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國飯碗」的農機擔當

2020-12-06 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

2020/12/3 16:07:43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3日訊 初冬時節,濰坊坊子區馬司一村的雷沃無人農場裡,80畝連片小麥綠油油長勢喜人。一場全程無人化、智能化、可視化的農業管理模式變革,展示了中國現代農業在質量、效率和競爭力上的快速提升。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千百年來,農業的最高使命就是讓百姓倉廩充實。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最根本的民生,也是國內農業裝備龍頭骨幹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雷沃重工黨委書記梁啟榮表示,「作為農機企業,我們必須奮發有為,用持續不斷的創新扛穩糧食安全的農機重任、守護好『大國糧倉』。」

  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智能農業裝備

  「今年這麼大的雨水,多虧有了新農機,搶出了時間。」湖南省南縣金果水稻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歐術秋說起晚稻插秧的事仍然心有餘悸。

  水稻機收、機插本不是稀罕事,可合作社裡的稻蝦共作基地,田塊小,還有蝦苗,能不能實現機械化?縣裡組織的一次技術推廣,讓歐術秋眼前一亮:「這是雷沃新推的一款適合稻蝦田的行走式新機器,不傷蝦苗,還省工省錢!」

  歐術秋一一細數機械化好處:合作社500畝稻蝦田,早稻收割至少快了7天,晚稻提前下種,能避開氣象災害。另外,機收、機插,一畝地比人工節省30%的成本。還有,相比直接播種,機插秧抗倒伏能力更強,每畝產量高出100多斤。政府對機插秧每畝還補貼100元。「你看,裡裡外外算下來,一畝地能增收三四百元呢!」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雷沃重工自成立以來,始終奮戰在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可靠農機產品的道路上,為農業耕、種、管、收、貯、運各環節提供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其收穫機械、拖拉機等業務持續領跑,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同樣走在了行業前頭。雷沃穀神收割機從最初2kg/s餵入量產品的問世,到目前國內最大餵入量的12kg/s餵入量產品的上市,不斷優化迭代,雷沃穀神收割機已經成為了中國農機現代化的代名詞。

  進軍高端農機,雷沃重工構築起了「中國+歐洲+日本」同步世界的全球研發創新體系,先後開展了「動力換擋拖拉機、高性能大型聯合收割機和高端智能農機具」等一批旨在填補國內空白、同步國際先進技術的農機裝備研發,實現了動力換擋等大量關鍵、瓶頸技術的突破,改變了國內高端農業裝備領域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局面。

  以技術創新實力為後盾,雷沃重工瞄準農業機械化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出適合不同農作物、不同地區特點的新產品,助力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

  在今年的三秋稻收中,新推出的雷沃穀神RG50、RG60等系列產品能夠徵服任何爛泥地,並且是收割倒伏水稻的利器,深受用戶青睞。「今年雨水太多,很多倒伏水稻,新機器在爛泥地裡行走自如。」第一次跨區作業的李兆田直言,幸虧買對了機器不然真是個頭疼事。

  而雷沃穀神RG60、RG70系列水稻機,專為大地塊設計,可謂是「大地塊作業卓越典範」,在割幅、餵入量等方面進一步進行了升級。另外,雷沃穀神所有RG系列附件功能升級,可配置收穫玉米、油菜、大豆、穀子等專用附件,大大提高了經濟適用性。

  近年來,各地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雷沃歐豹拖拉機推出了覆蓋了30-300馬力的中高端產品,可滿足旋耕、牽引、大棚、果園、運輸等多種作業需求。配合相應農機具,可以為大蔥、大蒜、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提供精細整地、精量播種、精準收穫、高效植保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的機械化率超過80%。其中,雷沃產品對我國小麥機收貢獻度達到60%以上,水稻機收貢獻度達到20%以上,玉米機收貢獻度達到30%,耕種收綜合貢獻度達到40%以上。

  「無人農機」做答「土地誰來種」時代命題

  面對勞動力的缺失,土地「如何種、誰來種」成為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雷沃重工的全程無人化農機提供了一個引領性的解決方案。

  今年冬小麥播種之際,濰坊市坊子區馬司一村的雷沃無人農場裡空無一人,只有各式各樣的「農機機器人」穿梭作業,80畝的小麥全程無人化施肥、深翻、耙地、播種,作業質量全程實時監控。

  90後農場主祝龍運來了幾十袋化肥後,就在地頭上當起了「甩手掌柜」。農田外,雷沃液壓電控工程師李曉華在手機作業控制平臺上進行操控。

  輕點「開始」按鈕後,裝有施肥機的雷沃歐豹1104拖拉機就按照設定的路線和速度,從農田北側的雷沃農機車庫裡靈活地自動駛出,在通往農田100多米的田埂路上,經過兩個90度的大轉彎,準確駛進農田開始撒肥作業。隨後,輪式拖拉機TX1404沿著規劃機耕道自動駕駛到地裡進行深翻作業。

  無人化耕整地、施肥、播種作業,80畝的農場8小時左右就完成了(施肥、播種環節需要停機、人工加肥/加種)。祝龍算了一筆帳:「人工作業至少要僱上幾個農機手、十幾個人,花上好幾天的時間才能搞定,現在只僱幾個運肥的小時工就可以。」

  從耕整到播種再到植保環節全程無人作業,智能化的無人駕駛農機在田間大顯身手。目前,雷沃實現了耕整、播種、植保、收割全環節農機作業流程的自動導航駕駛,推動了我國農業從「全程機械化」到「全程無人化」的服務模式轉變。

  這種轉變,不僅回答了「土地由誰來種」的時代命題,也為國內農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早在兩年前的春耕中,雷沃重工就在新疆阿克蘇地區進行了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田間演示會,「智能」農機在南疆地區初展身手。

  為什麼要讓拖拉機自動導航駕駛?這片演示田的承包戶劉偉武直言:「就是要解決棉花種植『播行不直、接行不準』的問題」。作為種棉大戶,劉偉武發起的合作社當年流轉了14000畝土地,全部種植棉花。

  「如果播種不直、播行之間接行的距離寬一道窄一道,不僅影響土地利用率,後續給棉花進行打頂、收割時,那些同樣具備自動導航駕駛功能的大型機械就難以『對行』進行作業。」劉偉武說,要實現棉花從播種、打藥、田間管理到採摘的全程機械化,一開始播種的精度就必須要高。

  而過去,播種直不直、接行準不準,全靠駕駛員的手和眼。「新疆都是大塊的田地,一望無際,沒什麼參照,人工駕駛播種很考驗駕駛員的本事,一不小心就會歪。」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回憶,幾年前他來新疆調研時,就看到有農民為了種地「直」,小跑著跟在播種拖拉機後面,不停用尺子測量播行間距,「很辛苦」。

  更高效、更智能是中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方向。早在2012年,雷沃重工就開始著手布局智能農機,帶動中國農機向智能化方向邁進。

  2017年,雷沃無人駕駛拖拉機配備的「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系統正式宣告商用走向市場。2019年「三夏」期間,安裝自動導航駕駛系統的雷沃收割機首次亮相併進行無人駕駛作業,開啟了「三夏」全程「無人」作業模式。2020年,在河北石家莊市舉行的中國田間日活動中,雷沃向全行業系統展示了貫穿耕整、播種、植保、收穫等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全程無人駕駛及智慧農業的發展成果,科技範實足。

  未來,擁有創新基因的雷沃重工將持續發力,堅持創新驅動,助推中國農業生產加速進入智能化時代,用實力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農機動力。(孟祥風)

相關焦點

  • 聲納|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
  • 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原標題: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發布時間:2019-08-15 13:45:33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責任編輯:曹川川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 糧倉黑龍江: 「十七連豐」護牢中國飯碗
    糧倉黑龍江: 「十七連豐」護牢中國飯碗  2020年,黑龍江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508.2 億斤,佔全國總產的11.3%,比2019年增加7.6 億斤,糧食總產連續10 年位居全國第一。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十四五」期末(約2025年),我國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背景下,築牢糧食安全防線,保證「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 糧食安全的雷沃貢獻:雷沃智慧農機守護「大國糧倉」
    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最根本的民生,也是國內農業裝備龍頭骨幹企業的責任和使命。特別是隨著發達國家新一輪農業機械智能化、信息化的應用,國內的農機龍頭企業如何擔當作為,就顯得尤為重要。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總之,在禮儀之邦的中國,磕頭已經成為了非常常見的一種禮節。那麼,為什麼「人在床上躺著時別磕頭」呢?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孝子賢孫們也會對已故親人的遺體磕頭,而遺體就是躺在床上的。
  • 端穩中國飯碗:把糧藏於民、藏於地、藏於技
    端穩中國飯碗:把糧藏於民、藏於地、藏於技 2021-01-08 00:00:00來源: 作者: 徐中春
  • 中國飯碗:讓近14億人吃飽吃好 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  新中國誕生之際,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就放言:「歷代政府都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同樣,共產黨政權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在羅馬召開,各國代表聽到了恍若世界末日的預測。一些專家告訴他們,據測算,由於人多地少等原因,中國絕無可能養活10億人口。  養活中國人的註定是中國人自己。
  • 請給中國農機企業時間
    請給中國農機企業時間 連日來,中國武漢國際農機展和義大利國際農業及園林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EIMA展)的相繼舉辦,東西方兩大展會在展示當前農機發展形勢同時,也讓很多業內人士對比出了中外農機發展的差距。在此基礎上,有的媒體本著「愛之深責之切」的態度對中國的農機企業給予批評。
  • 婁底:小型農機銷售同比增長30%
    農機生產企業正在抓緊生產小型微耕機。紅網時刻婁底5月29日訊(通訊員 顏學紅)「今年2月至4月,我們已經在網上銷售各種小型農機具3000多萬元,達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雙峰縣給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陽宇科向婁底市畜牧水產和農機事務中心調研組同志報喜。
  • 陳志:農機企業任重道遠,農機行業大有可為
    其中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與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中國一拖、雷沃重工、中國農機院及浙江省經信委視頻連線,召開視頻會議,了解農機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機企業復工率超85%,後期仍面臨多重困難
    農機君從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工業協會)獲悉,工業協會通過電話、微信、調查問卷等方式對273家農機製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行連續跟蹤問卷調查,截止到2月26日,已有233家企業復工,復工率達85.35%,較2月15日提高33.1個百分點;農機企業職工復工率達68.91%,較2月15日提高11.3個百分點。
  • 疫情之下,中小農機企業的7條應對之策
    本次疫情毫無疑問對整個農機產業鏈都會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尤其對生產環節的影響最大。 農機生產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在生產環節裡,中小型農機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而它們往往是最易被忽視的群體。農機行業中,中小企業佔85%以上。中小企業的倒閉,背後是數萬個家庭的飯碗,面對疫情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
  •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點、線、面、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與發展我們黨近百年來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論斷,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和使命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關係民族復興大業的戰略工程、根基工程、民心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高校在新時代聚焦國家戰略布局、貫徹「四為服務」方針的重要使命和時代擔當。
  • 全球農機巨頭ACGO1億美金押注中國農業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童琳 全球農機巨頭美國愛科集團 (紐交所:AGCO,下稱「愛科」)將眼光盯住了中國農民,首次攜重資進軍中國。近年來,農機外資企業不斷搶灘中國市場,也是愛科選擇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表示,目前在拖拉機行業中,佔有全國總產量90%的8家國內農機企業,已經有4家被外企併購或者控股,國內的自主品牌只剩下4家。本土戰略據介紹,愛科將分別針對南方市場和北方市場在常州、黑龍江設兩個工廠。
  • 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勇於擔當...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2月25日至26日召開民主生活會,以強化創新理論武裝,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勇於擔當作為,以求真務實作風堅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主題,聯繫中央政治局工作,聯繫帶頭嚴格執行《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
  •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994年,美國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曾向中國和世界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說中國人養活不了自己,並且還會使世界挨餓。考慮到人口增長、土地、水資源、糧食產量等因素,他發出的警告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沒有考慮到創新的要素,對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估計不足,而恰恰農業科技進步是支持糧食增產的第一生產力。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何意?老話在理嗎?
    雖然人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人們依然會從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這個人的脾氣秉性,在農村中關於外貌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在農村中經常能聽到的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2021年中國農機板塊股票有哪些?
    相關農機板塊股票有: 1、新研股份:並於2015年通過收購四川明日宇航,進入了航空航天飛行器零部件製造業,實現「農機+軍工」雙主業發展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