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在人民群眾思想中的主導地位

2020-12-06 人民網

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指出:黨員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大原則,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信念。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現實課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無神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本質上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科學的無神論。它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始終堅持用歷史說明宗教,而不是用宗教說明歷史,闡明了宗教產生的社會基礎,同時與將宗教泛文化化的文化主義劃清了界限。二是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把宣傳無神論作為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貫徹始終的科學精神,繼承和發展人類在無神論思想方面的優秀成果,特別是結合科學進步不斷作出的新貢獻,促使無神論不斷豐富、充實,更有說服力。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在理論、實踐和科學三個方面的特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一致的。

我國哲學史家、宗教學家任繼愈曾指出:馬克思主義宗教學本質上是一種科學無神論。它是在批判地總結和繼承歷史上的無神論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我們不研究中外無神論的理論和歷史,就不能深入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和科學無神論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世界觀上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本質上也是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只有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基礎地位和指導作用,才能融會貫通,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豐富內容和前進方向。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貫穿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對宗教基本問題的闡述,貫穿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原則立場。例如,在宗教的本質問題上,重申宗教觀念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幻像的反映。在宗教的社會作用問題上,強調要辯證看待我國宗教的社會作用,指出宗教具有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重性,是一種積極性和消極性共生共存的社會現象;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其兩重性,最大限度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極作用。在社會與宗教的關係上,提出宗教是我國社會的一部分,社會要理性看待宗教,宗教必須順應社會、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宗教界積極探索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途徑,改革和調整與社會進步不適應的地方,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在黨和政府與宗教的關係上,提出要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堅持政教分離原則;中國共產黨主張無神論,共產黨人和信教群眾世界觀的不同,不妨礙政治上團結合作;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分析宗教現象和宗教問題,按照宗教自身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做好宗教工作,等等。

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黨的執政基礎、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始終堅持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是黨的光榮傳統和成功經驗。在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主流話語和主導地位。這是黨在思想領域、意識形態領域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既不能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來作為全社會的精神支柱,也不能用宗教來作為全社會的精神支柱。如果讓有神論在我國社會蔓延開來,會對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執政基礎等產生不良影響。

3.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大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主要是關於宗教領域、宗教工作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覆蓋面更大,不僅涉及宗教領域,而且覆蓋全社會,涉及許多不同領域不同方面。我國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方面面都要堅持這個大原則。

無神論宣傳教育要區分對象。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對共產黨員的要求,是對先進分子的要求。無神論宣傳教育的對象面向全社會,重點是黨員領導幹部和青少年。前者關係到執政的權力和資源如何使用;後者關係到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未來面貌。同時,黨歷來明確不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進行無神論宣傳,也不在宗教場所進行無神論宣傳,不在信教群眾中發動有神還是無神的辯論。同時,任何宗教組織和教徒也不應當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布道、傳教,宣傳有神論,更不得進行反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保障信教自由,不但不能削弱反而應當加強普及科學教育的努力,加強反對迷信的宣傳。

要嚴格劃清宗教與利用宗教破壞社會正常秩序的非法活動之間的界限。無神論宣傳教育絕不是製造信教與不信教群眾的對立,絕不是要信教群眾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是要使更多的人學會正確看待宗教現象,理性選擇自己的世界觀,也使信教群眾更好擺正宗教信仰、宗教活動與國家法律、政府管理、國民教育、社會共同利益的關係,在此基礎上與我們共同維護其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共同反對境內外一些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的滲透分裂活動和宗教領域存在的種種亂象。

宗教工作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國家要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是黨要堅持進行無神論宣傳教育。這兩個基本原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可以和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贊同他們的唯心論或宗教教義。」(《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頁)政治行動上結成統一戰線,是執行宗教政策;思想信仰上不贊同唯心論、有神論,是堅持無神論。二者結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在當代中國,無神論者和宗教信徒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存在著根本利益的一致,這是兩者在政治行動上能夠結成統一戰線的現實基礎。與此相比,他們在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只有既在世界觀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又在政治行動上團結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才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宗教問題上的明確立場、清醒認識和正確態度,才是全面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二、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

1.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而且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共產黨員當然要堅持無神論,不堅持無神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了,也就不是徹底的唯物論者了。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而且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幫助和引導人們劃清唯物論和唯心論、無神論和有神論、科學和迷信,文明和愚昧的界限,逐漸消除宗教產生和傳播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中佔據主導地位,是對全局來說的,而不是只對宗教界來說的。對宗教界,我們實行的是「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在全社會,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則要旗幟鮮明地使無神論成為主流、主導。

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不能把中央關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要求停留在會議上、鎖在抽屜裡。不能把對宗教界和對宗教人士的政策和要求誤解為是對全社會的政策和要求。不能因為不能向宗教界和信教群眾宣傳無神論,不能在宗教場所宣傳無神論,而放棄了在面向社會的大眾傳媒和宣傳教育中開展有理有力有效的無神論宣傳教育。

2.不能以一般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代替無神論教育。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有的同志認為,我們天天在講馬克思主義,沒有必要再講無神論。這是一種誤解。列寧在《論戰鬥唯物主義的意義》中指出,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不能代替專門的無神論宣傳教育。他說:「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以為,被整個現代社會置於愚昧無知和囿於偏見這種境地的億萬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和手工業者)只有通過純粹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這條直路,才能擺脫愚昧狀態,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壞的錯誤。應該向他們提供各種無神論的宣傳材料,告訴他們實際生活各個方面的事實」。(《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5頁)在當代中國,一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也不能代替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我們也應該為人們提供各種無神論的宣傳材料,特別要善於運用身邊發生的事例,告訴人們實際生活各個方面的事實和道理,而不是把無神論宣傳教育僅僅停留在乾巴巴的理論、原則和概念的說教上。

3.堅持不懈、廣泛深入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要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文化觀、唯物論和無神論等宣傳教育活動,要把無神論宣傳教育與普及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相結合,引導、形成健康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無神論在本質上與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無神論宣傳教育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應與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相結合,從而使無神論宣傳教育有知識、有文化,生動活潑,使人們喜聞樂見,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把無神論與普及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聯繫起來、結合起來,就能打開無神論宣傳教育的新眼界、新局面。

1959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與任繼愈的談話中提出,研究宗教要「外行」才能把宗教作為對象來研究。(《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09頁)因為有信仰的人,如果研究他所信仰的宗教,有時不免有局限性。這裡所說的「外行」,指的是不信教的人。相信和堅持無神論,才能以科學理性的態度認識和對待宗教。任繼愈認為,宗教繼續存在這個事實,可以找到科學的說明,但決不能由此證明它有科學性。宗教本身不是科學,但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宗教,這種研究就是科學。馬克思主義者也要有人研究宗教知識、宗教文化,但是這種研究,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宗教現象、宗教歷史、宗教制度、宗教體系的研究。

當前,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宗教研究中,要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對宗教「去神秘化」,要揭示宗教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和原因,揭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規律和途徑。二是要對宗教「去極端化」,揭示宗教極端主義的表現和危害,揭示宗教極端主義不僅危害社會,而且也危害宗教自身的利益、形象和前途。要科學地研究宗教,但不能在宗教研究中渲染神秘主義,不能在社會科學研究和國民教育中鼓吹信教、傳教,不能用公共資源和行政力量發展宗教。

無神論解決的是人們世界觀上的問題,只要人們還有不能認識的問題,就可能產生超自然的幻想,即使原有的問題解決了,還會有新的問題層出不窮,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普及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引導、形成健康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無神論宣傳教育要堅持不懈,一要堅持,一以貫之;二要不懈怠,不停步,堅持韌性的戰鬥。

(作者: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

相關焦點

  • 朱維群: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宣傳無神論
    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宗教工作幹部,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屬主流意識形態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黨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對我國社會宗教現象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也是由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得出的必然結論。
  • 田心銘: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關係的兩個問題
    這種觀點否定了無神論作為馬克思主義重要基礎的地位,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必須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與尊重信教群眾信仰宗教的自由、堅持愛國統一戰線是統一的,不能將它們對立起來。無神論宣傳教育應該有一定的範圍。不能到宗教活動場所宣傳無神論。但是無神論宣傳教育不能僅僅限於中國共產黨內,必須面向廣大群眾展開。
  • 民宗委主任朱維群: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宣傳無神論
    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宗教工作幹部,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屬主流意識形態  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黨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對我國社會宗教現象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也是由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得出的必然結論。
  • 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
    作為無神論的實踐者,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無神論的世界觀,而不是引領人民寄希望於神靈庇佑、追求虛幻的天國和來世,乞靈於神的啟示和主觀幻想。相反,通過自己的長期奮鬥,順應社會發展規律,在99年的徵程中,一步一步地把中國人民帶向了解放和富裕的光明大道。抽掉無神論這一思想基石,黨的理論大廈就要坍塌,黨所奮鬥的一切就會變成縹緲。
  • 新時代堅持無神論的理論依據與思想導向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在地包含著無神論。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無神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堅持科學的理論,必須堅持無神論。堅持人民的理論,必須堅持無神論。堅持無神論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朱維群:不堅持無神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不成立嗎「簡論」斷言,筆者及有關同志關於「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無神論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理論基石和思想武器」「無神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性組成部分」等提法都是錯誤的,是企圖「抬高無神論的地位」,「用無神論替換馬克思主義」。
  • 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需「執兩用中」
    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進一步深化認識變得無比重要,不僅關係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且關係到黨同信教群眾的血肉聯繫,關係到鞏固全國人民共同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
  • 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教育
    為了確保「十五」目標和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全面實現,必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在全社會持續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培養科學精神,提高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剷除各種偽科學、反科學的愚昧迷信活動滋生蔓延的土壤。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論壇的主題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作領導小組主辦,中國社科院科學與無神論研究中心、中國無神論學會聯合承辦。來自中國社科院、教育部、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反邪教協會、中國科普研究所、上海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5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
  • 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
    當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居於指導地位,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思想文化和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徵,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各種愚昧迷信思想抬頭的情況,少數黨員幹部背離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觀點,轉而投向宗教,熱衷於求神拜佛,大搞迷信活動,在社會和群眾中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歷史唯物主義底蘊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 思源實驗中學開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主題班會
    思源實驗中學開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主題班會 發布時間:2019-04-30 17:43:10      來源:貴州網   根據印教黨發【2019
  • 環球時報: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我們比較注意在多數群眾不信教的地區尊重和保護少數信教群眾的權利,同樣在多數群眾信教的地方也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利。從全國情況看,東部地區信教群體屬於少數,而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則相反。應該說,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利理應包括科學無神論的宣傳、教育與研究;對於世界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
  • 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四個轉變」
    原標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四個轉變」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 中國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
    中國無神論思想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豐富多彩。總結和分析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過程及其思想特徵,對於當前堅持唯物論、批判「法輪功」,弘揚無神論、批判有神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是:第一,長期性。從先秦以來,中國思想史一直貫穿著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鬥爭。
  • 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中所內含的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本位意識是我們黨和國家社會主義性質的鮮明昭示,進一步加深了全黨對社會主義本質、中國共產黨使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認知,是對共產黨人永遠站位於人民立場的再次強調,是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在新時代的歷史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
    本文所論述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具有獨特地位的學術傳統,是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裡就已經確立了基本立場、方法原則和理論構架的思想理論體系。無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後來的發展歷程中增添了多少新的內容,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都保持了自己的基本立場、傳統風格和理論特點。
  •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人民政協履職全過程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履職盡責的價值取向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體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各個方面,是新時代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
    最近,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緊密結合幹部群眾在思想認識和工作、生活中產生的新問題,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凝聚力。在跨世紀的徵程中,只要我們堅持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認真貫徹執行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各項方針、政策,就一定能順利實現跨世紀的奮鬥目標。第三,我們黨有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由於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