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所追求的,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會去競爭院士頭銜,院士頭銜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更是在地位以及自己的研究受認可的標誌。在國內很多科研人員都以院士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優秀的人也非常多,可想而知院士能當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
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
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施一公從小便是學霸的存在,在高中時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第一名,這也讓他獲得了保送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在清華大學,他依舊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提前一年從清華畢業了,畢業後去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物理博士學位,在國外的求學經歷和工作經驗,讓他的專業能力很強。
在之後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國發展,在回國的第三年,他就獲得了院士的曾選資格,但是在第二輪就遺憾落選,兩年後他又一次參選,最終當選中科院士,當年他還獲得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隨後憑藉著這些成績成為了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本以為他能一直在清華大學擔任校長一職,沒想到在2018年的時候他主動請辭了清華大學副校長的職位,回到了西湖大學,他想用自己的能力把洗護大學打造成一所國際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
而顏寧最為施一公的徒弟,能力一點也不比師父差,在眾多的女科學家中,也是脫穎而出,在清華大學擔任博導的時也被稱為是最美博導,其實在畢業後他也面臨著多種選擇,是繼續在國外發展,還是回到祖國,最後他選擇了美國的普林斯頓攻讀博士,同在普林斯頓的施一公便成了顏寧的導師。作為一個女科學家,顏寧的求學經歷並不是很順利,她的壓力也來自於方方面面。不服輸的她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想要人上人,便要吃得苦中苦。這段經歷也讓顏寧的收穫頗豐。但是她參選院士並沒有通過,落選後選擇去了美國。
不管怎麼說,他們二人在科研方向還是很出色的,也不論在哪裡就職,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是不得不說在他們的背後會有一些人的冷嘲熱諷,但是不管怎樣,作為傑出的人才一定要為自己的祖國謀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