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學的意義在於看見永恆之物(評論員隨筆)
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數重新定義千克,說明以科學為代表的人類智力活動,其價值就是用想像力超越現實,透過有形之物凝視無影無蹤而又無所不在的永恆之物
對於經常關注自身體重的人們來說,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胖了,瘦了,除了與身材變化有關,可能還來自度量衡「千克」的變化嗎?假如藏在巴黎郊區的國際千克原器落了灰塵,結果每千克變重了,體重顯示的數字也就會變小。這就好比是,國際千克原器落了灰塵,全世界人民都跟著「減肥」。
從明年5月20日開始,這樣僥倖的幻覺也將不復存在了。近日,國際計量局投票決定,標準質量單位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而將使用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這標誌著人類將不再依賴於自然界的實物而是運用自然界的法則來定義千克,正如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所言,「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是科學進步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國際千克原器,這塊從19世紀以來就扮演千克等價物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將成為人類科學發展的一個歷史註腳。
自然界的法則雖不可見,但它「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無始無終,亙古不變。根據愛因斯坦構建的質能方程,通過普朗克常數來精準定義千克,可以讓千克保持高度的穩定性和精確性。對日常生活而言,度量衡的微小變化並不會被察覺,但是在科技發展中,度量衡的穩定性和精確性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上世紀60年代,時間的計量精確到了十億分之一秒,而正是這一更精確的標準,使GPS技術成為可能。對於日益發展的精密製造、醫療製藥、氣候變化研究等精密科學領域來說,把質量的計量單位精確到微克同樣是至關重要的。而運用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可以讓千克比國際千克原器精確至少100萬倍。
除了對科技發展實際的好處,重新定義千克,提供了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用純粹理性世界的法則來定義現實世界,用制約著每一個可能世界的法則來定義我們這個世界的標準單位,這是人類想像力和知識發展對於現實的超越。哲人曾說,劃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觀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留存下來。科學的發展毫無疑問是從經驗開始的,但它的使命不是滿足於現實,而是要實現「想像的飛越」,去觸碰那些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保持不變的法則,在看得見的世界之外抵達看不見的純粹理性。現實之物難免陰晴圓缺、物壯則老,為什麼不能用永恆的法則來定義完美的質量?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數重新定義千克,說明以科學為代表的人類智力活動,其價值就是用想像力超越現實,透過有形之物凝視無影無蹤而又無所不在的永恆之物。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理解的。現在,我們有能力用自己想像出來、被經驗所證明的那些法則和公式,來重新定義千克和我們所處的經驗世界。這也許正是我們作為人類最獨特的地方,讓每個人的心靈都具有建構宇宙的能力,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內在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7日 05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中國人來到了太空11月上旬的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展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出徵,去探索太空。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楊利偉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個莊嚴的軍禮。【詳細】
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發布共同宣言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21日在浙江德清縣落幕,大會就共享數字經濟、實現永續發展、建設智慧社會、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議題形成了諸多共識,達成並發布了《莫幹山宣言:同繪空間藍圖,共建美好世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