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理論的源泉。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而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筆者認為,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國的改革發展實踐既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材料,又對其進一步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
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發展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貫徹這一原則和方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實踐觀點,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出發,不照搬不套用,開創自己的發展道路,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根本目的。這既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原則和方法,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根本追求。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持從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入手,才能正確認識我國經濟改革的本質特徵,把改革的實質歸結為生產關係的深刻變革,理解這種生產關係變革的根本動因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歷史要求。也只有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根本要求出發,才能客觀判斷我國經濟改革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確立正確的改革評價和檢驗標準,清醒認識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根本動因。
明確研究的主題和方向
深入探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統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課題。對這一主題和課題的不懈探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貢獻。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最重大的成就和根本的特色,就在於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又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實現二者的結合與統一,建立並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混合發展,特別是強調公有制實現形式的改革,強調傳統企業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另一方面,堅持推進市場化改革,特別是強調要素市場化改革,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既是我國改革發展實踐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題。這一主題的核心在於,如何把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統一起來。這裡至少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特別是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如何與市場經濟有機統一;另一方面是政府調節與市場調節如何有機結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使政府在宏觀調控和市場失靈等領域更好發揮作用。
制定研究的任務和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直面問題、完成任務,必須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出發,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出發。在企業治理方面,深入闡釋如何實現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統一,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治理方面,既要調動企業產權體系中各方面的積極性,又要對其進行有效約束;在國家治理方面,深入闡釋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深入闡釋如何破除改革阻力、增強改革動力和共識,深入分析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的關係,企業改革、價格改革、政府改革等不同時期改革重點的轉變,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及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均衡,適度擴大總需求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係,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分析如何推動共享發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原則,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動力。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歷史性挑戰在於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從上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的躍升,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條件,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有效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我國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為此,需要著力推進位度創新,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制度保障,更好地兼顧公平與效率,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予以科學回答。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推薦新聞:
習總書記建黨95周年講話百餘次提及「人民」 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習總書記建黨95周年講話為何10次強調「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習近平再強調改革落地:地方力量打通「中間一公裡」
習近平歐亞之行體現絲路情懷:做好共建"一帶一路"大文章
從習近平在塞波兩國署名文章看「16+1合作」藍圖如何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