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顏寧留學之後回國,落選中科院又出國,入選美國科學院

2020-08-29 一財傳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免費訂閱

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雖然家境平凡,但是顏寧從小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能。

2000年,顏寧本科畢業,之後她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著名高等學府普林斯頓大學讀書,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她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5年到2007年,這兩年的時間裡她都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逐漸聲名鵲起。

令當時美國醫學界不解的是,僅用了2年時間,顏寧就做出了一個讓同事們非常不理解的舉動,她決定回國,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

回國那年,顏寧才30歲,就因為在醫學界的成就被聘為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2017年12月,她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

2017年,顏寧迎來了對自己而言最大的挑戰,她參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眾所周知,兩院院士是我國學術界給予科學家們的最高榮譽,挑戰難度極大,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可以入選。

顏寧在評選兩院院士的終審時沒有通過。

同一年,顏寧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離開祖國,前往美國自己攻讀博士學位的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時的顏寧年僅42歲



有的人猜測她是因為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中落選才負氣出走,有的人猜測她是因為忍受不了中國學術界的環境,也有的人猜測她是因為追逐外國更好的科研條件和薪資待遇。

有人指責他「崇洋媚外」,有人指責她氣量狹小,還有人指責她辜負了祖國的培養等等,面對這些流言蜚語,顏寧從未正面回應。

顏寧曾經在微博上澄清過,她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促進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也希望能夠在新的環境收穫靈感,取得突破,她希望自己可以在科學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而在遠赴美國後,她的學術之路繼續「開掛」。今年5月13日,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兩篇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這不僅是她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她的第33、34篇CNS論文。這兩篇文章,分別解析了膽固醇醯基轉移酶ACAT1和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1的冷凍電鏡結構及其反應機理,對靶點抑制劑的開發有重要指導作用。



連日來,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對於這些說法,北京時間5月25日凌晨,顏寧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

「扯淡!」

顏寧進一步解釋,自己在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院投票後才明白,其實留在清華,比去普林斯頓更容易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至於中科院院士,是兩年一次的「提名」而非網傳的「申請」。她自己做事則比較隨心所欲,落選時以「旁觀者」的視角覺得好玩,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她也不追求名利。



大家質疑中美院士水平的原因,其實與評選條件也脫不開關係。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對於長期不在國內工作的院士候選人,在堅持院士標準的同時,還應特別考慮其對國家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中國院士的評選還會綜合學歷、英語水平、領域號召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甚至包含一些「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的因素。畢竟袁隆平和屠呦呦的貢獻之大有目共睹,而二人均未評上中科院院士。

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就簡單粗暴的多了。主要從候選人的學術水平來衡量,而非為美國做出了什麼貢獻。

在美國,院士頭銜是一種「非物質化的榮譽」,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除了榮譽之外,並無功利上的好處。院士稱號對科學家個人的收入上並無變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人科學家李遠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後又獲得諾貝爾獎,而加州伯克利大學給他的獎勵,不過是一個優先停車位而已。但作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必須為其所在領域的年輕科學家做出表率;需要為聯邦和地方政府提供廣泛的政策諮詢。



而在我國,國務院規定,中科院院士享受的醫療、乘車方面的工作待遇相當於副部級。各地方政府也和院校為了吸引院士開出的條件,優厚的津貼、年薪和安家條件等。更重要的是,院士在中國等級分明的學術身份中位於最高級,在各類評審、申請各類重大課題時的優勢不言而喻。這大概也是中科院院士競爭如此激烈的重要原因吧。

至於顏寧為什麼要留學回國之後在出國的,去評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就不得為知了

每天都有分享,關注收到最新文章,完全免費訂閱!

相關焦點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在2017年,顏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憑藉著她顯著的科研成果,我們都認為顏寧教授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但是結果出人意料,顏寧教授落選了。顏寧教授當選外籍院士在顏寧教授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2年後,顏寧教授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從落選國內院士到當選外籍院士,只有短短的兩年。有人認為是顏寧教授的才華在國內得不到認可,落選院士,因此她才「負氣出走」清華大學。
  • 被傳「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扯淡!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自從5月13日連發兩篇Nature的那一刻起,「顏寧」這個名字又雙叒成為了自媒體的「香餑餑」。連日來,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
  • 施一公的歸國與顏寧的出國以及清華學人的歸去來
    施一公回國已經十多年了,顏寧出國也已經兩年了,當年造成的轟動與震動至今仍餘音繚繞,以至於總有人拿他們說事,甚至把清華學生出國留學的事也和他們掛起鉤來了,說什麼施一公對大批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美國感到痛心疾首,還說什麼顏寧因不滿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出走清華。
  • 清華大學「最美」教授顏寧,並非負氣出走清華,真正的原因很直接
    根據清華大學校方的證實,清華大學最美教授顏寧已經離開了清華,她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從清華大學全職教授的身份,到最後轉變成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 作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顏寧赴美任職,真的是院士落選負氣出走?
    後來,年僅19歲的顏寧就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哪怕是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同學面前,她也是出類拔萃的一個。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選擇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成為了施一公的弟子,她博士後的研究同樣在美國進行。直到2007年,30歲的顏寧才選擇回國任職,她任職的地方正是母校清華大學的醫學院。
  • 13年前毅然回國的超級博士顏寧落選院士「負氣出走」?顏寧:扯淡
    2017年學業有成的顏寧,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毅然回國,成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導。顏寧的「負氣出走」2017年顏寧突然決定離開清華,重返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顏寧的這一舉動,實在令人震驚,引起了網友的一片熱議,有人說她是因為落選中科院院士,甚至很多人冷嘲熱諷說她「崇洋媚外」。對此,顏寧回應了兩個字「扯淡」!
  • 院士落選之痛: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成科學界魯迅
    所以,面對這學術領域的無上榮譽,不管是本國發展的賢能之士,還是留學回來的海歸精英,都會怦然動心。但偏偏中國這院士又捉摸不定,所以也上演了無盡的離合悲歡,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學術女神」顏寧以及「現代魯迅」饒毅了。
  • 清華才女連續3次申請院士被拒,最終遠赴海外,花落美國科學院
    在此之後,顏寧也沒有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她不僅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獲取了生物學的學士學位,後來又被保送到美國高校繼續進行生物學的研究。在美國博士畢業後,她並沒有選擇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美國,而是選擇回到了祖國,回到自己的母校。畢竟對於中國來說,是非常需要她這種高科技人才的,她的回國,也能夠幫助母校的科研事業更上一層樓。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放棄高薪,選擇留學2000年,顏寧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當時只要她願意,原本可以得到一份不錯的高薪職位。然而,經過再三權衡之後,她還是選擇了繼續留學深造,她不想止步於此,也不想僅僅滿足於一個本科學歷。
  • 清華女神級教授,落選中科院赴美擔任教授,如今成美國院士
    ,高考結束後,顏寧非常順利地考上了清華生物系。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像許多清華學子一樣選擇出國深造,她在美國著名的大學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師從我國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大家的眼中,顏寧已經是即將升起的一顆科研新星,對於顏寧的光明未來沒有人會懷疑。2017年,顏寧就被提名為院士,參與了當年的院士評選活動,但是因為年齡和資歷無法讓人信服,顏寧最終落選院士。同樣在這一年,顏寧離開了清華大學,前往美國母校任教。
  • 清華才女顏寧落選國內院士,去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主要有3點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有人猜測她是工作不順利,也有人說是因為評院士落選,所以負氣出走,但更傳奇的是, 去美國兩年之後她就被評為了美國院士,這是為什麼呢?然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清華,2000年從清華畢業後,顏寧到國外留學,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並在博士畢業後做博士後研究,而且她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的時候,跟隨的是著名的施一公教授。
  • 清華顏寧、北大許晨陽,歸國人才再度出國,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學生在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出國深造。然而,每年留學歸國的碩士研究生人數僅佔當年出國留學人數的一半。多數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利用國外資源繼續進行學術研究。一部分留學生選擇學成之後回國,但是在歸國數年之後選擇再度出國,先是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後是北京大學許晨陽,國家太多青年人才已經流失,導致很多領域後繼乏力,只有幾位老教授還在苦苦支撐。顏寧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的一個小村莊,上世紀90年代,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
  • 顏寧與施一公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顏寧回清華大學十年後出走美國?
    1977年出生,1996年19歲的顏寧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大學畢業後,施一公把顏寧從清華錄取到普林斯頓大學,保送她一路碩博,指點論文,順利畢業。施一公是顏寧的導師,恩師。之後,施一公回國,博士畢業的顏寧也追隨導師回到清華大學。由於有施一公的幫助,最好的實驗設備,最好的科研條件,讓顏寧帶領其研究團隊做出很好的成績,從而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顏寧的個人履歷看起來十分簡單,但每一步都走得異常閃亮。她1977年時出生在山東濟南市章丘區,6歲時和父母搬到了北京,19歲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年畢業後她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入職清華,成為全中國最年輕的女性教授之一。
  •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學霸的微博畫風竟是這樣的......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顏寧,結構生物學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後研究。2007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顏寧在去年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起轟動,有網友扒了她的歷史發現這位清華才女曾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下便在網絡上引起多番討論,其討論內容無非是顏寧是否夠格,或者是科學院院士的評判標準是否存在漏洞。那麼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呢?看看我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的或許就能得到答案了!
  • 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顏寧在去年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起轟動,有網友扒了她的歷史發現這位清華才女曾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下便在網絡上引起多番討論,其討論內容無非是顏寧是否夠格,或者是科學院院士的評判標準是否存在漏洞。那麼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