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知識:「天問一號」火星測探器

2020-11-04 海南事業單位考試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為什麼叫天問?有詩言: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此詩為屈原所作,內容包羅萬象,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內容奇絕,故命名為《天問》。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這個世界同樣充滿了疑問,我們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無窮盡的譜寫新時代的天問,因此,也把這次的火星探測器命名為天問。

天問一號的問是問什麼?問地球的過去,問地球的未來。我們要從火星找到地球的答案。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較近的行星。例如,火星的一天約為24.6小時,與地球十分接近;火星自轉軸與公轉軌道面傾角約為65°,所以存在四季變化,這也和地球相似;火星大氣很稀薄,以二氧化碳為主,壓力大約只有地球的1%;雖然火星表面溫度平均僅為零下63℃,但夏天陽光直射區域溫度可以上升到約20℃,赤道附近的極端最高溫度則有可能達到30℃左右。因此,從全人類的高度講,探測火星、了解火星的起源和演化,有助於人類進一步認識地球和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預測地球的未來變化趨勢,促進人類對地球生命乃至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以及了解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終命運。大量跡象表明,火星以前很可能與目前的地球一樣,只是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才變成大氣層稀薄、溫度較低、水源枯竭等今天這個樣子。所以不少天文學家推斷,火星可能是地球的未來。因此,深入探測、了解火星,對研究地球的演變,防止它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家園具有促進作用。從更長遠看,地球將來很有可能會遭受地外星球的撞擊而毀滅。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然後向火星移民。為此,現在就必須逐漸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火星才行,為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所以,探測火星意義重大。

人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截止至今年的6月底,已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活動44次,而這44次的探測任務中完全成功的僅有19次,即使算上部分成功的,也僅僅只有23次,成功率約53%。故火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火星距離遠、環境新,地球和火星都是繞著太陽運行,地球在裡圈運行,運行得快;火星在外圈運行,運行得慢。所以,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是不斷變化的,最近的時候有5500萬公裡,最遠的時候在4億公裡以上。這比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要遠100多倍甚至1000倍。由於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火星距地球太遙遠,從探測器上發出電波經過幾億千米再傳到地球後會十分微弱,再加上宇宙中的噪聲,所以很容易把傳輸信號淹沒掉,成功探測的難度很大。

在此之前我國對火星探測任務則是一片空白,為解決一系列的技術難題,我們多次實驗,論證。並使用了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多項「黑科技」,納米氣凝膠等。最終確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的詳細流程。該任務的最大亮點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即一次完成「繞著巡」。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採用這種「一舉三得」的探火方式,起點高、效益高,但挑戰大,目前只有美國完成過「一舉兩得」的探火方式。如果成功了,我國將在深空探測能力上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火星著陸、第二個在火星巡視的國家。

相關焦點

  • 科技知識-天問探火星 這些常識很重要
    【試題】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 ,在 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此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A. 「天問號」 海南文昌B. 「天問號」 四川西昌C. 「天問一號」 海南文昌D.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中電博微16所、38所、43所及中電博微聖達科技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之旅貢獻著安徽科技的力量。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其中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由中國科技大學研製,其主要功能是獲取火星空間磁場環境高精度數據,全面準確地測量火星空間邊界層,探測火星南部局地巖層的剩磁及火星感應磁層,研究近火空間處的行星際等離子體和行星際磁場等,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載荷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粒子逃逸等問題開展研究。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公共基礎知識:「天問一號」成功飛天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預計飛行7個多月到達火星,預計到明年2月11日至2月24日探測器就進入火星環繞軌道。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今天)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多圖來啦!↑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 石景山園區企業航天測控助力「天問一號」 開啟探火之旅 星辰大海 再鑄輝煌
    2020年7月23號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火箭成功將測探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園區企業航天測控在這次探火之旅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景山園區企業航天測控助力「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火星暢想-「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文化時代」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向設計製造和發射的科學家們致敬!名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第次: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任務:開啟中國對火星的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揭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八大「硬核」科技
    中新社蘭州7月23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7月23日12時41分,伴隨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承擔研製的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國旗裝置、火星車「防護服」、空間活動零部件、二次電源組件等「硬核」科技實現首次火星探測之旅。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星際空間和火星空間的輻射環境是什麼樣的?
  • 關於「天問一號」的所有知識,都在這裡了
    近期,我國將用「長徵五號」大型運載火箭發射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舉世矚目。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最大亮點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即一次完成「繞著巡」。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由長徵五號發射,由於長徵五號的運載能力非常的大,可以直接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和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而不經過變軌。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探測器的燃料。
  • 天問一號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12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研製團隊,以「天問一號」的口吻,寫了《來自天問一號的第1封家書》。其中透露,天問一號探測器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家書」中寫道:出發以來,我做了三次軌道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現在已經飛行了快3.5億公裡了,對地距離約9250萬千米,對火距離約1400萬千米。
  • 火星探測器為何是「天問一號」不是「問天一號」?火星車取風火輪乎?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探測火星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我們距離最遠四億公裡外,最近距離五千五百萬公裡的火星附近,進入環火軌道。 進入環火軌道後,通過「剎車」完成火星動力控制降落,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地形、地貌、地質結構;表面土壤、水冰分布情況;電離層、氣候、環境等探測任務。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我會從科技方面來分析下,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裡面會用到哪些技術。火星任務首先從它們各自的任務來說吧。咱們的"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所以從動力方面來說,美國的毅力號要比咱們的科技先進。火星登陸最後是火星登陸方面。天問一號這次要完成繞、落、巡三個方面的任務,這個難度有多高?這麼說吧,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一次過完成繞落巡。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天問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航天向太空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裡程碑工程。」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火星,中國來了!「天問一號」升空,這些「硬核」知識講給孩子聽
    △「天問一號」長這樣↑↑↑為什麼取名叫「天問」?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天問」一詞,出自我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所著《楚辭》中的同名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則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