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群:不堅持無神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2020-11-28 中國網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資料圖)

《世界宗教研究》雜誌2016年第5期以首篇位置刊登了題為《簡論馬克思主義與宗教:兼議宣傳無神論與信徒能否入黨的兩場爭論》的長篇論文(以下簡稱「簡論」),點名對筆者及有關同志關於「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及「宗教信徒不能入黨」等觀點進行指責。筆者認為,儘管如同有的學者指出,「簡論」思維混亂,連邏輯學上的「屬」概念、「種」概念誰大誰小都分不清楚,但此文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卻有一定代表性。搞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深入學習、正確理解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堅持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有積極的意義。

「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不成立嗎

「簡論」斷言,筆者及有關同志關於「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無神論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理論基石和思想武器」「無神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性組成部分」等提法都是錯誤的,是企圖「抬高無神論的地位」,「用無神論替換馬克思主義」。其理由是,「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就是三個: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因此只有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的理論基礎」才是正確的。「簡論」似乎不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其中就包含了無神論。筆者的說法並不排斥「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黨和人民事業的理論基石和思想武器」還包括其他內容,但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能脫離無神論而存在,卻是一定的。而且無論從邏輯上看還是從歷史演進軌跡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整個理論體系都是建立在無神論的基礎或基石之上。因為,如果連這個世界上存在不存在鬼神、造物主,存在不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都搞不清,那麼談何唯物主義?沒有唯物主義又談何辯證唯物主義?沒有辯證唯物主義又談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無神論好比這座大廈最底層的基石,也許平常並不總在人們視野之內,但是如果抽掉它,結果必然是整座大廈的倒塌。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是徑直從無神論開始的」。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第一句話就是「就德國來說,對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經結束;而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是在這個「前提」下,「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也就是說,由此開始了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展開。列寧一方面堅決反對工人政黨把解決與信教群眾在宗教上的分野提到實際工作首位,一方面始終強調馬克思主義完全繼承了「絕對無神論的、堅決反對一切宗教的唯物主義的歷史傳統」,「我們應當同宗教作鬥爭。這是整個唯物主義的起碼的原則,因而也是馬克思主義的起碼原則。」這裡所說的「開始」「前提」「起碼的原則」,同「基礎和前提」「理論基石和思想武器」有什麼區別嗎?具有無神論思想,未必就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不具有或者不堅持無神論思想,肯定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當然,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不等同於馬克思之前的各種無神論學說。正如辯證唯物主義是對一切舊唯物主義的超越一樣,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也是對以往各種無神論的超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使無神論在馬克思那裡最終成為科學無神論,達到以往無神論學說不可能達到的成就。但是,在拒絕鬼神、造物主和一切超自然神秘力量對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的「幹預」上,馬克思主義之前的無神論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產生做了不可或缺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恩格斯熱烈讚揚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揭示了「我們的宗教幻想所創造出來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我們自己的本質的虛幻反映」,「它直截了當地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王座」,以至於「我們一時都成為費爾巴哈派」了。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聲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它完全繼承了法國18世紀和德國19世紀上半葉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歷史傳統,即絕對無神論的、堅決反對一切宗教的唯物主義的歷史傳統」。以馬克思主義之前的無神論學說存在的不足為藉口而否定其對科學無神論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就等於切斷了科學無神論的思想源頭。

在今天,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同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基石和思想武器。這並不是說在現實生活中要把無神論同有神論兩種世界觀的差別擺到首位,而是說要把無神論的堅持和宣傳同完成黨和國家現實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任務結合到一起,引導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的改革、發展和進步,而不是去追求虛幻的天國和來世;通過長期艱苦的社會實踐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不是去依賴神的啟示和護佑;科學地揭示宗教的本質和根源,辯證分析宗教的社會作用,團結信教群眾同我們一起為國家發展作貢獻,而不是放棄思想引導,任由有神論在意識形態領域迅速擴大,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把宗教信仰當作精神上的追求和寄託。我們的力量應當用在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大原則貫徹於我國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而不是找各種理由把無神論從「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黨和人民事業的理論基石和思想武器」中剝離出來,加以貶低。

「宗教信徒不能入黨」原則可以改變嗎

「宗教信徒不能入黨」,同我們黨一貫的「黨員不能信教」原則是一致的,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為我們黨的全部理論、思想、組織和行動都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無神論世界觀基礎上的,正是這一世界觀指導我們黨引領全國人民奪取了革命、建設、改革的不斷勝利;而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義、有神論世界觀基礎上的,在世界觀層面上與我們黨是對立的。宗教有神論,不論是由於「黨員信教」還是由於「信徒入黨」而進入黨內,其結果都是黨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基礎地位被否定,進而使黨建立在這一世界觀基礎上的理論、思想、組織、行動上的統一性遭到破壞,使黨走向渙散,執政能力被削弱,領導地位被動搖。在這個問題上,「黨員信教」同「信徒入黨」,對黨造成的後果並無二致。

「簡論」不厭其煩地列舉歷史上少數「信徒入黨」的事例,以證明自己的主張是有前例可循的,但是「忘記」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始終是黨吸收新黨員的重要思想條件,而「信徒入黨」從來也不是普遍適用性原則;「簡論」還「忘記」了,歷史上所謂「信徒入黨」只是特定歷史、社會條件下的特殊舉措,比如建國初期在一些多數人信教的少數民族中發展一些表現突出但尚未能完全擺脫宗教影響的同志入黨,而這樣入黨的同志在入黨後也要繼續進行思想上的改造,努力實現同黨在世界觀上的一致。「簡論」也為「信徒入黨」之後安排了種種繼續努力的方向:可以「學習黨綱黨章」,可以「改變以往的觀念」,「如果他們願意入室後不『吸菸』,甚至向『吸菸者』宣傳『吸菸有損健康』,這有什麼不好呢?」但是閉口不提他們入黨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逐步改變自己的有神論世界觀。1982年中央印發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對此有著明確的闡釋:「對這一部分同志,各級黨組織不應當簡單地加以拋棄,而應當在充分發揮他們的政治積極性的同時,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逐步擺脫宗教思想的束縛。」「簡論」作者頻頻表露研讀過新時期這一重要文件,但是在這裡偏偏又要迴避文件這一極具針對性的重要觀點。這除了表明「簡論」真實用意就是要使宗教在黨內實質存在,還能有別的解釋嗎?

「信徒入黨」問題爭論不自今日始,而「簡論」的一大「創新」在於首次提出,「信徒能否入黨實質上是黨與信教群眾的關係問題,是黨領導信徒群眾與非信徒群眾一起參與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偉大事業問題」,「『信徒可以入黨』意味著共產黨既代表非信徒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信徒的根本利益,共產黨的大門是一樣敞開的」,「我國五大教的教徒(還不包括民間信仰者)超過兩億,『信教不許入黨』等於公開申明把兩億多人拒之門外」。按照這種「代表信徒利益就要吸收信徒入黨」的邏輯,我們黨以往和將來都不代表廣大宗教信徒的根本利益,因為黨過去從來沒有把「信徒入黨」作為黨的建設的一般原則,而且將來也不大可能對兩億教徒「敞開大門」。

我們黨從建黨開始就代表著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包括不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包括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對於後者的代表性可以表述為兩個方面。首先,我們同信教群眾在信不信宗教問題上的差異並不意味著政治、經濟利益的對立,黨領導全國人民謀解放、求發展,其中就包括實現信教群眾的政治、經濟利益。我國廣大信教群眾也早就從長期革命、建設實踐中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和犧牲,才能實現自己政治上的解放和經濟上的發展。其次,黨從建黨開始就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改革開放以後更發展為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包括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個基本方針全面保護了信教群眾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得到他們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在我國,宗教界對黨和國家堅持和宣傳無神論的立場和主張是理解的,並不反感。他們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認識到,共產黨雖然不信教,但真心實意地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正因為共產黨不信教,才能「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宗教。我們黨處理宗教問題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是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同宗教界結成統一戰線,而不是把宗教信徒都「發展」到黨內來。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宗教方面希望於我們黨的是更好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不是湧到共產黨裡來當黨員。「簡論」自己也承認,「其實在我國入黨的信徒極少」,那麼如此炒作這個話題,用意何在呢?「信徒入黨」不僅不會給信徒帶來什麼宗教方面的利益,相反卻會把宗教工作逐步變成信徒對信徒的工作,把不同宗教的分歧帶到黨內來,最終導致黨的宗教工作垮臺。

「簡論」為自己尋找的一個論據是黨「從來沒有說過『信徒不許入黨』」。筆者早已說過,這是因為,「信徒不能入黨」已經包含在「黨員不能信教」原則之內。宗教信徒如果不改變自己的宗教信仰,從加入黨組織的那一刻起,問題就變成了黨內允許宗教存在,變成了黨員可以信教。至於說有的信徒願意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要求加入黨,那當然是可以的,但他那時還是宗教信徒嗎?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再次嚴厲批評有些人「公開提出黨員可以信教」,指出:共產黨員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嚴守黨章規定,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和信念。剛剛頒布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再次重申黨員不準信仰宗教。我們的任務是闡述好、貫徹好這個精神,而不是琢磨如何在這個原則上打開一個缺口。

「簡論」在全文結束之前出現一個有趣的插曲:嚴厲批判「只有那些末流『學徒』或冒充者才鼓吹什麼宗教拯救道德、黨員信教」。這個話說得不錯,但作者忘記了,正是支持「簡論」發表於該刊物的一位知名學者,不久前還在不遺余力為「黨員可以信教」製造輿論。「簡論」作者難道連這一「嘴巴」打在誰臉上都鬧不明白了?

無神論宣傳不屬於統戰部、宗教局職責範圍嗎

「簡論」又一項「創新」,是認定應當把統戰部和宗教局從宣傳無神論的工作中排除出去:「無神論宣傳是黨內思想教育問題,是全民科普和提高素質的問題,不屬於統戰部和宗教事務局的職責範圍」「這兩大部門不應向統戰對象、施政客體宣傳無神論」。但是,憲法第二十四條明明寫著,國家在人民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而無神論又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難道統戰部和宗教局作為執政黨和政府的宗教工作主要職能部門不應當履行憲法責任嗎?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而且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難道統戰部和宗教局卻可以作為例外,不承擔中央向全黨提出的這項任務嗎?

「簡論」似乎不知道,統戰部的「統戰對象、施政客體」除了宗教界人士,還有民主黨派、工商聯、黨外知識分子、港澳臺人士等多方面工作對象,統戰工作同樣應當而且需要向他們宣傳執政黨的科學世界觀,只是宣傳方式方法上同共產黨內有所不同而已。與此同時,宗教局除了廣泛聯繫宗教界人士,爭取在政治上同他們取得最大共識,對宗教事務依法進行管理,也承擔著向黨內和社會上宣傳如何運用科學世界觀認識宗教、解決宗教問題的繁重任務。筆者手中正好有一本國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新近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宗教著作精選和導讀》,這難道不是在宣傳無神論嗎?出版此類書是超越「職責範圍」了嗎?

其實,在無神論宣傳中,統戰部、宗教局需要特殊注意的是不要到宗教活動場所及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中去講無神論,去批判宗教,展開有神無神的辯論,而不是根本不能講無神論。相反,正因為統戰部、宗教局對宗教工作負有重要責任,所以更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深入的研究,並同宗教工作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緊密結合起來,而這本身就是一種無神論宣傳。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要注意把握好政策,講求方式方法,主要在幹部教育、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宣傳輿論中潛移默化體現,不能用生硬、行政、強制的辦法。統戰部、宗教局作為黨和政府的職能部門尤其要把握好尺度。既有政治上的堅定性,又有工作中的分寸感,無神論宣傳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與此相關的一個話題是,「簡論」表示反對筆者關於「黨的宗教工作是無神論者做有神論者的工作」的提法,認為正確的提法應該是「黨的宗教工作是執政黨及其派生機構(統戰部)做宗教信徒及宗教界人士的工作」。「簡論」沒有看到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黨的宗教工作」的行為主體,總體上是一支嚴格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拒絕超自然神秘力量幹預的無神論的隊伍;而宗教工作的對象,主要是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也就是有神論者。從世界觀的角度看,說「黨的宗教工作是無神論者做有神論者的工作」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宗教工作的目的不是把有神論者變為無神論者,而是尊重他們世界觀的選擇,積極加以引導,團結他們同我們一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此根本就不會出現「簡論」所十分憂慮的把「有神論」視為「反對黨的領導」問題。

順帶提一下,「簡論」以「黨的宗教工作是執政黨及其派生機構(統戰部)做宗教信徒及宗教人士的工作」這一定義,反對筆者關於「黨的宗教工作是無神論者做有神論者的工作」的提法,仔細一點的讀者不難發現,其實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因為談的不是同一層次的問題。「簡論」在這裡明顯又犯了邏輯學上的「不相干謬誤」。

(作者是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相關焦點

  • 民宗委主任朱維群: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宣傳無神論
    在中國這樣宗教歷史悠久、宗教種類眾多、信教人數龐大的國情下,我們黨的宗教工作之所以總體上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消解其消極作用,之所以能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之所以能夠引領宗教逐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因為我們放棄了無神論,對宗教無原則地妥協遷就,而是因為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對宗教現象作出科學的理論說明並據此制訂了正確的宗教政策。
  • 朱維群: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宣傳無神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和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無神論又是這一世界觀的基礎性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事業,理所當然包括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指出:黨員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大原則。
  • 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在人民群眾思想中的主導地位
    在黨和政府與宗教的關係上,提出要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堅持政教分離原則;中國共產黨主張無神論,共產黨人和信教群眾世界觀的不同,不妨礙政治上團結合作;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分析宗教現象和宗教問題,按照宗教自身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做好宗教工作,等等。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全國政協民宗委朱維群主任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社科院馬研院院長鄧純東研究員致辭指出:實現「中國夢」,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無神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應有之義。要理直氣壯地把科學無神論推進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中去。堅持不懈地開展科學無神論研究,突出科學無神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研究中的應有位置,以科學無神論捍衛中國共產黨思想陣地的純潔性與先進性。
  • 新時代堅持無神論的理論依據與思想導向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在地包含著無神論。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無神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堅持科學的理論,必須堅持無神論。堅持人民的理論,必須堅持無神論。堅持無神論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需「執兩用中」
    馬克思曾形象地比喻說:「我們不是到猶太人的宗教裡去尋求猶太人的秘密,而是到現實的猶太人裡去尋找他的宗教的秘密。」針對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宗教現象,馬克思指出:「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間。」馬克思認為,「人不是抽象蟄居於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
  • 朱維群:達賴將活佛轉世視同兒戲
    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朱維群指出,十四世達賴這些年到處講轉世的事情,一會兒說「在生轉世」,一會兒說「停止轉世」,一會兒說轉世為一個外國人,一會兒又說也可能轉世為一個女性,但必須是一個「金髮的活潑的女孩子」,對於活佛轉世這樣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視同兒戲。
  • 田心銘: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關係的兩個問題
    編者按: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無神論的關係、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與宣傳無神論的關係,是兩個重要理論問題,也是存在爭議的現實問題。不能把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等同起來,也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無神論。不堅持無神論,就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有些論者實際上提出了一種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必堅持無神論的主張,以不同方式表現在他們對一些問題的論述之中。
  • 是堅持無神論,還是堅持有神論?
    另一種是無神論,即不認為人由神創造,而是一種生物的進化結果。 那麼,究竟哪個對呢?咱們一起看看網上某位網友的認識。 且不談兩種學說的正確性與真實性,就單看兩種學說所帶來的利弊關係。進化論與神造人論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人是否承認神的存在,一個是無神論,一個是有神論。無神論者不信神的根據在於,用現有的科學無法證明或者自己看不到神的存在,所以就不信;但辨證的去思考,如果真的有神存在,又怎麼會允許人這樣低能的生命輕易洞悉他們的存在呢?所以人的無法感知不是恰好證明了神的真實存在嗎?
  • ...不是天然的馬克思主義者 ——《萊茵報》與青年馬克思世界觀的...
    激流按馬克思並不是天然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值得每一位探索中的青年了解與學習;馬克思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他是每個試圖接近真理的人們學習的楷模。今天是馬克思逝世135周年的日子。年輕的卡爾·馬克思劇照馬克思並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觀點的形成,有一個發展和轉變的過程。
  • 究竟是堅持無神論,還是堅持有神論?
    另一種是無神論,即不認為人由神創造,而是一種生物的進化結果。那麼,究竟哪個對呢?咱們一起看看網上某位網友的認識。以下是他認識的原文——說起人類的起源,歷史上的哲學家、史學家、科學家、物理學家們都探討過,現今人們普遍認同的學說有兩大類,一個是進化論,實際上就是無神論;另一個是神造人論,即有神論。人從哪裡來?
  • 中國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
    中國無神論思想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豐富多彩。總結和分析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過程及其思想特徵,對於當前堅持唯物論、批判「法輪功」,弘揚無神論、批判有神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是:第一,長期性。從先秦以來,中國思想史一直貫穿著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鬥爭。
  • 無神論為何在美國不流行?
    [摘要]「無神論」在美國是一個被嚴重汙名化和妖魔化的身份,相關民意調查表明,即使在今天,許多美國人的眼裡,「無神論者」(Atheist)依然是邪惡、道德敗壞的代名詞,甚至比強姦犯更不值得信任。不僅如此,「無神論」在美國是一個被嚴重汙名化和妖魔化的身份,相關民意調查表明,即使在今天,許多美國人的眼裡,「無神論者」(Atheist)依然是邪惡、道德敗壞的代名詞,甚至比強姦犯更不值得信任。
  • 馬克思主義者的「人類情懷」
    核心閱讀  「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與馬克思的「人類情懷」一脈相承,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使世界朝著增進人類福祉的正確方向演進而貢獻的「中國智慧」,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人類情懷」的最新表達。200年來共產黨人沒有忘記馬克思,不止因為在過去的200年裡,人類社會的發展沒有偏離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揭示,還因為這樣一種為他人而工作的「人類情懷」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追求。  200年前,馬克思誕生在當時還屬於法國的特利爾,小時候他和所有同齡人一樣都是「沒有名氣的」。註定他將是不平凡的,是他17歲中學畢業時寫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 激進無神論的起源
    僅從數字而言,美國的無神論者並不是一個很大的群體。皮尤研究中心(Pew)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無神論者只佔美國總人口的約2.4%,而不可知論者(agnostics)也只佔總人口的約3.3%。自2007年以來,儘管上述兩個群體人數有所增長,但增幅更大的卻是那些聲稱「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約佔人口總數的13.9%,五年來增長了2.3個百分點。
  •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統一性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辯自古有之,造成這一對立認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人類對宇宙認識不足形成的矛盾。當人類對宇宙和生命現象認識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明白有神論和無神論具有一致性、統一性。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出發點不同,實際是對神的定義問題。
  • 有神論、無神論之我思、我見與我判
    網際網路上常見有關於有神論與無神論的辯論,令人茫然不知所以從,也就有了些自己的思考,供大家參考。第一類,是絕對的無神論者,就是絕對相信這個世界沒有鬼神,人死形神俱滅,也叫斷滅論;第二類,也相信人可能存在不滅的精神靈魂,但堅持在人行人道,神仙亦是人來做,不把人生寄托在虛無飄渺的鬼神身上。
  • 有些人說無神論也是一種「宗教」,對此你怎麼看?
    最後,他將無神論和宗教混在了一起,然後用「有些人說」,來掩飾自己這種錯誤認識的不足之處——也就是說,其實誰都知道不是這個道理。說無神論是一種宗教,就是一步步這樣概念混淆。作為有神論者對無神論者的攻擊,頭腦不清醒的無神論者和中間派就容易被問懵,並且產生立場動搖。其實只要你思路不清晰,表現出茫然,這種偷換概念的有神論者就勝利了。
  • 無神論,什麼是神?
    與凡夫俗子相比真人是萬法具足的,所以退化了的真人,在紅塵之中的凡夫俗子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從那裡來,往那裡去,所以以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為真人,把超過凡夫俗子之人視為神,假人為小人,凡夫俗子無法理解真正的天人合一之聖人,所以否定真人的存在,天人合一者才為人,聖人才是大人,大人才是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