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什麼?——讀《什麼是心理學》

2020-12-06 更深理解世界

《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講心理學的書,但我還沒讀完,它便不僅顛覆了我對於心理學的認識,首先就把我對於科學的認知刷新了。

本文梳理總結「什麼是科學」的筆記。主要內容來自《這才是心理學》,也加入一些我從別處聽到的知識。

從什麼角度回答科學是什麼

要回答科學是什麼,有三個角度:

科學史,即科學是怎麼來的。和其他東西比較,即科學不是什麼。科學本身的特質,即科學都有什麼。科學的由來

現代科學的產生,我只知道一個大概。先是古希臘以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那幫哲學家搞出來一個形式邏輯。但他們這幫人卻有一個觀點,認為世界只能靠觀察和思考來總結規律。直到歐洲的伽利略開創了用實驗來驗證理論的新方法,科學研究才真正步入快車道。至此,現代科學的雛形基本形成,而伽利略也被尊為現代科學之父。

當然,科學的力量第一次震撼世人,還得是我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頓。牛頓第一個構建了體系完備的科學理論,即力學三個基本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用簡潔優雅的定律,可以解釋複雜紛繁的世界,而且不像以前的神話或者其他臆想,牛頓的理論是可以通過實驗驗證的。

當時,天文學家克卜勒通過觀察行星運動軌跡,將海量行星位置數據擬合,天才的總結出克卜勒三定律。行星的運動規律可以很好的符合克卜勒三定律,但克卜勒並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當牛頓力學創立後,通過牛頓力學的推演,可以完美的推導出克卜勒三定律。也就是說,假如沒有克卜勒,沒有那些行星軌跡數據,僅依靠牛頓力學,也可以推導出克卜勒三定律。這就是現代科學理論對於以往靠經驗硬推的老方式展現出來的降維優勢。

論靠經驗硬推,人類歷史長久以來,都是我們中國領先。四大發明,中醫,齊民要術,鄭和龍船。但中國並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從上面說的可以想到,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中國沒有發展出來形式邏輯,即邏輯和邏輯推演的規律是普適的,與具體的內容無關。第二個,中國人從不用實驗去驗證理論,或者因為理論是不可證偽而無從設計實驗。

科學與宗教

曾看過一個擔憂:科學會成為新的宗教,曾經的屠龍少年,自己變為惡龍。任何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真正理解科學。科學與宗教有一個根本的分歧點,決定了科學永遠不能成為宗教,這便是可證偽性。

假如我創立一個理論,預測股市大盤的漲跌。我這個理論說,大盤不是漲,就是跌,或者不漲不跌。那麼,我這個理論就是不可證偽的。

不可證偽大概有三種情況:

永遠正確的廢話,比如我上面舉例的預測股市大盤的理論。可以解釋一切的話,即能解釋正面,同時也能解釋反面。比如用氣解釋天地形成,氣清上升為天,氣濁下降為地,那麼為何天上的太陽和月亮不落下來?因為太陽和月亮是光,也是清氣。。。還有《這才是心理學》裡批判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這套理論並非心理學,而是偽科學,也是因為無論什麼症狀,都用同一套東西解釋,其實什麼也沒有解釋。終極問題。這是各種宗教的主戰場。世界的本源是什麼?自由意志存在嗎?人為什麼活著?意義是什麼?終極問題沒有辦法證偽,就像不能證明綠色是否是一種美麗的顏色。有一位科學家為了諷刺宗教的不可證偽,創立了飛天意面神教,聲稱世界是由一坨飄飛的義大利麵條創造的。任何人質疑他,他就說,你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正是由那坨全知全能的義大利麵條決定的,事實上,你的任何想法都是。

令那位創教的科學家意想不到的是,如今飛天意面神教在全世界範圍內有數以萬計的虔誠教徒,多國都有該教的教堂和傳教士。

科學與哲學

牛頓將記載牛頓力學理論的書題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和哲學是不分家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往往是同一個人的身份。但慢慢的,科學越來越繁榮昌盛,而哲學似乎逐漸冷清起來。

同樣是解釋這個世界,科學並不追問本質,它只是用理論來回答實證現象產生的原因。科學理論一直在進化,只是出於要更廣泛更精確的解釋這個世界觀察和實證到的樣子。

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力學理論一步一步更為精確廣泛的解釋這個世界,而且還會繼續向前走去。

但是,如果要去探究力的本質是什麼?它到底怎麼來的?為什麼是「力」,「力」降臨世間有什麼原因?這樣的探究最後將淪為嚼文嚼字:為什麼要用「力」這個字?——哲學家們已爭得面紅耳赤。

實證、公開與同行評審

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運作體系,即實證、公開與同行評審。

科學知識是公開的公共的知識,也就是說,科學界沒有秘密。比如藏傳佛教的密宗,他們很多知識都是秘密,這肯定不是科學。這一點和技術也不相同,科學和技術是兩個概念。技術是利用某些科學原理實現某種東西的技巧,可以是秘密,也可以有專利,但科學原理本身是不保密的。造原子彈的很多技術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保密的,但原子彈背後的質能方程一直都是公開的。光這一點,科學就與以往很多知識體系不同。

密宗唐卡

科學公開的一大原因,就是所有科學理論要想獲得承認,就得經過實驗驗證及同行評審。不僅自己做實驗是這樣一個結果,其他同樣按同樣的方法做,也應該是同樣的結果。實證包含了可重複性,只有經過同行的實證評審通過,一個理論才能獲得承認。

實證、公開和同行評審,保證科學始終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也是科學能夠具有如此威力的一個原因。

科學的精神、思想、方法和內容

科學本身的特質,包含了它的精神、思想、方法和內容。

科學的精神和思想,是求真求知,是質疑,也是平等。前面說到,古代中國雖然有光輝的技術成就,但就是因為缺少這樣一種求真求知的科學精神,最終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我們的先賢面對自然,沒有不斷完善理論,而僅僅滿足於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解釋。科學天生包含這平等,因為它只對實證負責,哪怕是一個再人微言輕的科學家,只要他發現了實證上的證據,也可以質疑科學權威。

科學是在不斷修正錯誤中進步的,它不僅不排斥錯誤,還歡迎錯誤,因為每一次發現錯誤,意味著離真理又前進了一步。

科學研究的方法包括觀察和實驗,也包括邏輯推演。觀察既包括肉眼觀察,更多的是儀器設備觀察。

科學的內容則是包羅萬象的各類學科。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

相關焦點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 不讀心也不催眠,心理學究竟學什麼?
    而恰巧有一門科學便因此而生——心理學。 心理學起源於希臘,就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人們對心理學有了更準確的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從靈魂變為心靈,細化出了很多學科分支。心理學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人相處,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跟自己相處,可以說是影響我們一生的學科。很多留學生都會選擇在心理學方向進行深造,那心理學究竟學什麼呢?
  • 心理學基礎入門,先看什麼書?
    學習心理學專業,國內學校課程設置的第一科是《普通心理學》,美國的教材有使用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這兩本書的知識內容差不多,但是講述方式截然不同,《普通心理學》更學術化一些,讀起來不算輕鬆,《心理學與生活》的內容就活潑很多,更適合自學。
  • 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有什麼好處呢?什麼人才能學心理學?
    說到心理學,大家心裡升起一股膜拜,總覺得心理學很神秘,抱著洞察一切的心態入門,最後帶著看破紅塵的心態出世,前幾年《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火爆,也讓很多人對心理學產生了狂熱的興趣,解夢、催眠、釋放壓力、微表情測謊……這些名詞聽起來就帶感!
  • 既是讀心術又是心理學還是魔法
    為了學習一些新的小把戲,我學了心理學,並一路讀到了博士。當不了魔術師,當心理學家也不錯。我可以學習記憶術、催眠、解夢不是嗎?至少至少,學習看穿對面姑娘的小心思總是可以吧?但我很快發現,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這些心理學教授們只會教我自變量、因變量、控制變量、實驗設計、研究工具這樣的術語。當我小心翼翼地提起催眠術時,教授們不屑地說:「催眠術?你以為你念的是霍格沃茲嗎?」
  • 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一重是腦科學,一重是哲學,一重是心理學。1.腦科學腦科學是時下最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一本腦科學的科普書,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價值表現,就是「新」。原文書是2018年出版的,相當新鮮。我是一字一句地反反覆覆地讀下來的,深感值得。以往總感覺哲學這門學問已經沒有新的事物可從它悠久的身軀內部誕生的了;隨著自然科學在生命科學,尤其是遺傳、認知科學、腦科學、智慧現象、意識現象、心理學、生物的社會屬性等方面的鋪展和深入,人類積累的人文知識必將進行一次重新的甄別和驗證(注意:我並沒有說「替代」,而這也與本書作者的觀點一致)。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所以,為了幫大家正確地了解心理學專業,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幹什麼,選擇心理學專業又需要做哪些準備,萃歐決定寫一篇針對心理學專業方面的解讀文章,由於文章較長,將分三次發布。大眾對心理學的誤解來諮詢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喜歡當前的專業,或是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痛苦,於是在翻書「自療」的過程中逐漸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去美國讀心理學可選擇的院校
    近幾年,我國申請到美國求學的朋友,很多都選擇了心理學專業,而且該專業在美國眾多專業中也是十分受歡迎的。今天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去美國讀心理學可選擇的院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去美國讀心理學院校推薦:一、史丹福大學一提到心理學,第一會想到就是史丹福大學,沒錯在全美心理學領域斯坦福排名第一,該校開設有許多知名的頂級學術項目。
  • 什麼是心理學?含羞草和向日葵有心理嗎?心理學科普1
    心理學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但心理學作為一個專門的術語卻是在1520年才出現的。在這一年,有一個名叫馬如利克的塞爾維亞人首次用Psychologia這個詞發表了一篇講述大眾心理的文章。這是心理學一詞的首次亮相。「心理學」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不再是靈魂,而是變成了人的心理活動。
  • 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本書單為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圖書,對神奇神秘大腦認知感興趣的讀者、從事醫療服務的讀者,都可通過本書單的推薦圖書找到需要的知識。向腦科學研究方向、認知神經方向、醫護專業等學生及研究人員推薦!
  • 感覺是什麼含義?在心理學中又是什麼含義?
    首先來看感覺,感覺是什麼含義,在心理學裡邊感覺是什麼含義?生活中也有感覺這個詞,我感覺怎麼怎麼樣。它跟在心理學這個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生活中這個感覺其實不是感覺,是知覺。我感覺你是個好人,那就是把他綜合起來,綜合分析以後。而我們心理學的感覺是什麼?是個別屬性的反映,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叫感覺。那麼綜合的、整體的反映叫知覺。這是不一樣的地方。
  • 《這才是心理學》:尊重科學與事實才是思考及判斷一切事物的基礎
    前幾天剛剛讀完一本心理學讀本,書名就叫《這才是心理學》,其內容給我帶來了重要的啟示,所以我也想把它分享給大家。作者告訴我們心理學其實是屬於科學範疇內的一門學科,由於人人都能隨口說出一些自認為是心理學常識的東西,因此人們錯誤的以為心理學遠不及科學那樣嚴謹。
  • 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簡析,大學生現身說法篇
    專業介紹:學什麼——學習與研究人類心理與行為的規律與機制,屬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注意:北大心理學系僅招收理科生)。人類科學事業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認識意識與物質或心智與大腦的關係。在這個偉大的事業中,以人(和動物)的外在行為以及認知、情感、意志心理過程和心理結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心理學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探討人類精神世界和行為模式的科學,是一門綜合使用行為測量和最先進技術手段的、文理交叉的科學,是一門進可研究艱深科學問題、退可直接服務於社會的學問。
  • 科學是什麼?——心理學概論結課有感
    但問題是,既然歸納的有效性並不是必然的,憑什麼「科學」就比其他認識更加科學呢?      這就要提到另外一個概念——「歸納強度」。演繹我們看它是否有效,而歸納,雖然沒有必然的有效性,但卻有強度——你只看了兩隻白色的天鵝,就認為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這是一個強度很弱的歸納。
  • 品讀| 2021,想變美、變富、變年輕...心想事成,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聽起來是一個美好的期許,但是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是不是 「相信可能」,真的會增加實現的概率?01 一項震驚世界的心理學實驗 說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想到著名心理學家埃倫·蘭格 —— 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她喜歡把自己的研究稱為 「可能心理學」。
  • 「日本心理學盤點」哪些大學心理學專業不需要英語!
    今天引路留學的小編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日本那些大學考心理學不需要英語成績。先來為大家說一下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 讀專科選什麼專業比較好 專科有哪些好找工作的專業
    讀專科選什麼專業比較好 專科有哪些好找工作的專業?不少報讀專科院校的同學們看重的就是專科院校的技術性,能讓大家在畢業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麼讀專科選擇什麼專業比較好呢,一起來看看吧室內設計技術專業
  • 【現代科學心理學創始人】——馮特
    一般說到創始人,我們都會覺得此人非同一般,馮特作為現代科學心理學創始人確實名副其實。
  • 評判科學的標準是什麼?
    科學的評判,根本上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也就是評判他的合理性,還得評判他的先進性。現代社會,對能夠稱之為科學的學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是什麼說學,都可以稱之為科學的。比如,很多社會學和心理學,其科學性的程度就較差,對於這些複雜信息系統的規律研究,人們目前還受到許多制約。比如複雜巨型信息系統的仿真,受到人類目前的計算能力的限制,對於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具體應用方法,還研究不夠。而且,科學對文化現象的研究也是不夠的。
  •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包括什麼呢?現在是科學的新時代嗎?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是要在實驗事實面前,要勇敢的面對:證實了,不趾高氣昂;被證偽了,也不強詞奪理,死不認輸!科學是一個「歷史過程」:總會有新理論,總會有「新科學」,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夏曆」天文曆法創始人,就有張衡、祖衝之,直到錢學森、王淦昌、潘建偉等。