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論為何在美國不流行?

2021-01-20 騰訊網

[摘要]「無神論」在美國是一個被嚴重汙名化和妖魔化的身份,相關民意調查表明,即使在今天,許多美國人的眼裡,「無神論者」(Atheist)依然是邪惡、道德敗壞的代名詞,甚至比強姦犯更不值得信任。

通常情況下,生活越富裕、教育水平越高的國家,其國民的信教程度就越低,但美國是個出了名的特例。華盛頓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的報告指出,就宗教虔誠度而言,「美國迥異於其它西方國家,而更接近於印度、巴西以及黎巴嫩等欠發達國家。」

不僅如此,「無神論」在美國是一個被嚴重汙名化和妖魔化的身份,相關民意調查表明,即使在今天,許多美國人的眼裡,「無神論者」(Atheist)依然是邪惡、道德敗壞的代名詞,甚至比強姦犯更不值得信任。

但是,在美國無神論者協會(AmericanAtheists)主席戴維·西爾弗曼(DavidSilverman)看來,情況正在發生明顯的好轉;自2006年以來,無神論者在全美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我們正在取得勝利,而這一切都是主動出擊的結果。」

戴維·西爾弗曼出生於一個宗教氛圍濃鬱的猶太家庭,在6歲時向父母表明自己的無神論信仰,在44歲那年成為美國無神論協會的主席。他是一個體魄強健、言辭激進、鬥志旺盛的社會活動家;在他看來,全世界無神論者心目中的第一偶像、有「達爾文的鬥牛犬」之稱的英國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在有些時候都「不夠強硬」。

來上海出席由民間主辦的中國第四屆無神論論壇期間,戴維·西爾弗曼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

戴維·西爾弗曼

澎湃新聞:首先,請介紹一下您擔任主席的這個「美國無神論者協會」。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規模如何?主旨是什麼?

西爾弗曼:這個協會在1963年由曼德琳·奧哈拉女士(MadalynMurrayO'Hair)創辦,是一個非盈利性的組織,其主旨是保護無神論者在美國社會的權利和自由。也許你很難相信,在美國,無神論者不僅僅是一個少數人群、而且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群體。比如說,美國的電視媒體現如今絕不敢嘲笑猶太人或是黑人,但他們會肆無忌憚地攻擊、誹謗一個無神論者。

澎湃新聞:從你們的協會創立到現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美國無神論者的處境有沒有改善呢?

西爾弗曼:我很希望能給出肯定的答覆,但可惜不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還有約翰·列儂的《想像》(Imagine)那樣的歌,當中有「不用殺戮和犧牲,也沒有宗教」(Nothingtokillordiefor,andnoreligiontoo)這樣的歌詞。但後來呢,美國人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常常故意不唱這句歌詞,或者用一種愚蠢的方式去修改它。2011年,歌手CeeLoGreen在新年前夜演唱這首歌時,竟然把「也沒有宗教」改唱成「所有宗教都是正確的」。你說這有多荒唐!

但另一方面,大約從2006年起,美國社會無神論者的聲浪越來越高;那一年的前後,幾本無神論書籍集中出版,比如理察·道金斯的《上帝的騙局》、克里斯多福·希欽斯的《上帝並不偉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薩姆·哈裡斯的《給一個基督教國家的信》、丹尼爾·C·丹尼特的《破除魔咒:作為自然現象的宗教》。(編者註:以上四位為「新無神論運動四騎士」)。

新無神論運動「四騎士」(從左至右依次為理察·道金斯、薩姆·哈裡斯、丹尼爾·C·丹尼特和克里斯多福·希欽斯)

澎湃新聞:那根據你們的統計,今天的美國到底有多少無神論者呢?

西爾弗曼:大概佔全美人口的25%。這個數字聽上去還不錯,是不是?但問題在於,大約只有4%的人會公開承認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Atheist),而大部分人會選擇其他一些五花八門的稱謂,比如「人本主義者」(Humanist)、「不可知論者」(Agnostic)、「懷疑主義者」(Skeptic)、「世俗主義者」(Secularist)等等。這些詞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我不相信有上帝」,但在社會的巨大壓力和歧視下,很多人都不敢自稱為「無神論者」。

澎湃新聞: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美國,事實上有很多無神論者,但他們都在有意識地隱瞞自己的信仰。

西爾弗曼:可以這樣說,雖然我並不喜歡用「信仰」這個詞。許多美國的無神論者好像是不敢「出櫃」的同性戀者;你好像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今天的美國社會,對待同性戀要比對待無神論寬容得多。前些年皮尤做的一項民意調查就表明,美國人寧願讓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或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人、或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公職的人出任美國總統,也不願意讓一位無神論者擔任這個職務。

澎湃新聞: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美國的新教傳統麼?

西爾弗曼:新教傳統當然是一個原因,但問題是,歐洲有比我們深厚得多的宗教傳統,但他們這些年的無神論狀況要比我們好得多。因此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在我看來,美國這些年強調的所謂「政治正確」,要對美國無神論者遭遇的不公負很大的責任。正是出於對「政治正確」的顧忌,許多人不敢勇敢地表達自己。

「政治正確」的要求之一,是你必須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但尊重是一回事,遵守是另一回事,可惜這兩者經常被混為一談。要知道,如果你今天出於所謂「政治正確」的考慮而放棄某項權利,您還將在未來喪失更多的權利。

我剛才說到,正因為「四騎士」無神論著作的集中出版,美國社會出現了無神論的聲浪;這給了我們一個提示,那就是必須勇敢地、大聲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創造話題。

而根據數據顯示,當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報導有關「無神論」的事件,在網絡上搜索「無神論」的人就越來越多,與之相應的是,公開承認自己是「無神論者」的人也越來越多。

2010年,也就是我當選美國無神論者協會主席的那一年,我們在聖誕節前發起了一場「戰役」。在紐約林肯隧道前,我們豎起了一副巨大的海報,「你知道那是神話」(YouKnowit’saMyth)。這一海報收到了奇效,全美各大新聞網爭相報導,該短語也成為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詞。

海報「你看到了什麼神話?」

澎湃新聞:我有一個困惑,你們特意選擇在聖誕期間發布這個海報,是希望無神論者不要慶祝聖誕節麼?

西爾弗曼: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慶祝聖誕節、復活節、或者其他什麼宗教節日。我本人就很喜歡聖誕節,特別愛喝蛋酒!我們的意思只是,人們沒有必要非得以教徒的身份慶祝聖誕節;你可以盡情享受派對,但不必信奉耶穌!

澎湃新聞:您提到的這些海報,這些戰役,會在美國公眾中引發反感麼?

西爾弗曼:那當然!你知道我收到過多少死亡威脅麼?你知道我在美國公開演講時必須穿防彈衣麼?但話說回來,有的時候,我會發現情況比我預想得要好。

舉個例子。去年3月,我前往一年一度的全美「保守派政治行動會」(CPAC);按照美國人的一般理解,保守派和基督徒之間幾乎可以劃等號;而我到那裡是想告訴他們,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名持政治保守立場的無神論者。當時的我穿著防彈背心,站在集會的出口處,舉著無神論的牌子,看著成千上百人向我走過來,有那麼一剎那,心裡真的有些緊張,要知道這些傢伙多半是支持百姓持槍的!但你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些保守派人士中,居然有很多人一眼就把我認了出來,並且告訴我他們是無神論者!

為了和民主黨爭奪選票,越來越多的共和黨人表示,他們應該爭取儘可能多的無神論者進入自己的陣營。我的感覺是,美國日益白熱化的兩黨之爭對無神論運動有好處;別忘了我剛才提到的一個數據,今天25%的美國人是事實上的無神論者,這是一個多大的票倉!

另外,調查數據顯示,美國社會無神論者的人數正在顯著增長;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不介意選一個無神論者當總統。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美國總統就不必說「上帝保佑美國」這種話;至少,他們在說之前得三思而後行。

自2006年以後,表示願意為無神論者投票的美國人越來越多。戴維·西爾弗曼供圖

澎湃新聞:你好像很喜歡強調「數據」。

西爾弗曼:那當然,數據、事實、理性,這是無神論者最有力的武器。宗教人士愛用道義和教條對人們進行洗腦,而我們只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無神論觀點被神學觀點打敗的次數?——零

「上帝傑作」被證實的次數?——零

那些通靈、妖魔、鬼魂、超自然現象被證實的次數?——零

那些所謂的奇蹟被證明確實發生過的次數?——零

如果一個人能運用批判思維,那麼他只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的宗教都是謊言;所有的神都是假的;所有的奇蹟都是偽造的。

今年年底,戴維·西爾弗曼的第一本書《與神交戰》將出版面世。

澎湃新聞:看上去,您對美國未來的無神論運動很有信心。但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宗教確實有著強大的、頑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比如,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無神論大國」,這些年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重回宗教的懷抱、甚至去相信一些怪力亂神。您對這樣的現象怎麼看?

西爾弗曼:我的感覺是,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一無神論大國」,但許多人的無神論主張,並非是他個人批判思維的產物,因此他們很容易就受到其它宗教的影響或蠱惑。而真正的無神論主張,必須通過批判思維和事實數據——而非記憶和重複——才能獲得。(文/ 吳海雲)

相關焦點

  • 美國有哪些宣傳無神論的書籍出版?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宗教氣氛非常濃鬱的國度,就連貨幣上都寫著:「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在美國幾乎可以找到世界所有主要宗教的信徒,對神靈和宗教的信仰成為美國人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有人說,宗教和科學構成了美國社會的兩大支柱,宗教是美國精神文明的支柱,科學是美國物質文明的支柱。
  • 牛頓和愛因斯坦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為何他們晚年都拋棄了無神論
    牛頓和愛因斯坦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為何他們晚年都拋棄了無神論?世人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但是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古今中外很多的科學家在自己最有精力去研究科學的時候,無不都是覺得神學是不存在的,無不都是無神論的信仰者。
  • 美國火雞又肥又大,為何在我國流行不起來?
    因我國幅員遼闊,僅是一個市的美食,便多得數不清。在此種環境中,誕生了很多大廚,擁有高超的廚藝,能夠輕鬆處理各種各樣的食材。但是,有這麼一款食物,在美國可謂是非常流行,數量眾多,超過500萬,肉質充足,卻始終在我國無法真正流行起來,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火雞,最早產於美國和墨西哥。
  • 佛教≠迷信,佛教是「無神論」!
    師父,我時常感覺自己不自主的去做一些事情,這是佛菩薩在指示我嗎?……佛教不是迷信,是在唯心之上的「無神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數代高僧大德持戒修禪、冬夏四季未曾懈怠,將佛法光大,已經形成了非常嚴密的正信、正學,勸導世人向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激進無神論的起源
    僅從數字而言,美國的無神論者並不是一個很大的群體。皮尤研究中心(Pew)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無神論者只佔美國總人口的約2.4%,而不可知論者(agnostics)也只佔總人口的約3.3%。自2007年以來,儘管上述兩個群體人數有所增長,但增幅更大的卻是那些聲稱「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約佔人口總數的13.9%,五年來增長了2.3個百分點。
  • 朱維群:不堅持無神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其理由是,「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就是三個: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因此只有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的理論基礎」才是正確的。「簡論」似乎不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其中就包含了無神論。
  • 王充的《論衡》是無神論的裡程碑,為何遭到歷代帝王的封殺?
    王充的《論衡》是無神論的裡程碑,為何遭到歷代帝王的封殺?古代有過這樣一則故事:春秋時期的楚惠王有一天在吃酸菜,竟然在酸菜中吃到了一條水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不聲不響地把水蛭吃了下去。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一旦把水蛭挑出來,做這道菜的廚師就會因此被處死,他憐憫廚師,所以吃了下去。
  • 美國人:為何中國不信仰上帝,而相信祖先神靈?
    我們看美國電影時,經常會看到美國人在胸口前畫著十字架,祈求上帝的保佑。而不少美國人也感到十分好奇:為何中國不信仰上帝,而相信祖先神靈呢?從古至今中國都是農業大國,使中國人比較相信實事求是,所以信仰基督教的人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再加上現代中國人學習的是物種起源,是從古猿進化而來,所以中國人很多其實是無神論者。
  • 無神論,什麼是神?
    與凡夫俗子相比真人是萬法具足的,所以退化了的真人,在紅塵之中的凡夫俗子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從那裡來,往那裡去,所以以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為真人,把超過凡夫俗子之人視為神,假人為小人,凡夫俗子無法理解真正的天人合一之聖人,所以否定真人的存在,天人合一者才為人,聖人才是大人,大人才是成年人。
  • 「新無神論」的崛起:大聲說出自己對科學的信仰
    「2015上海無神論論壇」在這裡舉行。雖然整個論壇只有一天,但是熱愛科學、反對迷信的社會人士仍在這裡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該論壇受到了「新無神論」思想的直接啟發。「新無神論」是一項世界性的思想運動。近年來,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與不平衡發展,原本在科學與現代化進程中趨於下降趨勢的宗教力量(尤其是宗教極端主義、原教旨主義)有了強烈的反彈。
  •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統一性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辯自古有之,造成這一對立認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人類對宇宙認識不足形成的矛盾。當人類對宇宙和生命現象認識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明白有神論和無神論具有一致性、統一性。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出發點不同,實際是對神的定義問題。
  • 林明雅:美國成中國後第二大無神論國家
    ,發現佛教網站與禪修道場,也呈星星之火般地在美國各地點燃,成為美國信仰的新趨勢。會議之前,筆者還依約拜訪了丹佛禪修中心,接待筆者的卡琳禪師,是一名猶太裔佛教徒(Jubu),由於美國猶太裔的佛教徒日益增多,Jubu已經成為美國特有的一個族群。借著與猶太裔禪師當面交談的寶貴機會,我們探討了猶太人祖先希伯來人的聖經《塔納赫》,這是目前西方諸宗教信仰的主要經典來源;以及為何會有日益增多的Jubu出現這一話題。
  • 本周重磅推薦——《無神論簡史》(Brief History of Disbelief)
    可能很多國人都無法相信,在我們看來已經達成基本共識的進化論、以及大部分中國人的無神論,在西方世界依然是少數人才會接受的「理論」,甚至很多教會學校依然教授學生世界起源於神的創造。他們否認至今為止在物理、化學、生物學和考古學上的發現,諸如認為世界歷史僅僅存在了數萬年——而不是我們所知道的45.4億年等。無神論(英語:Atheism),在廣義上,是指一種不相信神存在的觀念。
  • 田心銘: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關係的兩個問題
    編者按: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無神論的關係、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與宣傳無神論的關係,是兩個重要理論問題,也是存在爭議的現實問題。不能把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等同起來,也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無神論。不堅持無神論,就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有些論者實際上提出了一種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必堅持無神論的主張,以不同方式表現在他們對一些問題的論述之中。
  • 牟鍾鑑:尊重宗教是無神論的新高度
    有神論把世界二重化,認為在自然與社會之上或背後有神靈世界存在,而神靈不受現實法則約束,可以創造奇蹟,能夠支配人們的命運。無神論是對有神論的否定,不相信有超乎人間和自然的神秘力量存在,馬克思、恩格斯稱之為「純粹否定性的術語」。在有神論和無神論之間還有泛神論,它把神性普世化,往往成為有神論走向無神論的過渡形態。
  • 環球時報: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原標題:華夏: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近日,有學者發文稱,在宗教信仰集中的民族地區召開全國性的「無神論研討會」違反了憲法第36條「宗教信仰自由」的條款。這一論斷並不準確。   2010年6月,中國無神論學會和新疆社會科學院等機構在烏魯木齊聯合召開了「科學無神論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該會議是在「7·5」事件將近一周年後舉行的,具有特殊意義。儘管已過去4年,但個別學者舊事重提,予以指責,這說明了科學無神論宣傳在當下的缺失與緊迫。近年來,由於各種原因,中國無神論研究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狀態,不僅話語權缺失,人才斷層,而且因經費短缺,正常運轉都頗感吃力。
  • 沙特法律將無神論思想定義為「恐怖主義」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4月2日報導,沙特國王阿卜杜拉(Abdullah bin Abdul Aziz Al Saud)近日頒布了新法律,將所有無神論者貼上「恐怖分子」標籤,稱他們威脅國家團結和公共秩序,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按照新法令,「恐怖主義」被明確定義為任何形式的無神論思想、任何質疑伊斯蘭宗教的行為。
  • 「敬鬼神而遠之」,未必是無神論思想
    魯迅先生的解釋和現代人的不同聲音魯迅先生對孔子採取的是無神論的解釋,如他認為「祭神如神在」重點就在「如」字——這意味著神的存在只是一種假設。雖然劉文典和魯迅作學生時很瞧不起魯迅,並因此後來被批鬥,成了自己的罪證之一,但魯迅先生對「如」字的把握還是很有見解的。
  • 朱維群: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宣傳無神論
    中國歷史上雖然活躍著不同宗教,但從來不是一個宗教國家,而是世俗國家;中華文化雖然包含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因素,但總體不是一種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中國老百姓大多數不信教或不持某種固定宗教信仰;受中華文化的浸濡,信教群眾在信仰上具有許多鮮明的中國特點,外來宗教或快或慢趨於「中國化」。這些構成了中國國情一部分。
  • 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需「執兩用中」
    「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間。」馬克思認為,「人不是抽象蟄居於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產生了宗教」。因此,批判宗教間接地就是批判以宗教為精神撫慰的那個世界,神學問題最終歸結為世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