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欲問哪些火星之秘?

2020-07-24 光明網

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

「天問一號」是我國邁向比月球更遠的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舉國關注。那麼,「天問一號」究竟問什麼?

未知 人類探索永恆話題

除了實現火星制動捕獲、探測器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工程目標外,「天問一號」還肩負著很多科學任務。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王赤院士等人在7月13日《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詳細介紹了這5大科學目標,分別是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表面物質組成、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物理場與內部結構。

「好奇心是驅使人類探索的不竭動力。『天問一號』想要探究的這些科學目標基本涵蓋了學界長期以來對火星感興趣的方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國際上曾多次探測火星,傳回了許多寶貴數據,但是火星還有很多未知之處、未解之謎,需要我們一步步探索。

「人類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火星上的水和生命。」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邸凱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火星的水環境演化是多年來科學探測的核心目標之一。

邸凱昌指出,以往火星形貌、礦物等相關研究顯示,火星歷史上是存在大量液態水的,甚至可能曾存在廣闊的海洋,但現在火星為何變成了乾枯的「沙漠星球」,以前的水如何形成,後來又如何消失?火星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它的今天是否將預示著地球的明天?這些重大的科學問題都有待解答。

「為了進一步探索火星是否存在或滿足生命的生存代謝條件和需求,以往幾乎每個探測火星的發射窗口,國際上都有發射任務,來探索這些未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舉例說,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環境狀態,除了有機低分子外,是否存在局部豐富的有機大分子,在哪裡可以碰巧發現火星低端生命的化石甚至真實的存在?

他還指出,火星的內部構造是否可以確保存在熱源,以及內部熱源是否足夠穩定並滿足火星表面能量平衡的需求,沒有磁層的火星大氣是否足夠抵擋太陽風和高能宇宙線對環境的破壞?這些謎題都需要一步步探索。

值得強調的是,「有些方面,如火星形貌等研究,雖然以往也積累了較多數據,但再次探測仍有重要意義。原因在於火星本身是個活躍的星球,以前『看』到的景象現在可能已經發生變化,如隕石坑斜坡上的季節性復現條紋、新的風蝕和流水地貌等。」肖龍表示,這次我國的火星探測並非以往探測的單純重複行為,可能挖掘出更多有關火星動態變化的信息。

突破 瞄向「探火」未竟之地

「成功實現繞、落、巡『三合一』工程目標,並獲取大量的科學探測數據,為實現科學目標奠定了基礎。充分分析這些數據,挖掘數據中蘊含的信息,進行多學科的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實現最初設立的五大科學目標。」邸凱昌指出,數據分析和研究有多種方法,不同學科領域各有特色。以火星形貌研究為例,往往通過遙感數據解譯分析、數值模擬或物理模擬實驗、火星與地球類似形貌對比研究等多手段、多角度「還原」火星形貌特徵和形成過程。

「數據分析和研究過程中還需要多學科、多團隊的密切合作,如此才能較為系統地認識火星的真實面貌。」邸凱昌說。

這次探測任務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此疑問。

在平勁松看來,我國完全自主開展的繞、落、巡火星探測任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然而歷史上火星探測的成功概率大約在一半左右,如何順利抵達火星以及順利降落到火星表面,為後續火星和其他行星探測工程計劃積累豐富經驗,將是最大的收穫。

平勁松表示,以往十多年的月球探測和空間科學探測過程中,我國工程師和科學家在行星與地球遙感、空間物理、月球與行星地質、行星大氣和行星物理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探測技術手段,培養了高層次的科學研究隊伍,這次火星探測預期有機會在上述方面取得令世人矚目的進展。

邸凱昌告訴記者,據現有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探測器的著陸區設計在相對平坦、地貌類型比較豐富、科學研究價值很大的地區,該區域是一塊其他國家尚未到過的「處女地」,我國火星車在著陸區獲得高解析度、高精度數據,將會支撐形貌與地質構造、礦物、次表層結構與水冰分布、表面氣象特徵等多方面科學研究取得突破。

肖龍認為,「天問一號」的成功實施,還將極大地激發更多年輕人投入深空探測和行星科學研究的熱情,加速我國在相關領域科研團隊的壯大,為後續天問系列探測計劃的實施奠定基礎。

記者 於紫月

相關焦點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從火箭發射開始,「天問一號」面臨哪些挑戰?探測任務的火星著陸點在哪裡?環繞大概會持續多長時間?對此,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進行了解答。
  • 「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火星有沒有生命,7個月後便知答案
    7月23日,「天問一號」作為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護送下,成功發射升空,並且順利進入預期軌道。伴隨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實施,如今,「天問一號」已經進入預定的軌道,朝著火星方向前進,那麼,它的探測任務都有哪些呢?
  • 天問一號,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 正式啟航 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此次探測目的是 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 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
  • 天問一號問火星,深空機動助力跑,向天叩問不曾歇
    「天問」出自屈原的《離騷》,「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正代表著我國從古至今對太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這次「天問」在雙節出徵,帶著舉國人民的祝福奔向太空。以火星作為終點站,問候廣袤太空,「天問」這次徵程有著重要意義。「天問一號」在10月1日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奔向太空,它帶著「在深空進行機動來實現脫離地球軌跡,向火星靠攏」的任務,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提供節點性關鍵支撐。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天問一號」,究竟要問什麼?
    科技日報 於紫月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用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了我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是我國邁向比月球更遠的深空探測的第一步,舉國關注。那麼,「天問一號」究竟問什麼?
  • 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
    聊點科技【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此次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探測。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但不是一次實現,而是分幾次任務實現的。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著陸火星的挑戰
    前幾集裡,我們聊了如何把天問一號送往火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長徵五號,終於等到你),如何與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保持通訊(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4億公裡外的訊息傳遞)。然而,即使順利飛到火星附近,地面站也沒和探測器失聯,對於一個著陸任務來說,其實才只成功了一半。這一點也沒有誇張。
  • 出發,目標火星!「天問一號」還要跨過幾道生死之關?
    天問一號已經出發了,從海南文昌101號工位!關於天問一號和它的火星車各種相關已經被鋪天蓋地的科普過了,今天就簡單說說從地球到火星,天問一號到底要跨過幾個生死之關?這是天問一號第一個坎,而且火星在它的軌道上不斷的運動,我們無法瞄準它現在的位置,而是要計算出它在明年二月份時的火星位置,當天問一號趕到那裡時,火星也剛好到達!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阿聯火星探測計劃圖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次發射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拉開了序幕,天問一號將飛行超過4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飛奔火星,國內網友發出「燒腦」十問
    同日,百度發布的《「天問一號」搜索大數據報告》,記錄了由4月末以來,國民對中國首次火星之旅的好奇和最關注的內容,以及航天熱帶來的影響,並公布了對「天問一號」、對火星,國內網友們最好奇的10個問題。當日中午,「天問一號」載滿億萬國人心底的火焰,對火星送去了來自中國人的問候。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 等待它的將有哪些考驗?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000多年前,古人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宇宙之問,是人類探索浩淼世界的共同追求。7月23日,由此得名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了它的火星探測任務。23日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我們在火星等著你!」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奔向火星!此時此刻,火星上有哪些小夥伴在等著「天問一號」呢?大名鼎鼎的「好奇號」也曾在火星上度過一段孤獨的時光呢……
  • 七律·天問一號
    一號天問向空升,探測火星向宇徵;圍繞木星當皎月,火家作客露寒營;迢迢蒼昊秘文探,浩浩銀河熒路行;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既然你讓我疑惑,那麼我就問。這一惑一問,是不是對應得恰到好處?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10月28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天問一號後續還將有1-2次中途修正 據劉彤傑介紹,火箭發射探測器時,會產生入軌偏差,在飛行控制中也會出現偏差。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 天問一號:火星烏託邦平原之旅
    火星烏託邦平原之旅探索未知,追尋未來求知慾滿滿一直是人類獨有的特質距離我們5500萬公裡~4億公裡的火星上,到底存在著什麼?好奇、驚訝充斥著全人類的內心。今年,是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好時機。我們把握住機會,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