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鬥爭並非「中國特色」

2020-11-23 求是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曾著重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在意識形態上出了問題,就會前功盡棄,甚至造成失敗,這是有非常慘痛教訓的。蘇聯共產黨是一個成立了近百年的黨,蘇聯是有近70年歷史的國家,但是垮塌卻在一夜之間。蘇東劇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意識形態領域。

  卡拉-穆爾扎在《論意識操縱》一書中詳實而又細緻的刻畫了蘇聯共產黨放棄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所導致的惡果,對美國早有預謀的文化入侵大加鞭笞:「在改革的時代裡,有許多非常漂亮,但又模糊不清的形象進入了蘇聯人的意識中,如民主、公民社會、法制國家等等。那些發誓忠誠於這些美好的偶像的政治家們,誰也沒有闡述出概念的實質。接受敵人或者甚至朋友的用語——意味著不知不覺使自己成為他的俘虜。即使你能換一種方法來理解對方的談話,那麼你也會被他所掌握,因為你並不掌握語言背後的含義,它們往往是多重的,甚至是隱秘的。這樣,在任何爭論中都明擺著會失敗。擯棄了掌握得清清楚楚的現實生活概念,換取了意義模糊不清的偶像概念即換取了意識形態的幻影之後,無數善良的蘇聯人落入了政治騙子的手中。千千萬萬的人跟著搖曳不定的幻象火光,對向他們提出的各種決定個人命運和子孫後代命運的方案,也不知是應該採取支持的態度還是反對的態度……改革的意識形態機器在破壞蘇聯社會集體的歷史記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國家歷史上的象徵和裡程碑被抹上了黑,受到嘲笑,黑白被顛倒。然後又在度量、評價系統乃至構成歷史畫面的事件的時間順序上製造混亂。社會形成集體記憶的能力被破壞了,甚至前不久發生的事件——僅僅是前幾個月發生的事件,立刻就從記憶中被清除了。無論是整體的社會還是單獨的人,都喪失了分析過去,並利用其教訓來確定自己在當今衝突中立場的能力。」【1】

  一,美國歷來極端注重意識形態領域內的風吹草動,卻竭力主張他國放棄意識形態安全

  殷鑑不遠,在夏之後!在意識形態領域打造一堵銅牆鐵壁理應成為學界共識。然而近些年,在一些親美知識分子的大力宣傳下,「意識形態」在中國常被當成一個不好的詞,一個需要警惕的詞,許多人總是提醒要「脫意識形態」。某些網絡大V們更是振臂高呼:「美國從來不設思想政治課,從來不過分主張空洞無味的意識形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該加以效法!」

  可事實上,美國人從來沒有放下意識形態。美國恐怕是世界上最講意識形態的國家,而且非常有技巧,花樣非常多,不斷推陳出新,很多時候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對這一點,公眾認識是不足的。

  據學者張旭東介紹,美國並沒有統一的被稱為「思想政治」的課程,但是這些內容實質存在於公民教育、歷史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大類課程中。美國中學的公民教育主要是在歷史課上,通過學習美國共和憲政的經驗和教訓來實現。歷史課因此成為最具「思想性」和「政治性」,也是集中涉及美國核心價值的課程。例如,在美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必定要學習的政治文獻是《獨立宣言》和《憲法》,這兩部文獻的價值表述都具有兩個部分:價值概念和價值原則表述。

  此外,美國當局還通過操縱新聞媒介,嚴控意識形態宣傳。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規定:國會不得制定旨在「剝奪言論或出版自由」的法律。但正如麥可·巴侖蒂在《少數人的民主》一書中所指出的:在表面上許諾「自由」的背後,「新聞傳播將各種觀念灌輸到美國人民腦子裡,人們耳濡目染的、該看到什麼、該聽到什麼,全都是由那些控制傳播工具者來決定」;「不管你對『自由』下什麼樣的定義,目前我們所享受的大眾傳播,仍是一個和『自由』沾不上邊的新聞界」;「私人企業化的傳播工具根本不會談起資本主義制度和汙染、低劣的居住環境、貧窮及通貨膨脹等問題的關係……」。

  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源在於美國意識形態的傳播被少數特權者所把持,並且其手段相當隱蔽。美國政府施加在新聞界和廣播網的壓力是大眾看不到的,「編制」出來的新聞竭力在公眾中造成一種印象,那就是,他們接受的新聞「是出於自然而然的講話和活動」,權貴者還試圖造成一種籠罩全國的「信念體系」以影響公眾。有的美國學者表示:「為了防止在政策形成過程中,可能遇到妨礙政策推行的思想和意見的發展,參與輿論形成過程的領袖人物們,便試圖建立並加強美國信念體系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強調個人主義、自由企業、競爭、機會平等和在解決社會事務時儘量少地依靠政府。這些原則在歐洲資本主義制度上升的數百年時間中緩慢地趨於明確,傳入美國時已經接近完善。美國既無封建主義的過去,又無國教,因此這些原則沒有遇到認真的抵抗。通俗地說,多數老百姓把這些道德觀念簡單明白地稱作『美國精神』。總之,資本家對政府的影響並不僅限於資助競選,院外遊說,支配政策的規劃機構,而且還通過它對經濟和大眾媒介的控制而間接地影響政府的政策。」【2】

  通過限制言論和公民權利來控制意識形態在美國更是家常便飯。

  當美國當局某些人拼命鼓吹在其他國家要允許人們的絕對自由、特別是反政府的自由時,美國自己卻對自由作了種種限制。中國旅美學者楊日旭曾發表文章,列舉了美國憲法不保障的18種言論自由:(1)沒有褻瀆國旗或焚毀徵兵卡的象徵性言論自由。(2)危及公共安全的玩笑不能開。(3)引發危害公共安全的玩笑不能開。(4)沒有擾亂學校安靜上課的言論自由。(5)沒有造謠生非的言論自由。(6)沒有妨害他人權利的言論自由。(7)不能以言論自由或集會自由妨害城市交通或違反交通規則。(8)監犯的言論及集會自由權因獄政安全而受限制。(9)對軍人言論自由的限制。(10)軍事基地不是候選人行使言論自由的場所。(11)沒有辱罵他人因而招惹衝突的言論自由。(12)沒有說下流髒話的自由。(13)咆哮公堂的言論不受保障。(14)議員言論免責權所不保障的言論自由。(15)沒有違背契約而洩露國家機密的言論自由。(16)黃色書刊不在言論自由權保障之列。(17)詐欺不實的商業廣告不受言論自由的保障。(18)毀謗性言論不受保障。【3】

  美國法律明文規定不允許造反、叛亂、煽動暴亂或鼓吹推翻政府。《美國法典》第2381--2391條詳盡地闡述了對反政府活動的管理與懲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以下反政府活動的具體懲治:叛國、對叛國行為知情不報、叛亂或造反、煽動暴亂陰謀、鼓吹推翻政府、平時對武裝力量進行煽動、戰時對武裝力量進行煽動、招募兵員反對美國、應徵入伍反對美國等等。早在1918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謀叛法,根據這一法律,凡有對美國的政體「不忠誠、不尊重、粗魯或辱罵」的言論或「蔑視、嘲諷、侮辱、醜化」憲法或美國武裝力量的言論,均屬犯罪之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赤色恐怖」中,有一批美國公民就依據此法被投入監獄。

  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中,法律和政治制度逐漸趨於完善,公民的權利有所增加,但是政府的控制也更為嚴密與隱蔽。實際上,美國人民只是在被允許的範圍內行使「自由權」和其他權利,他們受到限制的實例是不勝枚舉的。例如,杜魯門政府頒布的有關聯邦公務人員忠誠測驗的行政命令,最後發展到「只要有理由『懷疑某人對美國政策不忠誠』,就可以把他解僱」。艾森豪時期,有親屬住在共產黨國家的人就可能被聯邦政府解僱或不被僱用。1972年,最高法院作出判決維護麻薩諸塞州通過的要求州政府僱員以宣誓方式反對以暴力或非法或違憲手段推翻政府的法律。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國,其所鼓吹的絕對的民主與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在當今的中國,意識形態文化安全領域的鬥爭和較量是嚴峻的,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

  法家先聖有云:「敵之所務,在淫察而就靡,人主不察,則敵廢置矣。」面對國內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安全的衝擊,我們不僅要繼續深化改革發展經濟,同時,還應該積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敢抓敢管、敢於亮劍。二十一世紀是網際網路的時代,中國憑藉著強大的網民數量成為「網絡大國」,卻還不是「網絡強國」。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興自媒體微博、微信等平臺的興起,網絡意識形態的鬥爭就日趨激烈。當前,我國網絡環境中一些抹黑國家、虛無歷史、解構偉人的各種段子、謠言肆意傳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並明確要求,加強網際網路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網絡行為。

  面對網絡意識形態文化安全領域咄咄逼人的嚴峻形勢,我們決不能置之不理、聽之任之,更不能閃爍其詞、步步退卻。要像重視先進科學信息技術安全一樣,重視網絡意識形態文化安全工作。我們的意識形態文化宣傳部門應該積極創新網絡語言,積極引領網絡輿論潮流,而不能落後或盲目跟風於網絡自發的輿論潮流,從而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文化安全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面的聲音引領多元多樣多變的網上輿論,善於、敢於同網絡上各種錯誤思潮進行交鋒,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其二,「打鐵還需自身硬」。應對各種思想文化滲透,我們需要先把自身問題解決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部分新興富裕起來的人正在積極爭取話語權,而現實生活中侵犯人民群眾利益的案例也時有發生,社會兩極分化的趨勢還有待緩解成為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安全工作只能依靠人民群眾,只有讓人民過上共同富裕的好日子,人民群眾才會自覺地抵制西方腐朽的思想衝擊,自覺地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處於改革的攻堅期和發展的深水區,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文化安全的主導權,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引社會主義方向。【4】

 

  【1】[俄]謝·卡拉-穆爾扎:《論意識操縱》,徐昌翰,王晶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401

  【2】[美]丹尼斯·吉爾伯特、約瑟夫.A.卡爾《美國階級結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3】參見楊日旭《美國憲法上的言論自由並非絕對的權利一一以聯邦法院判例舉證》,香港《中正日報》1986年12月,轉引自《參考消息》1986年12月25日。

  【4】任潔: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六大挑戰,[J].黨建,2012(7)。

    (本文選編自察網,原文地址>>)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求是》及求是網立場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有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 奪取意識形態鬥爭新勝利
    在新時代,我們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科學整合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廣泛凝聚社會不同階層建設者的共識、力量,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發揮了引領作用,在抵禦西方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滲透、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偉大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將意識形態領域鬥爭 進行到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定了主心骨,把準了定盤星。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歷史的結論、現實的必然。
  • 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建設,意識形態領域一度被動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總體保持向上向好態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嚴峻,各種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不會改變,維護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作者: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蔣紅 雲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任務。
  •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霸權國家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人民日報》刊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的文章,文中稱意識形態鬥爭是中共面臨的八大「新的偉大鬥爭」之一。「強權政治和霸權國家試圖對我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們以「自由、民主、人權」等為招牌,大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6月上旬,中紀委曾批中國社科院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滲透。
  •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和主動權 確保全市意識形態安全
    黎春秋主持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瀏陽日報訊(記者黃康)10月14日上午,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為主題,舉行集體學習和集中研討。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黎春秋主持學習。
  • 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
    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歡迎來到百家號琅琅新雨,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小編發現在1939年8月23日,史達林與希特勒讓世界輿論大吃一驚。他們籤訂了互不侵犯協議,同時還達成了秘密補充議定書,確定了兩國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勢力範圍。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 旗幟鮮明...
    (二)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命題,也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的。勝利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目標任務,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開展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做好黨史和文獻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基本遵循。
  • 張志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創新
    ② 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意識形態創新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關鍵是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抓住中國共產黨思想上的新覺醒,理論上的新突破,意識形態上的創新,抓住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發展和成熟完善這條主線。
  • 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作者: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近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於是,一些人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夠理解,甚至產生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為什麼不能迴避?
  • 意識形態工作強起來的戰略任務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帶領人民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必須同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大勢相適應,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相統一,在實現黨新的歷史使命中實現自身發展。當代中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也變得更為緊迫、更為必要。
  • 新形勢下我國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中國夢」保駕護航,以意識形態工作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關 鍵 詞:意識形態/新形勢/新挑戰/新對策  期刊名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一、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形勢  2017年2月17日,習近平在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我們正在推進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時刻面對各種風險考驗和重大挑戰。」
  • 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四個著力點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頁)江澤民提出:「意識形態領域是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鬥爭的重要領域……思想宣傳陣地,社會主義思想不去佔領,資本主義思想就必然會去佔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史達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
  •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原標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黨的十九大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 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四個轉變」
    原標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四個轉變」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 上海交大召開2019年意識形態工作第四季度聯席會議
    12月27日,上海交大2019年意識形態工作第四季度聯席會議在閔行校區新行政樓B418會議室召開,就全校意識形態近階段工作進行交流、研討和推進。校黨委副書記顧鋒在會上講話,學校相關職能部處、各院系、直屬單位(企業)黨組織書記參加會議。會議由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昊主持。
  • 在文化自信的歷史坐標中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
    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前沿陣地,應在新時代著力築牢大學生文化自信,不斷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進而牢牢佔據意識形態鬥爭高地,這是高校的歷史責任擔當。高校可以從增強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向心力、輻射力和感召力「四力合一」著手,綜合推進文化育人,築牢文化自信。
  • 王凱:強化風險意識,守住政治底線,確保意識形態領域絕對安全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總結今年工作,審議有關文件,部署下步重點任務,推動全市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市委書記、市委宣傳思想工作暨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凱主持會議並講話。
  • 從何時開始,馬克思主義認識到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極端重要性?
    緊緊圍繞中心環節完成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個戰略任務,關鍵在於首先要完整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概念的豐富內涵,並由此出發明確把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本身的性質、意義與限度,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不僅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對象、為核心內容,同時要以之為方法、為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