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學霸的微博畫風竟是這樣的......

2021-02-25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nnounced Tuesday the election of 100 new members and 25 foreign associates in recognition of their distinguished and continuing achievements in original research.美國國家科學院4月30日公布最新一批院士名單,共包括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和25名外籍院士,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Forty percent of the newly elected members are women — the most ever elected in any one year to date.

本次當選名單中,女性佔40%,是歷年最高。

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顏寧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the Shirley M. Tilghman Professor of Molecular Biology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國國家科學院通知。  來源:科普雜誌《返樸》微信公眾號,顏寧為該雜誌總編。

在此之前,顏寧其實早就憑藉各種「學霸」事跡,多次上過熱搜。因此當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名單後,她又一次不出意外地上熱搜了。

網友也紛紛在微博在微博上為顏寧教授打call!

美國國家科學院雖然是個非政府、民間組織,但是能夠當選該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s a private, nonprofit institu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under a congressional charter signed by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in 1863.美國國家科學院是一個民間的、非營利組織,於1863年根據林肯總統籤署的國會法令成立。

入選該院外籍院士有多牛?看看其他幾位入選者就知道了。

今年,一同入選的學者還有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第八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福。

高福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除此之外,還有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巴西數學家 Artur Ávila;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化學家Jean-Pierre Sauvage以及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執行主席、英國生物學家Fiona Watt等眾多國際知名學者。

美國科學院官網顯示,迄今為止,已有30名中國籍學者(包括已故)入選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這其中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美國本土院士評選中,也有兩名華人學者當選,他們是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鎖志剛和洛克菲勒大學教授、HHMI研究員陳覺。

左:鎖志剛,右:陳覺

與高福、鎖志剛等其他幾名新當選的院士相比,顏寧因其看似「開掛」的學術成長經歷備受網友關注。

用「年輕有為」來形容她的學術生涯再合適不過了。

她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Yan gained her B.S. from Tsinghua, then studied abroad and received her Ph.D. from Princeton. In her 30s, she was invited back to Tsinghua and became the youngest Ph.D. tutor at the university.

顏寧獲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後出國留學,之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30歲時,她被邀請回清華大學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She led a lab and published a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in world-level journals such as Science and Nature during her 10-year stint at Tsinghua.

她組建實驗室,在清華大學10年間在《科學》《自然》等世界一流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

stint /stɪnt/:從事某項工作(或活動)的時間

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進行博士後研究受聘成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的時間攻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不解,最受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2016年,因為在蛋白質結構方面的突出貢獻,入選《Nature》雜誌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

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

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期刊(在業內被簡稱為CNS)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其研究成果在2009和2012年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2016年,因為在蛋白質結構(the structures of proteins)方面的突出貢獻,顏寧入選《自然》雜誌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

雖然是科學學霸,學術生涯也看似開掛,但是顏寧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鑽到分子裡不苟言笑的科學家,相反,她是一位穿著打扮時尚、談吐幽默的知識女性。

2017年,參加央視《開講啦》欄目時,顏寧一身紅色上衣,踩著高跟鞋出場,讓現場觀眾大為驚豔,主持人撒貝寧也直接表示,這顛覆了自己對「女科學家」的想像。

除了穿著,顏寧在現場還展現了幽默風趣的一面。

一開場主持人調侃稱,她可以不叫顏寧,應該叫「顏值」。顏寧的回應也是很機智:「謝謝啊,那『寧』送你了!」

同時,她也是一位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

當主持人介紹她為「女科學家時」時,顏寧隨即說道:

「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為什么女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

在節目上她也強調了女性的獨立,稱:不為悅己者容,為自己容


《自然》雜誌在介紹顏寧時也提到:

Yan is also a high-profile advocate for better conditions for women and young scientists.

在《開講啦》節目裡,顏寧稱在初中時知道了細胞的概念,於是就開始好奇,細胞是什麼樣子?


她特別喜歡《西遊記》裡的美猴王。

她在節目裡說:

美猴王的特異功能七十二變,我不知道你們想變成什麼。

但是我那個時候在看的時候就在想,他七十二變,他可以無限地縮小,他如果小到像一個分子大小,他如果進入我們的細胞,他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所以,我在準備今天這個演講的時候我想了想,可能在我初中就有了這個萌芽,我很想知道細胞內部到了分子世界這麼一個尺度,你會看到什麼樣子?

就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明白,所以我們很多很多的科學家,一直是試圖張開人類觀測這個分子世界的眼睛。

在《自然》雜誌對她的介紹文章中,顏寧也談到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讓她從小就對科學產生了無限想像:

「If you could shrink yourself into the size of a molecule or a protein, that would be a totally different world.」 

如果能把自己縮小到像一個分子或蛋白質一樣大小,那將會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

Now, as a leading structural biologist, Yan inhabits that world every day, investigating the way proteins work at the level of atoms.

現在,作為一個世界頂級的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研究蛋白質在原子層面如何工作。

她說:

「It was almost destined that I would become a structural biologist.」

我幾乎是註定要成為一名結構生物學家的。

2017年,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顏寧的這一選擇在當時受到不少非議。

清華大學在發布聲明確認此消息時稱:這是國際高層次人才流動的正常現象。清華對此保持開放、樂觀和積極的態度。

並表示,顏寧會保持與清華的聯繫,在符合兩校規範的情況下,安排出時間在清華繼續從事一定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促進兩校和中美兩國間學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深化和提高。

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說,我們相信,這有助於將中國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和清華的學術風格傳播到國際學術舞臺,產生更大的影響。

Tsinghua believed that Yan’s move to the United States was just part of the global free flow of talent, which also shows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achieved global recognition.清華大學認為顏寧到美國發展只是國際高層次人才流動的正常現象,這也表明中國科學家已取得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談到清華和普林斯頓這兩所名校,顏寧曾表示它們是自己一生最愛的兩個地方:

「清華厚道、大氣、穩重,普林斯頓優雅、淡定、高貴,這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地方。」

對於離開清華,顏寧坦承,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但是,她用「居安思危」來解釋:

「I am afraid that being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for too long would lead to personal stagnation and getting used to it. Changing to a new environment will give me pressure and inspiration which might help me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in science.」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翻看顏寧的微博可以發現,她還是個微博活躍用戶。

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喜訊傳來後,她在微博上發表的感想極其可愛,幽默又風趣:

對著鏡子練習了半天「德高望重」,「做不來做不來。」「今天被轟炸完了5分鐘我才明白髮生了啥。」


她還專門發過一條微博「闢謠」網友「造假」自己的年齡,調皮得很。

與很多網友一樣,她也有自己欣賞的明星,經常在微博發表情包和劇照。

當然她也沒忘記自己是清華的校友,以個人名義參與了清華大學標本館復建項目的捐贈。

不過,大家可別只看到她在微博上玩得歡,其實人家更多的時候都在奮發科研。

她也在微博上發表過自己的人生態度:work hard and play hard


幹得出色

活得精彩

為中國科學家們點讚!

編輯:高啟輝 左卓

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綜合網絡

相關焦點

  •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可她今早發微博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 「網癮少女」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微博畫風是...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新選出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了兩位中國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的顏寧,還曾一度上了熱搜。如果你還不知道顏寧是誰,那說明你可能是生活在沒有網絡的時代。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其中,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洛克菲勒大學教授、HHMI研究員Jue Chen(陳覺,音譯)與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鎖志剛(Zhigang Suo)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 為什麼顏寧會在美國科學院當選外籍院士?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不久前公布的新增院士名單中,我國科學家顏寧當選為外籍院士,這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之一。那麼,為什麼中國籍的顏寧會在美國選上院士呢?
  • 院士落選之痛: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成科學界魯迅
    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含金量最高的榮譽,莫過於「院士」頭銜了吧?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得到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無疑是一件光榮的事兒。所以,面對這學術領域的無上榮譽,不管是本國發展的賢能之士,還是留學回來的海歸精英,都會怦然動心。但偏偏中國這院士又捉摸不定,所以也上演了無盡的離合悲歡,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學術女神」顏寧以及「現代魯迅」饒毅了。
  • 清華顏寧留學之後回國,落選中科院又出國,入選美國科學院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免費訂閱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雖然家境平凡,但是顏寧從小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能。2000年,顏寧本科畢業,之後她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著名高等學府普林斯頓大學讀書,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她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同期連發兩篇Nature
    2017年落選中科院院士後到美國普林斯頓任教,一年多後即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在2020年普林斯頓大學教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2篇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這是顏寧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其學術生涯的第33、34篇CNS論文。自2004年以來,她以平均每年約2篇CNS的速度產出。到美國開始科研工作後,去年她更是以2篇Science、2篇Nature、1篇Cell打破了自己的年發表記錄。什麼,你不知道啥是CNS?
  •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再發頂刊,第四篇了
    在國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一年半後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顏寧及其團隊繼5月13日發2篇Nature及6月8日6月15日晚,顏寧團隊和新南威爾斯大學楊洪遠團隊合作,在《Cell 》在線發表了題為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二、2019年遺憾落選中國院士關於顏寧教授的落選,產生的爭議似乎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因為顏寧並不是沒有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只是非常遺憾地落榜了。2019年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新聞消息刷遍了學術界的論壇,當然這樣譁眾取寵的新聞多半是存在誤導性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為顏寧教授感到不平。
  • 「清華學術女神」顏寧在線打假@顏寧!
    9月6日凌晨,清華教授顏寧在個人微博@nyouyou 中打假:微博帳號@顏寧 與我無關。 她表示,目前的微博帳號@顏寧 不是她開設運營的,但這個帳號卻有冒充「清華教授顏寧」來誤導網友的嫌疑。
  • 中國女科學家顏寧闢謠!
    近日,對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消息,顏寧也非常無奈了。她的微博這麼說:到哪投訴這種說瞎話都不眨眼的啊?不理呢,竟有人當真;理呢?替ta們抬咖麼?據上觀新聞報導,4月30日,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清華大學55人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第一已為美國外籍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中,中國內地上榜人數又一次實現了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佔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佔比12.1%),位居全球第二名。在中國內地上榜科學家中,有621人次來自全國的123所高校。其中,清華大學入選榜單科學家人次位居首位,達到了55人次。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娛樂博主」
    到了國外,不用背負社會的期望值,顏寧又重新體會到自由徜徉在科研之海的快樂。2019年她拿下「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才三天後,她又成了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聯名推薦入選的。為了能夠自由自在地當個網癮少女,她在微博上有個70萬的大號,還有若干個小號,但每回都會被眼尖的粉絲認出。翻看她的微博,畫風也是清奇了,你可以看到顏寧在「正二八經科學家」和「精分娛樂博主」兩個身份間無縫切換。
  • 顏寧教授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負氣出走?抱歉,這是個假消息
    但她卻在不惑之年選擇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終身教授,並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但隨著顏寧教授 「學術女神」形象的深入人心,對顏寧教授的相關消息也出現了一些不實的報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顏寧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負氣出走美國」。儘管很遺憾顏寧教授至今尚未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這卻是一個假消息。
  • 顏寧終於做出回應:扯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接連損失兩位科學家
    近日來,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憤然赴美」事件,不斷發酵。北京時間5月25日凌晨,顏寧終於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扯淡」。顏寧進一步解釋,她在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院投票後才明白,留在清華比去普林斯頓更容易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院士也並非她主動申請,而是兩年一次的「提名」,自己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覺得好玩,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她並不追求名利。
  • 被傳「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扯淡!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自從5月13日連發兩篇Nature的那一刻起,「顏寧」這個名字又雙叒成為了自媒體的「香餑餑」。連日來,網上流傳著多則講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早年經歷的故事,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
  • 知乎熱議顏寧當選美國外籍院士:優秀,但可能還不是大科學家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00人)及外籍院士(25人)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其中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科學媒體《返樸》總編、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外籍院士顏寧,攻克困擾人類50年的難題
    然而,在曾經的2017年,我國在科學方面就損失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才,她的名字叫做顏寧。是因為從小優秀到大的女學霸,而她的一生,也是印證了什麼叫做別人家的孩子,而在之後,她也放棄了留在中國,投奔了美國。,很多人都以為顏寧會留在美國,而在2003年,顏寧拋棄了在美國所擁有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最後成為了清華的一名教授。
  •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01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是我國有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在19歲的時候,顏寧考上了清華大學,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從清華大學畢業出來以後,為了能夠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她來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深造,並在之後獲得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