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意識形態領域一度被動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總體保持向上向好態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嚴峻,各種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不會改變,維護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意識形態領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陣地,意識形態鬥爭是沒有硝煙、撲朔迷離的暗戰。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緊密聯結在一起,不同思想意識、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相互交流、交融、交鋒,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嚴峻挑戰。

1.西方發達國家把意識形態爭奪戰作為實現其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藉助「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幹涉他國內政,通過歪曲事實,散播謠言,煽動民眾上街,造成社會動亂,相繼在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國家實施「顏色革命」。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西方敵對勢力把中國作為「假想敵」,極力渲染反華情緒,「強國必霸」和「零和博弈」的錯誤言論多次興起。他們一邊兜售「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分裂論」「中國前途未卜論」,一邊試圖建立反華聯盟圍堵中國。他們掌握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核心權力,在國際貿易糾紛、國際資金借貸和國際貨幣兌換的談判中佔據主導地位,美國發動貿易戰不僅是「美國優先」霸權主義的惡劣表現,還是「麥卡錫主義」的回潮。美國總統川普倡導「印太戰略」,企圖引誘印度鉗制中國,這無疑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變種;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價值觀外交」,鼓吹「自由民主之弧」,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2.西方後現代主義衝擊馬克思主義信仰。在西方理論譜系中,馬克思主義面臨著被後現代主義「解構」的挑戰。例如,後現代主義者宣稱馬克思主義具有內在的異質性,這破壞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和科學性;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形上學的邏各斯中心主義,主張「解構」馬克思主義的宏大敘事,從而使馬克思主義走向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鼓吹馬克思主義是「某種解放的和彌賽亞式的聲明」,過濾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篩選出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和解放精神,並將這兩種馬克思主義的遺產演繹為「解構」和「彌賽亞」,從而把共產主義引向烏託邦激進主義。

後現代主義在本質上迎合了資本主義文化和意識形態,是用資本主義語言闡釋全球化的現代主義。受此影響,西方社會思潮在中國此起彼伏。一些人以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西方經濟學理論代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學術自由」為名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一些黨員幹部思想懈怠,信仰空虛,懷有「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不現實論」「共產主義不可知論」等錯誤認識。

3.西方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對外推銷其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一些西方國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大眾媒體,推銷其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多年來,美國有線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歐洲自由電臺(FE)每天都對外進行大量宣傳,力圖把西方模式演繹成全球範本。

一些西方媒體充當「國際判官」,煞有其事地電話連線中國聽眾,對中國的各項工作評頭論足,對工作中出現的客觀問題橫加指責。這種「國際判官」本質上是西方意識形態話語霸權。美國利用國際網際網路的絕對控制權,散布「意識形態終結論」,兜售「自由」「民主」「平等」等所謂的「普世價值」,引誘中國網民接受西方價值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明確表示:「如果我們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中國發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後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後果不堪設想!最後要麼就是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要麼就是只有挨罵的份。」

4.曲解和貶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言論不絕於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正以其迅速發展的勢頭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產生重大影響,中國道路成為西方學界和政界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承認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曲解和貶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言論也不絕於耳,這些言論充斥著強烈的西方意識形態偏見。

與此同時,一些西方政要從「西方中心主義」出發,宣稱中國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源於西方理論的指導。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指責中國經濟發展是「搭西方便車」,但沒有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藉以壓抑其他異質聲音的伎倆,試圖誤導中國放棄社會主義道路,促使中國發生「和平演變」,發生顏色革命。雖然冷戰早已結束,但西方敵對勢力沒有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從未放棄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企圖。

二、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要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鬥爭並重,通過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相結合等方式方法,積極維護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

1.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歷史證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既是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的寶貴經驗,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安排。

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命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鍵是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成條件、發展軌跡、科學內涵、鮮明特色、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多元社會思潮,積極拓展思想宣傳陣地,守住已有的良好輿情態勢。在全體黨員中,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鮮明反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支撐,有利於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挺直腰杆,矯正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破除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依賴。

金錢政治是西方民主的邏輯硬傷和錯誤根源,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選舉中充斥著令人瞠目結舌的醜惡現象。西方民主制度存在與生俱來的「阿喀琉斯之踵」,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與之相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對以往任何社會形態價值觀的超越,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高校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到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讓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3.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特別是各種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世界各國利益交融、安危與共,命運共同體意識日益增強,成為推動國際協調合作的強大正能量。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具有國際視野和時代特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反映了當代國際關係現實,又將人類共同價值和中華優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揚光大,已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方略,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超越構建全球秩序的「西方版本」,反映了全人類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心聲,日益產生廣泛而強烈的國際共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發起亞洲投資銀行,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青島峰會,參與制定遊戲規則,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出「北京共識」和「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中國的治理理念和實踐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賞和廣泛認同,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不斷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4.講好中國故事,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國故事既是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又是新中國近70年發展的歷史軌跡;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奮鬥歷程,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結晶。事實勝於雄辯,綜合國力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物質基礎。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破除西方學界和政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誤讀」和「污衊」,向世界宣傳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和理論,爭取各國人民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是廣大理論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中國夢」是和平的夢、幸福的夢,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開展外交活動,不斷提出極具國際影響力的話語表達,為廣大理論工作者講好中國故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大理論工作者要積極進取,努力提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世界影響力。同時,要加強中國思想界和學術界對外交流和研討,回應國際關切,消除誤解,提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機制及建設研究」[17YJC710103]、北京高校思政課教師揚帆資助計劃「首都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JGWXJCYF201707]的階段性成果)

(張傳泉,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原題:意識形態鬥爭正未有窮期

相關焦點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刻理解「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是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重要前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複雜考驗,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從「物質文化的需要」擴展至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綜合訴求,著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解決意識形態凝聚力向心力的關鍵。
  • 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四個著力點
    做好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從總體框架來看尤其要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政治自覺:意識形態工作的龐大複雜及其風險意識 經濟基礎及其活動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及其動向也是客觀存在的。區別於個人意識和日常意識,意識形態屬於社會意識中層次較深且具有系統性的理論形態的部分;不同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意識形態主要關涉思想政治上層建築中的情感認同和價值取向問題。
  •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安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很不太平,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突出,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
  • 加強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要強化哪四種思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積極推進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特別是在意識形態思維方法上強化牽引,實現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與時俱進和意識形態主要內容的開拓創新,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不斷增強,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勁動力。
  •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依據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統一體,它受制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總體狀況,特別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躍進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決定性因素,主要矛盾階段性轉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依據,同時孕育體現新時代解決矛盾的新理論、新戰略。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正因其獨特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備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比較優勢。本文從以下10個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加以總結。一、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體現出的治理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為中國人民提供了最重要的國家公益性產品,即天下大治、安定團結,政治有序、社會井然。國家公益性產品,是指能夠在全社會範圍提供的,賴以促進和保護全體人民福祉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 從基本方略中透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要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徵程中的指導思想,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標誌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新的升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高屋建瓴、統攬全局,主題鮮明、思想深邃,氣勢恢弘、催人奮進,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 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開啟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徵程,對於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正確的前進方向,在新時代譜寫美好新海南嶄新篇章。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正確方向。
  •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作者: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蔣紅 雲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任務。
  • 意識形態鬥爭並非「中國特色」
    【2】  通過限制言論和公民權利來控制意識形態在美國更是家常便飯。  當美國當局某些人拼命鼓吹在其他國家要允許人們的絕對自由、特別是反政府的自由時,美國自己卻對自由作了種種限制。中國旅美學者楊日旭曾發表文章,列舉了美國憲法不保障的18種言論自由:(1)沒有褻瀆國旗或焚毀徵兵卡的象徵性言論自由。(2)危及公共安全的玩笑不能開。(3)引發危害公共安全的玩笑不能開。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推進「四個偉大」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一個新的重大論斷,它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根本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需要從四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四個偉大」:第一,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且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上,來理解和把握「四個偉大」。第二,推進「四個偉大」的實質,是為實現偉大夢想、完成歷史使命確定根本路徑,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確定總體框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個基礎性的重大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完整的新概念,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孤立地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般的修飾詞,而是對新時代的定性、定位。  第一,這個新時代的制度定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5〕基於經濟、文化、信息技術、社會結構等方面新發展、新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有學者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面臨的挑戰總結為四個方面,即社會階層分化加大了主流意識形態社會整合難度,社會文化多元化削弱了意識形態政治凝聚力,網絡普及化降低了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力,以及伴隨全球化進程而不斷強化的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地位。
  • ...院院長王永貴: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高度評價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魅力和思想力量;三是聚焦慶祝改革開放40年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問題進行一系列研究,進一步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經驗,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光明前景;四是深入開展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時代意義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勇於探索、善於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觀點,其內容主要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文物保護全面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充分彰顯……」日前,《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問政人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九大理論體系
    二、主要矛盾和人民共享理論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支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追求。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