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綜合了經驗論,與嚴謹性及邏輯,奠定了現代科學基礎

2021-01-08 什麼什麼家常事啊

在義大利半島,伽利略作為科學革命早期階段的統帥性人物登上了歷史舞臺。伽利略出生於富有的商人之家,他學習了醫學和數學。像哥白尼那樣,他任教於帕多瓦大學,那是在歐洲領先的科學研究中心,當時幾乎所有其他大學都對科學觀察沒有任何興趣。

帕多瓦受到威尼斯的保護,而威尼斯對教皇懷有敵意,這種情況促使其大學在科學方法論的發展中發揮了超前的作用。帕多瓦的學者們就亞里斯多德對運動、對自然科學和形上學的關係問題和對生命的本質的解釋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關於最後一個問題的辯論極為關鍵,因為它關係到科學研究是否可以獨立於天主教會的問題,而天主教會認為,天啟宗教才是真知的唯一來源。

在科學革命的早期階段,關於天空的新思維方式、系統的觀察以及科學的測量比新技術的發展有更為重要的作用。但是,望遠鏡的發明推動了進一步的發展。

1609年,伽利略了解到在荷蘭有人發明了一種"望遠鏡",它可以將物體放大許多倍,於是伽利略自己做了一臺。這臺望遠鏡使他可以研究木星的衛星、土星壯觀的光環、銀河系中無數恆星中的一部分,以及月亮上的環形山。

他觀測到太陽表面上似乎有些黑點在移動,於是推論太陽也在旋轉。太陽黑子似乎在變化,這件事也挑戰了"宇宙是靜止的"這一傳統觀點。

伽利略逐步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運動理論。他證明了地球永遠在旋轉,不同重量的球體在下落時會獲得同樣的速度,因此物體的質量不能決定物體的運動速度。

通過這些實驗,他研究出慣性理論:以恆定速度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將繼續運動,直至遇到另一股力量。他還證明了,當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時,空氣和雲也在隨之運動,但對於隨著地球一起運動的觀測者而言,它們看起來是靜止的。

在他的屋子裡有一些房間專門用於實驗,發揮了最早的大學實驗室的作用。

不同於其他學者,伽利略向手工藝人和工匠不恥下問,以尋求實用的信息。他請教造大炮的工人、開過炮的士兵,以及那些製造羅盤、星盤、四分儀和其他用於航海的科學儀器的技師。他開始研究水泵,以及治理河流的其他手段,還計劃建造更堅固的軍事堡壘。

儘管如此,伽利略並不關心他的發現是否能被普通人理解。不但如此,他還宣稱"地球運動這個命題遠遠超出了普通大眾能夠理解的範圍"。他認為,應該讓"數量太多的民眾"保持無知,以免他們"變得迷惑、固執、倔強"。

最初,伽利略試圖使自己與哥白尼的發現和早期的教會文獻相一致。但是伽利略大膽地堅持認為,就其本身結構而言,宇宙是符合數學的,並且遵守可以被發現的力學定律,這種堅持讓他遭到了教會當局的抨擊。

1610年,他寫信給克卜勒:"在帕多瓦這裡有一位地位很高的神學教授,我多次急切地請他用我的望遠鏡觀察一下月亮和行星,但他頑固地拒絕了。為什麼你不在這裡呢?我們可以一起大聲嘲笑這個光榮的蠢貨!"1616年,教皇譴責伽利略的日心說,並警告他不能教授這個主張。

但是伽利略依舊無畏地出版了《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在這部著作中,他通過分別擁護託勒密體系與哥白尼體系的兩派人之間的長篇對話來嘲弄亞里斯多德派。

其中有一名叫辛普利邱的人,他在對話中站在託勒密一邊;這個角色的名字觸怒了教會,因為它暗示這個可笑的角色象徵著教皇。這導致伽利略在1633年遭到了宗教裁判所的譴責。伽利略被軟禁在他自己的位於佛羅倫斯山上的別墅中,他在那裡繼續觀察、實驗、寫作,並在荷蘭出版他的著作。

1638年,他失明了,教皇拒絕允許他去佛羅倫斯看病。儘管雙目失明,但伽利略仍繼續其科學研究,直到4年後離世。

這兩位天才思想家分別來自法國和英國,他們都接受了伽利略對古典和中世紀知識體系的修訂。但他們兩人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科學認識論。勒內·笛卡爾尋求通過演繹推理來發現真理。而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艾薩克·牛頓響應他的同胞培根的堅決主張:

認識的途徑是科學實驗。一個接著一個令人驚嘆的發現鞏固了科學"新哲學"的基礎。激烈的社會和政治動蕩從16世紀90年代一直持續到17世紀中葉,在該時期及隨後的時間裡,科學在追求可論證的真理和權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避世隱居的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1596—1650)和培根與伽利略一樣批評古代和中世紀的學問。但是他卻提出一種不同的方法來理解宇宙,他採納演繹推理法,即通過一系列前提來演繹出結論,而非通過科學實驗得出。

1637年,笛卡爾出版了《方法論》。在非常個人化的記述中,他討論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曾排斥所遇到的科學學說。他學習的內容中有太多沒有批判性的評論就從傳統中沿襲下來。他帶著對抗的心理"決心不再研究除了可在自身或是世界這本大書裡找到的知識以外的任何其他科學"。

笛卡爾宣稱,任何人在開始時都必須如同一塊白板,如此來通過推理演繹去理解這個世界。"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就是他的起點,這是假定一種不言而喻的真理為前提,並斷言思考能力是人類存在的基礎。

然後,他提出,每個問題必須被拆分成"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答案所必需的儘可能多的部分",從最簡單的想法上升到最複雜的,正如用公式表達數學證明那樣。笛卡爾哲學(笛卡爾及其追隨者的哲學)認為,世界可以被還原為兩種實體:

精神和物質,即"思想實體"和"廣延實體"。物質被定義為填滿了所有空間、完全不留下空隙或真空的無限數量的粒子,它可以被發現,並用數學方法描述,運動的規律也可如此被發現和描述。笛卡爾從確定他自己的存在開始,提出物質宇宙和上帝的存在可以被演繹推理出來。

他堅持應該"從最小、最容易理解的物體開始,逐漸認識最為複雜的對象"。

這種唯物論的認識方法幾乎沒有給古代和中世紀的學問留下任何餘地。作為這種決裂的標誌,笛卡爾用法語出版了他的著作,將拉丁語等同於經院哲學和教會教義。

與克卜勒一樣,笛卡爾認為,上帝是一位仁慈的、擁有無限力量的鐘表匠,他根據人類可以通過合理的推斷來發現的法則創立了宇宙。根據這一觀點,上帝此後就退了回去,永遠不介入他的創造物的實際活動。

笛卡爾提出,數學表現了"其推理的肯定性和自明性"。因此,它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每一種現象的法則最終都能夠被發現。笛卡爾因此在探求真理時把實驗放在推理之後。許多前去會晤笛卡爾的學者中,有一位回憶說:"許多人都希望他能向大家展示他的工具……他會拉開桌子下的一個小抽屜,拿出有一條腿壞了的圓規;然後,他的尺子就是一張對摺的紙。"

艾薩克·牛頓爵士(1642—1727)以克卜勒、伽利略和笛卡爾的思想為基礎,再加上他自己超凡的發現,實現了科學革命的大膽綜合。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是科學原理的第一次綜合。牛頓綜合了伽利略等科學家的經驗論與笛卡爾的理論嚴謹性及邏輯,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兩個基礎——理論和實驗。

相關焦點

  • 朱立元:馬克思為現代存在論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提到存在論(ontology),有的學者斷定是海德格爾的專利。這至少是極大的誤解。是的,海德格爾的「此在在世」的現象學存在論的確在存在論上超越了傳統形上學的主客二分認識論。
  • 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
    先驗邏輯是研究關於科學知識的邏輯條件的學說,是關於怎樣獲得科學知識的方法論學說,它系統地探討與研究了從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結構方面尋找科學知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基礎。在科學方法論史上,康德是從近代自然科學到現代自然科學承前啟後的人物,其方法論思想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邏輯實證主義即邏輯經驗主義系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為維也納學派所倡導,因其學說的核心是邏輯分析的可證性而得名。
  • 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的《相對論》,為何不能拿到諾貝爾獎?
    作為地球上擁有高級智慧的的生命群體,人類在漫長的生命演化中發展出無比複雜的科學系統。在這些複雜的科學系統發展的歷史中,不斷有偉大的科學家為後世的科學發展奠定結實的基礎,為後世的科學技術發展做好一個良好的開頭。
  • 思想、邏輯、數學、實驗是人類科學進步的四大基石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認為正確認識「理性世界」要靠邏輯,創建了邏輯學,將自己寫的《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辯謬篇》等六篇邏輯學著作總稱《工具論》。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託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 文化存在論的先驗基礎及其思辨邏輯
    在關於文化哲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中,即關於文化哲學的形上學問題的思考中,一些學者提出了文化存在論的設想。文章從文化存在論是文化哲學的基礎理論這一基點出發,探討了文化存在論的觀念、先驗基礎和內在邏輯等三個重要問題。
  • 世界歷史: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啟蒙運動的影響深遠,因此,18世紀被人們稱為「理性時代」啟蒙運動的先驅很多都參與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牛頓1687年的傑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似乎為物理世界的運行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合理解釋。牛頓的研究都是基於嚴謹的科學觀察和人類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獲得了各方的讚譽。
  • 安培定律:奠定現代電磁學的理論基礎
    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磁效應揭開了把電學和磁學聯繫起來的電磁學新篇章,奠定了近現代電磁學的實驗基礎。電流對磁針效應的實驗奧斯特的發現使整個科學界都為之震驚,因為長期以來所信奉的電和磁沒有內在聯繫的信條崩潰了。這個發現開啟了一扇通向新的研究領域的大門,導致了進一步探索的激流。
  • 牛頓建立了宏偉的力學體系,奠定科學理論的基礎,是最有影響力的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 康德首次區分形式邏輯與範疇邏輯
    如同形式邏輯研究純形式思維法則一樣,先驗邏輯就是研究由純概念(範疇)形成的先驗知識的來源、範圍與客觀正確性的科學,其所把握的是這些範疇的「認識論內容」,他將之稱為對傳統形上學的「哥白尼式轉向」。由於種種歷史原因,由弗雷格所奠基的現代形式邏輯及邏輯哲學的發展,與哲理範疇邏輯有一個較長時期的脫節,這特別體現在英美分析哲學對哲理範疇邏輯的長期拒斥。
  • 科學到底是什麼再思考——科學不是原創是發現,發現重於邏輯!
    生物講的主要不是邏輯,而是演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演化論的一種。如果帶上生物,帶上演化論,那麼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分就多了很多,甚至包括了中醫。就如你在西方法布爾觀察昆蟲,林奈植物分類都是科學,為何中醫發現某種植物可以對人產生特定的效用,就不是科學了?
  • 現代科學之父」牛頓出生,那顆砸中他的蘋果其實不存在?
    1643年1月4日,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的牛頓出生。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出生於英國林肯郡,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是17世紀科學革命的頂峰人物。  在光學方面,他發現了白光的色散現象,為現代物理光學奠定了基礎。
  • 論當代科學哲學動態先驗論路徑的實用主義闡釋及其超越的可能性
    (Shaffer,p.193)這一新先驗論進路以強調動態科學知識(或原則)的分層化和功能化特徵為中心辯護環節,主張將庫恩的歷史主義與早期邏輯實證主義對先驗知識的解讀邏輯相結合,從動態理性視角對科學合理性做出說明。但這種新的動態先驗論(Dynamics A Priori)關於先驗原則的屬性與交替基礎問題仍需深化,這也是新近實用主義闡釋興起的內在原因。
  • 有人說現代科學停滯不前,這是真的麼?
    現在在網上,尤其是貼吧,論壇,自媒體等等,總有人發表這樣的觀點:自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現代科學停滯不前了100多年。那這樣的論斷真的合理麼?實際上,並非如此,如今的科學發展異乎尋常地快。口說無憑,我們可以來簡單地回顧一下,現代科學的歷史。
  • 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 牛頓與量子論的關係
    這是我們進入量子世界的第一課,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量子論和量子力學呢?這些名詞聽起來都是很高大上的,通常你翻開所有的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教科書,你總是在第一課裡面就能看到弗蘭克做錯什麼事情、愛因斯坦做了什麼事情、波爾又做了什麼事情,所有的教科書都是按照歷史的順序來講兩者的,我就得這麼講呢應該是很違反邏輯的,但是量子論確實是這麼來發現的。
  • 思想的時代——牛頓、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艾薩克·牛頓與約翰·洛克是其代表人物。兩人長期的天才努力最終在17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結出累累碩果,英國甚至西方近代思想和知識的基本框架自此奠定。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牛頓的代表作,其開創性貢獻主要集中在物理學、天文學和自然哲學領域。牛頓因此而成為科學革命的旗手。該書不僅因具體的科學發現而名揚四海,而且對人類思想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 排名前三物理學家,沒有他就沒有現代移動通信
    另外,在這期間有兩位導師對其以後的研究道路有很大的影響,分別是物理學家福布斯和邏輯學形上學教授哈密頓。福布斯是一個實驗家,他培養了麥克斯韋對實驗技術的濃厚興趣,通常,從事理論物理的人很難有這種興趣。他強制麥克斯韋寫作要條理清楚,並把自己對科學史的愛好傳給麥克斯韋。哈密頓教授則用廣博的學識影響著他,並用出色的怪異的批評能力刺激麥克斯韋去研究基礎問題。
  • 排名前三物理學家,沒有他就沒有現代移動通信
    另外,在這期間有兩位導師對其以後的研究道路有很大的影響,分別是物理學家福布斯和邏輯學形上學教授哈密頓。福布斯是一個實驗家,他培養了麥克斯韋對實驗技術的濃厚興趣,通常,從事理論物理的人很難有這種興趣。他強制麥克斯韋寫作要條理清楚,並把自己對科學史的愛好傳給麥克斯韋。哈密頓教授則用廣博的學識影響著他,並用出色的怪異的批評能力刺激麥克斯韋去研究基礎問題。
  • 牛頓力學
    17世紀的歐洲,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在天文學和力學方面積累了豐富資料的基礎上,英國科學家牛頓實現了天上力學和地上力學的綜合,形成了統一的力學體系——經典力學。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是人類認識自然及歷史的第一次大飛躍和理論的大綜合,它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並對科學發展的進程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及其深刻的影響。
  • 談談 現代數學的基礎
    我想儘可能不用數學符號,瞎扯一下現代數學的基礎。這篇帖子更多是從認識論的角度,用數學為例子解釋人類思想能夠達到的邊界和逼近邊界的過程。不完全是在介紹數學。1874年的《克雷爾數學雜誌》上,這一系列論文是奠定現代數學基礎的革命性成果。
  • 邏輯實證主義 Logical positivism
    邏輯實證主義是知識論上的規範主義(normativism)的典範,科學哲學把它叫作標準的科學哲學。對於任何知識理論研究,一般都要考量這一學派的觀念。此外,邏輯實證主義也是邏輯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其在分析哲學上也有一定地位。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學說就是邏輯分析的知識理論。這派哲學主要圍繞著經驗論語言進行,對經驗論語言作出分析和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