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啟蒙運動,有什麼特點?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

2020-12-04 殘陽侃歷史

歷史愛好者:殘陽侃歷史

在許多國家的思想史上,有一個時期叫做「啟蒙運動時期」。就英國來說,那是18世紀,或者說得確切一些,從1688年政變起至法國革命的前夕。恩格斯指出:「啟蒙運動者的基本精神是理性主義。他們不承認各種外界權威,要求一切合乎理性,他們從理性主義的原則出發來審判傳統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等,並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可以保留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應當拋棄的。」

列寧指出:「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社會的進步階層反對封建、反對封建殘餘的鬥爭。」從啟蒙運動的發生來看,英國走在許多國家的前面,而且曾給許多國家以有益的影響。但從啟蒙運動的發展來看,英國又遠遠遜色於其他國家,例如法國和俄國。17世紀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對英國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發展,明顯地打上了妥協性、保守型的印記。18世紀英國哲學的主要陣地給唯心主義者佔領了。貝克萊主教(16841763)提出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命題為:「存在是被感知」。

另一唯心主義者休謨(1711—1776)又把貝克萊的學說推向不可知論。這些是當時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潮。跟這些思潮進行鬥爭的是各種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學說,其中流行比較廣泛的是自然神論。自然神論者認為神是存在的,神是宇宙的創造者;但又認為神並不幹預人的事情,也不幹預自然界的事情;世界被創造出來以後,就按照自己的客觀規律發展,不再受神的幹預。自然神論者繼承洛克的關於理性和經驗的學說,攻擊正統宗教及其不合理的教義,從而給宗教以有力的打擊。自然神論者之中比較突出的是愛爾蘭人託蘭德(1670—1722)。他很早就說教士是最可怕的腐蝕人類靈魂的災禍,後來又提出許多極有價值的唯物主義論點。

他認為物質是唯一的實體,而運動是物質的屬性,是它的本質不可缺少的特性,從而駁倒了唯心主義者的「運動是神賦予物質」的理論。在18世紀的英國,自然神論者是被壓制、被迫害的對象。他們的著作往往被淹沒而不彰,只有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史裡,才得到應有的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自然神論至少對唯物主義者來說—不過是擺脫宗教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罷了」在18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得到很大發展。它的奠基人是亞當·斯密(17231790)。亞當·斯密是蘇格蘭人,曾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教授。1776年,他發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又譯《原富》或《國富論》)。亞當·斯密第一次正確地宣傳:任何勞動不管用於哪一個生產部門都是社會財富的源泉。

他認為生產商品所消耗的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同時,他認為僱傭工人的工資是他的勞動產品一部分。這一部分取決於生活資料的價值,而利潤和地租則是對工人勞動創造的產品的剋扣。用馬克思的話來說:他深入地分析了資產階級經濟聯繫的生理。但是他沒有貫徹這一觀點。他斷言:勞動決定價值只適合用於小生產者的簡單商品經濟。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則由工資、利潤、地租這三種收入構成。這一斷言只是描述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表面現象,是不科學的。商品生產即是國民的財富,那麼如何提高這生產量呢?

亞當·斯密提出兩條意見:一是勞動分工,二是自由競爭。他的勞動分工理論是當時手工工場生產經驗的總結。至於自由競爭的理論,恰好反映工業資產階級的要求。亞當·斯密從法國帶回「放任主義」,提出「自由貿易」的論點。這一論點得到工業資產階級的歡迎,成為50年後主張撤銷重商政策、擴大貿易市場者的理論根據。3.語言研究字典、語法和修辭語言科學的發展是比較遲緩的。它在18世紀,僅僅是一個開始。首先,在18世紀初年,英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大型字典,和義大利或法國比較,是大為遜色的。義大利和法國的大字典都是由學院的學士們集體編輯。因此,從17世紀後期起,英國語言界人士,包括笛福和斯威夫特,都曾提議創立學院,但始終沒有實現。

到了18世紀40代後期,博學多聞的塞繆爾·詹森(1708—1784)獨立工作,經過7年努力,終於在1755年完成兩大冊英語字典,建立了聲譽,當時人稱他為「字典詹森」。詹森的字典有許多缺點。他的字源不很可靠,他的定義也不貼切,有時還雜著個人成見。例如在「燕麥」項下,他說:這是一種穀物,在英國一般是用來餵馬用的,而在蘇格蘭則是養活人民的。」這類定義曾引起辭學爭論。但是詹森在記錄文字、剖析字又,疏證用法等方面,畢竟做出了貢獻,他的字典流傳了將近一個世紀18世紀英語研究者,一般總以立法者自居。

他們是啟蒙時期的理想主義者。他們用理性主義觀點來考察英語的語言現象,認為拼法需要固定,詞彙需要醇化,語法需要制定規律。他們沒有認識到語言是在變動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他們想憑主觀意圖把語言現象水遠固定下來。他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和「怎麼才算合適?」詹森在字典裡貫徹了這個觀點。18世紀中葉以後,國出現了一批語法、修辭學家。他們也貫徹了同樣觀點,主要任務在於指出哪些表達方法是合理的、應該普遍推行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應該拋棄的;而對於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問題,卻不做充分解釋。他們一般都熟悉古代語言(希臘語和拉丁語),往往把古代語言的某些規律對照英語生搬硬套,有時竟致削足適履。

這在語言學史上叫做「理性的語法修辭學」。在18世紀後期,英國有幾位精通多種語言的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威廉·瓊斯。瓊斯熟悉的語言有20種以上(包括漢語),精通的有七到八種。他是梵語學者,發現了梵語和歐洲語言在語音系統上的一些對應現象。這是歐洲比較語言學的開端。4.現實主義文學與作家18世紀英國文學有顯著的現實主義傾向。笛福、斯威夫特和菲爾丁都是傑出的代表作家。18世紀早期作家中最能代表資產階級的是笛福。他是一名商人,也是一位政治活動家。他參加1685年的蒙默斯起義和1688年的政變。他主張興辦工商業、開拓殖民地、擴張對外貿易。到了晚年,他轉向小說寫作。

在他的名著《魯濱孫漂流記》(17191720)裡,他宣揚個人企業、自由發展的思想。他塑造了一個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人物魯濱孫。魯濱孫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有無限精力,能在任何情況下克服困難,創造出一個新的局面。漂流荒島的魯濱孫成為新興資產階級的一個神話人物。18世紀前半期最傑出的作家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斯威夫特。在18世紀初對法戰爭的年代,他勇敢地批判好戰分子,反映廣大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思想。在20年代,當英國政府運用劣質貨幣對愛爾蘭加緊壓榨的時候,他寫了一套匿名的《麻布商人通信》(1724),揭露英國的侵略野心;並冒著生命危險號召愛爾蘭全體人民團結一致,鬥爭到底。

鬥爭的勝利給他帶來了人民的愛戴。在他的名著《格列佛遊記》裡,他通過寓言,對當時西歐(特別是英國)社會進行全面揭露,全面諷刺。斯威夫特的正面理想是模糊的、不明確的,但是他的諷刺藝術發揚了英國民主主義的優秀傳統。18世紀中期最傑出的作家菲爾丁(1707-1754),在思想和藝術上,他是斯威夫特的繼承者。他原是戲劇作家,在他的一系列諷刺劇裡,揭露渥爾波爾時代腐朽透頂的貴族階層與貪汙成風的資產階級社會,對號稱民主議會的選舉有窮形盡相的描繪。在40年代,菲爾丁轉向小說寫作。

在《大偉人威爾德傳》(1743)裡,他具體說明了當時政治上的「大人物」與大盜、慣匪之類在本質上屬於同一類型。菲爾丁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他還不可能從階級觀點來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而且他的思想意識還不能擺脫宗教影響。他的貢獻在於能從實際生活出發,觀察、體驗、概括、塑造人物。他強調細節的真實性與人物的典型性,為後來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的傑作《湯姆·瓊斯》(1749)描繪18世紀中葉英國社會的全貌。這是馬克思所喜愛的書籍之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三、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真實意蘊「批判」是《資本論》一書的重要關鍵詞,如何理解這裡的「批判」關係到能否正確地把握《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批判的政治經濟學側重於從政治經濟學本質的意義上來理解批判,政治經濟學以批判作為自己得以可能的根本規定而體現於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這表明批判已經成為《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的內在結構和本體基礎,政治經濟學與批判是內在結合的,如果失去了批判。
  •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經典價值歷久彌新
    為適應這一需要,從19世紀40年代初開始,馬克思就研讀大量經濟學文獻,系統研究經濟學問題,計劃寫一部以新世界觀為指導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並初步將其定名為《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馬克思又結合新的實踐經驗,重新開始曾一度被革命中斷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經濟學...
    柯爾施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的最重要的理論的和實踐的組成部分——不僅包括對資本主義時代的物質生產關係的批判,而且還包括對它的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的批判。」[1](P45)甚至於說,對資產階級社會的徹底批判,「它必須從在資產階級社會的政治經濟學中已經找到了其科學表現的意識的特定形式開始。因此,政治經濟學批判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首位的」。
  • 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課『啟蒙運動』知識點總結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理性時代的到來)  1、背景:  政治:它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專制制度的時代要求。  17、18世紀西歐的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握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專制制度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國王的權力開始受到限制。這一變化引起了歐洲國家的廣泛注意。
  • 南哲思享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
    [1](P45)甚至於說,對資產階級社會的徹底批判,「它必須從在資產階級社會的政治經濟學中已經找到了其科學表現的意識的特定形式開始。因此,政治經濟學批判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首位的」。[1](P45)對於這一問題的理解,不僅有助於恢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充分的革命意義,而且有助于澄清其在馬克思的社會批判體系中的地位,說明政治經濟學批判同意識形態批判之間的內在關聯。
  • 南哲思享|周嘉昕: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
    直接相關的有: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拓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發展史研究的推進,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經濟學關係問題的深化等。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西方有學者將盧卡奇視為「韋伯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代表。在這樣一種「總體VS物化」的理論視域中,總體性的喪失在現實的資產階級社會科學中表現為物化現象和物化意識,而對於物化現象和物化意識,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進行了專門的批判。這一批判首要地、集中地體現在他對商品結構的分析之中。用盧卡奇的話說,《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都從分析商品開始,這決非偶然。
  •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
    一、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的社會空間哲學方法   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如何可能?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理論與再生產理論中蘊涵著社會空間哲學的方法,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所固有的、因而是內生的理論資源。
  •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權
    提煉經濟新現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兩個堅實的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侯為民表示,一個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理論體系,另一個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現實經濟生活的具體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一、引論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和發展中,有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它的理論來源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就作者掌握的文獻看,雖然一些媒體報導、講座和研討會中多有涉及,但迄今為止尚未有系統論述的文獻出現。如果說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其理論來源是一個普遍共識的話,那麼西方經濟學是否應該列為其理論來源應該說是一個重大分歧點。
  • 世界通簡史:西方歷史,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啟蒙運動的爆發
    理性主義史學有論者認為:「西方歷史學由傳統步入近代的開闔的大關鍵,第一幕是文藝復興運動,第二幕是啟蒙運動。」此說很有見地。啟蒙運動不僅迅速地促進著西方社會的變革,而且有力地推動著西方歷史學的進步。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西方史學在18世紀獲得了很大的發展。18世紀的西方史學,總的來說是以理性主義為主導思想的。
  • 仰海峰:《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邏輯差異
    仰海峰:《資本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邏輯差異 2017年06月30日 23:34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仰海峰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世界歷史: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歷史愛好者:青絲染霜顏歡迎來到百家號青絲染霜顏,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所謂的啟蒙運動,小編發現,啟蒙運動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展歷程。小編覺得啟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個新角度,要求摒棄上帝啟示和傳統教條,強調理性和自然規律,並且相信人類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 啟蒙運動是宗教的敵人麼?
    蓋伊的啟蒙運動研究,不單純是出於學術志趣,更有深層的精神關切與追求。據他自述,他的父親就是啟蒙思想的服膺者,他從小受到父親的無神論和世界主義思想的薰陶,納粹的種族迫害更使他堅定了世界主義的信念。在哥大期間,他潛心於啟蒙運動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著,最終推出了兩卷本的《啟蒙時代》。
  • 建設適應當代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
    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
  • 算法文化與勞動分工:啟蒙運動中的計算
    如本文中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與普羅尼(Gaspard Riche de Prony,1755-1839)在機械化計算的意義上的分歧,既是關乎英國和法國政治經濟發展差異,也與啟蒙哲學家對人的認知的思考緊密相連,更關乎著社會階級關係的轉變。它們也許不能直接告訴我們算法與騎手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但是會啟發我們去看各方討論算法時,他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 毛澤東曾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時間專門讀
    李達的《社會學大綱》毛澤東讀了十遍在這份書單中,開列有河上肇《政治經濟學大綱》、普列漢諾夫《史的一元論》和《藝術論》、米丁《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艾思奇《大眾哲學》等中外馬克思主義學者和理論家的書籍。河上肇是日本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著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礎理論》和《經濟學大綱》。
  • 鮑德裡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無限的能指、不定的象徵交換
    操持符碼符號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通過操持符碼來主導社會關係和駕馭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學。這一」政治經濟學「有幾重意指邏輯組成:使用價值的功能邏輯、交換價值的經濟邏輯、符號/價值的差異性邏輯。鮑德裡亞有和馬克思叫板的馬克思主義後精,主題還是:消費社會,象徵交換與死亡符號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通過操持符碼來主導社會關係和駕馭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學。
  • 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應注意把握哪些方面
    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而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筆者認為,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國的改革發展實踐既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材料,又對其進一步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
  • 品味啟蒙運動:既愉悅又迷惑的世界
    書名:《啟蒙運動》  作者:彼得•蓋伊(Peter Gay)  譯者:劉森堯、梁永安譯   出版:臺灣立緒文化公司   18世紀的歐洲發生3件重要大事:「啟蒙運動」、「工業革命  20世紀學界有關啟蒙運動的研究取徑多元,從思想史、文學史到政治理論,成果也很豐碩。
  • 啟蒙運動的哲學底蘊
    和人一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氣質,有的時代殘酷,有的時代輕鬆,有的時代開放,有的時代風流。歐洲18世紀的氣質是偉大,因為有啟蒙運動。提起啟蒙運動,我們會想到很多概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這些現代社會的基本常識都是啟蒙運動的產物,這場運動連帶它的18世紀已經成為人類現代史新的軸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