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鄭重宣布黨中央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並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出臺,標誌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全面啟動。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開啟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徵程,對於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正確的前進方向,在新時代譜寫美好新海南嶄新篇章。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對於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至關重要。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進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要始終依靠黨的領導力、號召力、組織力和凝聚力。實踐也充分證明,「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都要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開啟改革開放新曆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才敢於迎接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成功跨過無數急流險灘。因此,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海南自貿港建設、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全過程,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以確保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前進方向。同時,還要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從制度治黨層面防止腐敗滋生。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思想成為黨執政為民、改革發展的一面鮮明旗幟。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並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推動改革開放進程。同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變成黨的行動和奮鬥目標,把人民的希望變為現實,讓人民群眾有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並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實踐已充分證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當然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我們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揮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積極推動者和最終受益者。因此,建設海南自貿港,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和初衷所在。
堅定「道路自信」,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眾所周知,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樹立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闢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就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條完全正確的道路,堅信只有走這條道路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我們之所以反覆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為了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當前,建設海南自貿港,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就要牢牢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前進方向。「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新時代的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行得更遠,也才能促使我們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定「理論自信」,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裡所講的理論自信,即是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成熟和堅定。首先,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它指明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正確道路,並因其科學徹底而使中國人民具有了理論自信;其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源於中國人民偉大實踐的理論,它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歷史面貌,並因其偉大成就而使中國人民具有了理論自信;再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承載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理論訴求和現實任務,為變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方案,並因其世界貢獻而使中國人民具有了理論自信。毫無疑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建設海南自貿港,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所帶給我們的理論自信,不斷推進基於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理論創新。
堅定「制度自信」,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這一制度本身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張藍圖繪到底」等巨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彰顯和發揮,為我們堅定「制度自信」提供了重要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則為這種自信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緊緊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並且,「新中國7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因此,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當前,建設海南自貿港,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就要堅定這種「制度自信」,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為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力量支撐,也是一個民族最為亮麗的精神底色。「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探索和奮進,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朝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邁進。文化自信是我們開創美好未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而堅定文化自信也即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先決條件。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大膽探索創新,使自身成為展示中國風範、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成為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綜合開發和服務保障基地、區域人文交流平臺。這實質上就是一種以價值觀自信為核心的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其中暗含著我們黨領導人民迎來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強這一偉大歷史性飛躍的內在邏輯。走進新時代,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指向,對內而言,就是要通過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對外而言,則是要堅持開放為先,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構建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格局,不斷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進軍號角已全面吹響。新時代的「闖海人」要繼承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以及紮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椰樹精神,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努力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執筆人:楊威,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