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使命在於發現

2020-10-27 高山疏水

科學與技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技術的使命在於革新,而科學的使命在於發現。

一、在自然科學方面:

伽利略發現了是地球圍繞太陽轉,而不是太陽圍繞地球轉,於是創立了「日新說」。

牛頓發現自然界萬物之間都有引力,於是創立了牛頓力學。

達爾文發現自然界生物之間存在遺傳變異,於是創立了生物進化學說。

愛因斯坦發現自然界光電效應,於是創立了相對論。

沃森和克裡發現了DNA雙邏旋結構,於是創立了分子生物學。

普朗克發現了原子裂變會產生巨大能量,於是創立了高能物理學。

居裡婦夫發現了鐳元素,於是爆發了科學界一場革命。

法拉弟發現了電磁效應,於是創立了交流變電學。

薛丁格發現了物質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量子,於是創立了量子物理、量子生物學。

二、在社會科學方面:

亞當、斯密發現經濟運行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交換的市場可以使國家富裕,於是創立了「國富論」。

李嘉圖發現了勞動創造價值,於是創立了勞動價值學說。

馬克思發現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一一一榨取剩餘價值,於是創立了馬克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發現了物質和意識的內在聯繫,於是創立了辨證唯物主義。

馬克思發現: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於是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

三、在思維科學方面:

古希臘亞裡斯多德,著(工具論),創建了形式邏輯遼思維基礎。

巴甫洛夫發現,思維是人的神經活動,於是創立了巴甫洛夫思維神經說。

馬克思運用辨證法,研究資本主義,創立了辨證邏輯思維。

維納發現人的思維與生物、機器、電子計算機有一定的相似性,可比性,於是創立了控論。

相關焦點

  • 科學的意義在於看見永恆之物
    原標題:科學的意義在於看見永恆之物(評論員隨筆) 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數重新定義千克,說明以科學為代表的人類智力活動,其價值就是用想像力超越現實,透過有形之物凝視無影無蹤而又無所不在的永恆之物 對於經常關注自身體重的人們來說,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胖了,瘦了
  • 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完成科學使命退役
    【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完成科學使命退役】取得發現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精確測量反應堆中微子能譜等重要科學成果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大亞灣實驗)裝置,自2003年開始歷經4年醞釀、4年建設和9年運行,在實現原定科學目標、完成科學使命後,於12日正式退役。
  • 出路在於科學教育
    可是,看了之後,我還是認為,出路在科學教育,在於通過科學教育來提升國民的思維品質。科學教育卻對不是僅僅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科學知識的水平,更重要的在於提高受教育者對科學精神的體會,典型地包含:批判性思維,對實驗事實以及測量的推崇,運用數學來構建和表達世界的理想模型。科學精神具有比科學知識更加一般的意義,但是,要通過學習具體的科學來學習體會。
  •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圓滿完成科學使命 正式退役
    至此,這項自2003年開始,經過4年醞釀、4年建設和9年運行取數的大科學裝置,實現了原定科學目標,完成了科學使命,正式退役。十幾年前,通過對太陽中微子和大氣中微子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中微子有一個神奇的特性,能夠在飛行中從一種類型轉變成另一種,即「中微子振蕩」,這兩位中微子實驗的科學家被授予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2年3月8日,大亞灣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並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測得其振蕩大小為0.092,誤差為0.017,無振蕩的可能性僅為千萬分之一。
  •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更在於科學的運動!千萬別讓盲目毀了自己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更在於科學的運動!有許多人只知道跑步光輝的一面,但是卻不知道有很多人卻因為不科學的跑步而吃盡了苦頭!我們確實提倡生命在於運動,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都去跑步了,但是很多人沒跑幾個月就把身體搞的遍體鱗傷,不是韌帶拉傷,就是肌肉撕裂,不是膝蓋受損就是腳踝扭傷!我覺得生命是在於運動,但是生命更在於科學的運動!
  • 我國第一代中微子實驗裝置完成科學使命正式退役
    歷經4年醞釀、4年建設、9年運行取數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12日完成科學使命、正式退役。大亞灣實驗是我國第一代中微子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中美兩國科研人員合作開展研究,中方承擔全部實驗室建設和一半的探測器研製,美方承擔約一半的探測器研製,還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實驗建設和科學研究。
  • 《共產黨宣言》與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簡稱「兩個必然」)這一結論是基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是客觀規律。同時,「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掌握和運用這個規律,逐步消滅私有制,建立起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新社會。2008年,美國再次爆發影響世界的金融危機。
  • 普朗克衛星承載「新物理學」使命
    科學團隊將普朗克衛星數據和其它天文學觀測的數據進行比較,他們發現了需要進一步分析的幾種偏離現象,「異常現象」也許來源於測量的不確定性、或來源於未曾發現的物理特性。如果異常現象得到了合理解釋,那麼「不可動搖」的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可能受到挑戰,科學團隊相信,未來更加先進的衛星使命和對普朗克衛星數據分析讀將產生「新物理學」研究的主要動力。
  • 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初心 共築使命
    光榮與夢想——中國科學家的「使命」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年科學家論壇第45次、第100次會議執行主席薛其坤說,他的心中有許多「責任」,這些責任是具體而又多維度的。為著這些責任和使命,他樂於整日待在實驗室裡做研究;樂於從大學講臺到小學課堂,為孩子們做科普、講科學;也願意抽出時間去世界各地作學術報告。
  • 一條狗的使命:我的使命,是在輪迴轉生之後,再次尋找到你
    《一條狗的使命》就是講的狗狗和幾個人的羈絆和關係,雖然電影有一些缺點,但這些缺點掩蓋不住故事之中,生命與感情中透露的鮮活和生動。《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開場的表現形式十分有趣,電影通過了旁白的方式來講述狗狗的內心世界。可以看出這時候的狗狗十分調皮,和人們設想中的,電影中的狗狗必然是非常懂事,幫助主角解決各種問題的形象很有出入。
  • 展示航天成果 弘揚科學精神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拍攝擷英
    編者按:8月,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火星1號基地」開拍。電影《火星使命》由中國科學技術館和「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委、市政府協拍,嘉星一族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攝製。
  • 美國發射太空機執行科學使命
    (Courtesy of Boeing)美國X-37B軌道測試飛行器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 Florida)成功發射,執行第六次太空使命。據美國太空軍(U.S.X-37B的使命體現了美國空軍和美國太空軍之間的合作。在上次使命中,X-37B在太空停留時間超過兩年。美國太空軍的太空行動主管約翰·雷蒙德(John Raymond)將軍說,「X-37B團隊是我們國家在太空領域所需要的精煉、靈活和前瞻性的技術開發的又一例證」。他說,「每次發射都代表一個重大的裡程碑和進展」。
  • 言論: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
    「人民軍隊永遠是戰鬥隊,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從代表委員的熱議中,記者感到,習主席反覆強調的這句話,已經融入全軍將士的使命裡,寫在強軍興軍的徵途上。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
  • 理論宣傳生命與使命同行
    原標題:理論宣傳生命與使命同行 近些年來,黨報理論宣傳主線主題更加鮮明,高原上有高峰,鞏固壯大了主流思想輿論陣地。但也還有一些理論文章問題意識不強,從概念到概念,缺乏新鮮的故事,缺少鮮活的話語表達,在網上傳不開。如何讓理論宣傳的生命之樹常青,是理論宣傳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 弘揚革命精神 踐行初心使命——省科學傳播中心黨總支主題黨日活動...
    弘揚革命精神 踐行初心使命——省科學傳播中心黨總支主題黨日活動側記 2020-12-01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心背後《全球使命3》末日求生危機四伏
    全視角第三人稱射擊網遊《全球使命3》末日求生,當你自以為逃出生天將喪屍遠遠甩開的時候,黑夜中的千萬雙眼睛仍舊將你死死盯住,一轉身就會發現它們已經來到了背後!專區>> 禮包>> 下載>>
  • 科學家的時代使命
    在大會閉幕式上,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發表題為《科學的春天》的講話,用飽含詩情的語言宣告:「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那年秋,我進入大連第八中學初中。《科學的春天》作為必背篇目被收錄到中學教材中,但彼時,我年少懵懂,對文章內容一知半解。
  • 關鍵在於儘早發現!
    關鍵在於儘早發現!  早期乳腺癌治癒率達九成以上  在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很高,十個女性就有一個會患上乳腺癌,大家對乳腺癌的大名並不陌生,甚至懼怕乳腺癌的到來。其實,乳腺癌並非如傳聞那麼可怕,乳腺癌的死亡率遠低於肺癌和肝癌,在女性腫瘤發病率中排第一而死亡率卻排到第五。
  • 使命召喚17如何提升下載速度?滿速下載就用海豚加速器
    《使命召喚17:黑色行動冷戰》的預載已經啟動,相信不少玩家都已經加入到下載的行列中來,那麼如何才能提升下載速度,更快地進入遊戲的世界中,建議使用滿速下載的使命召喚17加速器——海豚加速器。
  • 科學到底是什麼再思考——科學不是原創是發現,發現重於邏輯!
    對於科學的認識,培養下一代發現問題的精神,其實是特別重要的事情,而西方給我們的科學定義只講邏輯不講發現,也就是邏輯的前提和公理,背後抹殺了古代中國對人類文明諸多的重大發現。我們前面討論了實踐檢驗真理,而真理怎麼來的?不是原創的,是發現的,發現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