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經典價值歷久彌新

2021-01-21 光明日報

【總書記的足跡·光明書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領導幹部的必備素質,是保持政治上堅定的思想基礎。」他要求領導幹部擠時間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代表性篇目,「突出重點,精選精學」。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以下稱《導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列出的領導幹部必讀的經典篇目之一。

《導言》是馬克思緊扣時代課題、回答時代之問的理論結晶。人類歷史進入19世紀後,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階級鬥爭形勢的變化,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弊端日益顯現。用一種嶄新、科學的政治經濟學指導工人運動顯得更加迫切。為適應這一需要,從19世紀40年代初開始,馬克思就研讀大量經濟學文獻,系統研究經濟學問題,計劃寫一部以新世界觀為指導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並初步將其定名為《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馬克思又結合新的實踐經驗,重新開始曾一度被革命中斷的政治經濟學研究。1857年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資產階級社會的走向、無產階級解放的出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並深刻指出「這一切答案都深植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深植於經濟生活的現實中」。《導言》就是在這一時期,馬克思為他計劃中的經濟學巨著《政治經濟學批判》寫的「總的導言」。這篇未完成的手稿在馬克思生前並未發表,直到1903年才首次發表在《新時代》雜誌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可以看作馬克思全部政治經濟學著作的總導言」,《導言》包含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思想。關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馬克思認為斯密、李嘉圖等古典政治經濟學家把單個的孤立的個人生產當作出發點「屬於18世紀的缺乏想像力的虛構」,政治經濟學要把一定社會性質的生產當作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出發點。關於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係,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分配、交換、消費同生產並列起來的認識是膚淺的,四者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生產是出發點並支配著其他要素,其他要素對生產具有反作用。關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馬克思考察了以往經濟學家構建理論體系的方法,認為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才是「科學上正確的方法」。關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文學藝術和物質生產的關係,馬克思舉例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徵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結果,隨著這些自然力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

《導言》蘊含的思想價值歷久彌新,至今仍閃耀著真理光芒。讀懂《導言》對於我們今天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係,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正是堅持了馬克思所強調的「從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基礎上,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論斷。基於這一判斷,我們立足長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一方面,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破除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最終目的,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通過這些改革,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創新是最好的繼承,發展是最好的堅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我國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結晶,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科學途徑,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正是我們今天重讀《導言》的價值所在。

(作者:王曉寧,單位:教育部社科中心)

相關焦點

  • 南哲思享|周嘉昕: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
    直接相關的有: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拓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發展史研究的推進,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經濟學關係問題的深化等。在2019年代末之前,世人所熟知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著作主要有:《哲學的貧困》《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導言》(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三卷、《剩餘價值理論》等。其中包含著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論說明的是:《哲學的貧困》中對政治經濟學範疇的批判,《導言》中對政治經濟學方法的說明,《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自己的方法論闡釋。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三、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真實意蘊「批判」是《資本論》一書的重要關鍵詞,如何理解這裡的「批判」關係到能否正確地把握《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側重於從政治經濟學本質的意義上來理解批判,政治經濟學以批判作為自己得以可能的根本規定而體現於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這表明批判已經成為《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的內在結構和本體基礎,政治經濟學與批判是內在結合的,如果失去了批判。
  •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
    一、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的社會空間哲學方法   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如何可能?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中蘊涵著社會空間哲學的方法,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所固有的、因而是內生的理論資源。
  • 仰海峰:《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邏輯差異
    仰海峰:《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邏輯差異 2017年06月30日 23:34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仰海峰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正在形成和發展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理論來源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為重點,對這五種理論來源進行了闡述與論證。
  • 鮑德裡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無限的能指、不定的象徵交換
    操持符碼符號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通過操持符碼來主導社會關係和駕馭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學。這一」政治經濟學「有幾重意指邏輯組成:使用價值的功能邏輯、交換價值的經濟邏輯、符號/價值的差異性邏輯。使用價值可以被拜物化,恰是由於它本身成為系統而非一種實際化運作。拜物化的通常是系統的抽象性,這一點同樣適用於交換價值。正是這兩種拜物化的重新整合,構成了商品的拜物教。
  •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經濟學...
    在此基礎上,筆者力圖回應西方學界對柯爾施思想中存在經驗主義傾向的批評,進而發現柯爾施有關政治經濟學批判論述的當代價值和理論困境。//一、從理論和實踐的辯證法到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早期代表人物,柯爾施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興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南哲思享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
    在此基礎上,筆者力圖回應西方學界對柯爾施思想中存在經驗主義傾向的批評,進而發現柯爾施有關政治經濟學批判論述的當代價值和理論困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該書在西方學術語境中更多被視為一部西方「馬克思學」的,而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在筆者看來,《卡爾·馬克思》一書延續了《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的基本理論主旨,結合「政治經濟學批判」對於馬克思唯物主義這種「我們時代真正的社會科學」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論證,同時為意識形態批判這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主題增添了新的內容。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是奠基在「對象性活動」基礎上的存在論,是一場深刻的哲學革命。關鍵詞: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作重要講話,這為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馬克思哲學的真理性和時代性提供了科學指南。
  •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
    近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探討」研討會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建設展開深入探討。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從社會關係本體論出發,馬克思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社會關係,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圍繞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展開。這樣,社會批判理論在馬克思那裡就表現為一種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他將現代性這一「時代問題」歸結為經濟問題,因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最終只能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批判,也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來完成。
  • 三大鮮明特徵開闢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重要論述,其突出特點就是立足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融通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緊扣當今世界與中國發展的時代課題,觀照未來人類共同發展命運,以有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和學理思維,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懈探索而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其中最為鮮明的三大理論特徵,就是繼承性、創新性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也由此開闢了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自然神論至少對唯物主義者來說—不過是擺脫宗教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罷了」在18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得到很大發展。它的奠基人是亞當·斯密(17231790)。亞當·斯密是蘇格蘭人,曾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教授。1776年,他發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又譯《原富》或《國富論》)。亞當·斯密第一次正確地宣傳:任何勞動不管用於哪一個生產部門都是社會財富的源泉。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辯證論-導言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第一句就寫到,「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這給了整本書一個明確的開始,以及追尋的目標。《純粹理性批判》是一本關於知識的書,是探討人的知識是如何成為可能的以及如何獲取知識,前者被康德稱為先驗要素論,後者被稱為先驗方法論。整本書也是分作這兩大部分來展開的。
  • 思想中的批判
    當我們歷數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等一系列以「批判」為標題的論著之際,殊不知,在其批判的名義與標示下,在其批判的姿態與過程中,數不勝數的顛覆性論斷已經躍然紙上,不勝枚舉的精闢見解撼動著思想界的平靜。從檢索梳理、考據分析,到鑑識反思、創新開拓,批判伴隨著思想的孕育形成、完善發展的整個歷程,充盈於思想的軀體,貫通於思想的血脈。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第三,都比較重視發揮馬克思哲學的意識形態和批判價值功能,力圖實現馬克思哲學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的有機統一。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探索,或者是為了尋求作為整體的無產階級的自由解放,或者是為了尋求西方個人的自由和解放。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導言1-純粹知識和經驗性知識的區別
    》正文導言的第一部分命名為「純粹知識和經驗性知識的區別」,旨在從懷疑論的大本營——經驗出發,探求人的認知能力的本質。 那麼這個訓練該怎麼做,實際上康德就是把他的《純粹理性批判》當作是一個訓練的過程,用一種層次清晰的劃分,讓人能夠認識到「知識」的結構、成分,也只有如此,才能抵抗懷疑論的猛烈攻擊,保證人類知識大廈的不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