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到底是什麼再思考——科學不是原創是發現,發現重於邏輯!

2020-12-03 察網

【原編者按:我寫了一個大課題,對於科學是什麼應當重新認識,我們只講原創,但科學真理不是你創造的,連西方的唯心主義都不敢說是自己創造了啥而是上帝創造他發現的,就如我們只能說牛頓創造了微積分發現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不能說萬有引力和三大定律是牛頓的原創。

對於科學的認識,培養下一代發現問題的精神,其實是特別重要的事情,而西方給我們的科學定義只講邏輯不講發現,也就是邏輯的前提和公理,背後抹殺了古代中國對人類文明諸多的重大發現。我們前面討論了實踐檢驗真理,而真理怎麼來的?不是原創的,是發現的,發現客觀規律。】

對科學到底應當怎麼定義,其實在中國是統一思想認識的大問題,但這樣重大的問題,卻被有意的忽視了。現在各種炸群的爭論,比如中醫啥的,最後都要回到科學的定義上來。而且如果把一些問題細想,發現這個基礎概念在各個辯論人群當中根本沒有統一,概念不一致,是無法建立起有效的思考和邏輯體系的,所謂的辯論、爭論,實質上也就是變成了抬槓,槓精的特點就是概念不清的胡攪蠻纏。所以科學的概念到底怎麼樣,中國都要統一認識,需要正本清源。

中國各種權威著作上,科學就有不同的定義版本:《辭海》1979年版:

【「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是適應人們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結晶。」】

《辭海》1999年版:

【「科學: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的規律的知識體系。」】

法國《百科全書》:

【「科學首先不同於常識,科學通過分類,以尋求事物之中的條理。此外,科學通過揭示支配事物的規律,以求說明事物。」】

前蘇聯《大百科全書》:

【「科學是人類活動的一個範疇,它的職能是總結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並使之系統化。『科學』這個概念本身不僅包括獲得新知識的活動,而且還包括這個活動的結果。」】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可以簡單地說,科學是如實反映客觀事物固有規律的系統知識。」】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中國的科學定義據說最早來自於康有為,而康有為的定義,則是非常表面化的,可以望文生義的定義,而且是引用了日本人的翻譯。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他對此的解讀為——科學:就是分科之學。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在西方科學進入中國之前,我們中國的學問是不分科的,講的是融會貫通和大而化之的,是博學鴻儒。與科學對應的,就是博學。而且我們當初看的科學,更多的是自然科學。這裡中國的文理分科,其實與科學進入中國的定位也是有關的。

中國的文科與理科的分類與西方是錯位的,中國算作理科的,主要的近代外來西方的自然科學部分,中國以前有的都算作文科,所以伽利略那樣的觀察星星等在中國肯定是文科,天文地理都是文科的,哲學也是文科的。而西方的數學物理等都在哲學裡面。其實西方的文理分科,就是哲學和神學的區別,也就是歸上帝的都是理科的,闡釋上帝的規律;歸凱撒的都是文科的,有助於統治者的。因此西方文科治國是當然的,但搞中國定義的文科治國,排除掌握近代科學的人在治國的範疇,問題就非常巨大。

現在社會上對科學的定義,一些人採取的,是比上述更為狹義的定義。這個定義大致與愛因斯坦定義的科學相當:嚴密的邏輯體系和驗證體系!在現代科學的很多領域,確實是達到了這個標準,但這個就是科學的全部麼?愛因斯坦的立場在裡面充滿了對中國人的歧視,他的科學定義是有意的狹義化量體裁衣,把中國古代給矮化。就如他說中國人不可能數學如何如何,激勵了兩代人奮起直追。現在有些人就又想要搞復闢,矮化和簡化中國的數學教育了。

(引自《走近愛因斯坦》,187頁,A·愛因斯坦著,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對古代中國,中國的歷史上沒有嚴密的邏輯下的數學,當年圓周率就到不了3.1415926這個精度;而且古代中國天文曆法領先世界,古代中國有改變人類的重大發明,都需要有理論支撐才可能的。這裡有不同的科學家群體的利益問題,西方的另外的大師可能就是不同的看法,比如很多人推崇的哈耶克等人。物理學家都是要科學的一切學科走向邏輯化的,同時物理學家們還不承認數學是科學,但在邏輯化這一點上,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是一致的,但西方科學還有另外的領域,這些領域在中國甚至是如前面所說,是被歸入文科的。

科學裡面是有物理哲學和生物哲學之爭的!林奈的生物學科,動植物分類學,這些在西方也是公認的科學範疇。對生物等學者,西方科學上也給予了崇高的地位。生物講的主要不是邏輯,而是演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演化論的一種。如果帶上生物,帶上演化論,那麼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分就多了很多,甚至包括了中醫。就如你在西方法布爾觀察昆蟲,林奈植物分類都是科學,為何中醫發現某種植物可以對人產生特定的效用,就不是科學了?這裡為何是演化論,原因就是很多事物的聯繫不是強因果關係,不是因果的決定論,是一個概率的決定,而且物理學到量子力學以後也是概率,變成了愛因斯坦終身反對的「上帝擲色子」了。而我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近年大熱的阿法狗下圍棋的人工智慧,不是嚴格算了每一步的邏輯推演,而是不斷的機器博弈學習,利用以往的經驗進行演化,通過多少萬盤棋的博弈積累,讓棋藝不斷提高上來的。這與當初下西洋棋的深藍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對演化論而言,中國的學界就要熟悉的多了,我們的政治經濟學和哲學課,就是要學的。我們矛盾論這樣的理論就是演化論,而辯證法也是演化論的,在生物的生態上,千頭萬緒,你的邏輯從哪裡著手,在哪裡建立邏輯的前提,也是要講主要矛盾,講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是不可能全部面面俱到,而且是與各種初始狀態有關的演化的。而各種初始經常不可知,就如講氣象的段子說南美的蝴蝶翅膀的故事。

科學一詞在中國被過度的神化,在中國當前社會語境裡產生了西方沒有的一個引申意,就是「好的和對的」的意思。好像不是科學的都是偽科學,都是不好的和騙人的。其實這裡的邏輯關係是有問題的,正命題與否命題的邏輯關係被扭曲了。偽科學一個詞彙是指假借科學之名騙人的東西,而不是科學的,未必是騙人的和不好的,就如詩歌不是科學,但不能說它是偽科學。

如果科學僅僅是邏輯體系和這個邏輯體系的驗證,則邏輯體系的問題就是自己自洽了以後,你是跳不出這個體系的!就如你在經典物理歐幾裡得幾何體系之下,你是跳不到非歐幾何的現代物理的相對論下的,這個跳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愛因斯坦數學其實很優秀,但當時搞物理的是不會去學習了解非歐幾何的,而且在數學界,非歐幾何在找到現代物理應用之前也差不多是異端。而邏輯的前提,其實更重要!相對論發現的前提是在因果關係不能倒置上,而電磁學的前提則是電磁感應的發現。且不說生物的發現是西方經典科學的一部分,物理學的發現也是一樣的,只不過當今物理學在發現的基礎上,邏輯體系已經蓋成摩天大樓,在樓裡面誰也不看深埋地下的地基——邏輯的前提了。

對科學而言,西方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詞彙,不是邏輯,而是discovery發現,discovery這個詞在科學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定義科學的時候,只有logic,沒有discovery!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在科學上,是發現Discovery重於邏輯Logic的!

而科學要discovery去發現的對象是什麼呢?其實說到這裡,就要往更本源的地方去看。中國的科學定義,居然沒有科學哲學當中另外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自然Nature!自然Nature這個詞是科學哲學的基石,來自於Nature自然這個概念!我們最著名和重要的科學雜誌期刊,名字就叫做《自然》!

自然(NATURE),廣義而言是指自然界,規模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包括物理學宇宙、物質世界及物質宇宙。「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現象,以及普遍意義上的生命。而自然這個概念的根本,是在於它的力量是不能被人類意志所決定的,是有人類意志之外的規律!自然的概念,來自於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泰勒斯。

泰勒斯,是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出生於愛奧尼亞的米利都城,創建了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是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古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且不說大家對古希臘歷史的質疑,就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誇大,西方科學哲學的基石,也離不開自然的概念。

其實西方科學哲學的精髓,在於發現自然規律,提出發現自然規律的方法。邏輯體系和實驗驗證,都是發現自然規律的方法,是方法論。科學哲學的本身,在於發現和自然,在於自然規律!其實自然在中國古代思想也都是有的,自然的翻譯,就是來自古代的道家。

所以我們要定義科學science,就離不開自然nature,也離不開發現discovery,當然還有一直突出的邏輯logic和實驗experiment。現在只片面強調邏輯是不對的,各個層面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應當是發現discovery!在生物分類、演化論等層面,更多的是發現和自然;而在物理邏輯體系裡面,一樣以發現為所有邏輯構建的前提。在各種依靠邏輯計算無法算清楚的客觀自然面前,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試驗和發現。其實在社會科學領域,此方法是更普遍的,這也是你依靠邏輯理論體系計算的計劃經濟,為何不如實踐演化論來檢驗的市場經濟的原因。這也是前面提到的人工智慧下圍棋,不是邏輯的運算,而是多少次博弈以後的經驗積累和演化。自然和發現,比你的邏輯推理更重要,是唯物主義的體現,也是信仰客觀唯心主義的西方人能夠成為唯物科學家的原因。我還與一個搞適航規則的專家探討過類似的問題,大飛機的適航,是難以一個簡單的邏輯體系來建立的,是多少次人類飛行經驗演化來的,這些適航規則,當然屬於保障全人類生命安全最嚴謹的科學之一!

我們可以發現的是,在介紹西方科學概念,學習西方科學哲學的時候,灌輸給中國學術界的,就是被刻意閹割的。我們再回到本文的開始,法國給科學的定義是分類找到條理,這裡甚至沒有用邏輯這個詞彙,因為對生物的分類,不是數理邏輯來解決的。如果以這樣的定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肯定就算是科學了!而中國《辭海》和《百科全書》的定義,客觀世界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是怎麼來的,也是發現最重要,是邏輯體系的公理,是演化論的本源。

西方給中國傳輸科學概念的時候,沒有了對發現discovery的認可,為何西方要這樣對中國?背後就是沒有了發現,他們就可以矮化古代中國對人類科學所做的貢獻了!西方承認中國的幾大發明,但對這些發明的發現就是不提了。而發現是更根本的內容!

沒有了發現,我們很多的話語就有問題了。我們總說中國沒有原創,我們要原創,但科學首先的是發現!技術才可以提出原創這樣的說法。原創是最初的創造,創造是製造或者設計以前沒有的東西;而發現是找到客觀早已經存在但人類未知的東西,二者是有巨大的區別的。科學是發現客觀規律,你不創造或者發明規律,它也存在在哪裡,不是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即使是在西方的唯心主義的社會,也不敢說自己的原創,只敢說是發現了上帝的規律,這裡有人實際上是在搞主觀唯心主義。也就是我們只能說牛頓發現了三大定律,不能說牛頓創造了三大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只不過是他的發現,不能說是他的「原創」!

西方對研究人員的發現,在科學上的地位就是無比的崇高的!比如: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這個是沒有複雜的各種計算和各種邏輯的!同樣的給諾貝爾獎,我們看到的是給德布羅意、田中耕一等諾貝爾獎,被中國的一些人叫做了學渣的逆襲,如果他們知道法拉第只讀過兩年的小學,然後就是當學徒給一個化學家當助手,按照中國的科學要繁複之邏輯,那該如何評價?中國評價科學獎,重視的是複雜的邏輯運算,最好難度是一般人都看不懂,而不是一個在很多人認為很巧合的發現。類似的就是我們評價袁隆平,就是總評不上科學院院士,主要是他發現了沒有雄蕊的野生水稻,不會自花授粉,才可以雜交,這樣的發現就是一個野外田間的巧合。而諾貝爾獎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得獎的都是最初的發現者,而不是給後來推演和複雜邏輯運算者!中國對科學研究的評價,對研究發現者的價值,估算得是遠遠不足的!

我們物理層面的理論體系和計算,早已經超越了我們實驗的能力!是在原有理論體系下進行邏輯上的不斷推演,其實已經走到了非常困難的地步!只靠純邏輯你怎麼能夠證明你的推演?!要知道歷史上的經典物理,就是推到極限的時候,出現了紫外發散的「烏雲」,然後才有後來現代物理的大發現!所以科學的邏輯體系,是離開了發現的。經典物理推導到當時的極限,與客觀世界對比被發現是不對的,才發現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那麼為何是同樣的一群人,把他們的現代物理推到極限以後,就一定是正確的呢?!科學是離不開發現的!

再看前面說的歐氏幾何和非歐幾何,到底哪個正確?歷史上爭論幾何的第五公理兩千年,最後是哥德爾定理終結了爭論,但他告訴你的結論是數學的邏輯體系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任何一個邏輯體系都有一個你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命題。解決這個問題是來自於物理學,現代物理是建立在非歐幾何的體系之下的!經典物理是現代物理的近似。這個是用discover發現來解決的!不是原創解決,也不是邏輯來解決!黎曼原創了非歐幾何,牛頓原創了微積分,但在科學上,價值比他們這些原創更大的,是發現了三大定律和相對論。在對科學價值的認知排名裡面,發現排在更前面。所以科學的發現規律,比科學的邏輯體系,比科學技術的原創發明,是更有意義的事情,是一切開始的本源。西方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紡織機,這些可以稱為原創,但更本源的是西方以牛頓發現三大定律為代表的,發現了力學運動的規律。科學上物理規律的發現,才是這些技術發明的基礎。

中國的學術界,其實已經發現了我們學術研究落後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做研究時,善於解決問題卻不會提出問題。啥叫提出問題?就是發現!發現要去研究什麼才是關鍵。解決問題是依靠技術的發明和數理邏輯,但提出問題主要是在發現層面。西方非常重視問題的提出,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這些重要的問題猜想,都可以變成有巨大科學價值被認可,但中國的評價體系是不會的。而最近,也是物理學家的發現,反而引發了數學界的大地震:《三個搞物理的顛覆了數學常識,數學天才陶哲軒:我開始壓根不相信》,三位物理學家在計算中微子振蕩概率的時候發現:特徵向量和特徵值的幾何本質,其實就是空間矢量的旋轉和縮放。中微子的三個味(電子,μ子,τ子),相當於空間中的三個向量之間的變換。這個是一個改寫數學教科書的公式,沒有他們在物理上發現的時候,人類天才的數學家們走了多少年的彎路了。而有了物理學家發現的結論,著名數學天才陶哲軒一個月內就給出了三種證明方法。這個例子恰恰可以說明發現的重要。很多數學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到了物理學家那裡,就是實驗和發現!等以後數學發展到能夠解決了,再理論解釋。弱電統一就是走的這個過程,科學上先發現了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然後再構建統一理論的數學模型。

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了人工智慧時代,越來越多的計算,包括邏輯的推演,可以通過機器來完成,而人工智慧不是萬能的,當年著名的計算機學科的大師圖靈就給出了這樣的邊界,叫做:圖靈停機問題,經過證明:不存在這樣一個程序或算法,它能夠計算任何程序或算法在給定的輸入上是否會結束(停機)。也就是說連是否會死機這樣的簡單問題,人工智慧也是不能進行算法判斷的!所以在人工智慧時代,發現在科學上的意義,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人工智慧的能力邊界,在發現與原創之間的鴻溝。這裡人工智慧是可以原創出很多人類沒有的東西的,就如阿法狗下圍棋,新一代的阿法狗已經原創出來了很多人類從沒有的下法和對圍棋的認識,超過了人類輸入給它的定式和思維。在這樣的比較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在技術上的原創與在科學上的發現,哪一個是更有意義的,西方在評價發現時給的標準,他們這一點上的哲學價值觀是有道理的。

發現帶有偶然性和發現人的個人性,中國講人民大眾創造歷史,對個人英雄主義是排斥的,但對科學發現,確實不應該搞極左的東西。中國道路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是對真理的檢驗,但你拿去檢驗的真理是怎麼來的?真理需要科學發現!真的是需要摸著石頭去發現過河的道路的。因此道理都是辯證的,太極端是不好的,要在必然性下承認英雄的科學發現,承認偶然性也有一定的歷史作用。

認識到了發現的重要,其實在科學之外的藝術領域,一樣是有借鑑意義的,發現依然重要。在美的層面,有你設計的創造,但也有對大自然之美的發現!而一個藝術家離不開寫生,其實就是要從對美的發現開始的。所以即使是在人類審美這樣的完全唯心的領域,也是離不開對客觀事物的發現的。

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就可以理解我們的教育,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我們過於強調數學和奧數是不對的,雖然邏輯是絕對重要的,但邏輯不是萬能的!中國是搞素質教育的反對奧數不要邏輯,只看到西方的皮毛,變成了聲色犬馬教育,則更是錯上加錯。西方的教育在邏輯分析之外,其實重視的是對孩子洞察力的培養,是對發現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讓孩子充分玩耍和學藝術薰陶,是培養對美和對自然的觀察和發現能力,這不是簡單的外在表現。中國的教育長項在邏輯,數理優勢我們不能丟掉,帶來了我們的工程能力;同時我們不會提出問題的短板,正是發現能力不足,這個是素質教育需要培養的。素質教育到底是什麼,其實把科學到底是什麼認識清楚了,對啥是素質教育,也就徹底認清楚了。

如果我們再回顧一下,最初現代漢語中的「科學」怎麼樣從西文science的翻譯過來的。這個詞彙最初譯為「格致」,取自儒家的格物致知。Science的「科學」這個翻譯是維新派的支持和日本外來語。中國的格物致知確實是非常符合西方的科學精神的,而且我們的格物致知是需要靜心意誠的。中國古代的格物致知其實也是科學研究,格的是物不是心!在《大學》裡面,格物致知是能夠修齊治平的本元,所以中國古代也是有科學精神的。古人對自然也有非常多的觀察,科學上有錯誤,不能簡單的說是偽科學。這裡大家都知道地心說不對,但日心說就真的絕對正確了麼?其實太陽也不是中心,或者無限下任意一點都可以是中心,關鍵是怎麼定義慣性系!而地心說當初是很先進的,有非常多的正確觀測結果。中國古代的曆法,對太陽與月亮的關係也是計算得很準確的,在月亮曆法下的24節氣是與太陽位置相關的。因此中國古人的科學貢獻,在近代西方崛起下,被西方話語權是貶低的。

中國崛起,都要道路自信,就要重新認知中國的歷史以及西方灌輸給中國的概念,這樣的概念搞清楚,對我們的後續發展至關重要!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的歷史經驗,在認知世界的領域,必然不是蒙昧社會,我們要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邏輯,這才是中國道路自信的開始。而認識科學的本元,就是我們重新認識世界,重新解釋中華文明和中國道路先進性的理論基礎,中國道路是原創。

2019年12月於中關村

【張捷,察網專欄學者,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政法大學客座教授。本文原載「拼娃」,作者授權察網發布,原標題《科學到底是什麼再思考——科學不是原創是發現,發現Discovery重於邏輯Logic!》】

相關焦點

  • 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前兩章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卡爾.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科學發現的邏輯》是卡爾.波普爾的核心代表作,在書中他主要討論了兩個基本問題:劃界和歸納問題。他認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不是可證實性而是可證偽性,科學的方法不是歸納法而是演繹檢驗法,以此解釋了什麼是科學以及什麼是科學方法。
  •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理性主義是一個很不嚴格的哲學概念,它單不是答主說的演繹邏輯。尼採怎麼能算理性主義?科學又怎能局限於經驗?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都是理性主義的內涵,答主的劃分只是些主觀的偏見。
  • 發現紀錄片|科學生活指南針
    在日常生活中,似乎總是發現問題比得到答案多;在說話的過程中,疑問句比堅定的肯定句更容易說出口,「為什麼」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一個詞,研究需要「為什麼」的引導;學習需要「為什麼」來陪伴,生活處處離不開科學的指引和開拓。
  • 科學到底在玩啥?
    但再往下研究,完了,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什麼介子,中微子,超子,共振態,一大堆,呼啦一下出來了。對於科學,未知領域會非常多,而且永遠都存在。科學的第三個誤區,來自於科學的運用。這個誤區,本來不是科學理論的誤區,但科學總是要人使用的,科學使用的誤區就更大了。
  • 天問——對於科學的思考
    對宇宙的探索和思考,對人的思考,其實自古至今,無論在現實生活還是從文學作品中,都沒有停止過。大概十年前,我在腦海中臆想過一個概念,就是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會如何影響和作用於今後科學的發展。
  • 科學發現的十個偉大瞬間排行榜
    作出科學發現是一切科學活動的直接目標,重要事實或理論的發現也是科學進步的主要標誌。這兩類發現又是互相聯繫、互相促進的。例如,19世紀末以來,電子、X射線、放射性等發現促成了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理論的建立,而後者又推動了各種基本粒子的發現,為粒子物理學的誕生作好了準備。
  • 科學是什麼?——讀《什麼是心理學》
    從什麼角度回答科學是什麼要回答科學是什麼,有三個角度:科學史,即科學是怎麼來的。和其他東西比較,即科學不是什麼。科學本身的特質,即科學都有什麼。科學的由來現代科學的產生,我只知道一個大概。先是古希臘以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那幫哲學家搞出來一個形式邏輯。但他們這幫人卻有一個觀點,認為世界只能靠觀察和思考來總結規律。直到歐洲的伽利略開創了用實驗來驗證理論的新方法,科學研究才真正步入快車道。
  • 實例剖析:中美科學啟蒙教育到底有啥不一樣
    假設、實驗、數據、結論之間的邏輯關係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用來真正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方式。什麼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怎麼培養,請往下仔細看。 I: 可能是第1天澆水之後就沒有再澆過水了,然後稱了整盆的總重,但這就沒有考慮到盆間土壤水分蒸發的差異。 咣當!我們要鍛鍊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即使老師說這是得了第一名的項目,即使他的圖表標示這是「植物的重量」,你也要能夠質疑他測量的到底是什麼?
  • 科學不等於數理化——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科學之美
    具備這兩點素質,這個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上了什麼大學,考了多少分都不是重點。好奇心和熱情,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之源。 為什麼科學啟蒙對孩子來說這麼重要 科學不是數理化! 在大部分人眼裡,科學就是數理化生,是一些非常複雜的方程式和很難理解的概念。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把科學變成了一個個學科。
  • 科學的使命在於發現
    科學與技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技術的使命在於革新,而科學的使命在於發現。一、在自然科學方面:伽利略發現了是地球圍繞太陽轉,而不是太陽圍繞地球轉,於是創立了「日新說」。牛頓發現自然界萬物之間都有引力,於是創立了牛頓力學。
  • 當悟空發現了暗物質,那麼科學與神學到底有什麼區別?
    直到我們看不見,測不到的「暗物質」和「暗能量」被發現,人們才終於了解,原來我們一直堅信的東西,並非牢不可破!我們發現的宇宙真相,可能連1%都不到......浩瀚神秘的星空,探測是無止境的。因此大量的科學支持者和神學支持者爭論不休。有人相信現代科學最終能搞清楚宇宙的真相!也有人相信冥冥之中有「神明」操縱著這一切。這個神,其實並不是只代表宗教中的某個固定的神。
  • 從科學史看古典歸納邏輯發展
    原創 王慧斌 中國社會科學網19世紀是古典歸納邏輯的集大成時期。基於科學實踐反思歸納方法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迅速,其成就包括物理學中電磁感應定律和電磁理論、熱力學能量守恆定律和能量耗散定律的提出,化學中原子論和元素周期表的確立,天文學中海王星的發現,生命科學中進化論、細胞學說、微生物理論的提出等。
  • 每日科學探索: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結界,它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每日科學探索,很高興與大家一起探索宇宙當中的奧秘。今天小編跟大家討論的是: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結界,它是什麼?太陽系當中的彗星很有可能都是來自奧爾特星雲,不過對於奧爾特星雲還有什麼別的秘密?目前來說,對人類是一個盲區,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奧爾特星雲的內部肯定是有非常多的天體的。在太陽系邊緣發現的這一些,似乎就像是再把太陽系保護起來的樣子,會是宇宙自然形成的嗎?有科學家們卻認為這並不是巧合,很有可能會是人為的,難道說是外星文明嗎?那麼又為什麼這麼做呢?
  • 科學是萬能的麼?那科學解釋不了的事算什麼呢?
    首先,無論你是不是有信仰,或者是不是相信宗教,或者科學。這其實都是你的自由。並沒有人要求某個人,你一定要相信什麼。其次,很多人總是要把科學和萬能聯繫起來。如果你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萬能」的思維模式其實是神學的。
  • 冠狀肺炎悶在家,的哥改行研究量子腦科學,重大發現令專家很驚訝
    深度原創文章作者:科學幫君若說有形,那是什麼形狀?君若答無形,好的,問題來了,既然視覺功能是無形的,那為什麼不把其歸為精神功能,或是思維功能裡面去呢?若視覺和精神被分為兩個不同的功能,那麼兩個的嚴格區別是什麼?兩個功能又是怎麼合作的?睜著眼睛可以看見顏色,晚上做夢時,雖然閉上眼睛了也能看見顏色,親們,這兩種顏色有何區別?視覺功能和精神功能都能到底是一個,還是應該分為兩個?
  • 記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的科學家:「高深」費米子背後的「簡單」科學...
    )、兩重簡併的外爾費米子(中)、三重簡併的新型費米子(右)。2015年,他和方辰、戴希、方忠等一起,先理論預言再與實驗團隊合作,首次證實了外爾半金屬砷化鉭家族材料的存在。2016年,他們又進一步「預言」:在一類具有碳化鎢晶體結構的材料中存在三重簡併的電子態。此次《自然》發布的成果從實驗角度證實了一年前三重簡併費米子的預言是正確的。而這兩次實驗觀測的完成者便是物理所的丁洪、錢天團隊。
  • 36氪領讀|直擊本質: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方法
    編者按: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說:「比別人多花兩倍時間思考的人,可以擁有十倍於別人的收入。比別人多花三倍時間思考的人,就能比別人多賺百倍的利潤。」本文選自《直擊本質》,專注於「思考的方法」,書的上半部聚焦於本質思考,對「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三樣東西就是本質?」以及「如何找到本質?」
  • 哲學中的邏輯實證主義與存在主義!科學與人文能否有效融合?
    ,都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並不是事實判斷;而科學是一種事實判斷,它的統一性在於把哲學整合為一種科學的邏輯。邏輯實證主義與存在主義:哲學中的科學主義思潮與人本主義思潮的對峙與融合,表達了人類生命中的一種心聲,即對生命的自我理解的一種深度思考。不同的哲學思想,會有不同的生命思考,雖是一脈相承,但給我們生命的體會卻截然不同。
  • 爭鳴|大量科學發現和邏輯推理在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誤的
    理由和證據如下:一、新的考古(包括以前的一些)不斷有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遺蹟被發現,並且這些文明的不少發明與創造遠遠高於現代文明。比如,在南非發現的28億前年的金屬球,這個年限與人類文明的年限完全對不上號,很多發展與進化論不符合。
  • 追根溯源,粒子物理學中那些偉大的科學成果,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
    她的導師告訴她,如果她遵循了科學的方法,並且對自己的分析結果有信心,那麼她就應該將這個結果分享出來。納拉因說:「我準備了一整套邏輯嚴密的解釋。當我向大家展示我們研究結果的時候,我本以為會遭到一些抵制或批評,但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我記得每個人都對這個結果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