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宗教氣氛非常濃鬱的國度,就連貨幣上都寫著:「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在美國幾乎可以找到世界所有主要宗教的信徒,對神靈和宗教的信仰成為美國人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有人說,宗教和科學構成了美國社會的兩大支柱,宗教是美國精神文明的支柱,科學是美國物質文明的支柱。近些年來也有些新無神論著作問世,並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反響。
新無神論著作在美國市場大量出現
美國是一個宗教盛行的國度,無神論在美國似乎一直沒有什麼市場。在美國,人們對不同的群體形成了某種固定的刻板印象。因此,在美國,通常很難找到有誰公開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人們只是說自己沒有宗教背景,同時表明自己對宗教的尊重和寬容,表明自己的溫和主義立場。
然而,進入21世紀,一部分充滿激情的無神論者不再沉默,不再消極抵抗,而是轉守為攻,採取他們的對手傳教士們的積極策略,著書立說,在媒體上公開抨擊宗教,宣揚無神論思想,他們被冠以「新無神論者」的稱號。這些新無神論者不僅揮舞邏輯大棒奚落抨擊宗教,更抨擊對宗教的寬容,宣稱宗教不僅僅是錯誤,而且是罪惡。他們的著作和言論很有市場,非常暢銷。
新無神論代表性著作有:薩姆·哈裡斯的《信仰的終結》和《致基督教民族的信》,其中《致基督教民族的信》是一本96頁的論文式袖珍書,是對批評《信仰的終結》的人的回應,濃縮了反宗教信仰的論點,主要抨擊基督教,為新無神論辯護;理察·道金斯的《上帝幻想》;克裡斯託福·希金斯的《上帝並不偉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丹尼爾·C·丹尼特的《破除魔咒:作為自然現象的宗教》;維克多·J·斯登格的《上帝:失敗的假設:科學如何表明上帝並不存在》等。
據《反宗教著作洪水般湧向美國市場》一文報導,世俗人文主義理事會創始人和《自由探索》雜誌出版人保羅·庫爾茲告訴路透社,他出版了45本書籍,許多是批判宗教的;《周刊》出版者說,他們見證了大量對宗教特別是基督教的猛烈批評;在《紐約時報》非小說類讀物排名中,薩姆·哈裡斯的《致基督教民族的信》排名第11位,理察·道金斯的《上帝幻想》排名第12位,薩姆·哈裡斯的《信仰的終結》排名第13位。
另據《華爾街日報》統計,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裡,新無神論者們已經出售了將近100萬冊書。理察·道金斯的《上帝幻想》精裝本印了約50萬冊;克裡斯託福·希金斯的《上帝並不偉大:宗教如何毒化一切》印了29萬6千冊;薩姆·哈裡斯的《致基督教民族的信》印了18萬5千冊;丹尼爾·C·丹尼特的《破除魔咒:作為自然現象的宗教》印了6萬4千1百冊;維克多·J·斯登格的《上帝:失敗的假設:科學如何表明上帝並不存在》印了6萬冊。
新無神論的一般特徵和主要論點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喬治麥森大學法學院教授皮特·勃爾克維茲高度概括了新無神論與傳統無神論的主要區別,揭示了新無神論的一般特徵:
第一,傳統無神論著作銷量很少,無利可圖,與此不同,新無神論著作非常暢銷,已經成為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
第二,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的古典無神論以享樂和平靜為名反對信仰神靈,與此不同,新無神論則以自然科學、個人自由和人類平等為名反對上帝。
第三,18世紀的啟蒙無神論起源於仍然以宗教為主導的社會,並常常努力掩飾或緘默它的不信神,與此不同,新無神論則大張旗鼓並自豪地公開宣稱它憎恨上帝和有組織的宗教。
第四,尼採和海德格的反現代無神論將上帝之死看成是人類精神的災難,與此不同,新無神論則將現代社會中宗教信仰的丟失看成是絕對的好事。令人感到痛惜的只是,對歷史上的神靈、無望而落後的信仰一勞永逸地予以拋棄,仍然受到人們任性而廣泛的反對。
新無神論的主要領軍人物是薩姆·哈裡斯、理察·道金斯和克裡斯託福·希金斯,他們的著述和言論反映了新無神論者的主要論點。這些論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否定上帝的存在。
薩姆-哈裡斯、理察·道金斯和克裡斯託福·希金斯都主張,站在21世紀的高度,鑑於人類的道德進步和自然科學的成就,我們現在能夠最終而確定地知道,上帝並不存在。新無神論認為,進化論與信仰上帝背道而馳,進化論只能通向無神論。由於我們已經獲得的關於自然秩序是如何實際運行的知識,特別是由於查爾斯·達爾文和現代物理學的發現,克裡斯託福·希金斯得出結論,任何調和信仰與科學和理智的嘗試註定是要失敗的,是荒唐可笑的。
第二,譴責宗教充滿虛幻和罪惡。
新無神論認為,所有宗教都是虛幻的,是缺乏事實和科學根據的迷信,因為宗教以信仰而不是以理智為基礎。宗教有時甚至會是邪惡的,如沙漠教極端分子支持謀殺、恐怖和壓制婦女,基督教曾支持奴隸制、用武力建立殖民地,今天的天主教出於宗教理由反對墮胎、反對同性戀、反對離婚等,正統猶太教徒在星期六不使用電或火。
薩姆·哈裡斯認為,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某個具體的宗教信仰體系,而在於信仰本身,宗教對立是許多世界衝突的組成部分。
理察,道金斯認為,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宗教狂熱者都訴諸拷打和處決、十字軍遠徵和聖戰、清洗和大屠殺、宗教法庭和火燒巫師。
克裡斯託福·希金斯認為,宗教本質上鼓勵人的暴虐天性,迫使人們行為舉止殘忍而暴力,宗教教育孩子憎恨非信仰者,鼓勵成年人為上帝的更大光榮而屠殺和徵服,迫使「真正信仰者」馬不停蹄地環走全球,馴服人民和國家,直到「全世界卑躬屈膝」,自古以來以神靈和上帝的名義所從事的壓迫和戰爭的血腥歷史,使所有正派人士不寒而慄。他主張理智必須將信仰當作敵人來消滅,消滅宗教將抑制人類的邪惡傾向,解決人類的頑固問題。
第三,嘲諷《聖經》充滿謬誤和矛盾。
薩姆·哈裡斯、理察·道金斯和克裡斯託福·希金斯費了好多筆墨試圖說明《聖經》中的許多故事的邪惡性。
克裡斯託福·希金斯嘲笑《聖經》充滿了論證錯誤和自相矛盾,例如,摩西著了《五經》,但是《五經》中以第三人稱提到摩西,並講述他列亡的故事,馬太和路加不同意「童女生子」說和耶穌家系。他指責《聖經》「以牙還牙的懲罰法則」和亞伯拉罕捆綁伊薩克的故事,認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足還足」的法則太粗魯,質疑什麼樣的野蠻人會在上帝的命令下準備犧牲自己的兒子,什麼樣的道德無恥之徒會尊敬下如此命令的人或神?
薩姆,哈裡斯抨擊《聖經》是道德源泉的觀念,指出《聖經》中所描述的大量道德說教今天已經沒有人當真,如果人們今天選擇遵守《聖經》中的某些訓誡,顯然真正的道德源泉是人們做出這種選擇的標準,而不是《聖經》本身。
(本文為節選)
作者簡介:
尚勸餘,歷史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翻譯與文化教研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