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四個轉變」

2020-12-03 人民網

原標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四個轉變」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觀中具有最根本意義的觀點,是黨執政後領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基本規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應當著力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著力從單純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教育向深入普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轉變。我們黨歷來重視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把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作為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素質的重要手段。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要使人們在思想上進一步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哲學社會科學的集大成者,是人類社會思想的寶庫。馬克思主義有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體系嚴謹,知識性強,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三大規律,其真理的力量和邏輯的感染力是任何其他社會思潮無法比擬的,還沒有哪一種社會理論能夠取代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既是革命導師、職業革命家,又是大學者,是思想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他們對自然科學的研究也很深入。上世紀末英國一家媒體組織評選千年思想家,馬克思當之無愧地排在首位。馬克思、恩格斯既有人格的魅力、政治的魅力,同時還有知識的魅力、科學的魅力、真理的魅力。我們對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就應當在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逐步加強普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讓人們感悟到學習馬克思主義終身受益,這樣才能深化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能夠更好地掌握和堅持馬克思主義。

二是著力從自發接受馬克思主義向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轉變。所謂自發接受,是指更多地依賴於外在的要求,而接受主體本身對馬克思主義並不見得了解、理解,並不見得真懂。列寧講自發的工人運動只能產生工聯主義的意識,所以對工人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要從外面灌輸。在工人階級還處在被統治地位、知識修養還不足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情況下,灌輸馬克思主義是必要的。但這種灌輸是外在要求,因而接受者容易反覆甚至動搖。所謂自覺地接受,是指接受主體已經意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真理,掌握這種科學理論,自覺地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分析問題,有利於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相對於自發地接受馬克思主義而言,自覺地接受是一種內在的需要,是一種層次更高、效果更好的接受。一旦自覺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就會信念牢固而不左右搖擺,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黨執政的和平建設時期,隨著工人階級統治地位的確立,特別是文化科學水平的提高,要引導人們向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努力,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三是著力從強調思想上情感上信仰馬克思主義向在行動上行為上堅定踐行馬克思主義轉變。馬克思主義有著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它毫不掩飾自身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場,對奪取政權以前的無產階級的苦難生活充滿著同情與關懷。正因為如此,我們過去教育人民群眾信仰馬克思主義就不可避免地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一些人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或多或少地從情感的角度考慮問題。信仰是前提、是基礎,沒有思想上的信仰,就不可能有行動上的自覺和堅定。沒有感情,就不會引發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但僅有感情還不夠,行動才是目的、是歸宿。因此,不能光看口頭上對馬克思主義說得如何,更多地要看人們在行動上按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做得怎樣。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貫穿於實際工作之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實際工作。尤其要敢於和善於理直氣壯地開展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鬥爭,堅決反對和抵制「西化」「分化」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任何時候都能毫不動搖地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四是著力由堅持狹義馬克思主義向堅持狹義和廣義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轉變。馬克思主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思想理論體系;廣義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形成的不同實踐階段、不同國度的理論成果,如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今天,我們強調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應該是狹義和廣義的統一,既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也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而且更突出其廣義的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它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既繼承了前人,又創新了內容,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最好堅持。

(作者單位:陝西省委黨校、陝西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有效傳播的路徑分析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7期 【摘要】網絡時代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鞏固黨對網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需要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渠道;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拓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話語權。
  • 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四個著力點
    做好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從總體框架來看尤其要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政治自覺:意識形態工作的龐大複雜及其風險意識 經濟基礎及其活動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及其動向也是客觀存在的。區別於個人意識和日常意識,意識形態屬於社會意識中層次較深且具有系統性的理論形態的部分;不同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意識形態主要關涉思想政治上層建築中的情感認同和價值取向問題。
  • 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在人民群眾思想中的主導地位
    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指出:黨員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大原則,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信念。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現實課題。
  • 注重意識形態工作真善美的統一
    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 內容摘要: 關鍵詞:意識形態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 作者簡介:   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人性解放和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人追求理想、實現目標、擺脫物性的終極價值指向,也是人不斷適應環境變化
  • 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後現代主義在本質上迎合了資本主義文化和意識形態,是用資本主義語言闡釋全球化的現代主義。受此影響,西方社會思潮在中國此起彼伏。一些人以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西方經濟學理論代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學術自由」為名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一些黨員幹部思想懈怠,信仰空虛,懷有「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不現實論」「共產主義不可知論」等錯誤認識。
  • 意識形態工作強起來的戰略任務
    也就是說,只有獲得普遍認可並在實踐中產生深刻影響的意識形態,才能真正成為主流意識形態,佔據主導性的社會地位。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飛躍,為人類解放和自身幸福指明了正確方向,也以其真理和道義制高點開闢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廣闊前景,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團結引領人民群眾提升自身覺悟、改變自身命運、實現自身利益提供了強大思想指南。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0〕此外,還有學者綜合歷史範疇、理論依據、內容構成和價值地位等方面對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內涵進行了高度概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是指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觀點和方法而建構和組織起來的,由話語主題(說什麼)、話語主體(誰在說、向誰說)和話語載體(怎麼說)等三個部分構成的一整套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並且這套話語體系擁有解釋、規範和指導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方向與進程的資格
  •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並善於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一定社會的意識形態是由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是該社會的經濟基礎的必然反映。意識形態是人們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系統看法、見解、信仰、追求。同時,意識形態又有著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別是在社會變革、社會轉型時期,這種反作用尤為巨大。
  • 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作者: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近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於是,一些人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夠理解,甚至產生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為什麼不能迴避?
  • 從何時開始,馬克思主義認識到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極端重要性?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概念的歷史性變遷 自從「意識形態」成為一個思想史和政治生活中的核心概念以來,關於這個概念的內涵及其所指涉事物的性質,一直是眾說紛紜。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關於「意識形態」的理解也發生過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內涵的轉變。
  • 營造清朗的精神家園——專家談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
    作為在20世紀指引中國人民找到救國之路的先進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猶如一座暗夜裡的燈塔吸引了無數進步青年追隨、信奉、踐行,甚至為之獻出寶貴生命而無怨無悔。    回到當代中國社會現實中。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中國過時了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建設成就世所共睹。
  • 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
    當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居於指導地位,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思想文化和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徵,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各種愚昧迷信思想抬頭的情況,少數黨員幹部背離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觀點,轉而投向宗教,熱衷於求神拜佛,大搞迷信活動,在社會和群眾中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 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原標題: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當前,隨著網絡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意識形態工作呈現出從傳統領域向網絡領域延伸的特點,而網絡意識形態在國際、國家、社會、個人不同場域中所面臨的挑戰及實現的目標指向各異。因此,對網絡意識形態不同場域基本定位的正確認識,既是當前我國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現實回應,也是有效應對網際網路風險、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一、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屬於與政治上層建築相對應的思想上層建築,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共產黨宣言》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 ...首都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落實意識形態...
    作為分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職能局,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下,在市委和市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緊緊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堅持不斷改革創新,推出了一批人民喜聞樂見的時代精品。「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等活動成為首都的一張張文化名片,充分彰顯了首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第三屆科學無神論論壇綜述  作者:中國社科院科學與無神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習五一;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將意識形態領域鬥爭 進行到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定了主心骨,把準了定盤星。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歷史的結論、現實的必然。
  • 張志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創新
    但在20世紀50年代末,由於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以及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理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犯過一些錯誤,出現了一些失誤,走了一些彎路。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更是成為「左」傾錯誤指導思想在黨中央佔主導地位的時期。
  • 意識形態建設乃國家發展之「魂」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愈演愈烈,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各種文明和制度相互碰撞,不同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幾成常態;當代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進入攻堅階段,而作為國家發展之「魂」的意識形態建設,亦由於經濟社會文化條件的巨大變化,重建權威性和主導性的任務非常艱巨。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這一鮮明的目標導向要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形成強大「歷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