭高鐵送去上海同步輻射實驗室。所有人都在等待高質量的數據傳回。兩年多的集中研究、近半年的全力攻關,眼下,就是最後關口。  伴隨著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顏寧辦公室的門被拉開,博士後鄧東站在門外,「出來了?」「出來了!」
  • 顏寧等在《細胞》發文報導ABCA1的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2017年6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顏寧研究組在《細胞》(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脂類外向轉運蛋白
  • 最傑出的科學家顏寧:僅用6個月,解開世界50年難題,卻出走美國
    ,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所有的成績背後一定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困難和努力,顏寧帶領的研究團隊每天廢寢忘食的工作,放棄了自己的私人時間,數十個小時都呆在實驗室裡。之後,研究院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項目,引進了全球領先的冷凍電鏡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相應的回報。顏寧帶領的小組每年都會在世界學術最厲害的雜誌上發表論文。
  • 清華大學顏寧教授獲2015年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清華大學顏寧教授獲2015年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 10月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Stephan Grill教授共同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