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問天

2020-07-24 光明網

昨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新華社發

昨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第一步

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繞、著、巡」

多樣載荷:將為火星拍下來自中國的「定妝照」

4億公裡:超遠距離深空通信

自主管理:探測火星需要會思考的「大腦」

23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仰望星空,以《天問》提出177個問題,闡發對宇宙萬物的理性哲思。

2300多年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厚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體現著跨越兩千多年的不懈求索。

天問

□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

A08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問火星,深空機動助力跑,向天叩問不曾歇
    」問火。「天問」出自屈原的《離騷》,「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正代表著我國從古至今對太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這次「天問」在雙節出徵,帶著舉國人民的祝福奔向太空。以火星作為終點站,問候廣袤太空,「天問」這次徵程有著重要意義。「天問一號」在10月1日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奔向太空,它帶著「在深空進行機動來實現脫離地球軌跡,向火星靠攏」的任務,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提供節點性關鍵支撐。
  • 「天問一號」可問人?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一幫年輕的面孔笑逐顏開!理想,向火星出發,向深宇出發!這使我想起了屈原的《天問》。150餘問,問盡宇宙未解之謎,問盡世態炎涼、世事滄桑。「圜則九重,熟營度之?惟玆何功,熟初作之?」是啊!茫茫宇宙,浩渺無垠。
  • 七律·天問一號
    一號天問向空升,探測火星向宇徵;圍繞木星當皎月,火家作客露寒營;迢迢蒼昊秘文探,浩浩銀河熒路行;宇宙空間知太白,攬天星空久生情。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天問一號」,究竟要問什麼?
    科技日報 於紫月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用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了我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是我國邁向比月球更遠的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舉國關注。那麼,「天問一號」究竟問什麼?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從火箭發射開始,「天問一號」面臨哪些挑戰?探測任務的火星著陸點在哪裡?環繞大概會持續多長時間?對此,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進行了解答。問題1問:從火箭發射開始,面臨哪些挑戰,我們會用什麼方法應對?
  • 「天問一號」:欲問哪些火星之秘?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天問一號」是我國邁向比月球更遠的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舉國關注。那麼,「天問一號」究竟問什麼?未知 人類探索永恆話題除了實現火星制動捕獲、探測器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工程目標外,「天問一號」還肩負著很多科學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號
    天問一號是中國正在進行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於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是中國自主發射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
  • 赴九天,問蒼穹!天問一號飛行破3億千米,計劃明年2月火星捕獲
    "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  截止11月17日,"天問一號"已經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等飛控工作。11月初,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的多個分系統完成首次在軌自檢,結果正常。
  • 赴九天,問蒼穹!"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破3億千米,計劃明年2月實施火星捕獲
    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國家航天局介紹,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天問》,中國遠古先民的宇宙暢想
    &34;,名字來自先秦古籍《天問》。《天問》,是最早記載我國上古先民思索宇宙、自然、社會等奧秘和規律規律的歷史文獻。全篇三百七十四句,有一百七十二問;現收於屈原的《楚辭》,排在《離騷》《九歌》之後,為第三篇。
  • 天問一號到底要問什麼?探火路上它將如何「乘風破浪」?
    天問一號搭載的著陸器和巡視器 (圖片來源:CNSA)事實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天問行星探測計劃的第一個任務單元,目標是探測火星表面物質成分、火星磁場及宇宙輻射環境、著陸區附近是否存在水冰、火星的氣候,以及對探測區域內的火星表面進行拍照,從而為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火星演化提供
  • 天問一號到底要問什麼?探火路上它將如何「乘風破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圖片來源:CNSA)天問一號搭載的著陸器和巡視器(圖片來源:CNSA)事實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天問行星探測計劃的第一個任務單元,目標是探測火星表面物質成分、火星磁場及宇宙輻射環境、著陸區附近是否存在水冰、火星的氣候,以及對探測區域內的火星表面進行拍照,從而為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火星演化提供「新鮮的」、「一手的
  • 在軌飛行60天!天問一號現在幹嘛呢?
    作者:甘曉 楊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0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
  • 「天問」歷經千年終成真,火星之謎將由中華民族揭開
    「天問」者,乃屈原向天之所問也,綜其內容,是詩人屈原在2000多年前關於宇宙、天地、神怪、歷史、人生之自問自答。當時正值戰國末期,天下大亂,百姓疾苦,屈原有感於內心的困惑,嘆世事無常,進而迸發出各種疑問,上至宇宙起源,下至人生困惑,並且,極為巧妙的是,文章中的問即是答,問中已寓答矣。
  • 「劍來」文聖以《天倫》擊敗屈老夫子的《天問》
    《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屈原《天問》的篇幅僅次於《離騷》,全詩95節,172問,374句,1565字。 關於《天問》的創作,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曰:「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旻旻,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偉譎詭,及古聖賢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乃成《天問》。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屈原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這與航天科學家們對星際的探索精神非常契合。
  • 火星探測,問「星」還是問「心」?
    問天,問星還是問心?今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源於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這個名字恰到好處,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火星為「熒惑星」---發光使人疑惑的星星。
  • 科技知識:「天問一號」火星測探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為什麼叫天問?有詩言: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此詩為屈原所作,內容包羅萬象,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內容奇絕,故命名為《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