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瀟 通訊員 陳甜甜 李巖報導
綠色蔬菜產業是江蘇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明確要培育的八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之一。《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獲悉,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實施以來,江蘇各地加快推進落實,廣泛建設載體平臺、示範推廣綠色技術、培育優質綠色品牌,創新實踐了一批聯結小農戶、提升標準化、推進產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11月19日,江蘇省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南通召開,來自中國蔬菜協會、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單位、高校的蔬菜專家共聚一堂,分享了綠色蔬菜產業的前沿信息和有益經驗。會上,「江蘇省甘藍類蔬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舉行揭牌儀式,如東縣及蘇州市、鹽城市、邳州市、南京市代表做交流發言。
「面對今年疫情汛情『兩大考驗』,江蘇用實幹扛起蔬菜大省的責任擔當,認真抓好蔬菜穩產保供,有效保障蔬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全省綠色蔬菜產業呈現出蔬菜生產保持穩定增長、綠色高效技術加快推廣、農機農藝融合加快突破、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支持保障政策加快落地的特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總農藝師唐明珍在致辭中指出,前三季度,全省蔬菜面積、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和1.5%,其中新認定綠色蔬菜基地298個,綠色蔬菜播種面積達701萬畝、產值606億元。
蔬菜產業是種植業優勢產業,也是一項民心產業、民生產業和農民致富產業。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是適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形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高質量的重要舉措和主動作為,意義重大,使命光榮。
唐明珍強調,江蘇各地要立足當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大膽創新實踐,找出破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推動綠色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重點要在「穩定產能、提質增效、科技裝備、延伸鏈條、健全機制」五個方面狠下功夫。
同時,在全力衝刺2020年目標任務的同時,抓緊謀劃2021年重點工作。明年全省綠色蔬菜產業要認定一批蔬菜種苗中心和綠色蔬菜產業基地,打造一批綠色生產技術試驗示範載體平臺,開工一批蔬菜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力爭全年綠色蔬菜產業產值較2020年增長10%以上,達到900億元左右。
「已經具有一定產業特色的地區,要進一步聚焦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在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生產水平、推進融合發展、創新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把特色轉化為價值、鍛造成優勢、培育出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打造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蔬菜特色產業集群。還沒有形成鮮明產業特色的地區,要通過挖掘鄉土品種、引進新優品種、篩選適宜品種等措施,確立本地綠色蔬菜產業的主導產品,強化規劃引導,持續加力推進,爭取用幾年時間逐步發展形成 『1+N』蔬菜產品結構,提升特色產業鮮明度。聚焦產業發展突出問題和重點任務,抓緊抓實一批推進工作的載體平臺,強化以點帶面,帶動綠色蔬菜產業發展壯大。各地要以綠色蔬菜產業基地監測評價指南為指引,進一步聚焦目標任務,廣泛動員蔬菜經營主體參與綠色蔬菜產業基地評價認定,迅速掀起綠色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的熱潮。」唐明珍說道。
19日上午,與會人員來到如東縣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和綠色蔬菜產業種植基地,走進田間地頭,現場觀摩了甘藍類蔬菜的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成果,實地查看甘藍類蔬菜主要品種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栽培技術等,互相探討推進了甘藍類蔬菜產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江蘇近年來以甘藍類蔬菜為突破口,成立了全省甘藍類蔬菜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攻關協作組,在全國率先開展蔬菜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創新工作,重點圍繞容易實現機械化生產的青菜、甘藍、大蒜、蘿蔔等大宗蔬菜和亟需解決機械化生產的水芹、芋頭等地方名特優蔬菜開展聯合攻關,建立宜機化園區標準與生產技術標準。
蔬菜生產大戶、育苗中心等發揮資源優勢開展農機服務,探索了一批蔬菜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其中,如東縣通過在育苗、移栽、耕整地、肥水管理、植保、收穫、尾菜還田、加工運輸、冷藏保鮮等環節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蔬菜生產工效提高了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