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已經出發了,從海南文昌101號工位!關於天問一號和它的火星車各種相關已經被鋪天蓋地的科普過了,今天就簡單說說從地球到火星,天問一號到底要跨過幾個生死之關?
探測器進入近地軌道應該是最稀鬆平常的故事了,畢竟從發射了那麼多次,近地軌道還是最容易實現的,但這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而已,第二步就是從近地軌道轉到地火轉移軌道,上一次螢火一號就是搭載在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上在地火轉移軌道上點火失敗,最終墜入太平洋!
這是天問一號第一個坎,而且火星在它的軌道上不斷的運動,我們無法瞄準它現在的位置,而是要計算出它在明年二月份時的火星位置,當天問一號趕到那裡時,火星也剛好到達!
不過好在是天問一號並不是出膛的子彈,而是可以持續調整,假如在半路上發現天問一號跑偏了,到達的預計交匯點可能與火星失之交臂,那麼趕緊啟動調整方案,看是加速還是減速或者調整軌跡,使之與火星回合!
歷史上有很多在探測器在即將到達火星時失敗,比如1992年美國的「火星觀測者號」,切入火星軌道失敗,探測器失聯!1998年NASA的「火星氣候衛星」,切入火星軌道角度太大,直接在大氣層中燒毀。1998年日本「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於途中軌道誤差太大,調整中燃料消耗過大,抵達火星前燃料就已經消耗殆盡,軌道不理想,試圖在環日後重新進入火星軌道,但未能如願,最終失敗!
因此精準控制,減速切入火星軌道,是「天問一號」的第二個坎!
進入了火星軌道,「天問一號」就完事大吉了嗎?應該說到這裡任務完成了三分之一,為什麼說只有三分之一呢?因為「天問一號」的任務包含了繞、落、巡三個,而跨越了上億千米到達了火星軌道,不過是完成了繞這個任務而已!
接下來的任務則是落,這是第三個坎,登陸月球嫦娥三號和四號已經操作過兩次,但火星登陸則完全懵逼,NASA登陸過好多次,但沒人會告訴我們怎麼做,完全就是摸石頭過河,好在是有人已經摸過石頭了!看看哪幾塊石頭可以扶個手,但水深水淺完全不知道啊!
天問一號著陸器選的是超音速開傘、動力減速、懸停選址、降落的整個流程,被稱為恐怖7分鐘,登陸火星的探測器中能成功穿越火星大氣層的大概只有一半多點,看來希望還是有的,但挑戰極大!比如超音速開傘,與最後的懸停選址,因為火星和地球存在極大的通信延遲,所以「天問一號」只能自己想辦法!萬一落下位置選址不對,一旦傾倒就沒有機會啦!
登陸火星,完成了2/3,已經勝利在望了,當然剩下最後關鍵,火星車從著陸器上歡歡駛離,中國人的火星車正式馳騁在火星大地上,這個過程嫦娥三號和四號也操作了兩次,很簡單?和登陸月球的時間只有幾天不一樣,到達火星半年,繞軌道2-3個月,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震動是否會導致結構問題,所以火星車順利駛下著陸器,將成為第四個坎!
最後則是火星環境,比月球環境更好的是火星和地球晝夜差不多,溫差比月球要小,但太陽輻射只有月球的一半,還有沙塵暴,所以巡視車到達火星後保溫比月球低,但難度也不小!另外太陽能電池如何不被沙塵暴覆蓋,機遇號的教訓如何避免都是一個難題,這是第五個坎!
通信保障是整個任務中最重大的一環,假如沒有通信支持,「天問一號」根本就出不了門,即使出了門也可能是只無頭蒼蠅!深空測控網的建設天鏈中繼通信在此次任務中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這中間有幾個環節必須了解下,因為地球距離火星最近也有5500萬千米,最遠則高達四億千米!因此超大口徑的深空測控天線是必須的,但除了這個還不行,因為地球和火星都在自轉,通信中斷的窗口期很長,剛好兩者剛好相對的時間連一半都不到,怎麼辦?
在地球上設置深空測控網,比如:
佳木斯深空站(北緯46°2937, 東經130°4612)66米天線和喀什深空站(北緯38°2634.7, 東經76°4340.3)35米天線
阿根廷深空站(南緯38°11′28.90″, 西經70°8′58.20″)35米天線
基本上這三個點大致覆蓋了地球上任何時間與深空探測器聯繫,特別是阿根廷35米測控天線,位於南半球,直接填補了空白,遠航系列測控船可以少跑幾趟了!
天鏈衛星的兩顆中繼衛星已經專門為「天問一號」做了任務適應性改造,未來將接力跟蹤目標,提供遙測數據中繼傳輸服務!
另一個關鍵則是火星,因為火星也在自轉,我們解決了地球的問題,火星怎麼辦?沒錯已經考慮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軌道器在環繞火星的軌道上運行,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可以和火星車保持聯繫,因此它將成為地球到火星之間的中繼通信服務提供者,加上火星登陸點朝向地球時,儘管不能保證100%保持聯繫,但至少是大部分時候了!
但是如果火星跑到了太陽另一邊,中間被太陽遮擋時,那麼在小行星帶的中繼通信網建立成功之前,誰都沒有好辦法!
天問一號如何定位?
各種條件都具備了,「天問一號」在哪裡?可能大家一下子都答不上來,別擔心,在測控網展開的同時,定位系統也準備好了!一般在深空測控任務的定位中,除了常見的慣性(陀螺儀)定位外,還有天文導航,這些相對精度上有些差距,一般在深空中還需要甚長基線測量定位技術(VLBI)的三角差分單向測距方式來定位!
這種方式原理很簡單,就是三角定位,但技術遠比三角定位要高得多,中國在這方面的定位早已經過探月工程的考驗,保障通信的測控站,經過聯調是可以使用甚長基線測量定位技術來對「天問一號」進行定位的!
而且甚長基線測量定位技術屬於無源定位,天線不發射信號,僅接收探測器的信號,因此FAST也可以參與進來,當然是否要參與這不是種花家所能決定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