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意義在於看見永恆之物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科學的意義在於看見永恆之物(評論員隨筆)

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數重新定義千克,說明以科學為代表的人類智力活動,其價值就是用想像力超越現實,透過有形之物凝視無影無蹤而又無所不在的永恆之物

對於經常關注自身體重的人們來說,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胖了,瘦了,除了與身材變化有關,可能還來自度量衡「千克」的變化嗎?假如藏在巴黎郊區的國際千克原器落了灰塵,結果每千克變重了,體重顯示的數字也就會變小。這就好比是,國際千克原器落了灰塵,全世界人民都跟著「減肥」。

從明年5月20日開始,這樣僥倖的幻覺也將不復存在了。近日,國際計量局投票決定,標準質量單位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而將使用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這標誌著人類將不再依賴於自然界的實物而是運用自然界的法則來定義千克,正如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所言,「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是科學進步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國際千克原器,這塊從19世紀以來就扮演千克等價物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將成為人類科學發展的一個歷史註腳。

自然界的法則雖不可見,但它「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無始無終,亙古不變。根據愛因斯坦構建的質能方程,通過普朗克常數來精準定義千克,可以讓千克保持高度的穩定性和精確性。對日常生活而言,度量衡的微小變化並不會被察覺,但是在科技發展中,度量衡的穩定性和精確性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上世紀60年代,時間的計量精確到了十億分之一秒,而正是這一更精確的標準,使GPS技術成為可能。對於日益發展的精密製造、醫療製藥、氣候變化研究等精密科學領域來說,把質量的計量單位精確到微克同樣是至關重要的。而運用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可以讓千克比國際千克原器精確至少100萬倍。

除了對科技發展實際的好處,重新定義千克,提供了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用純粹理性世界的法則來定義現實世界,用制約著每一個可能世界的法則來定義我們這個世界的標準單位,這是人類想像力和知識發展對於現實的超越。哲人曾說,劃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觀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留存下來。科學的發展毫無疑問是從經驗開始的,但它的使命不是滿足於現實,而是要實現「想像的飛越」,去觸碰那些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保持不變的法則,在看得見的世界之外抵達看不見的純粹理性。現實之物難免陰晴圓缺、物壯則老,為什麼不能用永恆的法則來定義完美的質量?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數重新定義千克,說明以科學為代表的人類智力活動,其價值就是用想像力超越現實,透過有形之物凝視無影無蹤而又無所不在的永恆之物。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理解的。現在,我們有能力用自己想像出來、被經驗所證明的那些法則和公式,來重新定義千克和我們所處的經驗世界。這也許正是我們作為人類最獨特的地方,讓每個人的心靈都具有建構宇宙的能力,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內在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7日 05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推薦閱讀

中國人來到了太空11月上旬的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展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出徵,去探索太空。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楊利偉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個莊嚴的軍禮。【詳細】

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發布共同宣言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21日在浙江德清縣落幕,大會就共享數字經濟、實現永續發展、建設智慧社會、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議題形成了諸多共識,達成並發布了《莫幹山宣言:同繪空間藍圖,共建美好世界》。【詳細】

相關焦點

  • 變星:存在的意義在於改變
    變化是宇宙永恆的主題。
  • 南哲思享|劉鵬:科學實踐哲學:內涵、根源與意義
    其真正原因就在於, 義大利人並沒有認識到科學的有效性是有條件的, 即需要對農場進行適當的清潔、整理、消毒等工作, 疫苗才會發生效力。在此意義上, 科學的有效性是一種地方性現象, 但只要伴隨著條件性的擴展, 有效性就可以突破地方性而擴展為普遍性的。於是, 地方性、普遍性、有效性在實踐本體論的層面上得以統一。第三, 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
  • 看見並歡迎科學的新春天
    看見並歡迎科學的新春天!科學的魅力,就在於一方面既能夠深刻地推動科學自身的發展,同時另一方面,又能夠進一步被科學自身的發展所推動,從而不斷地逼近真理,並且不斷地向著真、善、美而持續前進!
  • 努力的意義在於成長,在於長遠的人生
    從表面上來看,努力的意義在於從一無所有的人變成了擁有名和利的人,這是比較浮於表面的看法,但是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成長。不過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說,你努力的意義從來都不在於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東西,而在於你自己的內心得到成長,這種成長是無價的,不管多少錢都買不來。這是需要你自己親身經歷、親身體驗之後才能夠悟出來的心靈財富。這種成長很多時候更加有價值、更加有意義。
  • 永恆的《放射性物質》,永恆的居裡夫人
    皮埃爾·居裡對降靈會頗感興趣,但始終堅持科學至上的居裡夫人對此活動十分不屑,她認為把一種新元素用在愚昧無知的迷信活動上是對科學,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褻瀆。皮埃爾去世之後,居裡夫人因與保羅·朗之萬的曖昧被推上風口浪尖,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壓力讓她不堪重負。她思念去世的丈夫,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碰撞掙扎後,她發現除孩子外,她與丈夫的聯繫只剩下鐳,而能把丈夫和鐳聯繫在一起的只有降靈會。為愛她暫時放下自己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到降靈會的聚會地點,為夫招魂。
  • 我們的時間是短暫的,永恆卻很長...
    我們短暫的生命會被耶穌永恆的喜樂所取代。每當我們從鏡中看到新的皺紋或稀疏的頭髮時,我們應該用興奮的聲音對自己說:「我的救恩更近了!」然而,死亡的臨近也應該將我們從昏昏欲睡、夢遊式的生活方式中喚醒。它應該提醒我們,永恆之光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閃耀,為它們注入永恆和目標!
  • 永恆之城,羅馬,體會生命的永恆
    羅馬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此羅馬人驕傲地稱它為「永恆之城」。市內的廣場也是祭神的地方,西面有大教堂,北側是供奉朱庇主神和天后朱諾、智慧之神彌涅樂瓦的神殿。梵蒂岡博物館羅馬的古遺蹟之多,且大多數保存完整,使得世人能看見和觸摸到古代遺蹟,更能夠在古代遺蹟中觀看古人的比賽
  • 南哲思享|張榮:奧古斯丁對古典自然法的改造及其意義
    研究自然法概念不僅對理解西方宗教、道德和政治法律思想的演變有重要意義,對理解西方哲學本身也有非同尋常的價值。奧古斯丁雖沒有成熟的自然法理論,但他對永恆法與世俗法的區分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區分不僅對古典自然法思想是一次革命性轉換,更對託馬斯自然法思想的形成有奠基之功。
  • 世界最逆天的4大文物,一件非地球之物,圖3疑似遠古「手機」!
    所謂的文物就是人類歷史上具有意義的,而且不可再生的遺物。在世界諸多國家中,以四大文明故宮及其周圍國家的文物為最。就拿我國來說,僅故宮收藏的文物就高達180萬件,埋藏於地下等待考古出土的更是數不勝數。要說世界上最「逆天」的文物,這很難評選,但根據知名度、藝術價值以及背後的「黑科技」含量,非這4件莫屬,其中一件來非地球之物。
  • 試論儒家藝術理論的普遍意義與永恆價值
    儒家的藝術思想、藝術理論,具有普遍的意義和永恆的價值。特別是與西方近代以來割裂藝術與人生關係的自律論藝術觀相比,儒家所倡導的禮樂和合、依仁遊藝的藝術人生化、人生藝術化的思想,更突顯其非常寶貴的人類普遍意義與永恆價值。
  • 存在就是永恆,探究宇宙的秘密,科學帶你破解生與死的迷思
    而這恐怕只有科學才能解答。雖然生與死的迷思只有科學才能夠最終給出正確答案,但是早在科學沒有誕生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思考生與死的問題了。這種思考的最高境界莫過於停留在哲學層面上的。當然,就今天來看,哲學實際上也是一種類型的科學。
  • 科學祛魅與人生意義的悖論
    這是兩個完全異質的問題……科學家給出自己的價值評判之時, 就是他對事實的充分理解終結之時」[1](P37-38)。相比之下,科學認知有別於這類非科學認知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它要求研究主體將自己的認知需要與非認知需要嚴格分離開來, 純粹基於認知需要如其所是地描述事實真相,不可摻雜任何非認知維度上的興趣或利益。
  • 我的世界:帶釉陶瓷小建築,火焰燃料,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永恆之火
    烤肉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的喜歡吃,圖中的這款烤肉是不是非常大呢,保證玩家們能夠吃到飽,烤肉烤肉當然是需要火才能夠烤了,所以就有了第二個橫著的正在烤的烤肉,玩家們最好使用地獄巖當做火焰的染料,因為在地獄巖上燃燒的火焰能夠永遠不會滅,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永恆之火,簡直就是居家旅行玩家必備啊。
  • 科學的意義之二
    科學探索的目的是揭示與還原客觀事物的真象與本來面目。所以科學講發現,而技術論發明。客觀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他本來就是那樣,並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以我們主觀的偏見而改變。 所謂的客觀包含下述幾層意思?
  • 吳國盛:科學精神的起源(之二)-清華大學新聞網
    科學精神的起源(之二) 吳國盛理性為自己立法一種超功利的,也就是說斬斷它的經驗來源的科學,如何構建起來呢?這是我們要講的希臘科學的第二個特點。希臘科學是一種我們稱之為內在性的學問。什麼叫內在性學問呢?我們的任何經驗之事、歸納之事都是有限度的,都是相對的、可錯的。比如我問,外面天氣怎麼樣?現在天氣不怎麼樣,可是也許風颳過來以後天氣還不錯。所以關於外面天氣的陳述就不能是準確、確定、永恆的東西——我問外面出太陽還是下雨,你說很可能出太陽,只是暫時對的,你說下雨也可能暫時是對的。那麼知識應該怎麼構建呢?任何關於外面天氣的陳述在希臘人看來都不是知識,只是意見。
  • 世界真的有永恆嗎?不要墮入永恆的執著,佛家告訴你為什麼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哲學家,他們認識理解人生的角度倒是在求真的,不是在追求永恆的。所以現在的科學都是基於哲學而繁衍出來的,而基於哲學繁衍出來的科學,因為哲學是對宗教的洞察的時候,宗教在哲學面前有點像被透過X光看到的人一樣,基本上沒穿衣服,那是赤裸裸的。所以現在被科學精神培養的一代,對宗教沒有敬畏之心,問題是在這裡。為什麼很多人對宗教沒有信心?是我們的科學源於哲學。
  • 「看見」系列之三:化學鍵長什麼樣
    化學鍵(chemical bond)是純淨物分子內或晶體內相鄰兩個或多個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統稱。使離子相結合或原子相結合的作用力通稱為化學鍵。1、離子鍵:是通過原子間電子轉移,形成正負離子,由靜電作用形成的。
  • 水星乃不祥之物?中國古代早有記載,看到它等於看見了災難
    也就是說,看見水星就等於看見了災難!《晉書》中就曾記載了水星的身份以及象徵意義,古人把它當成昏星,它是殺戮的象徵,是極其不祥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由於古代人的科技並不發達,知識也淺薄,不懂得水星的運轉軌跡,因此斷定,但凡罕見,即為不祥。
  • 什麼才是真正永恆的存在,易經的恆卦揭秘了答案,直擊人心!
    我們觀恆的甲文和金文,皆是為從月的形狀,然月有陰晴圓缺,本無恆象,而在中間上下加了兩個橫,則表示其處於天地之間,雖有圓缺變化但是終將會長久,故恆字原意是表示一種動態的連續性的或者永恆性的,它與靜止不動的靜態持續和永恆是不同的。坐地日行八百裡,人無時無刻不在行走,行走在人生旅途,行走在成功的路上,行是永恆的,絕對的;停止是暫時的,相對的,故而本卦以恆來命名。
  • 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生活的意義在於奮鬥(哲思好文)
    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生的終極之問。其實,只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存在,每一種生活也都是有意義的體驗。特別是人的生命,由於智力的支持、反思的習慣和自我更新、自我成長的能力,一旦經過切實的努力,人人都會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