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屈原
若干若干年前,用自己生命在中華民族絢爛文化中留下濃重一筆的屈原曾作《天問》,屈原以《離騷》傳世,單看《天問》一文,他應該也算得上是一個科學家。
歐陽鋒心中一寒,側頭苦苦思索,但腦中混亂一團,愈要追尋自己是誰,愈是想不明白。須知智力超異之人,有時獨自瞑思,常會想到:「我是誰?我在生前是甚麼?死後又是甚麼?」等等疑問。古來哲人,常致以此自苦。歐陽鋒才智卓絕,這些疑問有時亦曾在腦海之中一閃而過,此時連鬥三大高手而獲勝,而全身經脈忽順忽逆,心中忽喜忽怒,驀地裡聽黃蓉這般說,不禁四顧茫然,喃喃道:「我,我是誰?我在哪裡?我怎麼了?」
對宇宙的探索和思考,對人的思考,其實自古至今,無論在現實生活還是從文學作品中,都沒有停止過。
大概十年前,我在腦海中臆想過一個概念,就是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的區別,以及他們會如何影響和作用於今後科學的發展。
中華民族三百年以來的積弱迫使我們拼命向西方學習,而西方思維確實建立其了近現代的科學體系,他們對我們現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力應該遠遠超過了我們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我們現在的強調的「講科學」已經是偏向採取西方思維。
我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關於科學,我們似乎要越走越偏,比照金庸先生的文章,東方思維(這裡其實主要還是說中國式思維)是全真派的內功心法,而西方思維則類似鳩摩智偷學的少林七十二絕技。灰衣僧勸解鳩摩智,你只知七十二絕技,卻不知需要佛法化解,否則自噬其身。
東方思維強調的是悟、是想;
西方思維強調的是證、是邏輯;
簡言之,西方思維是線性的,而東方思維是網狀的。
西方思維更側重微觀,東方思維更側重宏觀。
西方思維強調因果的必然,而東方思維強調的是多因多果,多因一果,多果一因,互為因果,所以體現出「不可知論」的特點。
兩種思維碰撞的典型,不說可能你們也能想到——中西醫。
西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短時間有效;中醫強調表裡,標本兼治。
但是使用西方思維去解釋中醫,就麻煩了,什麼道理,說不清楚,反正就是有效。
都說西醫西藥更科學,尤其是臨床試驗如何如何?我並不反對西醫西藥,但是我只有一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存在可能在一定時間或增加其他變量以後,藥品的副作用會被發現,那麼這個時候再說藥品曾經經過嚴格、科學的實驗是否正確?
中醫自然也有中醫的問題,尤其是附會的地方太多,凡事強調古籍、經典、古方,非要和五行掛鈎,人類的智慧是會發展的,如果永遠是老祖宗說得對,那麼人是不是越活越退化了,最終把中醫宣傳成「玄學」,適得其反。
對於西方思維存在的弊端,我只舉一個例子——溫室效應。
客觀事實是:地球大氣層溫度升高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我們最常看到的、基本上算得上是官方的解釋是:由於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了溫室效應,所以地球大氣層溫度升高;
但是根據常識,我們知道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那麼為什麼不是由於地球溫度升高,造成地球表面的水(含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呢?
這兩個現象是A導致B還是B導致A,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導致了AB?
人類、科學家們為什麼那麼篤信自己的邏輯?
對於宇宙的起源,現在比較公認的是大爆炸學說,我查了一下資料,這是90年前提出來的。
但是中國古人怎麼說的?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如果你把上面的神話傳說想像成對宇宙大爆炸的記載或描述,是不是覺得非常奇妙?
誰能說想像的東西就沒有道理?
西方有諾亞方舟的故事,而中國的神話故事裡同樣記載了大洪水和人類的逃亡,這是巧合麼?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人類經受過若干劫難,無法留下文字記載,若干若干年以後,說起當初宇宙大爆炸,人類是不是會對後代說:當初宇宙混沌一片……然後有了人……然後有了洪水……
自從人類進入太空以來,就從來沒有放棄對外星生命的探索,而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水,看看星體上是否有水或者水的痕跡。
可是是否有科學家解釋過,為什麼是水?為什麼非要是水?
難道僅僅因為——地球上的水是生命之源?
現在地球上的生命體系主要是碳氫氧三種元素構成的,氧氣、二氧化碳、水構成了最重要的代謝循環,所以找水、找氧氣似乎沒有問題。
但是,誰說外星生命不會是碳氫氮體系構成的,它們的生命之源是液氨?或者是矽氫氧體系……
再看看國外的科幻電影,所有的外星人都有著地球生命的影子,為什麼它們有四肢、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要麼長得像人,要麼長得像蟲子,要麼長得像海洋生物。
《星球大戰》我初看時覺得非常了不起,在幾十年前能做出那樣的效果,但是我終究還是失望,武器永遠還是槍的樣子,並沒有根本變化。
想想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鳩國師的火焰刀,中國人的想像力是不是很了不起?
所以注重邏輯、尤其是注重已知的東西限制住了西方思維的發展,今後的科學必須站在未知的角度,一個更高的層面,通過想像和推演逼近真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方面,東方思維其實是有優勢的。
前幾年分形幾何很流行,我當時突然就想到「天人合一」四個字上來了,一個人就是一個宇宙,這是不是分形幾何的描述方式?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是不是分形幾何的描述方式?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佔的體積比和重量比與太陽在太陽系中所佔的體積比和重量比類似,這是不是分形幾何的表述方式?
設想一下太陽系是某個體系的一個原子,我們體內的某個原子是另外一個體系的太陽系……
學化學必然要說到電子云,學量子物理必然要說到測不準原理,你拿手機拍攝照片,拍糊了,是物體動了,還是你手抖了,還是都動了?所以為什麼認定是核外電子不規則運動,而不是你拍攝的器材在動?如果你站在原子核上拍攝那個電子(此處以氫原子為例),你看到的是亂轉的電子,還是如同在地球上看見了月亮?
牛頓的三大定律和愛因斯塔的相對論都是對科學的步步逼近和修正,內在的根本原因是觀察的尺度變了、手段也變了。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有感覺,產生了愛情,這裡面的「科學」原理在哪裡?如果有某種我們看不見的粒子或者信息流在起作用,是不是就能解釋了?
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靈魂,有沒有所謂的前世今生,會不會保存相關的記憶?如果不會,那麼眾多佛教的公案故事從哪裡來,咱們每個人是不是都曾碰到過「似曾相識」的陌生人?我這麼說是不是很「唯心」?假如前世今生只是不同的ID登錄不同伺服器,而靈魂和相關的記憶是雲存儲的記錄,會不會覺得細思恐極?所謂的神是不同區域伺服器的管理員……
看過一篇報導,說數千萬年後人類看到的星空與現在大不同,我當時冷冷一笑,憑什麼認為人類還能存在數千萬年,有人勸我不要這麼悲觀,我就問他:人類能讓原子彈爆炸,但是能讓爆炸後的狀況復原麼?
是汽車加速的時間短,還是復原剎車的時間短?科學發展也是如此,越來越快、越來越快,一旦跑偏,往往來不及糾正,那時候很可能就是人類滅亡的時刻,武俠小說裡的走火入魔,說得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曾仕強曾經點評四大發明的火藥,說有人說西方人把火藥做成了槍炮,但是中國人卻拿火藥做了煙花,為什麼認為做成槍炮就是對的呢?
現在的大數據、雲計算其實模式更接近東方思維,多維度的認識問題、逼近真相,在相鄰數據節點之間,又體現出西方思維的特點,所以今後科學的發展恐怕要很大程度上依賴大數據,將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結合起來,或許是更好的出路。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跳出現有的觀察尺度展開想像或許能更接近真相(雖然你沒法證明)。
對於我們分析檢測人員而言,我們的工作實質其實就是——逼近真相、走近科學。
整理一下我的幾個猜想:
1.科學家對溫室效應的看法有可能是錯的;
2.人類會在較短時間內滅絕,原因是科技發展突然進入一個無法逆轉的誤區;
3.存在外星生命,有比我們高級的,也有比我們低級的,但是它們生存不依賴於氧氣和水;
4.粒子無限可分;
5.存在某種信息流;
6.宇宙由類似分形幾何的原理構造而成;
7.中醫最終被證明有效;
8.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被證明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