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華夏:中國無神論研究被「邊緣化」

  近日,有學者發文稱,在宗教信仰集中的民族地區召開全國性的「無神論研討會」違反了憲法第36條「宗教信仰自由」的條款。這一論斷並不準確。

  2010年6月,中國無神論學會和新疆社會科學院等機構在烏魯木齊聯合召開了「科學無神論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該會議是在「7·5」事件將近一周年後舉行的,具有特殊意義。儘管已過去4年,但個別學者舊事重提,予以指責,這說明了科學無神論宣傳在當下的缺失與緊迫。近年來,由於各種原因,中國無神論研究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狀態,不僅話語權缺失,人才斷層,而且因經費短缺,正常運轉都頗感吃力。該學者所言不僅與事實不符,而且有危言聳聽之嫌。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教與不信教兩方面。我們比較注意在多數群眾不信教的地區尊重和保護少數信教群眾的權利,同樣在多數群眾信教的地方也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利。從全國情況看,東部地區信教群體屬於少數,而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則相反。應該說,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利理應包括科學無神論的宣傳、教育與研究;對於世界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

  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我們建國以來歷來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當然,我們也進行無神論的宣傳。」建國之初,周恩來總理在與基督教愛國領袖座談時說:「我們所遵守的約束是不到教堂裡去作馬列主義的宣傳,而宗教界的朋友們也應該遵守約束,不到街上去傳教。」1982年中央19號文件又指出:「向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科學世界觀(包括無神論)的教育,加強有關自然現象、社會進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兇禍福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宣傳。」學術界要尊重宗教界的思想信仰,宗教界也要尊重學術界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宗教理論的研究和宣傳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新疆在國內最早將「科學無神論」編入教材、列入高校課程,多年來活躍著大批政治立場堅定、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宣傳教育責任的專家學者。中國無神論學會理應關注他們的實踐,重視他們的經驗。因此,在新疆召開科學無神論研討會,無論從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角度,還是從宣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角度看,都是一種正當且必要的學術活動。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對部分黨員「從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託,熱衷於算命看相、燒香拜佛,遇事『問計於神』」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應該說,部分黨員幹部中的不信馬列信鬼神現象已經嚴重侵害黨的肌體,影響了黨的聲譽,成為貪官「三信」(鬼神、金錢、關係)中的最大汙點。加強科學無神論的宣傳、教育與研究,既是科教興國的本質要求,也是堅定廣大黨員幹部,包括邊疆地區黨員幹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舉措。▲(作者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

相關焦點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本文發表於《環球時報》2020年10月21日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更多國人開始關注量子通信這一「黑科技」,到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量子科技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多地冷鏈「紅區」的超嚴管理
    【環球時報報導】「紅區」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個概念,即把傳染病毒的高汙染風險區稱為「紅區」,用來警戒危險。在國內10多個省份先後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甚至因此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後,全國多地由此實施針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嚴格檢疫措施。
  • 激進無神論的起源
    在美國,無神論者(atheists)往往被邊緣化,他們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但別擔心,大多數美國人對無宗教信仰者只會無所謂地聳聳肩,還不至於破頭大罵。皮尤研究中心(Pew)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無神論者只佔美國總人口的約2.4%,而不可知論者(agnostics)也只佔總人口的約3.3%。自2007年以來,儘管上述兩個群體人數有所增長,但增幅更大的卻是那些聲稱「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約佔人口總數的13.9%,五年來增長了2.3個百分點。
  • 田心銘:馬克思主義與無神論關係的兩個問題
    (《 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171、174頁)我們所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的作為我們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無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始人,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創者、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的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都明確宣布我們是無神論者。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聽薩爾瓦多人談薩中建交
    【環球時報報導 赴薩爾瓦多特派記者 王驍波 劉旭霞】8月下旬,薩爾瓦多拋棄臺北並同中國建交,讓很多人將目光投向這個不太熟悉的國度。《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趕赴薩爾瓦多採訪,發現儘管遠隔重洋,薩中建交的消息也令當地民眾振奮,他們對了解中國充滿熱情。「這是薩爾瓦多作出的一個勇敢而正確的決定」,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計程車司機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
  • 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美國印鈔票只會...
    早在2018年就表示已清空美股的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美股還不是最低谷,美國目前的救市舉動只會讓「讓股市變得更糟糕」,而在更長遠的投資周期,他依然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12月5日 環球時報2021年會重磅來襲!
    美國在2020年對中國的極限施壓沒有放鬆,並引起全球性連鎖反應。2020年,無比慘痛的教訓需要總結,2020年,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得到權威解答。2021年在向我們走來,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迎接它?12月5日,北京,環球時報2021年會將如期而至。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提起港珠澳大橋,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這是中國的「超級工程」。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尹海卿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道,這一設計借鑑了貝聿銘設計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頂部的眼睛造型。記者注意到,兩個風帽上的眼睛造型並不一致,其中西人工島排風口的形狀像是一對「丹鳳眼」,溫柔多情,而東人工島上的眼睛則更像是男性的眼形,陽剛有力。
  • 《環球時報》記者問了25名高雄人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程探訪高雄,從市政議員到街頭商販,從六合夜市到旗津景區,聆聽高雄人的心聲,找尋臺灣「藍綠」版圖變化背後的深層原因。邱於軒前不久參加港珠澳論壇時,深感日益萎縮的高雄已完全被邊緣化。她認為,高雄蕭條主因在於一般民眾過去對民進黨「包容」到了極點,才導致高雄失去發展機會也到了極點。從迷惘中走出來的高雄人,就是想嚴厲教訓下民進黨。但她也表示,有些高雄人其實骨子裡仍支持民進黨,只是希望改變,但他們對民進黨投不信任票也是「民意展現」。
  • 中國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
    中國無神論思想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豐富多彩。總結和分析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過程及其思想特徵,對於當前堅持唯物論、批判「法輪功」,弘揚無神論、批判有神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古代無神論與有神論鬥爭的思想特徵是:第一,長期性。從先秦以來,中國思想史一直貫穿著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鬥爭。
  • 《環球時報》總編: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美國日前率領英法兩國對敘利亞展開了新一輪的空襲,外界認為這是對俄羅斯的公開侮辱,這在中國國內也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中國《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北京時間4月14日在社交網絡推特上說,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在中國引發了強烈反響。
  • 環球時報 | 「天才少年」曹原再發兩篇Nature!
    上周五,現年24歲、被人們稱為「天才95後」的中國科學家曹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他於5月6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與他人合著的有關魔角石墨烯的研究論文。這是他第二次在《自然》雜誌上連發兩篇論文了。《自然》雜誌稱,這項研究「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領域」。一些媒體也將他稱為「中國最年輕的諾貝爾獎潛在獲得者」。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科學無神論  ——第三屆科學無神論論壇綜述  作者:中國社科院科學與無神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習五一;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環球時報》聚焦我校師生海外留學、外教返校等話題
    近期,國內著名英文媒體《環球時報》對我校副校長楊毅欣,計算機專業外教詹姆斯•伊(James Yee),英語專業外教詹妮弗•馬夸特 (Jennifer Marquardt) 及部分學生就出國留學計劃、網課、外教返校等話題做了兩篇相關報導。
  • 新時代堅持無神論的理論依據與思想導向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在地包含著無神論。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無神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堅持科學的理論,必須堅持無神論。堅持人民的理論,必須堅持無神論。堅持無神論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在人民群眾思想中的主導地位
    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現實課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無神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本質上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科學的無神論。
  • 環球時報:紅歌有必要繼續唱下去
    原標題: 環球時報:紅歌有必要繼續唱下去  央視春晚一曲《英雄讚歌》,引來網絡上許多質疑甚至謾罵之聲。筆者以為,原因至少有兩點。首先,這首歌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插曲,讓那些「親美」人士很是不爽。第二,《英雄讚歌》屬於紅歌。有些人認為,唱紅歌就意味著懷念「文革」,甚至想讓中國回到那段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