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中國農機企業時間

2020-11-30 鐵臂商城

請給中國農機企業時間

連日來,中國武漢國際農機展和義大利國際農業及園林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EIMA展)的相繼舉辦,東西方兩大展會在展示當前農機發展形勢同時,也讓很多業內人士對比出了中外農機發展的差距。在此基礎上,有的媒體本著「愛之深責之切」的態度對中國的農機企業給予批評。一文激起千層浪,一時間,農機圈裡的人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有的人附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覺得中國農機企業的確不行;有的人則認為文章過於偏激,不應該全盤否決中國農機企業。筆者作為剛剛參加完EIMA展的觀眾,在此也有一些感想。

不可否認,EIMA展作為世界第二大農機展,的確非常精彩。先進農機科技、琳琅滿目的農機品種,很多都是武漢農機展上所見不到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EIMA展上也有沒有展出的農機產品,比如國內常見的插秧機。筆者在EIMA展上,一臺插秧機都沒有見到,即便像久保田這樣著名的水稻機械生產製造商都沒有展出插秧機,反而展出了大量的園林機械、牧草機械。我國頂尖的農機企業雷沃阿波斯在EIMA展除了展出拖拉機、馬特馬克播種機以外,也展出了大量的果園機械、牧草機械,這與其在國內展出的機械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與歐美國家農業生產各有側重。目前,我國仍舊以生產玉米、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為主,而歐洲畜牧業更為發達,所以農機企業一定會根據各地不同的市場需求推出農機產品。因此,我們不能僅僅通過兩個展會的展品簡單地對中國農機企業進行全盤否定。另外,農機企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閉環中的一個環節,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農機企業存在的問題。比如,在EIMA展上,一臺約翰迪爾大型聯合收穫機價格約為30—40萬歐元,這對於經營農場的外國農場主來說,並不算十分為難。而這臺機器拿到我國,價格就是兩三百萬人民幣,這對於目前尚處於小規模土地經營的中國農民來說,確實不太現實。即便是對於一些頗有能力的農機合作社來說,購入一臺這樣的機器什麼時候回本、到底有多少利用率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將中國農機企業的問題片面歸咎於企業本身是片面的、割裂的。

當然,不可否認,我國農機產品與國外農機產品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而這也為我國農機企業的未來指明了方向。首先,外國企業不怕「看」。在EIMA展上有一個現象很引人矚目,就是每家企業都會將參展機械的內部構造完全暴露在觀眾面前,這一點在國內展會上是見不到的。難道他們不怕被其他競爭對手「偷師」嗎?原因就在於國外完善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這樣既避免了企業間相互抄襲帶來的惡性競爭,同時也激勵著企業不斷創新;第二,避免產品同質化,要重視對農機具的研發。通過EIMA展窺視歐美農機市場,拖拉機、收割機等市場已經基本上被約翰迪爾等巨頭企業瓜分,但這並沒有影響外國農機企業的多樣性,很多小企業專注於做某一類農機具並沒有因此而被市場淘汰,反而成為行業的翹楚。全世界有7000餘種農機具,而我國目前最多有4000種,這樣的差距給了我國農機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企業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精,只專注於某種機具真的不丟人;第三,提高農機企業社會地位,增強農機企業的社會認同。在EIMA展上,觀眾不僅有農民、經銷商、媒體,還有很多家長會帶著小孩參觀,很多小孩都拿著相機把感興趣的農機產品拍下來,在他們眼中,一臺農機與一臺跑車或者航空模型沒有高低之分。還有很多觀眾會主動購買企業售賣的各種周邊產品,他們穿著印有阿波斯、約翰迪爾、久保田、克拉斯等標誌的衣服興奮地拍照合影,與穿著阿迪達斯、耐克沒有任何不同,這就是企業的社會地位與文化價值,農機在國外並不「土」,EIMA展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農機的體面。

在國外,很多農機企業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比如約翰迪爾從1837年創建至今有180餘年的歷時,紐荷蘭拖拉機也有100年的歷史,不僅這些大品牌,很多小型農機企業同樣歷史悠久。反觀我國,共和國長子一拖也不過60餘年的歷史,在世界農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國農機可以說正處於青少年時期。青少年的成長需要學習、需要鼓勵、需要包容,當然也需要適當的批評指正,但絕不可以全盤否定。客觀理性地看待我國農機企業利弊,請給他們時間。

相關焦點

  • 陳志:農機企業任重道遠,農機行業大有可為
    疫情爆發以後,協會根據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有關政府部門的要求,對協會所屬的會員企業開展調研工作,及時掌握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在疫情發生以後一段時間看,農機行業的復工復產情況非常好,即使在疫情高發的時期,相對來說,農機製造企業為了趕農時、保春耕生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積極復工復產。
  •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機企業復工率超85%,後期仍面臨多重困難
    農機君從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工業協會)獲悉,工業協會通過電話、微信、調查問卷等方式對273家農機製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行連續跟蹤問卷調查,截止到2月26日,已有233家企業復工,復工率達85.35%,較2月15日提高33.1個百分點;農機企業職工復工率達68.91%,較2月15日提高11.3個百分點。
  • 「業界標杆」企業牽扯出山西農機腐敗窩案
    看到這些文件夾,審計人員請銷售主管打開文件夾查看,但這位銷售主管二話不說就拔出U盤,跑進了衛生間一直不肯出來。最終,在審計組與公司高層的溝通下,銷售主管還是提交了U盤資料。在這張U盤的信息中,審計人員找到了聯新集團向山西農機系統數十位負責人行賄的關鍵證據。
  • 上半年農機企業虧損面劇增
    「上半年我國農機企業經營壓力增大,企業收入大幅減少。」8月15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寧學貴在2019中國農業機械與零部件行業峰會上作主旨發言時如上表示。  寧學貴表示,農業機械是機械行業中利潤率最低的。尤其是拖拉機體量最大,利潤最差。124家規模企業收入202億,虧損額3.22億,利潤率-0.12%。
  • 中國農機企業距世界級水平還有多遠?需同時具備5個特性
    要是提到久保田和克拉斯,雖然認為比上述3家稍微遜色,但也算得上世界級農機企業了。 再比如賽邁道依茨法爾、洋馬、馬斯奇奧和庫恩,我們也會認為還應當屬於世界級範圍,即便是雷肯、馬恆達這樣的農機企業,我們也能說他們是世界知名。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農機企業可稱為世界級呢?
  • 疫情之下,中小農機企業的7條應對之策
    所以這次突發的疫情,一方面是沒有備夠春節後必要的配件,即使現在開工,多數企業也沒有足夠的配件;二是如果疫情還在持續,緊急狀態解除之後短時間內零部件企業原料供給不足,主機企業也拿不到足夠的配件生產。 這樣看,農機生產在2020年上半年肯定會有一個很大的滯後期。
  • 農墾企業對接國際農機展新技術新理念
    原標題:農墾企業對接國際農機展新技術新理念   11月中旬,由中國農業機械
  • 農機工業發展政策發布 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拓寬
    為促進農機工業健康有序協調發展,更好地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服務,工信部網站昨(8月23日)日發布《農機工業發展政策》。《政策》提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機企業採取上市和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鼓勵農機製造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在市場競爭和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兼併、收購、重組等方式,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
  • 青島:稅收幫扶助力農機製造企業逆勢騰飛 - 中國稅務網
    首頁 >>地方動態 >> 正文 青島:稅收幫扶助力農機製造企業逆勢騰飛 2020-08-17 |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稅務局
  • 廣州農機龍頭企業速獲重整
    廣州農機龍頭企業速獲重整 2020-06-11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東風浩蕩——傳統農機企業市場化創新模式新實踐!
    此次推介會邀請到了來自農業機械業內專業協會、賦能中國農機事業發展的投資機構以及一直以來關注中國農業農機創新實踐的主流媒體等百餘人。在路演期間,黑鑽石董事長馬強與東風聯合收割機品牌基層員工進行積極互動,東風品牌員工表示:東風不僅僅是一個中國農機品牌,更是老一輩東風人的情懷使然!本次活動數家投資機構蒞臨現場,隨著東風企業「助力三農 振興鄉村 東風浩蕩」見證儀式的成功開啟,本次推介會氣氛也達到了高潮,預示著東風品牌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不忘初心,願與中國其他的農機企業戮力同心,共同為中國農機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 違規經營 5家農機產銷企業被處理
    農機購置補貼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但是有人卻打起了歪主意。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近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對重慶市富農農機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農機產銷企業違規經營行為處理進行了通報,其中3家企業和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單,永久取消在我市銷售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的資格。
  • 小型企業買進口農機可以享受補貼嗎?
    小型企業買進口農機有沒有補貼,要看是什麼樣的企業和什麼樣的農機產品。 2018年3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財政部辦公廳印發了《2018—2020年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其中規定的補貼機具種類和補貼對象等具體內容。
  • 端牢「中國飯碗」的農機擔當
    一場全程無人化、智能化、可視化的農業管理模式變革,展示了中國現代農業在質量、效率和競爭力上的快速提升。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千百年來,農業的最高使命就是讓百姓倉廩充實。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最根本的民生,也是國內農業裝備龍頭骨幹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 2020年,這6種農機生產企業將被淘汰!
    以前市場求大於供,補貼政策利好,農機行業經歷了飛速發展的黃金10年,也帶起了一批發家致富的農機企業。可是現在行業低迷了,而且可能還會繼續低迷。農機行業面臨「消費升級」的困境。而在這升級大浪潮之下,那些摸爬滾打多年的企業,誰能乘風破浪,誰又首當其衝被浪打翻呢?
  • 全球農機巨頭ACGO1億美金押注中國農業
    近年來,農機外資企業不斷搶灘中國市場,也是愛科選擇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表示,目前在拖拉機行業中,佔有全國總產量90%的8家國內農機企業,已經有4家被外企併購或者控股,國內的自主品牌只剩下4家。本土戰略據介紹,愛科將分別針對南方市場和北方市場在常州、黑龍江設兩個工廠。
  • 農機售後的痛:缺配件!看看洋農機的配件供應
    又到了秋收農忙季節了,農田裡各種農機也在作業。除了今年農機銷售火爆的聲音,也不斷聽到了關於農機維修缺件的聲音。 農機維修是三分修理七分配件,意思就是說現在的農機維修,多數都是換件維修。因為換件維修來得快,節省修理時間。尤其是在農忙季節,沒有農戶會等著修理廠給他慢慢的鏜缸或者絞連杆銅套的。
  • 東方紅柴油機和車橋獲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金獎
    近期,2014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金獎、創新獎評選結果在山東濰坊正式揭曉。中國一拖柴油機公司的東方紅農用柴油機和中國一拖車橋公司的80~130馬力驅動橋獲得「2014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金獎」,中國一拖柴油機公司的4V5p柴油機和車橋公司的KCH0303收割機後驅動橋獲得「2014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創新獎」。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創新是推動我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14年以來,我國農機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後,進入深度調整期,既有部分企業在殘酷的產業競爭中被淘汰,也有不少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從困境中突圍。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創新是推動我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14年以來,我國農機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後,進入深度調整期,既有部分企業在殘酷的產業競爭中被淘汰,也有不少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從困境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