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2020-11-29 青絲染霜顏

歷史愛好者:青絲染霜顏

歡迎來到百家號青絲染霜顏,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所謂的啟蒙運動,小編發現,啟蒙運動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展歷程。

小編覺得啟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個新角度,要求摒棄上帝啟示和傳統教條,強調理性和自然規律,並且相信人類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啟蒙運動的影響深遠,因此,18世紀被人們稱為「理性時代」啟蒙運動的先驅很多都參與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牛頓1687年的傑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似乎為物理世界的運行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合理解釋。牛頓的研究都是基於嚴謹的科學觀察和人類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獲得了各方的讚譽。1727年牛頓逝世時,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爭相致力成為各個領域的牛頓,政治、經濟、司法只是這些領域中的其中幾個。

17世紀的哲學家也為啟蒙運動鋪平了道路。17世紀中期,英國人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國人勒內·笛卡兒已經成功地動搖了傳統知識探索的根基。他們認為真相是可知的,但是真相併不來自上帝啟示,而是必須通過縝密的觀察和實驗這類運用人類理性的方法來發現。這其中的含義是很驚人的,要知道,如果人類能發現真相,發現自然的規律,那麼這些知識就能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培根和笛卡兒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當屬英國人約翰·洛克,其17世紀後期的作品廣受歡迎,探討問題的常識性方式也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在他的散文《人類理解論》中,洛克批評了宣稱人生下來便帶有內在思想的哲學理論,他認為出生時人類的心靈像一張白紙。

洛克相信,後來產生的思想和觀念都反映了人類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惡劣的生活環境會導致人性的墮落,反之,優越的環境能夠改善人性。洛克的觀點清楚地表明,人類應該也必須實施一些能夠改善環境的政策,並且人類完全有能力改善自身的境況。洛克認為,能否改善人類的境況取決於能否保存人類的自然權利。在他於1690年出版的著作《政府論》中,他宣稱人類「生而自由、平等、獨立」,每個人都擁有一些自然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問題在於怎樣最好地保護這些權利,使人類能夠發揮所有的潛能。洛克主張,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的地位、加強自己的權利,和同伴一起自願達成協議,建立了政府。

因此,政府不是神明創造的,政府是為人類服務而生的。如果政府沒能做到這點,例如,如果政府侵犯了被統治者的權利一—那些它應該要保護的權利—那麼被統治者有權利解散這個政府,去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來代替它。洛克的觀點對理性時代有很深遠的影響。啟蒙運動強調科學地收集數據,強調發掘自然規律,強調運用理性,並且相信人類的進步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很有可能的,這激發了18世紀多數有文化的歐洲人的想像。啟蒙運動最忠實的支持者被稱為「哲學家」。雖然他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但他們不但運用啟蒙運動的方法處理哲學問題,還將其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他們很多都是成功的宣傳員,以一種自相矛盾的、近乎宗教式的狂熱來傳播啟蒙運動的觀點。最認同啟蒙運動的人物大概是伏爾泰。

伏爾泰1694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非貴族巴黎家庭,他的本名是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詼諧、不懼權威的他很快和當局發生了衝突,被關進了巴士底獄——巴黎市中心一個城堡式的監獄。出獄之後他開始使用他的筆名伏爾泰。在又一次觸犯法律後,他逃到英格蘭定居了幾年,回到巴黎的他毫不掩飾自己的親英情結,寫下了《哲學通信》,信中他高度讚揚了英國相對自由的社會和宗教包容。事實上,呼籲宗教包容是伏爾泰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為了闡釋他的觀點,他以機智、挖苦、譏諷的風格寫了一系列散文、信件、話劇、評論和發展史。他用清晰易懂的作品炮轟了同代人的褊狹,尤其是有組織宗教的不寬容行為。他厭惡羅馬天主教,他認為天主教是一個偏見和迷信的堡壘。

伏爾泰寫下了名句「消滅臭名昭著的東西」,以此呼籲人們遠離偏見和迷信,同時暗示有組織宗教應該被摧毀。雖然伏爾泰厭惡天主教,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像很多「哲學家」一樣,他是一個自然神論者。自然神論把上帝比作鐘錶匠,把宇宙比作一個複雜的鐘表。鐘錶匠上帝—創造了這一獨特的鐘表一宇宙,使其運轉起來,然後就任由其發展。自然神論者對神跡、超自然啟示、上帝啟示、祈禱的力量等諸如此類的說法都嗤之以鼻。儘管如此,作為理性主義者的伏爾泰也清楚地看到了宗教的社會價值。和他的大多數同代人不同,伏爾泰並沒有把人類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和他曾經的朋友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一樣,伏爾泰認為大多數人愚蠢、貪婪、無節制,宗教能夠控制這些難以管束的民眾,避免暴動的發生。

在他最有名的小說《老實人》中,伏爾泰指出了世界不完美的地方,並且無情地嘲笑那些盲目的樂觀主義者,這些人相信現有的世界盡善盡美。《老實人》激發了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徹底改變社會的想法。另外一個尋求改變的哲學家是出生於1689年的法國貴族孟德斯鳩。孟德斯鳩男爵將他的大部分精力和對啟蒙運動方法論的信仰投入政治問題的研究上。在他1748年的經典之作《論法的精神》一書中,孟德斯鳩總結道:沒有任何一種政體有絕對的優勢。相反,他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有一個與它的大小、歷史、氣候、傳統和勞動力相適應的政體。和伏爾泰一樣,孟德斯鳩很欣賞英國,特別是英國的憲法。他認為英國的政府系統能夠運行得如此順暢,原因是英國政府採用了「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機制。「

三權分立」清楚地將政府職能分成了三種權力——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與此同時,「權力制衡」的機制確保各項權力是相互獨立的,並且在各自的領域中這些權力是至高無上的。由此,統治的力量分散了,神聖的個人自由得到了保障。讓-雅克·盧梭的事業呈現了一個悖論。神經質的盧梭不僅幾乎完全疏遠自己的同伴,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否定理性的重要性,而高度讚揚情感的價值。這麼說來,盧梭應該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在很多方面都與啟蒙運動相對立的文化運動的先驅。然而,1762年,盧梭寫下了《社會契約論》,這是一部理性時代的重要作品。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提出了一個現代民主的理論—有人認為這是現代極權主義的理論。

盧梭認為:「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於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個人的利益必須服從集體的意志,即公意。至少在理論上,每個人都要參與到公意的形成中,而且公意一旦形成,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因此,公意作為人們意志的表達是絕對的,所有人必須服從。雖然很多哲學家都只關注純哲學問題,其他的專注於政治問題,然而也有另外一群被稱為「重農主義者」的哲學家致力於研究經濟問題。重農主義者運用啟蒙運動的方法論(這一方法論當然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之上)通過觀察和實驗去發現經濟領域的自然法。

早期的重農主義者,例如米拉博侯爵維克託·德·裡克蒂和宮廷御醫弗朗斯瓦·魁奈,聲稱所有的財富都來自土地,攻擊重商主義。重商主義是當時最流行的經濟形式,這種經濟形式要求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顯著的調控。重農主義者提倡國家不幹涉經濟的發展,鼓勵自由放任的精神讓個人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去處理經濟事務。放任經濟最著名、最有推動作用的提倡者當屬蘇格蘭的教授亞當·斯密。亞當·斯密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整合了重農派的思想,強調自然法的重要性,譴責重商主義,極力主張政府在經濟中只扮演被動的旁觀者的角色: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國防支持,保證國內和平,承擔一些個人不願嘗試的公共工程。

斯密堅稱,不受調控的經濟能夠按照經濟規律運行,這些經濟規律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供需定理。在斯密和其他人看來,只要個人能夠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後的結果會對大多數人都有利。傳播啟蒙主義思想最偉大的工具是由理性時代最重要的宣傳員德尼·狄德羅編輯的《百科全書》。《百科全書》包括17卷文本和11卷插圖,第一卷出版於1751年,最後一卷出版於172年。《百科全書》重點介紹了啟蒙運動大師的文章,這些大師包括狄德羅和他主要的助手、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讓·勒朗·達朗貝爾。《百科全書》是為了引導人們思考,而不是為了傳授知識。

小編覺得,狄德羅和他的合作者想要揭露建立在傳統和非理性基礎上的社會的缺點,同時想把理性和科學方法的優點介紹給讀者大眾。儘管天主教和國家反對,《百科全書》和啟蒙運動本身還是取得了成功,它們的影響持續到了現在。好了,今天的歷史故事就暫時說到這,當然,這一時期的歷史小編也還在不斷的探索中,感謝大家的觀看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漫像
    中文名:艾薩克·牛頓 外文名:Isaac Newton 國籍:英格蘭 ·牛頓爵士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晚年醉心於鍊金術和神學。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艾薩克•牛頓(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歷史人物介紹:艾薩克•牛頓(雙語) 2013-08-09 23:12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英國文化之歷史人物:艾薩克•牛頓(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之歷史人物:艾薩克•牛頓(雙語) 2013-07-29 09:28 來源:滬江 作者:
  • 艾薩克·牛頓:半生嚴謹半生瘋
    艾薩克·牛頓 畫像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爵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經濟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很喜歡讀書,也喜歡自己搗弄一些小實驗,算是給他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初中時期成績優異,但家裡條件變得困難了起來,他的母親只想讓他當個農民,於是牛頓被迫停學在家做著農活補貼家庭。但他只想看書,所以總是找到機會就躲起來。家中經濟情況一直沒有好轉,於是他也就一直沒有上學。發生轉機在於他的舅父身上。
  • 關於艾薩克牛頓你可能不知道的9件事
    最終,牛頓的母親被她兒子在格蘭瑟姆的前任校長說服(順便說一句,1925年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出生在格蘭瑟姆),允許他重返學校。完成了那裡的課程後,牛頓於1661年去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從此告別了農業。3.黑死病不經意間為他最著名的洞見之一奠定了基礎。
  • 3月20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艾薩克·牛頓逝世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歷史上的今天   3月20日  1727年3月20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艾薩克·牛頓逝世,享年85歲。牛頓是17世紀科學革命的頂峰人物,在力學上提出作為近代物理學基礎的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1896年3月20日,清朝建立郵政,標誌中國郵政正式誕生。
  • 影評|《讀書的力量》3 歷史之輪 / 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1727),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被譽為「近代物理學之父」。1665年前後對於牛頓來說,是重要的時期,當時英國流行大鼠疫,劍橋的師生都被疏散,牛頓回到了家鄉。1665年的秋天,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苦思索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一隻蘋果恰巧掉落下來,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隻蘋果,它的落下,成就了牛頓的偉大發現。
  • 牛頓建立了宏偉的力學體系,奠定科學理論的基礎,是最有影響力的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 《機械宇宙》之淺談艾薩克·牛頓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機械宇宙》,它和偉大的物理數學家—艾薩克·牛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巜機械宇宙》這本書說是以機械命名,其實大體上說的是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史,以及近代物理學發展的奠基人物—牛頓的簡介。
  • 艾薩克·牛頓爵士瘋狂的16個例子
    牛頓爵士是物理學家、數學家、聖經學者、鍊金術士和哲學家,儘管在他那個時代有爭議以下是艾薩克·牛頓爵士在17世紀末陷入瘋狂時所表現出的一些症狀和行為。因此牛頓拒絕了三位一體的觀點。牛頓自封為信使,被選為揭示上帝秘密的使者,這促使他研究聖經,包括聖殿的幾何尺寸,他發現聖殿是地球和天空尺寸的密碼。牛頓的個性使他避免了與大多數人的隨意交談,除了那些對他表現出明顯尊重的人,他經常屈尊於他們。
  • 思想的時代——牛頓、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艾薩克·牛頓與約翰·洛克是其代表人物。兩人長期的天才努力最終在17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結出累累碩果,英國甚至西方近代思想和知識的基本框架自此奠定。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牛頓的代表作,其開創性貢獻主要集中在物理學、天文學和自然哲學領域。牛頓因此而成為科學革命的旗手。該書不僅因具體的科學發現而名揚四海,而且對人類思想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 十大數學家都是誰
    、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
  • 中外歷史同時空之歷史上的1月4日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 艾薩克·牛頓1661年入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5年獲文學士學位。隨後兩年在家鄉躲避瘟疫。這兩年裡,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數重要科學創造的藍圖。1667年回劍橋後當選為三一學院院委,次年獲碩士學位。1669年任盧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幣廠監督,並移居倫敦。1703年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潛心於自然哲學與神學。
  • 人類文明史上,改變世界的十大數學家排行榜。
    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並為歐洲的「理性主義」哲學奠定了基礎。第五位:牛頓艾薩克·牛頓,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
  • 牛頓綜合了經驗論,與嚴謹性及邏輯,奠定了現代科學基礎
    這兩位天才思想家分別來自法國和英國,他們都接受了伽利略對古典和中世紀知識體系的修訂。但他們兩人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科學認識論。勒內·笛卡爾尋求通過演繹推理來發現真理。而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艾薩克·牛頓響應他的同胞培根的堅決主張:認識的途徑是科學實驗。一個接著一個令人驚嘆的發現鞏固了科學"新哲學"的基礎。
  • 艾薩克牛頓,影響世界進程的偉大人物!
    導讀: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他排名第二!他就是艾薩克牛頓。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經典力學的奠基人,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牛頓身後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哥白尼尼古拉·哥白尼,出生于波蘭託倫市,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 他在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其著作《天體運行論》被認為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為推動科學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排行榜 英國佔三個 第一名是中國人
    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他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和集大成者。5 艾薩克·牛頓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
  • 話說世界系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 | 牛頓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本內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2003年,牛頓在英國廣播公司舉行的全球性評選最偉大的英國人活動當中,被評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大科學家牛頓是真正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
  •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一生
    1643年1月4日,艾薩克·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落伍爾索普村的伍爾索普(Woolsthorpe)莊園。在牛頓出生之時,英格蘭並沒有採用教皇的最新曆法,因此他的生日被記載為1642年的聖誕節。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同樣名為艾薩克的父親才剛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