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科學家,所有人的印象中都是戴著一副厚片眼鏡,古板的樣子,偏偏有一位科學家,刷新了我們對科學家的印象,集美貌智慧才情於一身,她就是超級博士顏寧。
在參加《開講啦》中,顏寧一出場,撒貝寧就驚呆了,直呼刷新了他對女科學家的印象,顏寧的幽默風趣更是把撒貝寧回擊的一愣一愣。
「您可以不叫顏寧,叫顏值好了!」
「謝謝啦,那寧字送給你了!」
顏寧從小生活在一個非常包容有愛的家庭中,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實行「放養」,從來沒有過多幹涉她的自由。顏寧說,她是幸運的,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只有兩人要求,一是健康,二是快樂。
今年41歲的顏寧仍然單身,夫妻尊重她不婚的選擇,只是擔心她以後會孤獨,但看到她和實驗室裡學生相處的模樣,他們放心了。
顏寧不是不戀愛,她是一直在和科學談戀愛,把科學視為自己的終身。
顏寧1977出生於山東章丘,19歲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在普林斯頓大學曾經有過一段黑暗歲月,做什麼都不成,直到第一次實驗成功,她才慢慢站穩腳。
2017年學業有成的顏寧,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毅然回國,成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導。
此後的10年清華的研究室一直有個忙碌的身影,顏寧把自己的青春揮灑在了研究室,獻給了科學。每天最少14個小時泡在實驗室,到了攻克階段忙到凌晨5、6點也是常有的事。
2014年顏寧帶著自己的團隊,攻克人類50年都未解決的難題「膜蛋白」,這也為了收穫了眾多榮譽,2016年她被《Nature》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2017年她被評為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
榮譽加身的顏寧並沒有驕傲,她依然像個天真的姑娘,一心沉迷於科學中。
2017年顏寧突然決定離開清華,重返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顏寧的這一舉動,實在令人震驚,引起了網友的一片熱議,有人說她是因為落選中科院院士,甚至很多人冷嘲熱諷說她「崇洋媚外」。
對此,顏寧回應了兩個字「扯淡」!
顏寧說,如果現在是在普林斯頓,清華給我offer,我也會回來,一樣的。但是我已經在清華從教10年了,我知道在清華當教授是什麼體驗,現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去了普林斯頓會是什麼感覺。
儘管顏寧一再解釋,但是網友的質疑從未停止過,畢竟從清華「出走」兩年後,她當選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不爭的事實。從名利上來說,確實是更上了一個臺階。
6月15日顏寧帶領她的團隊在Cell《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的研究論文,這又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在酸性環境下溶酶體將膽固醇運輸的結構。
論文一發表更是激起千層浪,眾多網友再次指責她當初的「負氣出走」,指責她「棄國赴美」。
在一次採訪中,有記者問起楊振宇,關於顏寧再次赴美的看法。
楊振寧說,雖然我不認識顏寧,普林斯頓大學請她去做講座這件事情,就代表著她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她在大家都看好中國前途發展的時候離開國家,這裡面一定有非常複雜的原因。雖然這件事情很奇怪,但是希望網上不要亂講,這種事情想要去了解。
關於2年後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件事,顏寧曾經在微博上做出了回應。
其實在2016年她還在清華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提名了,如果她在清華反而更容易入選,而不是說她去了美國就值得獲得了這個稱號。至於中科院,兩年一次是提名而不是申請,所以所網上所傳的十年內3次申請落選,簡直是無稽之談。
正如顏寧所說,她是個隨心的人,別人看重的東西對於她來說,可能還不如一頓美一場酣睡。一個把完全沉迷於科學的人,她所追求的只不過是科學上新的突破,造福更多的人。她的離開或許只是因為遇到瓶頸期,想要給自己換一個環境罷了。
我們大可不必為了她成為美國院士而大肆聲討,比爾蓋茨還是我們中國的外籍院士呢?我們只要記住顏寧還是中國籍就夠了,相信有一天她還是會回歸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