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 | ​進入停泊軌道 開始科學探測

2021-02-28 航科融媒

       2021年2月24日,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 『天問一號』 再傳喜訊。

2021年2月24日6時29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千米、遠火點5.9萬千米、周期兩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

2月24日,探測器經過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天問一號相當「忙碌」。2月10日,探測器抵達火星軌道,成為中國首顆人造火星衛星;2月12日,天問一號火星捕獲過程影像公開,從距離地球1.9億公裡之外傳回新春的祝福;2月15日,天問一號成功實施捕獲軌道遠火點平面機動,完成「側手翻」。

2月15日,天問一號進行遠火點平面機動,探測器的飛行從繞著火星赤道變成繞著火星南北極

進入停泊軌道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此運行約3個月,環繞器7臺載荷將全部開機,開始科學探測,並為擇機著陸火星做好準備。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經過長途飛行後,如何及時制動並最終被火星捕獲,是任務中風險最高、難度最大的環節之一,直接關係到探測任務的成敗。

捕獲過程難在哪兒?探測器抵達火星軌道附近時,距離火星只有400公裡,但相對火星的速度卻高達4至5公裡每秒。因此,探測器必須點火制動、及時「剎車」。否則,如果制動時間過長、剎車踩早了,探測器就會一頭撞向火星;如果時間過短、晚踩剎車,探測器就會因速度過快而飛離火星,無法進入環繞軌道。

在此過程中,探測器能夠被火星引力捕獲的機會僅有一次,「窗口期」更是只有半個小時。要想實現完美捕獲,天問一號不僅要靠地面的指令,更要在關鍵時刻依靠自己的「智慧」進行決斷。

專家表示,為了精確把控發動機的開關時機,環繞器在近火捕獲前需要由地面對其進行精確的無線電測定軌。除了無線電通信導航外,天問一號還首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作為備份導航工具,通過探測器上的一雙「眼睛」實時觀測環繞器和火星的精確位置。地麵團隊可藉此更直觀地確認飛行軌道和姿態,計算圖像中火星的幾何中心和視半徑。天問一號可以通過最優估計算法自主獲取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依靠可靠的捕獲策略,確保進入環火軌道。

據了解,這是中國首次在行星際轉移飛行過程中應用光學自主導航技術,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並在軌驗證火星光學自主導航技術的國家。

此外,在制動過程中,環繞器需要在自身出現突發狀況時自主完成相應處理,以最大限度保證火星捕獲成功。為了解決超遠距離通信問題,火星環繞器還裝備了測控數傳一體化系統,實現了系統重量輕、通信效率高、通信鏈路可靠的目標。

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視頻源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公眾號予以處理

相關焦點

  • VLBI測軌分系統助力「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護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始了為期6個多月的奔火之旅。8月2日7時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火星。自發射之日起至8月2日止,VLBI測軌分系統已連續執行了10天的VLBI實時測定軌任務,跟蹤「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常,系統穩定,準實時向北京發送時延、時延率和測角數據,實時性滿足任務要求。VLBI時延和時延率測量精度均優於工程任務指標。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8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員在現場工作「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星探測有多難?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成功發射只是開始。接下來,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的漫漫徵途。目前,人類火星探測的成功率只有50%左右。在飛往火星的路上,無數挑戰正在等著我們。天問一號是否能順利抵達火星?我們期待,我們等待。7個月,這是一趟漫長又艱難的旅程。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未有過的。
  • VLBI測軌分系統助「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天問一號」任務VLBI中心部分參試人員。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供圖「天問一號」任務VLBI中心部分參試人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2日電 (申海 鄭瑩瑩)8月2日7時0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 從地球到火星,「天問一號」將會經歷些什麼?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模擬圖(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提供)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
  • 今天,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開始火星徵途。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主要包括6個飛行階段:發射段、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火星停泊段、離軌著陸段和科學探測段。目前,天問一號處於地火轉移段,需要大約6.5個月的時間。
  • 天問一號,「大鵬展翅」飛奔火星,一文讀懂霍曼轉移軌道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在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北海岸文昌發射場搭載「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約36分鐘後進入預定的「地火」軌道,邁出了探測火星的第一步。由於探測火星任務成功率低,大約只有43%左右,所以中國首次「探火任務」都經過精密計算,確保「探火任務」萬無一失。而「天問一號」的航行軌道也早就讓科學家計算好了,這就是「霍曼軌道」。看看下圖,「天問一號」飛向火星的軌道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在地球上空繞了大半圈才進入太空。
  •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
  • 乘風破浪的「天問一號」
    ,航天專家即開始謀劃我國深空探測後續發展。進入艙完成火星進入、下降和著陸任務,火星車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在著陸區開展巡視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工程目標為: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EDL)、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
  • 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火星軌道開春晚 天問一號過大年
    ——屈原《天問》 去年7月23日,由中國自主發射的天問一號開啟了向火星進發的漫漫旅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三部分:火星環繞、表面降落、以及巡視探測。第一次發射就包括這麼多內容,挑戰難度之大,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一號同學的情況如何啦?
  • 【雙語】天問一號遠火點平面軌道調整完成!
    2月15日17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捕獲軌道遠火點平面機動。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據新華社報導,長徵五號火箭已經進行了幾次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發射升空標誌著火箭的操作性的首次亮相。火箭預計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這也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天問一號是雄心勃勃的,計劃一次性在任務中完成繞軌飛行,著陸和探測,並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獲取科學探測數據。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當「天問一號」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後,探測器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環繞器則進行升軌控制,進入中繼通信軌道,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進入火星大氣,通過傘降和反推發動機的減速方式,軟著陸於火星表面。火星車從著陸平臺上分離以後,就可以在火星表面開展工作了。
  •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有多難?西瓜視頻揭秘決定成敗的七分鐘
    天問一號是我國計劃在今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執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今後我國其他行星探測任務都將用天問系列來命名,長徵五號,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帶著火星探測器升空,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今天我就來說說到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難在哪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但這僅僅是中國深空探測的開始!
    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深空天線也可能將在「天問1號」的歷程中進行一些關鍵操作,比如軌跡改變機動和抵達火星。1、到達和著陸就像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今年夏天發射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一樣,「天問一號」將在明年2月初抵達火星。然而,重約240公斤、由太陽能驅動的「天問一號」在何時著陸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