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磅推薦——《無神論簡史》(Brief History of Disbelief)

2021-01-21 撒旦教

本周推薦


無神論簡史 Brief History of Disbelief(2004)



導演: Richard Denton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10-11

片長: 178分鐘

又名: Atheism: A Rough History of Disbelief


「無神論簡史」是Jonathan Miller在2004年為BBC製作的一部講述無神論在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影響的系列紀錄片。 

該片分為3集,每集60分鐘: 

"Shadows of Doubt" 

"Noughts and Crosses" 

"The Final Hour" 

本片之後,製作方還發行了一個6集的補充節目"The Atheism Tapes",包括了一些本片未用的素材。


三集正片請自行解決,但是後來整理出來的六集採訪The Atheism Tapes在Bilibili搜索「無神論簡史」可以找到,帶中文字幕,翻譯得還可以。


多年以來,BBC為世界帶來許多質量優秀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是我在讀理察·道金斯一本沒有讀過的書時想起來的。可能很多國人都無法相信,在我們看來已經達成基本共識的進化論、以及大部分中國人的無神論,在西方世界依然是少數人才會接受的「理論」,甚至很多教會學校依然教授學生世界起源於神的創造。他們否認至今為止在物理、化學、生物學和考古學上的發現,諸如認為世界歷史僅僅存在了數萬年——而不是我們所知道的45.4億年等。

無神論(英語:Atheism),在廣義上,是指一種不相信神存在的觀念。無神論一詞源起於古希臘語ἄθεος,最初指的是對較廣為接受的宗教所持有的否定態度,但隨著自由思想和科學懷疑論的傳播,以及對宗教的批評的增多,這一詞語的對象範圍也逐漸狹窄起來。第一個自稱為「無神論者」的人出現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與無神論有關的大型政治運動,其倡導人們理性至上。 儘管很多無神論者的思想都傾向各種世俗哲學(例如人文主義、理性主義和自然主義),但無神論者之間並沒有一個共同的思想體系。許多無神論者認為,無神論是一種較有神論簡約的世界觀,因此,駁斥上帝存在的舉證責任不在無神論者身上。但是,從有神論者的立場來看,這是有神存在的理由。

本片是2004年由喬納森·米勒為BBC撰寫和介紹的電視紀錄片系列,並追溯了無神論的歷史。該系列可謂大咖雲集,其中包括對阿瑟·米勒、理察·道金斯、史蒂芬·溫伯格、科林·麥克金、、帕斯卡爾·博耶丹尼爾·丹尼特以及神學家丹尼斯·特納的採訪該系列還包括許多來自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自然神論者的語錄。


接下來簡略地介紹一下紀錄片幾位出場的「無神論者」:


撰寫本片的喬納森·米勒爵士(Sir Jonathan Wolfe Miller)出生於1934年,英國著名的戲劇歌劇導演、演員、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和醫學博士。20世紀50年代末他接受了醫學培訓,專攻神經學。20世紀60年代早期,他在喜劇《revue》中成名。米勒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導演歌劇,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導演之一。在早期是國家劇院的副導演,後來又經營了老維克劇院。作為十多部BBC紀錄片的編劇兼主持人,他已經成為英國和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名人和熟悉的知識分子。


阿瑟·米勒(Arthur Asher Miller 1915-2005)是美國劇作家、散文家和20世紀美國戲劇界的風雲人物。米勒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特別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和60年代初。在此期間,他獲得了普利茲戲劇獎;在眾議院非美國活動委員會作證;與瑪麗蓮·夢露結婚。1980年,米勒獲得了聖路易斯大學圖書館協會頒發的聖路易斯文學獎;2002年阿斯都裡亞斯王子獎;2003年的耶路撒冷文學獎;以及Dorothy and Lillian Gish的終身成就獎。


理察·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 1941年3月26日出生)可謂是科學界的「時尚名人」,即使你對這個名字陌生,那你也一定知道他的第一部作品《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是一位英國的動物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和作家,牛津大學新學院的榮譽退休研究員,1995年到2008年間,他是牛津大學的公共科學教授。道金斯在他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次嶄露頭角。這本書普及了以基因為中心的進化論觀點。在拓展再版(1982)中,引入了進化生物學這一有影響力的概念,即一個基因的表型效應並不一定局限於一個生物體的身體,而是可以延伸到環境中。2006年,他創立了理察道金斯基金會的理性與科學基金會。道金斯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對神創論和神設計世界的批評是眾所周知的(尤其參見其作品《盲眼鐘錶匠》)。


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 生於1933年5月3日)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與阿卜杜斯·薩拉姆和謝爾登·格拉肖一起致力於弱力與基本粒子間電磁相互作用統一的研究。他在奧斯丁的德克薩斯大學擔任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是天體物理系的一員。他對基本粒子和天體物理的研究獲得了無數的獎章和獎項,其中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91年的國家科學獎章。2004年,他獲得了美國哲學學會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儘管如此,溫伯格依然十分謙虛,引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被許多人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科林·麥克金(Colin McGinn 生於1950年3月10日),英國哲學家,在倫敦大學學院、牛津大學、羅格斯大學和邁阿密大學擔任教職和教授職位。麥克金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心智哲學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所謂的新神秘主義,即人類的思維沒有能力解決意識問題。2013年,麥克金被一名女研究生指控性騷擾,辭去了在邁阿密大學的終身職位。這一辭職引發了一場關於學術界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激烈討論。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lement Dennett III 丹尼爾·克萊門特·丹尼特三世  生於1942年3月28日),美國哲學家、作家和認知科學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智哲學、科學哲學和生物學哲學,特別是那些與進化生物學和認知科學有關的領域。他是塔夫茨大學認知研究中心和奧斯汀·B·弗萊徹哲學教授的聯合主任。丹尼特是一位無神論者和世俗主義者,他是美國諮詢委員會世俗聯盟的成員,也是懷疑調查委員會的成員,同時也是「光明運動」的堅定支持者。丹尼特被稱為「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之一——還有理察·道金斯、山姆·哈裡斯和已故的克里斯多福·希欽斯。


由於無神論的概念有所不同,而且在許多地區,自稱無神論者往往會受到其他宗教信徒的排擠、 歧視甚至攻擊,因此無神論人口難以估計。若干探討相關問題的全球綜合調查是由蓋洛普國際進行:他們2015年中訪問超過64,000人的調查指出,11%的人是「堅定的無神論者」,而較早的2012年調查發現,13%受訪者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由英國廣播公司於2004年進行的一個調查顯示,無神論者為全世界人口的8%。其他較舊的估計顯示,無神論者佔世界人口的2%,在發達國家中,較能允許自由開放與批判性思想,所以通常無神論者比例也較高。根據最近很多研究顯示:教育程度和智力測驗越高的受試者中,無神論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尤其是從事科學方面的研究者佔最高比例。♦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致敬霍金!
    既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又是一名出色的科普小說家的霍金教授,在1988年撰寫了天文科普小說《時間簡史》。這裡收集了兩個視頻。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MPs for Pharmaceuticals 藥物用GMPs簡史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MPs for Pharmaceuticals藥物用GMPs簡史Barbara K.This article is not an all-inclusive history but a representative one. 為了獲得和保持GMP合規性,每個經理和主管都應該提供頻繁、有意義的GMP提醒,培訓和發展所有員工,並充分參與正式的、持續的培訓計劃。高級管理層必須公開聲明,並通過他們的行動表明,遵循GMP是他們公司開展業務的唯一方式。
  • TED-NO.5 A brief history of cannibalism
    So the term comes from an accout that wasn't based on hard evidence, but cannibalism does have a real and much more complex history.
  • 漏洞百出的"簡史",為什麼也能暢銷?
    在圖書市場,以「簡史」命名、並以此作為後綴的圖書與日俱增。「簡史」無疑已經成為一種出版現象。20世紀90年代,論最暢銷的「簡史」,必然少不了霍金的《時間簡史》,但那時並未引起效仿。這些年則正在發生變化。2014年,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此後另有《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中譯本出版,至今高居國內各大網店前列。
  • 《時間簡史》:霍金用這本書,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對於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時間簡史》這本銷量超過一千萬的科普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變了科普寫作的格局。霍金為何首次涉足科普出版就能大獲成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簡史》這本書的成書歷史,緬懷霍金先生。20世紀80年代的霍金與他在劍橋大學的同事,當時《時間簡史》尚未出版。
  • 7 Papers & Radios | EMNLP 2020最佳論文;新型優化器AdaBelief
    推薦:CoRL 2020 最佳論文。推薦:EMNLP 2020 最佳論文。推薦:EMNLP 2020 最佳 demo 論文。推薦:本文一作莊鈞堂為耶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生。推薦:知識圖譜嵌入的自動化。
  •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統一性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辯自古有之,造成這一對立認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人類對宇宙認識不足形成的矛盾。當人類對宇宙和生命現象認識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明白有神論和無神論具有一致性、統一性。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出發點不同,實際是對神的定義問題。
  • 激進無神論的起源
    其實並非所有的無神論者都對宗教信仰採取這種態度,但這是一個常見的姿態,尤其是那些最直言不諱的無神論擁護者,包括道金斯(Dawkins)、PZ邁爾斯(PZ Myers)和比爾·馬赫(Bill Maher)。「這肯定是他們的一種策略,」西米諾說,「著實有些無禮。」他表示,這是「新無神論」(new atheism)的主要特點。
  • 田心銘: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關係的兩個問題
    編者按: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無神論的關係、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與宣傳無神論的關係,是兩個重要理論問題,也是存在爭議的現實問題。不能把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等同起來,也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無神論。不堅持無神論,就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有些論者實際上提出了一種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必堅持無神論的主張,以不同方式表現在他們對一些問題的論述之中。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書名裡有兩個字——簡史。可它從來都和「簡」無關——能脫離原本的範疇,把目光放到未來的人,即便是簡,大抵也是返璞歸真了。他寫了三本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過去,未來,當下。三個維度,貫穿了整個人類社會。名曰簡,實則繁——整個人類社會都在其中,怎能太簡?文章玄奧,字字珠璣,雖簡尤繁。這是最高的境界。
  • 無神論為何在美國不流行?
    戴維·西爾弗曼出生於一個宗教氛圍濃鬱的猶太家庭,在6歲時向父母表明自己的無神論信仰,在44歲那年成為美國無神論協會的主席。他是一個體魄強健、言辭激進、鬥志旺盛的社會活動家;在他看來,全世界無神論者心目中的第一偶像、有「達爾文的鬥牛犬」之稱的英國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在有些時候都「不夠強硬」。
  • 環球時報: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原標題:華夏: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近日,有學者發文稱,在宗教信仰集中的民族地區召開全國性的「無神論研討會」違反了憲法第36條「宗教信仰自由」的條款。這一論斷並不準確。   2010年6月,中國無神論學會和新疆社會科學院等機構在烏魯木齊聯合召開了「科學無神論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該會議是在「7·5」事件將近一周年後舉行的,具有特殊意義。儘管已過去4年,但個別學者舊事重提,予以指責,這說明了科學無神論宣傳在當下的缺失與緊迫。近年來,由於各種原因,中國無神論研究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狀態,不僅話語權缺失,人才斷層,而且因經費短缺,正常運轉都頗感吃力。
  • 牟鍾鑑:尊重宗教是無神論的新高度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包含無神論,又超出以往的無神論,它不滿足於證明神靈的不存在,還要說明為什麼神靈雖然並不存在但古往今來相信神靈的人卻很多,為什麼單靠教育手段不能促使人們走出宗教。這樣的無神論是真正科學的無神論,它避免了武斷、粗暴,能把宗教納入人文學科的視野,客觀地去研究和評價宗教,從而推動了宗教學的發展,使無神論上升為科學。溫和的無神論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國歷史上,宗教極端主義和激烈反宗教的思潮都難成為主流意識。儒家的人本信仰與佛教、道教有爭論有融合,而以融合為主。
  • 朱維群:不堅持無神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具有無神論思想,未必就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不具有或者不堅持無神論思想,肯定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當然,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不等同於馬克思之前的各種無神論學說。正如辯證唯物主義是對一切舊唯物主義的超越一樣,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也是對以往各種無神論的超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使無神論在馬克思那裡最終成為科學無神論,達到以往無神論學說不可能達到的成就。
  • 佛教≠迷信,佛教是「無神論」!
    ……佛教不是迷信,是在唯心之上的「無神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數代高僧大德持戒修禪、冬夏四季未曾懈怠,將佛法光大,已經形成了非常嚴密的正信、正學,勸導世人向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佛有十萬法門,佛陀將自己的般若智慧以佛教諸經典傳於後人,可是每個時代仍有不少人以偏執和偏信去學佛,世間多以迷信和偏見去看待佛教和三寶。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第三屆科學無神論論壇綜述  作者:中國社科院科學與無神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習五一;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無神論,什麼是神?
    無神論來源於西方,西方的文化無根,他們說人類的祖先是猴子,他們怎麼可能知道中國的祖先是龍,是開天闢地的大神盤古呢!盤古,伏羲女媧,三皇五帝那個不是真神,無神論否定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無神論否定的是我們的祖宗是神。人不是猴子變的,畜牲道與人道永遠也不能合併。人有精氣神,畜牲道眾生只有精氣沒有神。只有真正的中國中醫,才可以解釋,人體的精氣神及天地萬物其中之真。
  • 中國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
    中國無神論思想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豐富多彩。總結和分析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過程及其思想特徵,對於當前堅持唯物論、批判「法輪功」,弘揚無神論、批判有神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是:第一,長期性。從先秦以來,中國思想史一直貫穿著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