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君從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工業協會)獲悉,工業協會通過電話、微信、調查問卷等方式對273家農機製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行連續跟蹤問卷調查,截止到2月26日,已有233家企業復工,復工率達85.35%,較2月15日提高33.1個百分點;農機企業職工復工率達68.91%,較2月15日提高11.3個百分點。
工業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6個農機重點生產省份中,浙江省和山東省農機企業復工率最高,分別達到96.55%和94.03%;河南省和河北省農機企業復工情況稍差,分別為73.68%和69.57%。
農機生產企業復工率
農機生產企業職工復工率
重點農機生產省份農機企業復工率
報告分析指出,儘管農機企業復工率不斷提升,但企業產能利用率普遍比較低,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42%,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尤其是省際間的物流基本暫停,對生產活動造成明顯影響。
一方面表現在原材料、零配件、外協外購件運輸不暢,導致生產難以保障;另一方面表現在已銷售的產品難以交付,設備調試安裝人員難以到達現場工作。
調查報告還分析了農機企業復工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交通限制致物流運輸困難。疫情發生後,物流運輸尤其是省際間的物流基本暫停,尤其是來自湖北省的原材料、零配件基本運不出來,對農機主機企業生產造成明顯影響。
二是產業鏈上下遊復工銜接不暢,供應鏈難以保障。由於各地疫情不同,停工復產期限不一致,上下遊企業間生產供應的匹配難度明顯加大,破壞了部分較脆弱的產業生態。
三是企業承受多重壓力,資金鍊緊張。受疫情影響,市場、生產長時間停滯,導致訂單損失,資金回籠減少,但企業依然需支付職工工資、社保等費用,承擔較重的人工成本。
同時由於生產停滯導致訂單交付難、合同執行難,企業承受違約成本上升的壓力。此外信貸利息、固定費用等支出,也對企業形成了明顯的資金壓力。
四是對外貿出口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受此影響,已有部分機械企業收到了延期提貨的通知,同時還有部分企業收到取消訂單的訊息。
雖然目前此類事件尚不普遍,但後續走勢需密切關注,特別是通過產業鏈傳導產生的影響尚難以估計。
五是基層員工返崗難。為了控制疫情蔓延,各地對外地返回人員基本都要求在家自行隔離14天,部分地區社區、村委會甚至對外地返回人員強制隔離;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採用發放出入證、登記出入等形式嚴格限制人員出入次數,正常居住人員進出也受到限制,導致基層員工返崗難。
六是防疫物資供應有缺口。農機企業生產製造過程中協作性強、勞動力相對密集,復工復產企業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而目前這些物資市場供應仍存在較大缺口,難以保證充足的供應。F&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