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徐夢龍
「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再次強調了我們黨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的科學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
注重科學方法論運用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的一個重要特徵。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就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論述。在談經濟工作時,他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闡述生態治理時,他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深入揭示了事物發展的矛盾運動規律,展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科學方法。
堅持辯證思維,體現在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在普遍聯繫中科學判斷經濟社會發展形勢。
全面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它要求從整體上把握組成事物整體的方方面面,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種種聯繫,把握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形勢決定任務。全面看待我國發展,首先要把握國內國際大勢。當前,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環顧全球,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聚焦國內,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對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要全面辯證看待,既要堅持底線思維,也要保持戰略定力。國內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調整,完全可以通過發展來解決。我們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持續釋放的改革開放紅利,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工具,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堅持辯證思維,體現為「危」和「機」的有機統一,在化危為機中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是當前形勢發展的根本特徵。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我們遭遇了太多變化,既見證了許多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的過程,也感受到了變壓力為動力、在挑戰中抓機遇的擔當作為。正因為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不斷湧現,降低了疫情影響,釋放了發展新動能。
在大變局中防微杜漸、化解風險、轉危為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綜合大考。面對危機風險積聚,最需要的不是某一項「一招鮮」的政策,而是正確的思想認識方法。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這就是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屢次提出「危」和「機」辯證關係的重要原因。
「危與機同生並存」,早在2018年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而要善於轉危為機,更是他反覆提出的要求。
立足克危、著眼尋機,特別需要我們用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系統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聯繫的而不是單一孤立的眼光,去看待覆雜事物、複雜局面,進而展開積極實踐。
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點。我們在充分肯定改革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堅持辯證思維,體現為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在權衡利弊中作出最有利的戰略抉擇。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展望未來,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為「十四五」謀篇布局、擘畫藍圖。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夠闡明黨中央的形勢判斷和戰略要求、明確各方面工作重點,也有利於引導社會預期特別是引導市場主體謀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這個「長遠」是什麼?從歷史維度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實踐維度看,是在復興之路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立足當前,是要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聚焦到下半年的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把握好「當前」與「長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治黨治國的重要經驗,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黑天鵝」式的突變,黨中央在此大背景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黨中央長期審時度勢所倡導的非短期方向,是一個長期要做的大事兒。我們要保持耐心與定力,提前謀劃、長遠布局,努力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