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東風浩蕩——傳統農機企業市場化創新模式新實踐!

2020-11-30 半月談

背景:

今年11月13日,東風聯合收割機企業受邀參展亞洲規模最大的2020中國青島國際農機展,作為中國農業機械創新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東風品牌備受業內關注!

11月27日10時許,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指導,吉林海銀集團、東風聯合收割機品牌主辦,黑鑽石(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鄉村振興 東風浩蕩》——東風聯合收割機品牌企業路演專場推介會在北京亞洲大酒店圓滿舉行。

此次活動以「鄉村振興 東風浩蕩」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聯動發布的形式,聚焦農機產業,旨在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助力三農」、提升中國農業機械現代化,搭建對接平臺與資本對話的橋梁,幫助中國農業機械健康發展,同時能夠緩解融資難的問題。「十四五」時期是中國農業加快追趕步伐、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的重要時期。此次推介會邀請到了來自農業機械業內專業協會、賦能中國農機事業發展的投資機構以及一直以來關注中國農業農機創新實踐的主流媒體等百餘人。

吉林海銀集團董事長王成久先生出席本次活動並致歡迎辭,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陳志會長登臺致辭,他表示:如今中國農業依舊是國家的產業支柱,東風在中國農業發展的道路上具備強大的歷史地位和品牌價值!隨後,四平市工信局局長孫立陽表示:本次推介會的舉辦是加快中國農業發展的難得機會。

吉林海銀集團董事長王成久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陳志

四平市工信局局長孫立陽

黑鑽石集團董事長馬強作為吉林海銀集團、東風聯合收割機企業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以特邀品牌路演人的身份,攜手東風聯合收割機企業品牌運營副總楊笛與東風一線員工,對東風品牌從農業機械科技技術、品牌營銷戰略、發展願景等以路演的方式做了全方位的呈現!在路演期間,黑鑽石董事長馬強與東風聯合收割機品牌基層員工進行積極互動,東風品牌員工表示:東風不僅僅是一個中國農機品牌,更是老一輩東風人的情懷使然!本次活動數家投資機構蒞臨現場,隨著東風企業「助力三農 振興鄉村 東風浩蕩」見證儀式的成功開啟,本次推介會氣氛也達到了高潮,預示著東風品牌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不忘初心,願與中國其他的農機企業戮力同心,共同為中國農機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啟動儀式的順利開展,使在場媒體對東風品牌產生濃厚興趣。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陳志會長、東風聯合收割機總經理、吉林省四平東風聯合收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曲永華、中國工業報王斌登臺與媒體積極互動,人民日報、人民網、網易等多家媒體對東風企業進行提問:作為傳統農機企業是如何想到與路演相結合的?考慮的初衷是什麼?據了解,東風剛剛受邀參加了「青島國際農機展」,現場效果如何?距離上次的「農機展」結束,時隔幾日舉辦本次路演專場推介會,出於什麼考慮?

 

吉林省四平東風聯合收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曲永華對此一一進行詳細解答:東風企業選與路演相結合是因為傳統農機企業正面臨著企業轉型、升級,東風想要為中國傳統農機事業的發展踏出新路子、新方式!

他還表示: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本次青島國際農機展的規模不如往年,但是今年的農機展的含金量更高,今年的觀展人大多都是業內專業人士或真正想要了解中國農業機械發展的,東風聯合收割機在本次展會上也收穫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肯定與支持!

據了解,吉林省四平東風聯合收割機有限公司建廠歷史可追溯到1942年。從簡單的單鏵犁、雙鏵犁的生產,到聯合收割機的生產製造經歷了無數次的蛻變和幾代農機人的艱辛努力。1964年,企業終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大型自走式穀物聯合收割機。填補了國家空白,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生產大型自走式穀物聯合收割機的歷史,同時為新中國農業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本次推介會是東風企業,聯合黑鑽石集團,將傳統農機企業以路演的形式邁向資本市場的第一步。東風企業海銀集團副董事長王堯表示本次推介會將推動農機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積極探索傳統農機企業轉型新思路、新實踐,大力踐行中國農機現代化、智能化、科技化道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機械裝備支撐!東風再出發!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支持高校以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為依託,統籌現有綜合示範基地、特色產業基地、分布式服務站以及教授工作站、實驗站等平臺,選擇典型縣市、鄉鎮或村莊,通過資源集聚,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把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成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專欄3:能力建設提升1.建設高校鄉村振興示範基地。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科學技術等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引導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管理等創新要素在縣域集聚,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健全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推進生物種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綠色投入品和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創新,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需要進一步轉變思維,在鄉村振興項目設計上,從「自上而下」為主過渡到「自下而上」為主的農民參與式模式。胡銀根:鄉村振興遇到「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頸,即鄉村建設資金缺口較大、鄉村振興人才缺乏、二三產用地指標不足等問題。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梁瀟 通訊員 陳甜甜 李巖報導綠色蔬菜產業是江蘇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明確要培育的八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之一。《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獲悉,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實施以來,江蘇各地加快推進落實,廣泛建設載體平臺、示範推廣綠色技術、培育優質綠色品牌,創新實踐了一批聯結小農戶、提升標準化、推進產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 鹽鹼地上生長的新希望,農業科技浮現「大安模式」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年,又是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啟的特殊年份,十四五即將開啟的「數字經濟」模式,在加大信息產業的迭代速度、佔據高精尖領域自主可控的同時,還強調用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行業,農業關乎國計民生,是新技術賦能的重中之重。農業部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構建「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既是對長期以來鄉村社會治理乏力、民主基礎薄弱、治理效能不高等問題的理論反思和直接回應,同時也有效契合了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但是,一種創新性治理模式的正式出場,需要在實踐場域中檢視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形成一種成熟且定型的治理模式則需要反覆試驗和漸進調適。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新的思想,閃爍著全黨智慧的結晶,必然有豐富的創新理論支撐和科學嚴謹的思想體系;新的思想,必然提出解決中國現實和未來的宏觀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的總體戰略,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振興」與「衰落」是一對反義詞。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對於長期沿襲傳統農耕模式的海西而言,唯有創新發展方式,才能打破產業結構單一、農業增效緩慢和農民增收滯後的困局。「一優兩高」新發展理念為海西鄉村高質量發展指明了路徑。    海西州都蘭縣香日德鎮的柴興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以前全村的90多戶人家380多名村民,守著僅有的86公頃土地維持溫飽,增收,成為村民難以逾越的一道坎。
  • 都市裡的田園牧歌——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
    而承載「中華文明聖地、創新活力之區」的,便是這片底蘊深厚、人傑地靈的「禹上田園」。作為新時代「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實踐地、鄉村振興先行地和現代農業樣板地,餘杭,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命題?  過去一年,餘杭堅持問題導向、生態導向和富民導向,在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經濟發展上,不斷強化要素集聚、完善支農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模式,各項「三農」指標名列前茅……這個杭州「三農」大區和強區穩步布局,逐漸成熟的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獻禮。
  • 平臺在行動|拼多多狄拉克: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核心是人才振興
    圖為狄拉克 受訪者供圖人才與產業相結合 穩定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狄拉克認為,由於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覆蓋各行各業,機制靈活,在吸納就業上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韌性。吸納就業的同時,還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民營企業的責任。
  • 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
    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左一)參加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優秀案例發布活動  魯網10月28日訊  10月22日,在第26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成為吉林省唯一入選的縣市區,長春市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參加了優秀案例發布會。
  • 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八個關鍵性問題 ​
    加快實現去庫存由計劃思維向市場觀念轉變, 注重用經濟手段調動地方和企業消化庫存的積極性。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制度和支持政策。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是糧食安全的內核, 在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的同時, 按「降多少補多少」原則給予相應補貼, 穩定農民收入預期, 為分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後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
  • 實施鄉村振興開局之年: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原標題:【回眸2018】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題要:2018年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據統計,2018年全國已建成各類鄉村產業園1萬多個,聚集了大量優勢企業和品牌;8.7萬家龍頭企業通過建設小產業集群,帶動1億多小農戶就業增收。要素支持充分湧流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受益者,鄉村振興必須調動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在過去長期的農業生產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物輕人的現象,只注重農產品的數量指標增長,不看重務農隊伍素質提高,導致農村人才缺乏。
  • 解讀深圳中心城區新型環衛市場化模式的「創新密碼」
    福田區充分利用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優勢,加大設備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尤其在小型智能清掃設備的技術研發上,更是取得劃時代的跨越式發展。福田區環衛PPP項目機械化率已達90%以上,深圳中心區的核心區域全面實現了100%機械化作業,「看不見掃把」正成為福田區環衛作業的新常態。
  • 廈門:彩紅楊百畝苗木產業園 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同安區汀溪鎮褒美村村主任葉躍新在彩紅楊苗木園巡查據了解,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生態環保行業的標杆企業,從原來的生態治理到如今專注彩色珍稀苗木的新品研發和引進,現旗下推廣的優秀彩葉樹種「彩紅楊」,於2015年取得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保護權證,於2017年入圍廈門「雙百計劃"領軍型創業人才項目,於2019年榮獲第二屆全國林業草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 農墾企業對接國際農機展新技術新理念
    原標題:農墾企業對接國際農機展新技術新理念   11月中旬,由中國農業機械
  • 安徽寧國港口鎮創新鄉村振興平臺建設
    近年來,寧國市港口鎮積極創新鄉村振興平臺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 圍繞「挖掘特色、放大優勢」的思路,港口鎮確定了「1+1+5+X」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全國美麗特色小城鎮。2016年9月,該鎮成立了港盛旅遊投資公司,具體負責特色區域基礎設施投入與市場化運營。
  • 南通農機志願者服務圍繞「三進三服務」創品牌
    南通農機志願者服務圍繞「三進三服務」創品牌 來源: 南通市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 發布時間:2020-12-08 字體:[ 大 中 小 ] 2020年,南通市農機科技志願者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提高農民收入為根本目的,緊緊圍繞服務品牌「三進三服務」,貼近服務主體、強化服務意識、注重服務成效,通過送科技下鄉、「三夏」、 「三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