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2020-12-02 騰訊網

兩院一般被稱為我國的最高學術殿堂,這些學者前輩都是我國各領域當中最頂尖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最後一次因為年齡超過了院士評選標準而再次落選,這次她也算是與中科院徹底失之交臂了。

可就在這時,李愛珍被美國看中了其實力和才華。於是,四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李愛珍就這樣意想不到的成為了美國的院士。但最令人詫異的是成為美國院士的李愛珍直到如今也一直保留著中國國籍,這一行為讓我們見證了李愛珍深厚的愛國情懷,同時也讓更多人感到了惋惜。

說起李愛珍的經歷,就有網友說她和清華大學的美女教授顏寧的院士評選經歷很相似。作為施一公的實力女弟子,顏寧個人身上的才華絕對是最出眾的那一類學者。可就是這麼一位優秀的青年學者卻三次落選院士評選。

因此最後的顏寧也是再次出走美國,成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李愛珍和顏寧的落選使得很多人都在質疑兩院院士的評選機制,認為這其中存在了很多的缺陷,尤其是年齡和資歷方面的要求。

我們知道,李愛珍第四次評選之所以落選,是因為她的年齡超過了其規定的要求。但就在中科院拒接了李愛珍申請的同時,美國卻立馬看到了人家的不凡和才華,邀其成為美國院士。這不禁讓人懷疑,為何別國看重的是才華,而我們自己國家卻因為微不足道的年齡問題而將有實力的科學家拒之門外,到頭來方便的只是他國。

當然,也有很多人解釋說我國目前院士評選制度的年齡很小,年僅26歲的它還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因此也失去了很多優秀的科研人才,這才是最令人痛惜的一點。

為什麼要說李愛珍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令我們感到痛惜呢?這和李愛珍的個人實力相關。李愛珍是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的材料學專家,研究的重點是半導體材料。而李愛珍在從事科研事業的過程中憑藉自身實力為我國的材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1993到1997年間,李愛珍參與了我國當時尤為關鍵的一個項目,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並為此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縱觀李愛珍的工作履歷,我們見識到的是一個頂尖科研人員的艱苦卓絕和自強不息。儘管四次落選了中科院的院士評選,但在成為美國院士的同時,她卻依然保留了自己的中國國籍,其愛國情懷令人尊敬。

相關焦點

  • 被傳「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扯淡!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自從5月13日連發兩篇Nature的那一刻起,「顏寧」這個名字又雙叒成為了自媒體的「香餑餑」。連日來,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李愛珍雖然四次都申請失敗了,但是她從未抱怨過,她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她在電子器件,光電器件異質結半導體微結構的生長等科學研究領域上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 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顏寧在去年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起轟動,有網友扒了她的歷史發現這位清華才女曾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下便在網絡上引起多番討論,其討論內容無非是顏寧是否夠格,或者是科學院院士的評判標準是否存在漏洞。那麼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呢?看看我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的或許就能得到答案了!
  • 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顏寧在去年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起轟動,有網友扒了她的歷史發現這位清華才女曾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下便在網絡上引起多番討論,其討論內容無非是顏寧是否夠格,或者是科學院院士的評判標準是否存在漏洞。那麼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呢?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顏寧為何落選院士?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最近網上流傳稱「顏寧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開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因此,有許多網友也真信了,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流露出了不滿、不屑的情緒,有的對她則是冷嘲熱諷,乃至誹謗。而有部分網友說:中科院院士評選方法需要改改了,顏寧這樣出色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也不是院士,如果不是評選機制有問題,為什麼最優秀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顏寧為什麼落選院士,是不是院士評選方法存在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以及它的由來?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她1977年時出生在山東濟南市章丘區,6歲時和父母搬到了北京,19歲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年畢業後她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入職清華,成為全中國最年輕的女性教授之一。二、2019年遺憾落選中國院士關於顏寧教授的落選,產生的爭議似乎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
  • 評院士落選,去美國卻當上終身教授,攻克世界難題,她在報復?
    評院士落選,去美國卻當上終身教授,攻克世界難題,她在報復?都說「科教興國」,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誰的綜合實力強誰就有話語權。當初日本之所以敢堂而皇之地入侵東山省,還不是那會的中國貧弱,實力落後。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又越過三八線,也是仗著自己手裡的武器裝備,有原子彈這樣的威懾,而我們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
  • 清華教授顏寧中國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為何?
    同時,2017年也有一位才華與顏值並存的中國籍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就是顏寧。說起顏寧大家或許並不陌生,顏寧曾是土生土長的清華人。從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他便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已經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的她選擇回國,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這一當,就是10年。
  • 清華才女顏寧落選國內院士,去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主要有3點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有人猜測她是工作不順利,也有人說是因為評院士落選,所以負氣出走,但更傳奇的是, 去美國兩年之後她就被評為了美國院士,這是為什麼呢?然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清華,2000年從清華畢業後,顏寧到國外留學,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並在博士畢業後做博士後研究,而且她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的時候,跟隨的是著名的施一公教授。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說到國內知名的女科學家,顏寧應該算是其中之一。她的求學任職經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她在專業領域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同年國內落選院士2017年對於顏寧而言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2019年4月,距離顏寧出走美國過去了2年,這一年對於顏寧而言也算是很有意義的一年。因為她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說明美國方面對於她科研學術能力的高度認可。比較戲劇性的是,顏寧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會當選,因為她並沒有提出申請。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剛加入施一公實驗室的她像是一個毛手毛腳的小孩子,實驗儀器使用不熟練,研究課題沒方向,沒突破。但是反觀實驗室內其他成員,有的已經在國際頂級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了論文,這種差距讓她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同時也激勵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有志者事竟成,顏寧的堅持與努力讓她在博士期間也取得了多項優質學術成果,最終順利博士畢業。
  • 顏寧教授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負氣出走?抱歉,這是個假消息
    但她卻在不惑之年選擇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終身教授,並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但隨著顏寧教授 「學術女神」形象的深入人心,對顏寧教授的相關消息也出現了一些不實的報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顏寧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負氣出走美國」。儘管很遺憾顏寧教授至今尚未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這卻是一個假消息。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她是國寶級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依然無怨無悔
    哪怕是她4次申請院士被拒,但是在她接到美國授予外籍院士消息時,她這麼說道:「我跟學生講,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消亡。你再有名,離開這個世界後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中國』這兩個字永遠在地球上存在。所以你的生命價值,就是要為我們國家爭取榮譽。」
  • 反思一下,李愛珍、顏寧為什麼選不上院士
    顏寧(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濟南萊蕪區,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2017年8月,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輪候選人。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2019年4月30日,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13年前毅然回國的超級博士顏寧落選院士「負氣出走」?顏寧:扯淡
    顏寧的成長經歷顏寧1977出生於山東章丘,19歲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在普林斯頓大學曾經有過一段黑暗歲月,做什麼都不成,直到第一次實驗成功,她才慢慢站穩腳。顏寧的「負氣出走」2017年顏寧突然決定離開清華,重返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顏寧的這一舉動,實在令人震驚,引起了網友的一片熱議,有人說她是因為落選中科院院士,甚至很多人冷嘲熱諷說她「崇洋媚外」。對此,顏寧回應了兩個字「扯淡」!
  • 清華顏寧留學之後回國,落選中科院又出國,入選美國科學院
    有人指責他「崇洋媚外」,有人指責她氣量狹小,還有人指責她辜負了祖國的培養等等,面對這些流言蜚語,顏寧從未正面回應。顏寧曾經在微博上澄清過,她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促進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也希望能夠在新的環境收穫靈感,取得突破,她希望自己可以在科學這條路上走得更遠。而在遠赴美國後,她的學術之路繼續「開掛」。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