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千百年來,農業的最高使命就是讓百姓倉廩充實。解決好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最根本的民生,也是國內農業裝備龍頭骨幹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正在進行自動導航駕駛作業的阿波斯拖拉機
智慧農機 讓農業生產跑出「加速度」
儘管近年來我國農業裝備發展不斷加快,國內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與農業生產的需求相比,高端農業裝備研發製造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隨著發達國家新一輪農業機械智能化、信息化的應用,國內的農機龍頭企業如何擔當作為,就顯得尤為重要。
雷沃歐豹拖拉機無人駕駛出庫
在今年的冬小麥播種之際,「馬司無人農場冬小麥作業」活動在濰坊市坊子區馬司一村的無人農場示範基地舉行。活動中,各式各樣的「農機機器人」在農田中穿梭作業,80畝的小麥實現全程無人化施肥、深翻、耙地、播種,並實現作業質量全程實時監控。
本次作業活動是雷沃無人農場首次亮相,在農業生產的耕、種、管、收等環節採用了智能化、可視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展示了中國現代化農業在農業質量、效率和競爭力提升上的飛速進展,對推動農機智能化發展與應用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對助推智慧農業革命、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意義深遠。
手機一鍵令下,無人農機自動出庫入田作業
在濰坊市坊子區馬司一村西頭的80畝農田裡,90後農場主祝龍一早就運來了幾十袋化肥,準備播種小麥,「馬司無人農場秋季作業」活動就將在這片田裡進行作業。在農田北側的雷沃農機車庫裡,雷沃歐豹1404拖拉機、雷沃歐豹1104拖拉機等三臺拖拉機整裝待發,這三個「鐵哥們」將在這裡大顯身手,展示它們是如何無人駕駛耕地、整地、施肥、播種的小麥種植全過程,令人大開眼界。
無人撒肥
80畝農田裡空無一人,在農田外,雷沃液壓電控工程師李曉華在手機作業控制平臺上輕點「開始」按鈕,裝有施肥機的雷沃歐豹1104拖拉機按照設定的路線和速度,靈活地自動駛出車庫,在通往農田的100多米的田埂路上,經過兩個90度的大轉彎,準確駛進待作業的農田後,開始了無人化撒肥作業。
無人深翻
撒肥作業完成後,裝有雷沃無人駕駛深耕系統的輪式拖拉機TX1404閃亮登場,只見這個「大傢伙」沿著規劃機耕道自動駕駛到待作業農田,開始無人化深翻作業。與傳統的折返式耕地作業不同,無人駕駛作業路線是由外向內的「劃圈」式作業,這樣更便於作業,提高作業效率。「耕地適合中速作業,所以設置的時速是6km-7km。」祝龍介紹說,目前無人駕駛作業可以實現超低速作業、中速作業和高速作業,高速作業時速能達到12km,適用於起壟作業。
無人耙地
據雷沃阿波斯技術研究院技術中心主任王進介紹,這是由羅錫文院士領銜的華南農業大學與雷沃重工聯合研製的智慧農場無人駕駛出入庫系統。該系統高度集成信息技術、智能農機和農藝技術。採用基於北鬥的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定位技術,通過全路徑規劃技術引導拖拉機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路逕行駛,保證拖拉機定位精度小於2cm,由分布式農機自主作業控制系統,將發動機啟/停、轉向控制、動力換擋、油門調節和機具升降等自動操縱控制裝置有效集成,順利實現無人駕駛出庫、作業和入庫。
無人播種
無人駕駛農機地裡作業,地頭上的祝龍當起了「甩手掌柜」,悠然地享受著智慧農機帶來的高效、高質和便捷服務。「要是人工作業的話,這80畝地至少要僱上幾個農機手,一天至少500元,而且還要僱十幾個人,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完成播種。現在只是僱傭幾個幫忙運肥的小時工就行了,節省了大量人力和財力,效率也提高了高几倍。」 以本次秋播作業80畝地為例,無人耕整地、施肥、播種作業大約8小時左右即可完成(施肥、播種環節需要停機、人工加肥/加種),基本實現了少人化作業,其作業效率大大高於人工作業,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還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祝龍用手機監控作業數據
祝龍笑呵呵地說,作為雷沃智慧農業的示範基地,目前他享受著免費用農機的待遇,他對明年的豐收滿懷信心。
裝上「智慧大腦」,「雲端」監控作業質量
整個演示環節,儼然呈現了一幅智慧「無人農場」的畫面。無人駕駛作業,不僅實現智能精準作業,而且實現了可視化作業。就在無人農機作業的同時,坐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通過農產管理雲平臺,實時查看到了無人農機實時作業的面積、時長、速度,實時施肥量、合格深度等,還可查看作業歷史數據。
智能導航顯示屏界面
雷沃重工早在2012年就開始布局智慧農業,深度探索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幾年間,雷沃重工成功突破動力換擋等國內智能農機瓶頸技術,發布了農機行業首個智慧農業解決方案(iFarming),斬獲了初步的勝利果實,為現代農業提供智能整體解決方案,引領國內智慧農業發展。
據e田科技總經理田大永介紹,馬司「無人化農場」主要體現在農機自主作業、智能決策、作業與環境監測和數字農場管理平臺四個方面。通過加裝智能終端和作業質量監控,依託平臺實現深翻、播種等環節的作業質量監控,農機幹了多少活幹的怎麼樣通過平臺數據一目了然。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田、傳感器等技術實現作物長勢監測、土壤監測及氣象監測,從靠經驗到用數據精準指導農業生產。依託數字農場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人、機、地、作業任務等生產要素的全面管理,整體展現農場運行情況,實現農場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和生產指揮調度。
「當然,我們也希望通過『無人化農場』的帶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新型農民』行業,激活農村經濟,讓社會主義新鄉村的未來更加美好。」田大永告訴記者。
建設無人農場樣板,打造可複製的智慧農業標杆
通過高效的科技手段減少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馬司無人農場示範基地是雷沃重工聯合華南農大羅院士團隊、e田科技、濰坊市坊子區易田智慧農業服務合作社共同合作在濰坊地區建設的首個樣板。它為智慧農業提供了一種模式、一個實現方式,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助推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除了本次活動中我們看到的無人駕駛施肥、深翻、耙地、播種等無人作業環節,依託智能終端,通過平臺實現深翻、播種等環節的作業質量監控,農機幹了多少活、幹的怎麼樣通過平臺數據一目了然。接下來的生產環節中,衛星遙感、無人機巡田、傳感器等技術還將被廣泛應用於作物長勢監測、土壤監測及氣象監測等,最終實現從靠經驗到用數據精準指導農業生產的全面轉變。基於這些農業科技的應用,小麥生產從耕種到管收,基本可以實現全周期無人化作業管理,從而大大降低種植成本,改善糧食產量和質量,提升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讓全球人民都能感受到中國農業科技的溫暖力量。
未來,隨著「無人農場」技術的不斷深入,科學種田的理念也將更加深植農戶心中,越來越多的組織用戶開始引進「雷沃無人化農場系統」。通過e田智聯雲平臺收集、分析的數據,建立科學種植模型,可以從耕、種、管、收各環節為用戶提供全方位農事指導和決策輔助,成為每一位普通農戶越來越離不開的日常無人化農業生產工具。
「雷沃無人化農場系統」讓用戶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節本增效,帶來了中原區域小麥種植方式的改變,也潛移默化地讓每一座鄉村真正的插上了科技翅膀。而雷沃數字農業的深入應用將會持續打破糧食生產生物效能的瓶頸,以科技助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為糧食安全和小康收官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