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收農忙季節了,農田裡各種農機也在作業。除了今年農機銷售火爆的聲音,也不斷聽到了關於農機維修缺件的聲音。
農機維修是三分修理七分配件,意思就是說現在的農機維修,多數都是換件維修。因為換件維修來得快,節省修理時間。尤其是在農忙季節,沒有農戶會等著修理廠給他慢慢的鏜缸或者絞連杆銅套的。再者,鏜缸套花費的人工成本,都趕上換缸套的成本了。
但是往往過度依賴換件維修,對於維修人員的維修水平提高有很大影響,也造成了配件儲備和供應的壓力。往往是備的配件不壞,壞的沒備。
不少農機企業,每年農忙前投放幾百萬的配件到市場作為服務配件,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誰知農忙期間依然每天都是各種急件、空運件發往市場。原來投入的服務配件,在農忙過後,多數都原封不動的再拉回來。
如此折騰,不僅農機生產企業浪費大量人力、物力,關鍵的是讓用戶產生不滿甚至投訴,對於農機售後的壓力確實不小。
其實,有個不全面的統計,目前農忙季節前儲備的配件,能使用到20%-30%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儲備過程了。
那麼如何提高農機配件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呢?看看洋農機這方面是怎麼做的?
一、成熟產品再投放:
1、洋農機的產品在投放市場前,都是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和試驗,即批量投放的產品可謂是成熟產品。而目前國內多數的農機產品,基本就是簡單田間試驗或者根本就不試驗,直接投入市場銷售。
2、產品不更改或少更改,更改有記錄可確認。洋農機的配件質量問題,一般在投放前都能發現並改進,即使後期有需要更改的零部件,都有詳細的更改記錄可以查詢。
二、系統化管理:
1、不少農機廠家的配件訂購方式比較原始,是通過QQ、微信或者郵件訂購,發個表格到廠家,廠家通過人工打單後進行配件準備和發運,效率低下,容易出錯。
而洋農機都是有專門的配件系統,經銷商可以通過配件系統下單,有的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通過軟體系統上下單,方便快捷。
2、功能化豐富:比如針對配件的更改,在配件系統訂購時,輸入待維修的產品機號,即可查出當時農機生產時的零部件狀態,包括零件代碼等。
有針對性的下單,可有效確保配件的準確性。
三、投放途徑多元化:
1、配件強制儲備:
一般國內農機品牌很難做到要求經銷商儲備定量的配件,這會對經銷商的資金流造成壓力。而洋農機品牌則往往強制經銷商儲備定量的配件。
這就不僅要求經銷商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也對整機發貨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很多國產農機廠家只考慮整機的發貨與儲備,對於儲備配件不重視,甚至嗤之以鼻。
但是儲備配件往往能解決著急的用戶停機問題。
2、配件投放速度:
據了解,洋農機的國內常規配件下單後5天內到位,緊急件當天下單當天空運,隔日必達,且運費全部由廠家承擔。
試問國內哪家本土農機企業能做的如此大的投入?看起來投入很大,卻可以有效的改善配件的供應問題。
總結一下:
缺配件是農機服務永遠的痛,這點會一直存在,無法徹底消除和避免,即使洋農機也會出現缺配件的情況。但是相信農機廠家、經銷商也在不斷努力,通過不斷的改進和投入,維修缺配件的情況將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