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

2020-11-28 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波瀾壯闊、成就舉世矚目,蘊藏著理論創新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近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探討」研討會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建設展開深入探討。

  提煉經濟新現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兩個堅實的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侯為民表示,一個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理論體系,另一個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現實經濟生活的具體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我們要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挖掘具有規律性的理論要素,根據新的實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源頭活水,對經濟新現象和新現實進行高度提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建設應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經驗上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具有鮮明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基本方法論,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所有製作為邏輯起點,並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作為根本任務。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顏鵬飛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總體及其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而「商品—變形商品—公共品」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邏輯體系的起點及其演繹。

  形成新的理論成果

  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暉明表示,我們應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新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實踐,將之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之中,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豐富發展。比如「小康」概念源於中華傳統文化,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全面小康」,既要回答經濟增長要素的貢獻作用,也要回答經濟增長的根本目的指向。「全面小康」中的「全面」則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將其納入中國話語體系之中,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根本原則和最終目標。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蔣永穆認為,人類發展的歷史是與貧困鬥爭的歷史,而我國的貧困治理實踐是追求共同富裕的生動寫照。脫貧攻堅戰取得偉大勝利,將使中國徹底告別絕對貧困,我國的貧困治理將從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轉變。為進一步建立解決我國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我們應從更多依靠行政性脫貧轉向更多利用市場化脫貧,從福利性脫貧轉向更具效率的脫貧。

  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部署,為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孟捷提出,馬克思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理論包含了解釋市場經濟何以能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的參照系理論,這個理論同時界定了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內循環。內循環的實現依賴於一系列經濟條件、制度條件和科學—技術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藉助各種經濟政策,包括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構建新發展格局。

  研究鮮活發展成就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沈開豔認為,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分野在於二者研究的聚焦點不同,西方經濟學聚焦資源配置效率問題,而政治經濟學則研究資源配置關係問題。因此,從研究社會形態和經濟運行邏輯層面來看,政治經濟學比西方經濟學更為深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當今時代仍具有偉大意義,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解釋力。展望未來,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創新和發展勞動價值論是當前學術界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丁堡駿表示,我國的偉大實踐使之能夠成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典型地點」,在本質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理論形態。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志認為,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要回答什麼是話語權,為什麼當下特別強調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如何才能構建「入耳、入腦、入心」的話語體系這三個問題。這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只有不斷深入地「讀原著」「悟原理」,不斷深入地去感知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活的創新活動和發展成就,才能解決上述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馬豔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新,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創新。因此,這一研究應具有獨特性,要區別於其他經濟學,具有獨特的範式,即遵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範式;應基於我國國情,有更強的原創性、獨特性以及系統性,不應局限在零散的觀點和思想;還要具有一般性,立足全球視野進行拓展。

  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

 

相關焦點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的合理內容對我們的影響,重點強調「國民經濟學」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進行了提煉。由此,我們可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概括為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產物,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承擔著指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學科體系建構的光榮使命。筆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是一般性的理論經濟學,而是整個經濟科學的指導思想,既與蘇聯政治經濟學有很大不同,又與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西方主流經濟學有著質的差異,綜合起來,其基本特徵集中體現為七個方面。
  • 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升華
    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明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指向,升華新發展階段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新發展階段要發展什麼樣的政治經濟學和怎樣發展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問題作了闡釋,升華了新發展階段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智慧和學理依循。
  • 問政人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九大理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論述和在實踐中形成的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遵循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演變與內涵升華
    中共十三大報告沿用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並在這一主體概念的基礎上,衍生系列相關提法,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等,均出現在中共十三大的報告中。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就理論創新廣度而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軍治國等各個領域,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
  • 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應注意把握哪些方面
    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而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筆者認為,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國的改革發展實踐既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材料,又對其進一步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
  •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經典價值歷久彌新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以下稱《導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列出的領導幹部必讀的經典篇目之一。《導言》是馬克思緊扣時代課題、回答時代之問的理論結晶。人類歷史進入19世紀後,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階級鬥爭形勢的變化,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弊端日益顯現。用一種嶄新、科學的政治經濟學指導工人運動顯得更加迫切。
  • 論經濟學的發展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設
    已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也是在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並以探討經濟學發展所需要的條件為基礎,提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決的深層次問題。進而指出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科學而深入的研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開創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開創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氣象,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三、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真實意蘊「批判」是《資本論》一書的重要關鍵詞,如何理解這裡的「批判」關係到能否正確地把握《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側重於從政治經濟學本質的意義上來理解批判,政治經濟學以批判作為自己得以可能的根本規定而體現於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這表明批判已經成為《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的內在結構和本體基礎,政治經濟學與批判是內在結合的,如果失去了批判。
  •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三大理論支柱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三大理論支柱   要用史學精神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對其中運用市場配置資源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分析;對改革歷程和思路進行認真的總結與分析。通過總結梳理,把原創性、獨創性的內容鮮明地彰顯出來,通過總結梳理,對成功經驗進行學理性提煉,深化規律性認識。
  • 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堅定「道路自信」,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眾所周知,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樹立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闢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吉林大學舉辦第二期當代政治經濟學前沿理論高級研修班吉林大學...
    【消息來源:經濟學院】由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二期當代政治經濟學前沿理論高級研修班於7月13日順利結業。本次研修班歷時4天,共安排了13場專題講座。
  • 三大鮮明特徵開闢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重要論述,其突出特點就是立足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融通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緊扣當今世界與中國發展的時代課題,觀照未來人類共同發展命運,以有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和學理思維,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懈探索而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其中最為鮮明的三大理論特徵,就是繼承性、創新性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也由此開闢了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經濟建設實際相結合,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系列獨創性理論觀點,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理論創新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我們黨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這一理論的創新性,我們可以從理論範疇創新、理論板塊創新和方法論創新三個維度來把握。  理論範疇創新  範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繫、學科理論邏輯藉以推演的基本術語。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和理論淵源,既反映這一新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特徵,又彰顯它的重要歷史貢獻,更是我們認清其行動指南和方向引領作用的基礎。正所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得徹底才會用得純熟。   從當代中國、當今世界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時空方位中去把握時代背景   時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時代之帆。
  • 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受此影響,西方社會思潮在中國此起彼伏。一些人以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西方經濟學理論代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學術自由」為名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一些黨員幹部思想懈怠,信仰空虛,懷有「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不現實論」「共產主義不可知論」等錯誤認識。3.西方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對外推銷其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
  •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七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在當今中國,沒有大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麼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