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問一號的一些思考。

2020-08-19 明學23

實際上在宇宙空間。由於存在恆星與行星的引力場作用。物體在運動的方向不可能與引力場加速度的方向一致。所以,物體在引力場空間的運動都是曲線運動。嚴格意義上說,莫不如此。

回到天問一號的問題。先從最基本的運行軌道說起。假設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則物體的這種運動狀態將永遠持續下去。就好比月亮繞地球運行,行星繞太陽運行。 物體以橢圓軌道繞行也是如此。但勻速圓周運行軌道與橢圓軌道運行的機制不一樣。我們知道當力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不對系統做功。橢圓軌道運行時並不滿足這個條件。橢圓軌道運行時物體的速度有一個加速過程,也有一個減速過程。具體的決定力與速度的角度。我們矢徑與速度角度關係來做說明。以矢徑為基礎順時針旋轉。當矢徑與速度的角度為0°至90°以及270°至360°範圍。物體的動能減少。即速度減少。90°至270°範圍。物體的動能增加。即速度增加。所以所謂的彈弓效應。是有條件的。他要求矢徑與速度滿足一定的關係。在這裡用矢徑而不是引力這是為了描述問題的方便。你也可以用引力與速度的關係來做說明。因為矢徑與引力方向始終相反。

回到正題:我們如何發射火星探測器。首先必須掙脫地球的引力。這速度必須大到超過第二宇宙速度。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的軌道是一個拋物線的軌道。這個拋物線的軌道也是探測器繞太陽做橢圓繞行軌道的一部分。等探測器與火星相匯時,看這起繞太陽運行的速度方向與大小。應該大致與火星繞太陽運行的速度的大小與方向一致。 然後才能考慮怎樣使探測器成為以圓或者橢圓軌道繞火星運動。此時探測器的運動速度的大小與方向極其重要。具體怎樣?先前必須有大量的理論計算。當然在這裡肯定還是有沉餘量。除了理論計算,對探測器的通訊控制。調姿等也是非常大的考驗。祝天問一號好運。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但一些國家的反應很耐人尋味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於7月23日12:41成功發射,預計明年到達火星。現已成功進入預定的飛行軌道,這意味著「天問一號」已正式涉足。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許多國家航天局向中國的航天成就發出了賀電。
  • 關於「天問一號」的疑問和誤區,都在這裡了-虎嗅網
    拍攝:Tea-tia這樣的時候,想必關於天問一號的科普是全網鋪天蓋地目不暇接,嗨,這時候講太細了反而不太能get到重點,所以這期的目標就是儘量簡單地讓大家一文了解關於天問一號的整體情況吧。一、天問一號包括哪些?
  • 關於天問一號的疑問和誤區都在這裡了
    拍攝:Tea-tia這樣的時候,想必關於天問一號的科普是全網鋪天蓋地目不暇接。考慮到這時候講太細了反而不太能get到重點,所以這期的目標就儘量簡單地讓大家一文了解關於天問一號的整體情況吧。01 天問一號包括哪些?
  • 從「天問一號」飛向火星說起
    據國家航天局官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近七個月的長途跋涉,預計在2021年的2月中旬至2月下旬進行繞火星運行的探測工作,然後擇機進行登陸火星,然後在2021年4月23日左右著陸火星。著陸後將釋放一臺火星車,進行為期3個月的火星表面探索工作。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但也有一些人,對於我們的成功,流露出一種很「酸」的態度…從境外社交媒體「推特」來看,目前正在拼命「酸」中國「天問一號」的,主要是來自印度的一些網民。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但也有一些人,對於我們的成功,流露出一種很「酸」的態度…從境外社交媒體「推特」來看,目前正在拼命「酸」中國「天問一號」的,主要是來自印度的一些網民。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還有一些印度網民,因印度曾成功向火星發射過一個小型探測器,居然寫出了中國探索火星是在「抄襲印度」這樣既無知又自大的言論。
  • 關於「天問一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天問一號」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並且任務重點比美國的好奇號更進一步,重點包括發現當前和以前的火星生命,以及行星的表面和環境,是人類航空史上史無前例的壯舉,做到一次發射就超越到火星探測任務第一的位置。天問一號的取名來自於屈原長詩「天問」,該詩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天文方面三十問,地理方面四十二問,歷史方面多達九十五問,可謂包羅萬象。
  • 今天,「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關於火星探測,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後,一些國家心態崩了,印網民:技術都是偷來的
    作為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於7月23日12點41分成功發射升空,目前已順利進入預定的飛行軌道,這意味著「天問一號」正式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對於我國航天取得的成就,多國航天機構紛紛發來賀電。但與此同時,一些大國的心態也隨之崩了。
  •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代號:Tianwen 1[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2]。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3],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成功升空,計劃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
  • 關於「天問一號」的所有知識,都在這裡了
    近期,我國將用「長徵五號」大型運載火箭發射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舉世矚目。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即一次完成「繞著巡」。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天問一號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正在測試   在行星探測方面,截至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踢翻了一些英國網民的醋罈子,看看他們怎麼說
    近日,正在執行火星任務的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公裡外的深空向地球傳回了首張地球與月球照片,照片中「藍星」地球已見不到它的藍,只能看見發光的半球輪廓,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進入地火轉移軌道,等待合適的時機衝向火星。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8月2日7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牛頓,力學單位)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自7月23日成功發射,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230個小時,距地球300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火星暢想-「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文化時代」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向設計製造和發射的科學家們致敬!名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第次: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任務:開啟中國對火星的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將要著陸在哪裡?
    #宇宙生活指南#2020年7月23日下午,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奔赴火星。之後,天問一號將在路上花費大約6個半月時間,最終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先環繞火星運行2-3個月,再擇機釋放帶著火星車的著陸巡視組合體。前情提要:
  • 天問一號「滿月」了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記者8月23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自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以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嚴密測控之下,探測器已安全運行一個月,各項工作均按計劃組織展開。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成臺灣的驕傲了……
    24日,臺灣《自由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天問一號」的報導,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科技新聞裡,臺媒居然靠一張圖片,把新聞聯繫到「臺灣」身上。圖片截取自臺灣《自由時報》這篇名為《中國長徵5號火箭升空,官方罕見釋出「TW-1」照片》的報導提到,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一張照片,圖中,科研人員列隊組成「TW-1」的字樣。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