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德裡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無限的能指、不定的象徵交換

2020-12-06 人文主義研究

操持符碼

符號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通過操持符碼來主導社會關係和駕馭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學。這一」政治經濟學「有幾重意指邏輯組成:使用價值的功能邏輯、交換價值的經濟邏輯、符號/價值的差異性邏輯。在這幾重邏輯的作用之下符碼關係抽空了物使用價值的」本真性「,於是使用價值完全成為了一種在差異性結構體系內的符號/交換價值,因此人類社會的本真關係也就蕩然無存了,有的只是一切被符碼關系所主導的擬像世界。各種先鋒的藝術、超越性的嘗試也在這個符碼體系中喪失了它們原初的激進本質,同樣被整合在這個符碼關係裡,僅僅豐富了能指的多樣性。只有恢復具有無限能指的、不定性的象徵交換才能從這個符號序列中斷裂開來。

「希望我們在那個超市向我們完全敞開的時候要麼毫不拿取要麼至少知曉我們所欲何物,以及此種欲本身的結構。」另外還是得看看海德格爾,雖然感情上是拒絕的,但這本身就是操持之一。

存在與時間

拜物化

關於符號,當最初看這本書竟然是在研究生課上,當時講課的教授印刷了第一部分,讀起來極為痛苦,用桃花源記中的一句形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使用價值可以被拜物化,恰是由於它本身成為系統而非一種實際化運作。拜物化的通常是系統的抽象性,這一點同樣適用於交換價值。正是這兩種拜物化的重新整合,構成了商品的拜物教。鮑德裡亞有和馬克思叫板的馬克思主義後精,主題還是:

消費社會,象徵交換與死亡

符號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通過操持符碼來主導社會關係和駕馭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學。這一」政治經濟學「有幾重意指邏輯組成:使用價值的功能邏輯、交換價值的經濟邏輯、符號/價值的差異性邏輯。在這幾重邏輯的作用之下符碼關係抽空了物使用價值的」本真性「,於是使用價值完全成為了一種在差異性結構體系內的符號/交換價值,因此人類社會的本真關係也就蕩然無存了,有的只是一切被符碼關系所主導的擬像世界。各種先鋒的藝術、超越性的嘗試也在這個符碼體系中喪失了它們原初的激進本質,同樣被整合在這個符碼關係裡,僅僅豐富了能指的多樣性。只有恢復具有無限能指的、不定性的象徵交換才能從這個符號序列中斷裂開來。

結合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來讀。鮑把使用價值剝離,抬高符號/價值交換,將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學結合放在消費文化語境來解讀。傳播理論編碼解碼的不均等,包浩斯建築的符號體系化。奢侈品和拍賣象徵交換的等級意義。

拜物

復活

如果要創造注入生命的顯現,將另一種沉睡之物喚醒,那麼我們唯一可以使用的只有廢墟,只有成為廢墟之後的物,才能擺脫出被創造時所強加的意義,和更深的歷史規則中隱藏的主宰生命的暴力,從而以失去作用為代價,恢復到自由的黑暗中去。也正因為如此,在失去了作用和意義的同時,他們之間的任意交錯組合,都可以容納新的意義和力量,去完成另一次組合的誕生,但在這裡必須發現和意識到,實際復活的不是肉體而是靈魂,也就是說實際復活的是力量,一個新的時間和空間的組合,一個新時代的復活,一個新世界的創生。但正如永恆的存在一樣,它的來源就包含在創始中。正如新生的物是力量帶來的意義組合一樣,物本身就是組合,而組合本身也就是力量,創造和召喚在其中不過是一種壓制,一場戰爭。即創造者必須壓制它用以創造的組合中包含的物,只有在這種壓製得以勝利時,新組合才能得以完成。而這種被壓制的力量正是生命的動力來源,這種壓制所帶來的緊張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這種內在的衝突中,外來的附加的力不能夠壓制組合中的物的組合,那麼反叛就會發生,帶來暴力的革命,組合會消失,組合中的物會以主人的姿態重新復活,再一次以廢墟的形象進入黑暗,恢復自由。也正是這種緊張和衝突,帶來了矛盾,不平衡和時間。

復活

本質必要

舉一個例子吧:在一個咖啡研磨機中,「本質必要的」和結構性的部分,因此也就是最具體客觀的部分,是它的電動引擎,是發電廠提供的能量,是能量生產和轉換的律則——但因為與特定個人的需要相聯而成為比較不客觀的部分,正好是它作為咖啡研磨機的本身——一點也不客觀,因此非屬本質必要的部分,在於它是綠色長方形,或是粉紅色梯形。一個同樣的結構,比如電動引擎,可分化成為各種功能:功能的差異化本身已經是二次度的[層次]了[也就是在這裡,它墮落於趣味發明(gadget)的不一致性之中]。

同一個功能—物(objet-fonction)本身又可以分化為不同的形式,這時我們是在「個性化」(personnalisation)和形式引申意義(connotation formelle)的領域裡,也就是在非本質必要者的領域裡。然而,工業產品和手工藝品之所以不同的地方,便在於非本質必要的部分,不再留給偶然或個人的執行來處理,而是由生產體制來進行系統化的處理,而生產體制便是通過這一點(以及時尚的普遍排列組合)來維持它自己的目的性。(《物體系》)

本質必要

結論

最有價值的是對於使用價值可比性以及與能指拜物教的關係的分析。沒有達到尼採德勒茲那樣的深度。例如他分析誇富宴止步於發現物巨大的象徵價值,卻沒有像德勒茲那樣進一步分析對財物的摧毀浪費至於整個經濟政治體系的意義。整體上是唯心主義的,法派味重。

鮑德裡亞

相關焦點

  • 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及其方法論根源(2)
    三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有其深層的方法論根源。此時,真正支撐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及其政治經濟學進行顛覆性批判的方法論基礎,不僅包括索緒爾和巴特的符號學方法,更根本的是莫斯和巴塔耶的象徵交換與非生產性耗費理論。
  • 鮑德裡亞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是怎樣的?又有何意義?
    導語:鮑德裡亞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是怎樣的?又有何意義?鮑德裡亞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肇始於批判建立在使用價值邏輯上的物質生產理論。鮑德裡亞從批判生產理論到構建象徵交換體系的邏輯自有其生成土壤,對時代特徵的論述表現出了一定的深刻性。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三、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真實意蘊「批判」是《資本論》一書的重要關鍵詞,如何理解這裡的「批判」關係到能否正確地把握《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側重於從政治經濟學本質的意義上來理解批判,政治經濟學以批判作為自己得以可能的根本規定而體現於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這表明批判已經成為《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的內在結構和本體基礎,政治經濟學與批判是內在結合的,如果失去了批判。
  •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
    一、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的社會空間哲學方法   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如何可能?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中蘊涵著社會空間哲學的方法,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所固有的、因而是內生的理論資源。
  •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經典價值歷久彌新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以下稱《導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列出的領導幹部必讀的經典篇目之一。《導言》是馬克思緊扣時代課題、回答時代之問的理論結晶。人類歷史進入19世紀後,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階級鬥爭形勢的變化,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弊端日益顯現。用一種嶄新、科學的政治經濟學指導工人運動顯得更加迫切。
  • 鮑德裡亞的「hyper-」概念群及其對現代性理論的極限演繹
    [6] 鮑德裡亞, 2009, 《冷記憶4》, 張新木等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7] 鮑德裡亞, 2011, 《論誘惑》, 張新木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8] 鮑德裡亞, 2015a, 《藝術的共謀》, 張新木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9] 鮑德裡亞, 2015b, 《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 夏瑩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 仰海峰:《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邏輯差異
    仰海峰:《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邏輯差異 2017年06月30日 23:34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仰海峰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南哲思享|周嘉昕: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
    在所謂的「德國實證社會學爭論」中,不僅直接同辯證法與本體論問題相關,而且涉及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方法論意義。可以說,盧卡奇晚年對經濟學與辯證法關係的考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介入並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左翼學者對於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論的探索。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一)「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在1844年的《巴黎手稿》中,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制度「人性的異化」進行了哲學批判。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完成了從哲學批判向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轉變(郭冠清,2015a),並藉助這一轉變,在《資本論》中通過「剩餘價值理論」論證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人性異化」必然性。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是奠基在「對象性活動」基礎上的存在論,是一場深刻的哲學革命。關鍵詞: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作重要講話,這為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馬克思哲學的真理性和時代性提供了科學指南。
  •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
    在《符號學,關於符號分析的探究》(Σημειτιиη: Recherche pour une sémanalyse, 1969)中,她用《語詞與對話》一章分析和凸顯了巴赫金著作的特色。這一章的寫作方式是後結構主義式的,她從巴赫金那裡借來了語言的另類特徵如不敬、嘲諷、顛覆和狂歡等等,由於它們的衝擊,結構主義那些優雅的範疇便土崩瓦解了。
  •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
    近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探討」研討會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建設展開深入探討。
  • 從《大話西遊》看網絡時代的符號消費,成為後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
    這裡人們關注的是符號的所指而不是它的能指。……現代消費社會的本質,即在於差異的建構。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客體的物質性,而是差異。」[4]網絡符號建立的差異將「新新人類」從芸芸眾生中區分開來,形成後現代社會一個特色鮮明的群體。網絡本身是被大眾消費的符號,作為大眾傳媒之一種,它也在不斷地生產符號。
  •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經濟學...
    [1](P45)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不僅有助於恢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充分的革命意義,而且有助于澄清其在馬克思的社會批判體系中的地位,說明政治經濟學批判同意識形態批判之間的內在關聯。近年來,隨著馬克思《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方法研究的推進,柯爾施有關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同政治經濟學批判之間關係問題的思考開始得到學界的關注。
  • 南哲思享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
    [1](P50-51)第三個方面是辯證唯物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與政治經濟學批判之間的關係問題,即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在更深刻、更徹底的方向上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批判的觀點。[1](P45)甚至於說,對資產階級社會的徹底批判,「它必須從在資產階級社會的政治經濟學中已經找到了其科學表現的意識的特定形式開始。因此,政治經濟學批判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首位的」。[1](P45)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不僅有助於恢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充分的革命意義,而且有助于澄清其在馬克思的社會批判體系中的地位,說明政治經濟學批判同意識形態批判之間的內在關聯。
  • 三大鮮明特徵開闢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重要論述,其突出特點就是立足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融通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緊扣當今世界與中國發展的時代課題,觀照未來人類共同發展命運,以有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和學理思維,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懈探索而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其中最為鮮明的三大理論特徵,就是繼承性、創新性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也由此開闢了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從社會關係本體論出發,馬克思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社會關係,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圍繞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展開。這樣,社會批判理論在馬克思那裡就表現為一種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他將現代性這一「時代問題」歸結為經濟問題,因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最終只能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批判,也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來完成。
  • C.S.皮爾斯符號學與視覺藝術
    查爾斯·桑德爾·皮爾斯符號學的三分法、運動性、意義的開放性等概念開啟了視覺藝術研究的新視野。作者認為皮爾斯分別從兩個方面闡述了他的符號學理論:第一,符號如何傳播,即符號的意指過程;第二,符號如何分類,即各種符號的不同特點。這兩方面理論也為我們研究視覺藝術提供了兩方面的啟示。
  • 南哲思享|張一兵:居伊·德波景觀批判理論的歷史生成線索
    顯然,在德波的心目中,景觀生產的主要領域是與人的感官直接相關的主觀構境和生活場景,電影和電視是綜合性的音像景觀,出版業則泛指報刊、書籍和其他平面媒體景觀,這裡德波所說的音樂景觀,應該是指美國大眾文化支配人們日常生活隱秘想像空間的流行音樂。在德波景觀概念的影響下,鮑德裡亞打破了景觀的感性視覺中心主義構式,提出超越景觀的象徵符號論以及相應的「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